专利名称:治疗痤疮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以经典方枇杷清肺饮为基础,增加了黄芩、栀子、山楂和石膏四味中药,制备治疗痤疮的制剂,属于中药学及中药制剂学领域。
背景技术:
痤疮为发生在青年面、胸、背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临床以粉刺、丘疹、脓包、结节、囊肿等多种损害为特征。痤疮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下列因素起着关键性作用(1)雄激素及皮脂腺功能亢进;(2)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3)毛囊皮脂单位中微生物作用;(4)炎症及宿主免疫反应。中医理论认为这属于“肺风粉刺”或“肺风疮”的范畴,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肺胃湿热、复感风邪而发病。
本处方以《医宗金鉴》治疗肺风粉刺的经典名方枇杷清肺饮为基础,结合临床经验,经加味而成,治疗寻常性痤疮,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疗效确切,且加味药物与经典方合用增强了抗炎作用。但由于传统的汤剂服用量大,服用、携带、贮藏不方便,因此需要利用现代的技术和方法,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制成高效,单剂量小以及贮藏、携带、服用方便的中药新制剂。
目前已有多种用于治疗痤疮的中药复方口服制剂申请了专利,如养颜消痤胶囊(申请号CN95113710.7),治疗痤疮的中药冲剂(申请号CN95119506.9),治疗痤疮的口服药(申请号CN97105842),一种治疗皮肤疾患的中药制剂(申请号CN97106037),一种治疗痤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CN98104992),一种快速祛除痤疮脓肿的药物及其生产工艺(申请号CN00122855),一种治疗暗疮及祛斑美白的中草药组合物(申请号CN00130822),一种主要用于除痤祛斑的药物组合物及其治法(申请号CN00133484),一种美容养颜胶囊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CN01100445),一种治疗粉刺暗疮的药物(申请号CN01114919),一种治疗痤疮的胶囊以及制备方法(申请号CN01128800),一种祛斑养颜胶囊(申请号CN01131785),用于治疗面部痤疮的中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CN01135541),一种用于治疗黄褐斑、痤疮病的胶囊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CN02117111),治疗痤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CN02126641.7),治疗痤疮、黄褐斑的药物组合物(申请号CN200410034160.4)等,目前,以枇杷叶、桑白皮、黄连、关黄柏、黄芩、栀子、山楂、石膏、甘草、党参作为一个中药复方,由原料药材提取有效成分,制备中间体,进而制备制剂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组方,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对枇杷叶、桑白皮、黄连、关黄柏、黄芩、栀子、山楂、甘草、党参中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及纯化,优化了此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药物的原料药组成为(用量为重量百分比)
枇杷叶15~20%桑白皮15~20%黄连7~10% 关黄柏7~10%
黄芩7~10% 栀子10~15% 山楂15~20%甘草2~3%
党参2~3%
依据上述配方,可制成多种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和滴丸剂。
本发明制备步骤如下
(1)枇杷叶、桑白皮、甘草、党参醇回流称取枇杷叶、桑白皮、甘草、党参四味药粗粉,加6~15倍生药重量醇溶液回流提取,醇溶液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40~80%,过滤,滤液用盐酸调PH值至3~5之间,离心,取沉淀干燥后,粉碎,得浸膏粉I。
(2)取上述步骤(1)离心后的上清液浓缩至生药重量的8~12倍时,加盐酸调PH为1~2,离心,取沉淀干燥后,粉碎,得浸膏粉II。
(3)取浸膏粉I或将浸膏粉I和II合并,得中间体I。
(4)黄连、关黄柏水煎煮称取黄连、关黄柏两味药粗粉,加6~15倍生药重量水煎煮,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重量的4~10倍后,加等量乙醇,静置过夜,离心,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
(5)将上述步骤(4)所得的液体用AB-8大孔树脂进行吸附,用30~70%乙醇溶液洗脱,洗脱液浓缩后干燥得中间体II。
(6)黄芩水煎煮称取黄芩药材粗粉,加6~15倍生药重量水煎煮,过滤,合并滤液,静置,离心,取上清液加浓盐酸调PH至1~3,60~80℃保温30分钟,静置,离心,取沉淀加4~10倍生药重量水搅匀,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7,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解,离心,上清液用浓盐酸调节PH值为1.0~2.0,60~80℃保温30分钟,静置,离心,沉淀用水洗至中性,干燥,粉碎,得中间体III。
(7)栀子、山楂醇回流称取栀子、山楂药材粗粉,加6~15倍量40~80%乙醇回流提取,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
(8)将上述步骤(7)所得的提取液用AB-8大孔树脂进行吸附,用30~70%乙醇洗脱,洗脱液浓缩后干燥得中间体IV。
(9)制成胶囊将中间体I,II,III,IV混合,加入石膏粉和常用辅料,用50~95%乙醇溶液作为润湿剂,制粒、干燥后,加入0.2~1.0%润滑剂,混匀,灌装胶囊。常用辅料可以选用淀粉、乳糖、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预胶化淀粉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润滑剂可以选用微粉硅胶、滑石粉、硬脂酸镁等中的一种。
制成片剂将中间体I,II,III,IV混合,加入石膏粉和常用辅料,用50~95%乙醇溶液作为润湿剂,制粒、干燥后,加入0.2~1.0%润滑剂,混匀,压片,即得。常用辅料可以选用淀粉、乳糖、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预胶化淀粉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润滑剂可以选用微粉硅胶、滑石粉、硬脂酸镁等中的一种。
制成滴丸剂将中间体I,II,III,IV混合,加入石膏粉和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等基质,中间体I,II,III,IV混合物与基质的比例按重量份计为1∶(1~6),将混合物料加热至熔融,置滴丸机中,滴入冷凝剂中而成。基质可以选用聚乙二醇1500~20000、硬脂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硬脂酸聚烃氧40酯、虫胶、聚氧乙烯单硬脂酸脂、聚醚、吐温80、羧甲基淀粉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本发明具有高效,单剂量小以及贮藏、携带、服用方便的优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本制备方法中的醇回流提取可以采用不同浓度乙醇冷浸或回流;沉淀时可静置,静置方法可用冷藏静置或常温静置;分离方法可采用离心分离。树脂柱纯化分离时,事先可按常规将大孔树脂进行预处理。本发明制备方法中回收乙醇可采用常压回收或减压回收。干燥时,可采用烘箱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本发明制备方法中,凡涉及浓缩工艺时,可采用减压浓缩、常压浓缩。本发明方法中凡涉及沉淀或析出物与液体分离时,可采用离心分离、膜分离或常压或减压过滤。粉碎可采用单独粉碎或混合粉碎。
实施例1
按处方比例称取枇杷叶540g、桑白皮540g、甘草108g、党参108g四味药,40%乙醇7776mL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滤过,滤液用盐酸调PH值为3,离心,取沉淀干燥后,粉碎,得浸膏粉I;上清液浓缩至生药重量的8倍时,加盐酸调PH为1,离心,取沉淀干燥后,粉碎,得浸膏粉II;取浸膏粉I或将浸膏粉I和II合并,得中间体I;按处方比例称取黄连360g、关黄柏360g,加4320mL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生药重量的4倍后,加等量乙醇,静置,离心,取上清液,浓缩至无醇味,过大孔吸附树脂柱,用30%乙醇溶液洗脱,洗脱液浓缩后干燥得中间体II;按处方比例称取黄芩药材360g,加2160mL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离心,取上清液加浓盐酸调PH至1.0,60℃保温30分钟,静置,离心,取沉淀加1500mL水搅匀,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解,离心,上清液用浓盐酸调节PH值为1.0,60℃保温30分钟,静置,离心,沉淀用水洗至中性,干燥,粉碎,得中间体III;按处方比例称取栀子药材486g、山楂药材738g加7344mL 4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无醇味,过AB-8大孔吸附树脂柱,用3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浸膏干燥后,得中间体IV。将中间体I,II,III,IV混合,按中间体混合物∶石膏∶乳糖(按重量份计)为60∶20∶20的比例加入石膏、乳糖后,用50%乙醇溶液作为润湿剂,制粒、干燥后,加入0.2%硬脂酸镁,灌装胶囊,共得1000粒。
实施例2
按处方比例称取枇杷叶650g、桑白皮650g、甘草98g、党参98g四味药,50%乙醇11968mL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滤过,滤液用盐酸调PH值为4,离心,取沉淀干燥后,粉碎,得浸膏粉I;上清液浓缩至生药重量的10倍时,加盐酸调PH为1.5,离心,取沉淀干燥后,粉碎,得浸膏粉II;取浸膏粉I或将浸膏粉I和II合并,得中间体I;按处方比例称取黄连285g、关黄柏285g加4560mL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生药重量的5倍后,加等量乙醇,静置,离心,取上清液,浓缩至无醇味,过大孔吸附树脂柱,用40%乙醇溶液洗脱,洗脱液浓缩后干燥得中间体II;按处方比例称取黄芩药材285g,加2280mL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过夜,离心,取上清液加浓盐酸调PH至1.5,70℃保温30分钟,静置,离心,取沉淀加1750mL水搅匀,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5,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解,离心,上清液用浓盐酸调节PH值为1.5,70℃保温30分钟,静置,离心,沉淀用水洗至中性,干燥,粉碎,得中间体III;按处方比例称取栀子药材530g、山楂药材700g加9840mL5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无醇味,过AB-8大孔吸附树脂柱,用4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浸膏干燥得中间体IV。将中间体I,II,III,IV混合,按中间体混合物∶石膏∶微晶纤维素(按重量份计)为65∶20∶14的比例加入石膏、微晶纤维素后,用60%乙醇溶液作为润湿剂,制粒、干燥后,加入0.4%滑石粉,压片,共得1000片。
实施例3
按处方比例称取枇杷叶630g、桑白皮630g、甘草105g、党参105g四味药,60%乙醇14700mL回流提取3次,每次0.5小时,滤过,滤液用盐酸调PH值为5,离心,取沉淀干燥后,粉碎,得浸膏粉I;上清液浓缩至生药重量的10倍时,加盐酸调PH为1.5,离心,取沉淀干燥后,粉碎,得浸膏粉II;取浸膏粉I或将浸膏粉I和II合并,得中间体I;按处方比例称取黄连315g、关黄柏315g加6300mL水煎煮3次,每次0.5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生药重量的5倍后,加等量乙醇,静置,离心,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过大孔吸附树脂柱,用50%乙醇溶液洗脱,洗脱液浓缩后干燥得中间体II;按处方比例称取黄芩药材315g,加3150mL水煎煮3次,每次0.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离心,取上清液加浓盐酸调PH至2,80℃保温30分钟,静置,离心,取沉淀加1890ml水搅匀,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解,离心,上清液用浓盐酸调节PH值为2,80℃保温30分钟,静置,离心,沉淀用水洗至中性,烘干,粉碎,得中间体III;按处方比例称取栀子药材515g、山楂药材695g加12100mL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0.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无醇味,过AB-8大孔吸附树脂柱,用5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浸膏干燥后得中间体IV。将中间体I,II,III,IV混合,按中间体混合物∶石膏(按重量份计)为70∶10的比例,加入石膏,按中间体混合物∶基质(按重量份计)为1∶1的比例,加入聚乙二醇4000,将混合物料加热至熔融,置滴丸机中,滴入冷凝剂中而成。
实施例4
按处方比例称取枇杷叶710g、桑白皮710g、甘草100g、党参100g四味药,70%乙醇19440mL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用盐酸调PH值为3,离心,取沉淀干燥后,粉碎,得浸膏粉I;上清液浓缩至生药重量的12倍时,加盐酸调PH为2,离心,取沉淀干燥后,粉碎,得浸膏粉II;取浸膏粉I或将浸膏粉I和II合并,得中间体I;按处方比例称取黄连360g、关黄柏360g加8640mL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生药重量的5倍后,加等量乙醇,静置,离心,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过大孔吸附树脂柱,用60%乙醇溶液洗脱,洗脱液浓缩后干燥得中间体II;按处方比例称取黄芩药材360g,加4320mL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离心,取上清液加浓盐酸调PH至2.5,80℃保温30分钟,静置,离心,取沉淀加2680ml水搅匀,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5,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解,离心,上清液用浓盐酸调节PH值为2.0,60℃保温30分钟,静置,离心,沉淀用水洗至中性,烘干,粉碎,得中间体III;按处方比例称取栀子药材360g、山楂药材540g加10800mL 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无醇味,过AB-8大孔吸附树脂柱,用6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浸膏干燥后得中间体IV。将中间体I,II,III,IV混合,按浸膏粉石膏∶乳糖(按重量份计)为75∶9加入石膏,按中间体混合物∶基质(按重量份计)为1∶6的比例,加入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将混合物料加热至熔融,置滴丸机中,滴入冷凝剂中而成。
实施例5
按处方比例称取枇杷叶720g、桑白皮720g、甘草72g、党参72g四味药,80%乙醇23760mL回流提取1次,每次3小时,过滤,滤液用盐酸调PH值为5,离心,取沉淀干燥后,粉碎,备用;上清液浓缩至生药重量的8倍时,加盐酸调PH为2,离心,取沉淀干燥后,粉碎,备用;按处方比例称取黄连252g、关黄柏252g加7560mL水煎煮1次,每次3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生药重量的10倍后,加等量乙醇,静置,离心,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过大孔吸附树脂柱,用70%乙醇溶液洗脱,洗脱液浓缩后干燥得浸膏粉,备用;按处方比例称取黄芩药材252g,加3780mL水煎煮1次,每次3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离心,取上清液加浓盐酸调PH至3,80℃保温30分钟,静置,离心,取沉淀加2520ml水搅匀,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解,离心,上清液用浓盐酸调节PH值为2,80℃保温30分钟,静置,离心,沉淀用水洗至中性,烘干,粉碎,备用;按处方比例称取栀子药材540g、山楂药材720g加18900mL80%乙醇回流提取1次,每次3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无醇味,过AB-8大孔吸附树脂柱,用7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浸膏干燥后,备用。将得到的浸膏粉合并,按浸膏粉∶石膏∶淀粉为80∶10∶9的比例石膏、淀粉,用95%乙醇溶液作为润湿剂,制粒、干燥后,加入1.0%微粉硅胶,灌装胶囊,共得1000粒。
上述实施例的药效试验
本发明提供的加味枇杷清肺胶囊对痤疮病因的三个方面有治疗作用,已经过动物实验证明,药效学试验结果如下
1、抑菌作用
(1)样品上述各实施例药物
(2)试验用菌种痤疮丙酸杆菌(P.acn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 lococcus aureus)。
(3)试验方法
菌液制备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分别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和硫乙醇乙酸盐肉汤培养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组置于恒温培养箱内,痤疮丙酸杆菌组置于厌氧罐内厌氧培养,以美兰指示剂监测厌氧罐内厌氧情况。37℃培养24h。取出,用培养液稀释,麦氏比浊管比浊,使菌液浓度为5×107CFU/mL,作为供试菌液。
实验药液的制备取各实施例组药物研磨成粉末,加15ml纯化水,超声提取30min,滤过,滤液(相当于每ml含有2.45g生药)为实验药液待用。另取丹参酮胶囊10粒(重2.50g),取其内容物加12.5ml纯化水,同法制得对照液。
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取配制好的普通肉汤管或布氏肉汤管7支,第一只试管装入培养基1ml,其余每管中装入培养基各0.9mL。第一管加入0.8ml供试液,混匀后,从第一管取0.9ml加入第二管中,依次按照液体两倍稀释法操作,使各管中的药物浓度分别为80、40、20、10、5、2.5、1.25mg/ml。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菌接种于不同浓度的含药培养液中,每管加入0.1mL菌液,接种量控制在5×105CFU/mL左右,摇匀;另设二支对照管培养液、培养液中接种菌液。于37℃培养48h,肉眼观察有无浑浊现象出现,以不出现浑浊的最低浓度为该制剂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平行测定三次,记录结果。
(4)试验结果
抑菌作用试验结果
注“+”表示细菌生长,“-”表示细菌不生长
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痤疮的主要致病菌,目前抗痤疮药物活性评价主要考察对这两种菌的抑菌作用。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本品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强于丹参酮胶囊,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稍弱于丹参酮胶囊。
2抗炎作用
(1)样品上述各实施例药物;
经方枇杷清肺饮供试药物取中间体I和中间体II合并,即得。
加味组供试药物浸膏粉取中间体III和中间体IV合并,按比例加入石膏粉,即得。
(2)试验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20±2)g,♀♂各半。
(3)试验方法
1)将小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只,♀♂各半,分别是空白组、经方枇杷清肺饮组、加味组、加味枇杷清肺胶囊1~5组和阳性对照组。
2)将小鼠置于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夜及20℃恒温的人工环境中,喂以标准的实验动物饲料,1周后用于试验。
3)采用灌胃给药,经方药物组1.63g/kg(人用量10倍),加味药物组1.63g/kg(人用量10倍),各实施例组3.76g/kg(人用量10倍),空白组灌服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灌服阿司匹林0.3g/kg。共灌胃5天。
4)末次给药60min后,将二甲苯涂于小鼠右耳两面0.05ml/只,致肿,左耳不涂为正常耳。60min后脱颈椎处死小鼠,用直径6mm打孔器冲下双耳同一相应部分的圆片,称重,以左、右耳重量之差为肿胀度,比较药物的抗炎作用。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4)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各实例组与空白组比较,皆可明显抑制由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P<0.05),其抗炎效应与剂量为0.3g/kg阿司匹林相当。说明本品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对小鼠耳壳二甲苯致肿的影响(mg,X±SD)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阳性组比较,△P<0.05,△△P<0.01
在同等剂量下,经方枇杷清肺饮、加味组、各实施例组与空白组比较,均可抑制由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P<0.05),各实施例组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经方枇杷清肺饮、加味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其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不如阳性对照组,各实施例组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与阳性对照组相当。说明经方枇杷清肺饮和加味组药物联用后,抗炎作用与剂量为0.3g/kg阿司匹林相当,比两组药物单独使用产生的抗炎作用强。因此,两者在抗炎作用方面有协同作用。
3对动物皮脂腺内性激素水平的调节
(1)样品各实施例药物
(2)试验动物金黄地鼠,♂,体重150g±25g,清洁级。
(3)试验方法
1)将成年雄性金黄地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分别是空白组、加味枇杷清肺胶囊1~5组和阳性对照组。
2)成年雄性金黄地鼠置于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夜及20℃恒温的人工环境中,喂以标准的实验动物饲料,2周后用于试验。
3)进入试验后各组用剪刀剃尽背部毛,暴露背部双侧皮脂腺斑。采用灌胃给药,加味枇杷清肺胶囊各组1.49g/kg(人用量5倍),空白组灌服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灌服安体疏通0.133g/kg(人用量10倍),共灌胃15天。
4)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的第3、6、9、12和15天记录鼠体重变化,并用游标卡尺测量左右斑块的最大横径(DT)和最大纵径(DL)。
5)计算左、右侧DT×DL的减小率C由于在试验过程中,皮脂腺斑可能受某种全身因素(主要表现为体重)影响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影响到C值的计算,因此,C值的计算应考虑体重变化的影响。计算方法如下
金黄地鼠皮脂腺斑面积测定值S=DT*DL
金黄地鼠体表面积LgS表=0.8762+0.6981LgW(S表体表面积,W体重)
给药后金黄地鼠皮脂腺斑面积预期值S1
皮脂腺斑面积减小率C
(4)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灌胃给药15天后,加味枇杷清肺胶囊各组与空白组比较,对金黄地鼠皮脂腺斑的增生均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作用效果与阳性对照组的作用相当。
加味枇杷清肺胶囊对金黄地鼠皮脂腺斑面积减小率的影响
注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权利要求
1.治疗痤疮的中药复方制剂,其原料药组成的重量百分比
枇杷叶15~20%桑白皮15~20%黄连7~10% 关黄柏7~10%
黄芩 7~10% 栀子 10~15%山楂15~20%甘草 2~3%
党参 2~3%。
2.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痤疮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
(1)枇杷叶、桑白皮、甘草、党参醇回流称取枇杷叶、桑白皮、甘草、党参四味药粗粉,加6~15倍生药重量醇溶液回流提取,醇溶液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40~80%,过滤,滤液用盐酸调PH值至3~5之间,离心,取沉淀干燥后,粉碎,得浸膏粉I;
(2)取上述步骤(1)离心后的上清液浓缩至生药重量的8~12倍时,加盐酸调PH为1~2,离心,取沉淀干燥后,粉碎,得浸膏粉II;
(3)取浸膏粉I或将浸膏粉I和II合并,得中间体I;
(4)黄连、关黄柏水煎煮称取黄连、关黄柏两味药粗粉,加6~15倍生药重量水煎煮,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重量的4~10倍后,加等量乙醇,静置过夜,离心,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
(5)将上述步骤(4)所得的液体用AB-8大孔树脂进行吸附,用30~70%乙醇溶液洗脱,洗脱液浓缩后干燥得中间体II;
(6)黄芩水煎煮称取黄芩药材粗粉,加6~15倍生药重量水煎煮,过滤,合并滤液,静置,离心,取上清液加浓盐酸调PH至1~3,60~80℃保温30分钟,静置,离心,取沉淀加4~10倍生药重量水搅匀,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7,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解,离心,上清液用浓盐酸调节PH值为1.0~2.0,60~80℃保温30分钟,静置,离心,沉淀用水洗至中性,干燥,粉碎,得中间体III;
(7)栀子、山楂醇回流称取栀子、山楂药材粗粉,加6~15倍量40~80%乙醇回流提取,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
(8)将上述步骤(7)所得的提取液用AB-8大孔树脂进行吸附,用30~70%乙醇洗脱,洗脱液浓缩后干燥得中间体IV;
(9)将中间体I,II,III,IV混合制成胶囊或片剂、滴丸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制成胶囊将中间体I,II,III,IV混合,加入石膏粉和常用辅料,用50~95%乙醇溶液作为润湿剂,制粒、干燥后,加入0.2~1.0%润滑剂,混匀,灌装胶囊;常用辅料选用淀粉、乳糖、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预胶化淀粉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润滑剂选用微粉硅胶、滑石粉、硬脂酸镁等中的一种;
制成片剂将中间体I,II,III,IV混合,加入石膏粉和常用辅料,用50~95%乙醇溶液作为润湿剂,制粒、干燥后,加入0.2~1.0%润滑剂,混匀,压片,即得;常用辅料选用淀粉、乳糖、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预胶化淀粉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润滑剂选用微粉硅胶、滑石粉、硬脂酸镁等中的一种;
制成滴丸剂将中间体I,II,III,IV混合,加入石膏粉和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等基质,中间体I,II,III,IV混合物与基质的比例按重量份计为1∶(1~6),将混合物料加热至熔融,置滴丸机中,滴入冷凝剂中而成;基质选用聚乙二醇1500~20000、硬脂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硬脂酸聚烃氧40酯、虫胶、聚氧乙烯单硬脂酸脂、聚醚、吐温80、羧甲基淀粉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以经典方枇杷清肺饮为基础,增加了黄芩、栀子、山楂和石膏四味中药,制备治疗痤疮的制剂,属于中药学及中药制剂学领域。其原料药重量百分比组成为枇杷叶15~20%,桑白皮15~20%,黄连7~10%,关黄柏7~10%,黄芩7~10%,栀子10~15%,山楂15~20%,甘草2~3%,党参2~3%。其采取将枇杷叶、桑白皮、甘草、党参醇回流离心后的上清液浓缩,再将黄连、关黄柏与黄芩分别水煎煮,栀子、山楂醇回流,得各步骤得不同中间体,将提取液用AB-8大孔树脂进行吸附,用30~70%乙醇洗脱,洗脱液浓缩后干燥得中间体。将各个中间体混合依据上述配方,可制成多种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和滴丸剂。本发明具有高效,单剂量小以及贮藏、携带、服用方便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K9/20GK1879740SQ200610040198
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1日
发明者陈钧, 宣寒, 杜丰玉, 任晓峰 申请人:江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