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鳞毛蕨间苯三酚类提取物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446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香鳞毛蕨间苯三酚类提取物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香鳞毛蕨间苯三酚类提取物的医学方面的应用背景技术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 L.)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主要生长在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及华北地区。该药目前还未收入药典,国内外对其研究较少,只有关于香鳞毛蕨的生药学和药效学研究,民间广泛用其治疗多种皮肤病。
本申请人长期深入的致力于香鳞毛蕨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研究成果。在2005年5月第36卷第5期的《中草药》上发表了《香鳞毛蕨对真菌的抑制作用》,阐述了香鳞毛蕨提取物的抗真菌作用;在2006年4月第22卷第2期的《中草药》发表了香鳞毛蕨《CO2超临界萃取物的GC-MS分析》一文,公开了首次从香鳞毛蕨中分离得到的15种成分,并进行了相应的药效试验,揭示了其脂溶性成分的抗菌止痒作用;在2006年7月第37卷第7期的《中草药》中发表了从香鳞毛蕨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的3个化合物,并提供了提取和分离方法;特别是在2006年6月第29卷第6期的《中药材》中发表了《香鳞毛蕨中间苯三酚衍生物的研究》一文,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并辅以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分离出4个单体,分别鉴定为Aspidin PB(I)、Dryofragin(II)、Aspidinol(11I)、Aspidin BB(IV)。申请人对其进行了生药学研究,部分药效学及药效物质基础化学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香鳞毛蕨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癌症是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抗肿瘤活性化合物或先导物的发现是抗癌药物研究的重要方面,而寻找天然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更是迫在眉睫。
进一步研究香鳞毛蕨的其他重要医药学作用,尤其是其抗肿瘤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香鳞毛蕨间苯三酚类提取物的新应用,尤其是在制备抗肿瘤医药学技术领域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了香鳞毛蕨间苯三酚类提取物的应用,其特征是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
尤其是在制备治疗S180肉瘤、Lewis肺癌或HepA肝癌药物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香鳞毛蕨间苯三酚类衍生物主要包括Aspidin PB(I)、Dryofragin(II)、Aspidinol(11I)、Aspidin BB(IV)间苯三酚衍生物,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并辅以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数据如下化合物I无色柱状结晶,mp134-136℃(MeOH),FAB-MSm/z 447(M+H)+,(C24H30O8)。1H NMR(500MHz,CDCl3)δ0.99(3H,t,J=7Hz,H-11′),1.17(3H,t,J=7Hz,H-10),1.45,1.53(3H,brs,H-11,12),1.72(2H,J=7Hz,H-10′),2.14(3H,s,H-12′),3.08(2H,t,7Hz,H-9′),3.2(2H,q,J=7Hz,H-9),3.57(2H,H-7),3.73(3H,S,H-7′),10.0(1H,s,6′-OH),10.7(1H,s,6-OH),15.6(1H,s,2′-OH),18.5(1H,s,4-OH)。13C NMR(125MHz,CDCl3)δ8.4(C-10),9.2(C-12′),13.9(C-11′),17.1(C-7),18.2(C-10′),24.3(C-11),25.3(C-12),34.8(C-9),42.9(C-9′),44.2(C-5),61.5(C-7′),107.5(C-3′),108.0(C-3),109.4(C-5′),110.9(C-1),112.4(C-1′),159.6(C-4′),160.2(C-6′),162.8(C-2′),171.8(C-6),187.5(C-4),198.0(C-2),206.8(C-8),207.4(C-8′)。以上数据与目前本领域已有文献资料对照一致,确定该化合物为AspidinPB。
化合物II无色针状结晶,mp.180-181℃(MeOH),FAB-MSm/z 459(M+H)+,(C28H42O5+H)。H NMR(500MHz,CDCl3)δ0.73(s,H-13),0.88(s,H-14,15),0.99(t,J=7Hz,H-11′),1.34,1.35(s,H-12′,13′),1.66(J=7.0Hz,H-10′),2.51(t,J=7Hz),2.13(m,H-9,12,7′),2.98(dt,J=7Hz,H-9′),3.71(dd,J=11.0,9.0Hz,H-11),4.08(d,J=11.0Hz,H-11),5.64(H-7),19.12(4′-OH)。13C NMR(125MHz,CDCl3)δ35.3(C-1),18.8(C-2),35.8(C-3),33.0(C-4),49.6(C-5),25.2(C-6),124.8(C-7),136.6(C-8),55.0(C-9),39.6(C-10),63.0(C-11),22.3(C-12),14.3(C-13),22.0(C-14),105.5(C-1′),197.8(C-2′),106.8(C-3′),189.0(C-4′),42.1(C-5′),175.6(C-6′),29.7(C-7′),203.7(C-8′),41.9(C-9′),18.5(C-10′),14.0(C-11′),23.6(C-12′),24.5(C-13′)。以上数据与已有相关文献资料一致,确定该化合物为Dryofragin。
化合物III无色针状结晶,mp145-146℃,ESI-MSm/z 225(M+H)+,(C12H15O4)。H NMR(500MHz,CDCl3)δ0.99(3H,t,J=7Hz,H-11),1.73(2H,sextet,J=7Hz,H-10),2.01(3H,s,H-12),3.06(2H,t,J=7Hz,H-9),3.82(3H,s,H-7),5.95(1H,s,H-5),13C NMR(125MHz,CDCl3)δ7.1(C-12),14.0(C-11),18.2(C-10),46.1(C-9),55.6(C-7),85.6(C-1),91.5(C-5),104.8(C-3),159.6(C-2),161.1(C-4),163.2(C-6),206.2(C-8)。确定该化合物为Aspidinol。
化合物IV无色针状结晶,mp124-125℃,ESI-MSm/z 460(M+H)+,(C25H3O8)。1H NMR(500MHz,CDCl3)δ0.99(3H,t,J=17Hz,H-11′),1.01(3H,t,J=7Hz,H-11),1.44(3H,s,H-12′),1.53(3H,s,H-13′),1.71(2H,m,H-10′),1.71(2H,m,H-10),2.14(3H,s,H-12),3.08(2H,m,H-9),3.08(2H,m,H-9′),3.57(2H,s,H-7′),3.73(3H,s,H-7),10.0(1H,s,6-OH),10.7(1H,s,4′-OH),15.6(1H,s,2-OH),18.6(1H,s,6′-OH)。13C NMR(125MHz,CDCl3)δ9.2(C-12),13.9(C-11),13.9(C-11′),17.1(C-7′),18.0(C-10),18.1(C-10′),24.2(C-12′),25.2(C-13),42.9(C-9′),44.2(C-5′),44.2(C-9),61.5(C-7),107.4(C-3),108.2(C-3′),109.1(C-5),110.9(C-1′),112.4(C-1),159.5(C-4),160.2(C-6),162.8(C-2),171.7(C-6′),187.4(C-4′),198.6(C-2′),206.5(C-8′),206.8(C-8)。确定该化合物为Aspidin BB。
具体提取分离实验中使用的仪器与材料及方法皆为已有的常规方法,简述如下1仪器与材料
X-6型熔点测定仪,温度计未校正;核磁共振谱用Varian UnityINOVA500型核磁共振仪测定,1H-NMR谱500MHz,13C-NMR谱125MHz,TMS为内标;质谱用VG Autospec-500质谱仪测定;制备HPLC为Agilent 1100series型。薄层色谱和柱色谱硅胶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Sephadex LH-20为Pharmacia公司产品。香鳞毛蕨于2003年9月采自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经哈尔滨师范大学刘鸣远教授鉴定。
2提取和分离取香鳞毛蕨粗粉2.5kg,10倍量正己烷即25L室温冷浸2天,采用纱布过滤后,抽滤,旋转蒸发仪浓缩,浸膏经反复硅胶、SephadexLH-20柱层析及制备HPLC分离,得化合物I-IV。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天然抗肿瘤活性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强,可来源于天然植物资源,安全性高。
2、对所述提取物的进一步研究有望发现选择性高、活性强、毒副作用小、抗瘤谱广、抗多药耐药性好的新型抗癌药物,具有重要的潜在产业化开发价值以及对人类研究抗癌药物的重大贡献。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中选用了提取物中的化合物I-IV,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局限于化合物I-IV。
实施例1本发明的抗肿瘤作用一、香鳞毛蕨间苯三酚类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1.实验材料(1)动物KM种清洁级雄性小鼠(2)细胞株小鼠肝癌细胞(H22),小鼠肉瘤细胞(S180)(3)SulforhodamineB(SRB)染色试剂,SIGMA公司购买。
1.2实验仪器酶标仪BlO-RAD model 4501.3实验方法(1)肿瘤细胞培养置于37℃,5%CO2温箱中,以含10%胎牛血清和青霉素和链霉素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
(2)SRB法取对数生长期的癌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细胞密度为每孔5000细胞/200μl。24小时后,加入等系列稀释的药物。细胞在药物作用下,继续培养72小时。之后,除去所有的培养液,细胞以10%三氯醋酸固定1小时后,置空气中自然干燥24小时,加入50μl SRB(sulforhodamineB)染色20-30分钟,以1%冰醋酸洗涤5次,置空气中自然干燥后,加入200μl的10mmolTris-HCI(PH=10.0)溶液溶解紫红色蛋白-SRB复合物,于600nm波长处测定光吸收值。求得各组试验数据的平均值,以实验组对对照组计算得细胞生成抑制率。以Sigma PlOT绘图软件绘得细胞生长率一药物浓度半对数曲线,并求得药物的半数抑制有效浓度(IC50)。
(3)建立小鼠移植性肿瘤模型取H22传代腹水小鼠在无菌条件下制备5×109/L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小鼠右前肢腋下,每只0.2ml。接种S180方法同上。
于接种次日以0.01ml/g体重腹腔注射(ip)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10-15d,停药次日称体重后,处死小鼠,取瘤称重,计算各组肿瘤抑制率。各给药组与对照组间以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化合物I-IV的抗癌活性进行研究。表1列出的是药物对各种癌细胞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由表1可以看出,不管是S180肉瘤、H22肝癌细胞,对化合物有一定的敏感性,其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在4-14μM之间,与临床常见的化疗药物相似,例如维甲酸。这说明化合物I-IV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
表1 化合物I-IV对肿瘤细胞的半数抑制有效浓度及与其它化疗药物的比较(IC50μM)

化合物I、II、III、IV对肝癌H22小鼠移植瘤的抑制率为42.7%、35.7%、18.3%、24.3%,对肉瘤S180小鼠移植瘤的抑制率为52.3%、42.1%、22.4%、34.6%,且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
二、香鳞毛蕨间苯三酚类提取物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的情况1.实验材料(1)C57BL/6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为18-22g。
(2)Lewis肺癌可移植性瘤株。
(3)化合物。
2.实验仪器SE型Facsvantage流式细胞仪美国BeetOn Dickinson公司产品,FACS-420型。图像分析仪同济太阳电子公司产品,TJTY-300型。
3.实验方法3.1实验分组将50只C57TBL/6小鼠每只于右腋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含活细胞1.25×106个/只,接种后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并编号,第5天开始给药,对照组的小鼠,每只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连用10天。其它给药组每只每日分别注射化合物I-IV10mg/kg,连用10天,接种肿瘤第18天,处死动物。
3.2组织处理完整分离皮下肿瘤结节,一部分新鲜组织用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
统计方法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化合物I、II、III、IV组细胞凋亡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说明化合物I、II、III、IV可明显诱导Lewis肺癌细胞凋亡。详见表2。
表2化合物I II、III、IV时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权利要求
1.香鳞毛蕨间苯三酚类提取物的应用,其特征是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在制备治疗S180肉瘤、Lewis肺癌或HepA肝癌药物方面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香鳞毛蕨间苯三酚类提取物的应用,具体是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尤其是在制备治疗S180肉瘤、Lewis肺癌或HepA肝癌药物方面的应用。香鳞毛蕨间苯三酚类提取物抗肿瘤活性强,可来源于天然植物资源,安全性高。对所述提取物的进一步研究有望发现选择性高、活性强、毒副作用小、抗瘤谱广、抗多药耐药性好的新型抗癌药物,具有重要的潜在产业化开发价值以及对人类研究抗癌药物的重大贡献。
文档编号A61P35/00GK101066261SQ20071002839
公开日2007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日
发明者沈志滨, 金哲雄 申请人:广东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