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外用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30580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外用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在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时所应用的一 种新型的外用中药制剂"芥子油",为中药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慢性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呈逐 年上升的趋势。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已产生重大影响,虽然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效 果较好,但其停药后的复发率很高,特别是激素类药物的负作用已引起学术界 广泛的注意。但目前尚缺乏一种确切有效、负作用少的药物治疗本病。有文献 报告应用以芥子(也称白芥子、青菜了、等)为主,佐以如细辛、甘遂、延胡索、肉桂、辛夷等药物并将上述中药研粉过20-100目筛再用姜汁或凡士油调成 糊状,贴敷于穴位部的皮肤上10 24小时,3~10天1次,共4 5次,治疗常年 性变应性鼻炎有效率为80~94%其主要负作用是外用药后多可见皮肤局部的红 肿、起泡,虽大部分患者经局部治疗后会慢慢愈合,但溃破后合并感染者也常 有报告,文献指出即使停药愈合也较慢,因这时芥子中的主要药物成分异硫氰 酸丙稀酯已被吸收入皮肤,停药后其仍在发挥药物作用所致。(见文献福建中 医学院学报,2005年10月第15巻5期;辽宁中医杂志,2005年8期;中药大 辞典,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年第1版,1065页)椐此发现所有应用芥子单 味药或复方其它中药外用的均多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的报告。为克服外用时 所致的临床负作用,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治疗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外用中药 制剂的制备,即芥子油外用剂,不仅克服了芥子所带来的皮肤损害的负作用, 还具有操作简便,组方简捷,成本低廉,疗效显著等优点。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外用中 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制剂即"中药芥子油外用剂"弥补了传 统的将芥子或组以其它中药研粉后,加姜汁或加油剂调成糊而所得外用剂的不 足,优化了组方,组成只有芥子一种单味药物和少量的芝麻油的新组方,设计了简便可行的制备工艺,有效的控制了芥子对皮肤损害的负作用,并取得 了动物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和临床上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治疗的显著效果。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取中药芥子,1000-2000、芝麻油100-400制备成油 剂,外用于鼻腔粘膜。一种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外用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为取芥子,在砂锅 内烘炒至焦黄色并将其粉碎,装入器皿内,再加入l: 2~4量的水,水温55-75 °C,静放120-180分钟,使其充分得以催化,再放入植物油压轧器中压成透明 的油状物,静置漂压去水后获芥子油,然后中火加温至50-7rC再逐步加入芝麻 油并调均,致无菌器皿中冷却后,定量灌装瓶内,即得到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 炎外用中药制剂"芥子油外用剂"。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外用中药制剂的药物组合方案 基于以下的药理研究中药芥子又称为芥子、白芥子、青菜子、表菜了等,来 源为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主要理化成分是;芥籽甙,芥籽酶、芥籽碱、芥籽 酸和脂肪酸。而脂肪酸的组成则以芥酸、油酸和亚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占 脂肪酸总量的93%,其中含量较髙的芥酸是其特征性成分。芥子油中辣味的主 要成分为异硫氰酸酯类,能刺激皮肤,扩张血管,是一种皮肤粘膜刺激药。抑 菌试验证明芥子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等皮肤真菌均 有抑制作用。中医学称变应性鼻炎为鼻鼽,又称鼽嚏,中医对本病的辨证认为因肺气虚 弱,卫阳不固,风冷寒邪留滞不去所致脾气虚弱,鼻窍阻塞而致病,治则应温 肺散寒;健脾溢气;等具证而治之。治疗上除组方辨证施治称为内治外,还有 将中药组方贴敷于穴位的皮肤上治之称为外治,中药芥子其性味功能是;辛, 温;具有利气,散寒,平喘止咳,消肿止痛之功效。自"黄帝内经"、"本草纲 目"、到现代的"中药大辞典"现代中医耳鼻咽喉病临床诊治"及相关文献均有 应用以芥子为主佐以其它中药研粉后,外用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报告。综合相关文献发现在外用治疗本病时芥予均为主药,同时更注意剖在外用芥子时多有报 告可发生轻重不同的皮肤损害。本发明依椐上述主要的药理基础选用了单味中 药芥子,并经上述方法制备成油剂后再在中火加温的条件下逐步加入芝麻油,芝麻油含有芝麻酚,气味柔和溢香可口,它含有43%亚油酸和油酸,传统中药 制备中常用于调和外用药的药粉。使的这一种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外用中 药制剂不仅大幅度减少了这一制剂的强烈的辣味,还有效的减轻了对鼻粘膜的 刺激性在取得了显著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了对皮肤和粘膜损 害的负作用。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治疗常年性变应性彝炎外用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是基于 以下的研究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芥子,主要理化成分是;芥籽甙,芥籽酶、 芥籽碱、芥籽酸和脂肪酸。芥子油中辣味的主要成分为异硫氰酸酯类,是对皮 肤和粘膜构成损害的主要因素。本实用新型采用将芥子烘炒成焦黄,在催化时 的水温为55-75'C,在充分催化后将其压轧成油状、静置漂压去水后获芥子油, 再中火加温至50-71'C,逐步加入芝麻油使其添加了芳香之气又中和了芥子中的 刺激物质。实验证明这样所得到的芥子油既保留了芥子油的良好的药物功效又 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对皮肤和粘膜损害的负作用。一、动物实验1对动物实验性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用实验动物豚鼠共30只,分为3组, 实验组10只,对照组10只,正常组10只。对其致敏方法是(参照文献);用 卵清蛋白(ovalbumin, 0VA,美国Sigma公司)O. 3mg+AI (OH) 30mg+生理盐水lml 制成混悬液,腹腔内注射,做基础致敏。基础致敏完成后,以2X0VA滴鼻,每 侧50nL,每日一次,局部激发致敏。正常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0VA滴鼻 和腹腔注射。观察动物的搔鼻动作、喷涕次数、鼻溢量(采用定量滤纸测量)。 运用叠加量化记分法记分,总分〉5分表示造模成功。在动物造模成功后即用芥 子油外用于鼻腔进行治疗,结果见图1、 2。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有鼻腔粘膜的损 害。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附图1表明,实验组( )、对照组(■)和正常组(▲)三组实验动物在 造模成功后,应用芥子油治疗的15天,观察其主要症状即打喷嚏的次数为治疗效果的标准之一。表中的纵座标是;每次观察60min内鼻喷嚏次数,横座标是 观察的天数。经观察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治疗开始的前3天内,其鼻喷嚏次 数基本无差异,在第5天后至第15天对照组鼻喷嚏次数显著上升,而治疗组则 逐日下降在13天后逐渐接近正常,而正常组则没有特殊改变。经统计学处理, 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t值分别是6.93和3.47, p<0.01)实验组和正 常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0)治疗效果显著。附图2表明,实验组( )、对照组(■)和正常组(▲)三组实验动物在 造模成功后,应用芥子油治疗的15天,观察其主要症状即鼻腔分泌物的重量 (mg)为治疗效果的标准之一。表中的纵座标是每次观察60min内鼻腔分泌物 的重量是多少mg ,横座标是观察的天数。观察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治疗开 始的前3天内,其鼻腔分泌物的重量基本无差异,在第5天后至第15天对照组 鼻腔分泌物重量显著上升,而治疗组则逐日下降在第9天下降明显,到第13天 后逐渐接近正常,而正常组则没有特殊改变。经统计学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 间差异有显著性(t值分别是6.87和3.43, p<0.01)实验组和正常组对比差异无 显著性差异(p<0.050)治疗效果显著。统计方法,采用SPSS8.0对数据进行处理。显著性采用t检验,用直线相 关进行分析。2、实验动物组织病理学观察及结果在实验结束后次日,将动物快速断头 处死,立即取双侧鼻中隔粘膜置10%福尔马林液(Ph6.0)固定,常规脱水, 石腊包埋,切片(0.5um)、 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对照组鼻粘膜水肿, 血管扩张,可见有散在的或小团状或片状的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实验组经芥子油治疗后,可见粘膜上皮充整,仪少数可见少量的炎性细胞 浸润。正常组豚鼠鼻粘膜下未见有炎性细胞浸润。3、 P物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及结果在做组织病理学检査的同时,即取 鼻中隔双侧粘膜为标本,用10y鴻尔马林固定lh,做石腊切片,其厚度为5nm。免疫组化方法采用的是Envision 二步法。抗体;为抗P物质鼠全血清, 1:16000稀释。(购于美国Sigma公司货号S1542)。结果P物质免疫反应 (substancePimmunoreactive,SP-IR)其纤维显示为索条状、网状,散在或集束 存在于鼻粘膜的固有层内,染色为黄色或褐黄色。正常组鼻中隔粘膜可见有少 量的SP-IR纤维散在地分布在上皮与细胞间。对照组,鼻中隔粘膜上的SP-IR 纤维密度和数量均增加,并可见有染色的加深。实验组,可见SP-IR纤维明显 减少。二、临床观察治疗及结果临床治疗观察患者150例,年龄18~45之间。病程1~13年,诊断标准依 照1997年海口修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诊断和疗效 评定。将浸有芥子油的棉片分别贴敷在双侧鼻腔的中鼻甲和下鼻甲前部的粘膜 上,15 30分钟后取出。隔日一次,15次为一个疗程。结果本组150例,用 药15次后症状完全消失101例(67.%),基本消失的48例(32%),无效2例(1%) 总有效率99%。经l年的随访其疗效稳定,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症状评分结果见 表3。表3 芥子油治疗变应性鼻炎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变化项目例数症状评分治疗前1509.4±2.7治疗后1501.6±0.8治疗前后比较P〈0. 01从表3可见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观 察未见有鼻腔粘膜损害等负作用的发生。近年来的研表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与感觉#^递质有关。当变应原 物质进入鼻腔后,刺激鼻粘膜而引起感觉神经末梢大量的释放神经过敏递质如P物质(substance P, SP)和神经激肽A (neurokinin A, NKA)这些递质均分 布在鼻粘膜和鼻粘膜腺体和小血管周围及上皮下和上皮中及蝶腭神经节细胞的 周围,从而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扩张、血浆蛋白渗出,同时腺体分泌增加 形成神经原性炎症的改变并诱发了喷嚏反应,出现变应性鼻炎的鼻塞、流涕、 打喷嚏三大症状。而本实验用新型证明芥子油确有消除或减少SP-IR的作用, 从而消除或基本消除了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理是芥子油具有耗竭 感觉神经未梢释放的神经肽物质如SP、 V[P等P物质的作用。从而推理;由此 引起感觉神经生理及生化的变化,其可能作用于阳离子通道,使Ca2+流向细胞 内,细胞内的K+流向细胞外,使神经去极化,释放出神经递质。在长期使用芥 子油后,Ca2+和Na+持续内流,Ca"依赖性酶失活,线粒体破坏,通过NaCI介导 引起细胞溶解,从而致使感觉功能消失,这时当再接触各种变应原等有害物质 刺激时而不引起鼻粘膜的病理性副交感反射,因而则可消除变应性鼻炎的临床 症状或不产生临床症状。而此就产生了芥子油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 上述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证明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外用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所获得的"芥子油外用剂"具备有操作简便、实用 性强、实施容易,制备成本低廉,疗效显著,付作用少,容易推广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是取芥子1000克,香油200克, 将芥子置砂锅内烘炒至焦黄色再将其粉碎,装入器皿内,再加入l: 4水,水温 68~71°C,静放120分钟,使其充分得以催化,再放入植物油压轧器中压成透明 的油状物,静置漂压去水后获芥子油,然后中火加温至6245。C再逐步放入芝 麻油调均,致无菌器皿中冷却后,定量灌装瓶内,即得到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 炎外用中药制剂"芥子油外用剂"。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组份计算它由芥子1000-2000、芝麻油100-400制备成外用油剂。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表菜子置砂锅内烘炒至焦黄色再将其粉碎,装入器皿内,再加入l: 2~4水,水温68 7rC,静放60-80分钟,使其充分得以催化,再放 入植物油压轧器中压成透明的油状物,静置漂压去水后获芥子油,然后中火加 温至62 65'C再逐步放入芝麻油调均,即制成"芥子油外用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外用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它由中药芥子1000-2000、芝麻油100-400制备而成外用油剂。与传统的芥子外用制剂相比,本发明所采用的烘炒芥子、提高催化水温和在加温的同时加入芝麻油的方法,不仅优化简捷了组方及配比,并且有效的抑制了芥子对皮肤和粘膜的毒负作用,在对动物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及对临床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上均取得显著疗效,而没有发现对皮肤和鼻粘膜的损害及其它毒副作用的发生。
文档编号A61K36/31GK101254231SQ20071007963
公开日2008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日
发明者侯秋来 申请人:侯秋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