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穿刺置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355阅读:7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胸腔穿刺置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确切地说涉及胸腔穿刺用器械。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在胸腔穿刺术的临床使用中,常规的穿刺方法有穿刺和插管两种方式,穿刺时是将针头刺入胸腔,抽液时少量且需多次;插管时需切开皮肤,剥离组织,后置管、缝合固定,拔管时,缝合包扎,拆线,插管位置较特定。上述操作方法存在着操作麻烦、不灵活,病人的痛苦多、经济负担重等问题,且缺乏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灵活方便且安全的胸腔穿刺置管装置。本实用新型是由穿刺管和内置管组成,内置管放置在穿刺管内,穿刺管是用对人体无毒的不锈钢制成,内置管是用医用橡胶制成的空心管,医用橡胶如乳胶、硅胶等,也可以由医用塑料制成,如聚丙烯等;内置管软硬度要适宜,弹性好,置于体内管腔通畅;内置管前端为开有斜口的尖端,前端管壁上均匀开有2-4个小孔,便于体内液气的抽取。本实用新型穿刺点可较随意,通过插入胸腔的置留管,达到各个指定位置,使用灵活方便;本装置操作时也可避免原常规操作时肺复张后穿刺针刺破肺,造成气胸等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同时,本装置一般只需一次插管留置,根据需要,可持续适当速度抽液、抽气,对于积液的抽取,替代了原操作的少量多次抽取法,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病人痛苦少。本实用新型插管拔管简便,插管不用缝合固定,拔管后只需加压包扎即可,实现了穿刺插管一次完成,同时,本实用新型也可用于腹腔穿刺。


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包括一幅附图,该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图中1为穿刺管,2为内置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由穿刺管(1)和内置管(2)组成,内置管(2)放置在穿刺管(1)内,内置管(2)外壁紧靠穿刺管(1)内壁(见图1)。其中,穿刺管(1)是带有台阶的空心管,前端为开有斜口的尖端,内径为1mm-5mm,后端外径为3mm-7mm,长度为15-20cm.,且外壁表面带有厘米刻度;内置管(2)是由医用橡胶制成的空心管,长度为25-35cm,内置管(2)前端为开有斜口的尖端,前端管壁上均匀开有2-4个小孔,内置管(2)也可以由医用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内置管(2)放入穿刺管(1)中,常规消毒,局部麻醉,若进管困难,可用手术刀片将皮肤刺口5mm,穿刺管(1)和内置管(2)同步穿入胸腔,将内置管(2)送至适当部位后,拔出穿刺管(1),注意不要带出内置管,另外,要接通闭式引流装置,包扎固定。在抽取胸腔积液时一般靠呼吸运动自主排液;在抽取气胸、液气胸时同常规插管时的排气、引流一样;在抽取脓胸时可直接采用负压抽液,利用此装置进行胸腔冲洗、加药,如遇堵塞,可冲洗通管。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携带方便,为医疗器械领域提供一种新型实用产品。
权利要求1.一种胸腔穿刺置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穿刺管(1)和内置管(2)组成,内置管(2)放置在穿刺管(1)内,内置管(2)外壁紧靠穿刺管(1)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穿刺置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刺管(1)是带有台阶的空心管,前端为开有斜口的尖端,内径为1mm-5mm,后端外径为3mm-7mm,长度为15-20cm.,外壁带有厘米刻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穿刺置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置管(2)是由医用橡胶制成的空心管,长度为25-35cm,内置管(2)前端为开有斜口的尖端,前端管壁上均匀开有2-4个小孔,内置管(2)也可以由医用塑料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胸腔穿刺置管装置,它是由穿刺管(1)和内置管(2)组成,内置管(2)放置在穿刺管(1)内,内置管(2)外壁紧靠穿刺管(1)内壁。其中,穿刺管(1)是带有台阶的空心管,前端为开有斜口的尖端;内置管(2)是由医用橡胶制成的空心管,内置管(2)也可以由医用塑料制成,内置管(2)前端为开有斜口的尖端,前端管壁上均匀开有2-4个小孔,便于体内液气的抽取。本实用新型穿刺点可较随意,通过插入胸腔的置留管达到各个指定位置,一般只需一次插管。同时,本实用新型可避免原常规操作时肺复张后穿刺针刺破肺造成气胸,安全性较高。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实现了穿刺插管一次完成,省时、省力,病人痛苦少,为医疗器械领域提供一种新型实用产品。
文档编号A61M25/06GK2915044SQ200620081298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7日
发明者陈绪爱 申请人:陈绪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