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3310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具体说是一种多孔矿物材料负载超细铜粉的补铜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铜是人和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作为一般的必需营养元素,猪、鸡对铜的需要量为3~8mg/kg(NRC,1994;1998)。微量元素铜对畜禽的独特性在于添加高剂量铜(通常以硫酸铜形式)所产生的促生长作用。目前,尽管对于高铜的促生长作用机理还不清楚,但高剂量铜作为一种高效而价廉的促生长添加剂已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由于猪对铜的表观吸收率在5~20%之间,而被吸收的铜又有60~80%随胆汁排入消化道,猪对胆汁铜的利用率极低,绝大部分铜随粪便排出体外,不可避免地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研究发现,铜对畜禽的促生长作用是系统性的,可能与提高采食量、酶活性和生长调控的刺激有关,而不只是限于以往通常认为的胃肠道抗微生物作用。铜促生长的系统作用机理要求有更多的铜从肠道吸收入血,并运送到组织细胞发挥作用。因此,畜牧生产中研制和应用高效吸收利用的新型铜源,以最大程度地发挥铜的促生长效应,同时减少铜排出对环境的污染,正引起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
铜作为必需微量元素在人的营养中也具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铜是许多金属酶的组成成分,作为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合成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铜在骨折的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铜又是许多抗氧化酶的组成部分,如铜蓝蛋白,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在活血、化淤、消炎方面也可能起着积极的作用。正常骨代谢需要铜的参与。许多研究表明,缺铜动物都出现成骨细胞活动减少;临床缺铜的主要表现之一是骨骼发育异常。在中国传统医学中,铜在治疗骨折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铜和铜矿石被广泛用于中医治疗骨伤汤药的组方中。我国古代医书写道“赤铜屑主折伤,能焊入骨及六畜有损者”。另有记载“有人以自然铜饲折翅胡雁,后随飞去”。
长期以来,对铜源的研究主要围绕着铜的化学形式(如硫酸铜、柠檬酸铜、氨基酸螯合铜、铜蛋白盐)进行,而对其物理形式却缺乏深入研究。铜源的生物学效应不能唯一地归功于其特有的化学组成,还应与其物理状态密切相关。早在1960年,Lassiter和Bell研究了绵羊对64Cu标记的几种铜化合物的利用能力,发现粉末状氧化铜和针状氧化铜的生物学利用率不同,他们提出铜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均会影响绵羊对其的生物利用率。
研究表明某些常规尺度下无生物活性的物质在纳米尺度能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和低毒性如常规方法制备的单质硒无生物活性和生物毒性,单质硒的纳米粒子(简称为纳米硒)不仅有良好的生物利用率且其毒性仅为亚硒酸钠的七分之一。纳米金属毒性低,其传感特性和弹性模量可接近正常的天然生物组织,可使细胞在其表面生长,并具有修复病变组织的功能。
中国专利(申请号03133894.1,授权公告号CN1194668C)公开了一种纳米铜粉作为制备免疫增强药物的应用,纳米铜粉粒径为0.1~50nm,纳米铜粉对机体的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具有增强作用,其药物可用于感染性微生物及其毒素、肿瘤、调亡或突变细胞而引发的各种疾病等的治疗,适于免疫低下的人群以及肿瘤放化疗患者等使用。
中国专利(申请号03133873.9,授权公告号CN1189182C)公开了一种纳米铜粉作为制备抗衰老药物的应用,纳米铜粉粒径≤50nm。纳米铜粉具有明显降低MDA含量,改善由于氧自由基所造成的脂质过氧化损害,明显增加SOD含量,从而达到延缓人体的老化过程,干预、推迟其机体组织结构向衰老转化;纳米铜粉完全可以作为制备抗衰老和脑缺血、脑血栓后遗症等的治疗药物。
中国专利(申请号03110955.1)公开了一种纳米铜粉作为制备预防治疗骨质疏松、骨折药物的应用,纳米铜粉粒径0.1~1000nm。纳米铜粉具有抗骨质疏松、加速骨折愈合作用,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理想药物。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是纳米科技的核心和研究基础,纳米微粒的尺寸大小及均匀程度的控制是困扰研究者的一个难点,如何避免纳米粒子团聚、提高稳定性是国际上面临的研究难题。硬模板法合成纳米结构体系,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的一种靠自组装构筑纳米结构的新技术,即利用具有纳米级微孔的模板(俗称纳米模具),选择适当的沉积技术,直接在模板的微孔内合成纳米结构;由于模孔孔径大小一致,制备的材料具有单分散的纳米结构,合成方法较为简单,制备的材料应用于药物释放、光催化、分子分离和生物工程等许多方面具有极广阔的应用前景。
多孔矿物材料是指那些具有丰富的结构性孔道或孔隙结构的矿物,包括天然多孔矿物材料和人工合成多孔矿物材料。多孔矿物材料主要包括沸石和相关分子筛材料、海泡石族粘土矿物、层柱型多孔材料(多孔粘土材料和多孔层状双羟化物(水滑石)材料)等,能表现出孔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多孔矿物材料纳米通道结构可作为“微型的纳米反应器”,作为制造纳米结构组装材料的载体与媒介。利用多孔矿物材料作为“限域的微反应器”合成纳米材料,制备的纳米材料具有窄小的粒径尺寸分布,可望较好地解决纳米粒子团聚和稳定性问题,适宜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具体说是一种多孔矿物材料负载超细铜粉的补铜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的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是一种多孔矿物材料负载超细铜粉,超细铜粉的平均粒径小于100纳米,按重量百分比计,铜元素在多孔矿物材料中的含量为1.5~10%。
本发明的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多孔矿物材料研磨至大于300目,加水搅拌均匀,制成浓度为1%~10%的悬浮浆液;2)将含铜量为多孔矿物材料重量1.5~10%的铜盐,摩尔比值为铜盐1~10倍的还原剂,于搅拌下缓慢加入步骤1)的悬浮浆液中,室温反应2~10小时;3)步骤2)的悬浮浆液离心或过滤脱水;4)将步骤3)所得的滤饼烘干、粉碎至大于300目,得到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
本发明所说的多孔矿物材料为天然多孔矿物材料或者人工合成多孔矿物材料,天然多孔矿物材料可以为天然沸石、蒙脱石、硅藻土、海泡石或坡缕石,人工合成多孔矿物材料可以为合成沸石、柱撑蒙脱石、酸活化海泡石、酸活化坡缕石、介孔二氧化硅。所说的铜盐可以是氯化铜、硝酸铜、硫酸铜或者其水合物。所说的还原剂可以是抗坏血酸、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脲、半胱氨酸、巯基乙醇、硼氢化钾、硼氢化钠、Na2S2O3或Na2S2O4。
制备方法的浆液脱水工艺,可因地制宜,选用离心或过滤等方法进行脱水。脱水后所得的滤饼可使用常规烘干设备干燥。烘干后的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为块状,可选用常规粉碎设备粉碎至粒度大于300目。
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用作畜禽、水产动物、牛、羊补铜饲料添加剂。
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用作制备口服补铜和通过给药治疗性的铜来治疗人类疾病的的保健品或药物。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利用多孔矿物材料作为“限域的微反应器”合成负载型超细铜粉,多孔矿物材料的孔径大小一致,因此制备的负载型超细铜粉具有窄小的粒径尺寸分布,而且较好地解决了纳米粒子团聚和稳定性问题,适宜工业化生产。
(2)多孔矿物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胃肠道粘膜亲和性,高表面活性和巨大比表面积等特点,使之对所负载的超细铜粉具有控缓释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铜的吸收利用率。
(3)本发明所制得的负载型超细铜粉具有低毒、高效的特点,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畜禽、水产动物等的补铜,而且负载型超细铜粉易于与饲料混合,形成均匀分散系,使用方便;负载型超细铜粉也可用作制备口服补铜和通过给药治疗性的铜来治疗人类疾病的的保健品或药物,适用范围广泛。
具体实施例方式
由于纳米粒子比表面能非常高,如果在制备过程中不加以处理,得到的纳米粒子往往因团聚而丧失了纳米粒子应有的许多性质,使其研究和应用都受到了限制。为了克服纳米粒子的团聚,一般都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加入稳定剂,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包覆在纳米粒子的表面,降低其表面能。近年来,利用纳米反应器的限域效应,如胶囊和微乳液液滴中心的纳米水心为反应介质,可得到均匀分散、粒径较小的纳米粒子。同样,某些结构上存在纳米孔道结构的多孔矿物材料是也具有限域作用,可作为制造纳米结构组装材料的载体与媒介。本发明利用多孔矿物材料的纳米孔道结构作为“限域的微反应器”,将铜盐加还原剂还原生成超细铜粉,多孔矿物材料的孔径大小一致,因此制备的负载型超细铜粉具有窄小的粒径尺寸分布,而且较好地解决了纳米粒子团聚和稳定性问题。
纳米孔矿物材料主要包括沸石和相关分子筛材料、海泡石族粘土矿物、层柱型多孔材料等。本发明使用的天然多孔矿物材料,如天然沸石、蒙脱石、硅藻土、海泡石或坡缕石,其产地和含量没有特殊要求。本发明中使用的人工合成多孔矿物材料,如合成沸石、柱撑蒙脱石、酸活化海泡石、酸活化坡缕石、介孔二氧化硅,可以是市售商品,也可以根据现有技术制备,其制备技术是众所周知的。
沸石是一类天然存在或人工合成的具有规则孔道结构的硅铝酸盐,其化学组成为M2/n·Al2O3x·xSiO2·yH2O,其中M代表金属阳离子,n为金属阳离子的价态,x为硅铝比,y为饱和水分子数。天然沸石因成矿条件不同而结构复杂,人工合成的沸石分子筛结构简单、可控。在沸石的结构中,SiO4和AlO4四面体按晶体化学规则组合成各种形态的多面体,在空间排列组合便构成了沸石的多孔笼结构。在沸石的笼结构中最常见的为α笼(A型沸石的主体)、β笼(构成方纳石唯一的笼,Y型沸石的主体),这些笼的大小从几个埃到十几个埃,笼与笼之间有一孔道相连,这些孔道和笼按一定方向均匀地分布在晶体内。对于一种沸石分子筛,其孔径一定,空间分布方式也一定。因此人们称沸石是一种微型的纳米反应器,它们就象纳米试管一样,全部都具有同样的大小和形态,为形成尺寸单一、分布均匀的纳米材料提供了模板。
蒙脱石是具有纳米层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由于具有大的内表面作为反应器和在水溶液中很好的溶胀性,特别适用于制备负载于其上的具有窄粒径和高分散性的纳米粒子。蒙脱石的层间域除了具有一般粘土矿物层间域的层间交换、层间吸附、层间催化、层间聚合等性质之外,还具有层间柱撑的特性。柱撑蒙脱石就是由柱化剂或称交联剂(有机或无机的大阳离子团)通过离子交换方式或直接进入蒙脱石层间,使蒙脱石矿物层间域微环境改变的呈“柱”状支撑的新型层状铝硅酸盐矿物,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大的孔径以及高的表面活性。柱化剂(或交联剂)可以是烷基季铵离子与双环胺阳离子,也可以是金属螯合物或多核羟基金属阳离子。本发明优选的是单元素聚合金属阳离子柱撑蒙脱石,如Al-柱撑蒙脱石、Cr-柱撑蒙脱石、Ti-柱撑蒙脱石、Fe-柱撑蒙脱石,以及多元素聚合金属阳离子柱撑蒙脱石,如Fe-Al-柱撑蒙脱石、Cu-Al-柱撑蒙脱石。
硅藻土是海洋或湖泊中生长的硅藻类的残骸在水底沉积,经自然环境作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非金属矿物。硅藻土比表面大,孔隙率高,具有独特的纳米微孔结构。
海泡石是一种天然纤维状含水的镁硅酸盐粘土矿物,具有层状和链状结构的过渡型特征,不仅价格低廉,比表面积高,而且具有类分子筛的特性。目前采用的酸处理一般为强酸,如HNO3,H2SO4及HCl等。不同强酸对海泡石的处理机理基本相同,均为H+取代骨架中的Mg2+,海泡石经酸处理其Si-O-Mg-O-Si键变成了两个Si-OH键,即出现了“敝开”状态的结构,此时内部通道被连通,表面积增大。
凹凸棒石(坡缕石)是具有链层状晶体结构镁铝硅酸盐粘土矿物,呈现直径约30~40nm、长度可达数微米的棒状晶体形态,是产出丰富的天然纳米矿物材料,表现出纳米效应、吸附活性和化学活性。坡缕石酸活化作用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纤维束间的解聚,主要为粒间杂质胶结物的分解,二是对阳离子的萃取作用,即H+对八面体中阳离子Mg2+、Fe3+、Al3+由边缘至中心的依次置换(主要为Mg2+)。由于H+对晶体中阳离子的置换,大半径阳离子的析出造成微空隙增多、比表面积增大。而且酸活化坡缕石异价类质同像置换发育,晶体生长缺陷十分发育,由晶体生长理论可知这些缺陷位为晶体表面能聚集区,从而使其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
本发明结合以下实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1)将产自内蒙古的蒙脱石研磨至300目,加水搅拌均匀,制成浓度为10%的悬浮浆液;2)将铜含量为蒙脱石重量1.5%的硫酸铜,摩尔比值为硫酸铜10倍的抗坏血酸,于搅拌下缓慢加入步骤1)的悬浮浆液中,室温反应2小时;3)步骤2)的悬浮浆液离心脱水;4)将步骤3)所得的滤饼烘干、粉碎至300目,得到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
透射电镜观察表明蒙脱石负载的超细铜粉的平均粒径6nm,粒径分布在4~15nm之间。按重量百分比计,铜在蒙脱石中的含量为1.5%。
实施例21)将产自浙江缙云的斜发沸石研磨至400目,加水搅拌均匀,制成浓度为1%的悬浮浆液;2)将铜含量为沸石重量5%的氯化铜,与氯化铜等摩尔的巯基乙醇,于搅拌下缓慢加入步骤1)的悬浮浆液中,室温反应10小时;3)步骤2)的悬浮浆液过滤脱水;4)将步骤3)所得的滤饼烘干、粉碎至500目,得到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
透射电镜观察表明沸石负载的超细铜粉的平均粒径18nm,粒径分布在15~30nm之间。按重量百分比计,铜在沸石中的含量为5%。
实施例31)将市售的ZSM-5型沸石分子筛研磨至500目,加水搅拌均匀,制成浓度为5%的悬浮浆液;2)将铜含量为沸石重量10%的硝酸铜,与硝酸铜等摩尔的硼氢化钾,于搅拌下缓慢加入步骤1)的悬浮浆液中,室温反应10小时;3)步骤2)的悬浮浆液过滤脱水;4)将步骤3)所得的滤饼烘干、粉碎至500目,得到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
透射电镜观察表明沸石负载的铜粉的平均粒径45nm,粒径分布在25~65nm之间。按重量百分比计,铜在沸石中的含量为10%。
实施例41)将产自江西的海泡石研磨至600目,加水搅拌均匀,制成浓度为3%的悬浮浆液;2)将铜含量为海泡石重量2.5%的五水硫酸铜(CuSO4·5H2O),摩尔比值为硫酸铜4倍的的Na2S2O3,于搅拌下缓慢加入步骤1)的悬浮浆液中,室温反应8小时;3)步骤2)的悬浮浆液离心脱水;4)将步骤3)所得的滤饼烘干、粉碎至500目,得到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
透射电镜观察表明海泡石负载的超细铜粉的平均粒径25nm,粒径分布在15~45nm之间。按重量百分比计,铜在海泡石中的含量为2.5%。
实施例5预备根据“羟基铁铝柱撑蒙脱石Keggin结构的稳定性”(吴平霄,张惠芬,郭九皋,王辅亚.矿物学报,1999,19132-138)的方法制备羟基铁铝柱撑蒙脱石。
1)将预备步骤中得到的羟基铁铝柱撑蒙脱石研磨至400目,加水搅拌均匀,制成浓度为10%的悬浮浆液;2)将铜含量为柱撑蒙脱石重量10%的二水合氯化铜(CuCl2·2H2O),摩尔比值为氯化铜6倍的Na2S2O4,于搅拌下缓慢加入步骤1)的悬浮浆液中,室温反应10小时;3)步骤2)的悬浮浆液离心脱水;4)将步骤3)所得的滤饼烘干、粉碎至400目,得到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
透射电镜观察表明柱撑蒙脱石负载的超细铜粉的平均粒径40nm,粒径分布在25~55nm之间。按重量百分比计,铜在柱撑蒙脱石中的含量为10%。
实施例6预备根据“海泡石的酸性和性能研究I改性历程和改性产物的结构”(蒋文斌,刘德义,屠式瑛.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4,1029~35)的方法制备酸活化海泡石。
1)将预备步骤中得到的酸活化海泡石研磨至400目,加水搅拌均匀,制成浓度为2%的悬浮浆液;2)将铜含量为酸活化海泡石重量5%的六水硝酸铜(Cu(NO3)2·6H2O),摩尔比值为硝酸铜8倍的亚硫酸钠,于搅拌下缓慢加入步骤1)的悬浮浆液中,室温反应6小时;3)步骤2)的悬浮浆液过滤脱水;4)将步骤3)所得的滤饼烘干、粉碎至500目,得到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
透射电镜观察表明酸活化海泡石负载的超细铜粉的平均粒径25nm,粒径分布在17~45nm之间。按重量百分比计,铜在酸活化海泡石中的含量为5%。
实施例7预备根据“单分散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梁艳,张劲松,张军旗.材料研究学报,2004,18149-154)的方法制备纳米介孔二氧化硅。
1)将预备步骤中得到的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研磨至300目,加水搅拌均匀,制成浓度为5%的悬浮浆液;2)将铜含量为介孔二氧化硅重量6%的一水硫酸铜(CuSO4·H2O),摩尔比值为硫酸铜5倍的硼氢化钠,于搅拌下缓慢加入步骤1)的悬浮浆液中,室温反应7小时;3)步骤2)的悬浮浆液过滤脱水;4)将步骤3)所得的滤饼烘干、粉碎至400目,得到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
透射电镜观察表明介孔二氧化硅负载的超细铜粉的平均粒径60nm,粒径分布在50~90nm之间。按重量百分比计,铜在纳米介孔二氧化硅中的含量为6%。
实施例8预备根据“温和条件下介孔分子筛MCM-41的修饰与表征”(郑珊,高濂,郭景坤.无机材料学报,2000,15(5)844-848)的方法制备介孔分子筛MCM-41。
1)将预备步骤中得到的介孔分子筛MCM-41研磨至300目,加水搅拌均匀,制成浓度为4%的悬浮浆液;2)将铜含量为MCM-41重量8%的三水硝酸铜(Cu(NO3)2·3H2O),摩尔比值为硝酸铜5倍的的亚硫酸氢钠,于搅拌下缓慢加入步骤1)的悬浮浆液中,室温反应10小时;3)步骤2)的悬浮浆液过滤脱水;4)将步骤3)所得的滤饼烘干、粉碎至500目,得到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
透射电镜观察表明MCM-41负载的铜粉的平均粒径45nm,粒径分布在20~60nm之间。按重量百分比计,铜在MCM-41中的含量为8%。
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用作畜禽、水产动物、牛、羊的补铜饲料添加剂。使用方法为将粉末状的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按以下添加剂量拌入畜禽、水产动物饲料中(以铜计)猪5~60mg/kg,鸡5~20mg/kg,鸭5~20mg/kg,鱼3~10mg/kg,甲鱼3~10mg/kg,虾3~10mg/kg。
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用作制备口服补铜和通过给药治疗性的铜来治疗人类疾病的的保健品或药物。使用方法为日服1~2次,日服量以铜量不超过2~8mg为宜。
权利要求
1.一种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其特征在于,它是一种多孔矿物材料负载超细铜粉,超细铜粉的平均粒径小于100纳米,按重量百分比计,铜在多孔矿物材料中的含量为1.5~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多孔矿物材料为天然多孔矿物材料或人工合成多孔矿物材料,天然多孔矿物材料为天然沸石、蒙脱石、硅藻土、海泡石或坡缕石,人工合成多孔矿物材料为合成沸石、柱撑蒙脱石、酸活化海泡石、酸活化坡缕石或介孔二氧化硅。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步骤如下1)将多孔矿物材料研磨至大于300目,加水搅拌均匀,制成浓度为1%~10%的悬浮浆液;2)将含铜量为多孔矿物材料重量1.5~10%的铜盐,摩尔比值为铜盐1~10倍的还原剂,于搅拌下缓慢加入步骤1)的悬浮浆液中,室温反应2~10小时;3)步骤2)的悬浮浆液离心或过滤脱水;4)将步骤3)所得的滤饼烘干、粉碎至大于300目,得到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负载型超细铜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多孔矿物材料为天然多孔矿物材料或人工合成多孔矿物材料,天然多孔矿物材料为天然沸石、蒙脱石、硅藻土、海泡石或坡缕石,人工合成多孔矿物材料为合成沸石、柱撑蒙脱石、酸活化海泡石、酸活化坡缕石或介孔二氧化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铜盐为氯化铜、硝酸铜、硫酸铜或其水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还原剂为抗坏血酸、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脲、半胱氨酸、巯基乙醇、硼氢化钾、硼氢化钠、Na2S2O3或Na2S2O4。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它用作畜禽、水产动物、牛、羊补铜饲料添加剂。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它用作制备口服补铜和通过给药治疗性的铜来治疗人类疾病的的保健品或药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型超细铜粉的补铜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它是一种多孔矿物材料负载超细铜粉,超细铜粉的平均粒径小于100纳米,按重量百分比计,铜在多孔矿物材料中的含量为1.5~10%。其方法是将多孔矿物材料作为微型的纳米反应器,将铜盐加还原剂还原生成超细的铜粉。本发明利用多孔矿物材料作为“限域的微反应器”合成负载型超细铜粉,多孔矿物材料的孔径大小一致,因此制备的负载型超细铜粉具有窄小的粒径尺寸分布,而且较好地解决了纳米粒子团聚和稳定性问题,适宜工业化生产。负载型超细铜粉具有低毒、高效的特点,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畜禽、水产动物等的补铜,也可用作制备口服补铜和通过给药治疗性的铜来治疗人类疾病的保健品或药物。
文档编号A61P3/02GK1861095SQ20061005032
公开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2日
发明者胡彩虹, 夏枚生, 张红梅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