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报警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888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报警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自动报警输液器
所属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输液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报警输液器。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的输液装置一般由插头、滴管、墨菲氏管、调节开关、针头等组成,其结构虽 然简单,但药液输完后不能自动提示,需要护士及时巡视或者陪护家属的监护,大大增加了 护士及陪护家属的护理工作量。而现有输液用的自动报警装置,如专利公开号为CN2688297 的"输液用的自动报警器",它包括输液管液面检测头和信号处理及报警电路,检测头包括两 组光电检测对和一套架,每组光电检测对包括发光器件和光敏器件;套架中间开孔,壁面设 有两组安装孔,输液管穿过该套架中间的开孔,每组安装孔放置一组光电检测对。当药液即 将用尽,输液管中药液液面处于两组光电检测对之间时,信号处理即报警电路接收两组光电 检测对产生的光线通过输液管的有药液部分和无药液部分及其光电信号。根据光强信号的变 化及其差别,进行液面位置的判断,达到预警值时,发出报警信号,此专利虽安全可靠、准 确性高,但其结构复杂、电子线路容易损坏、成本相对较高,不适宜大规模推广普及,而且 当患者移动时,容易因输液瓶及瓶内药液晃动而造成误报警的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液输完后自动提示,减轻护士及陪护 家属的工作量,又安全可靠,准确性高,且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便于广泛 推广的自动报警输液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自动报警输液器,该输液器主要包括一墨菲氏管,此墨菲氏管的 上端经输液管与输液瓶连接,墨菲氏管的下端经输液管与输液控制器及针头连接,其墨菲氏 管的管内上部设电极座,墨菲氏管的管内下部设浮标,所述电极座的座体轴向布设药液过流 孔,电极座的座体内腔设有活动电极和固定电极,该固定电极的中心部位设中心孔,所述电 极座的内腔上端设有内腔盖,所述电极座的座体内腔底部中心设有插入绝缘顶杆的连通孔, 所述绝缘顶杆的上端穿过座体内腔底部中心的连通孔和固定电极的中心孔后与活动电极的中 心部位固连,绝缘顶杆的下端直接与浮标连接,电极座的座体径向设有上、下通孔及固定在 上、下通孔内的上、下接线柱,上接线柱的内端与活动电极连接,下接线柱的内端与固定电 极连接,上、下接线柱的外端均与电磁继电器的控制电路电连接。
为了实现结构优化,其进一步的措施还有 固定电极和活动电极均为圆形片状。 电磁继电器的电源电路中串联一 电铃。 药液过流孔成圆周均匀布设。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输液器的墨菲氏管管内设置电极座和浮标,并在电极座座体内设置固 定电极、活动电极和接线柱的技术方案,克服了普通输液器药液输完后不能自动提示,大大 增加了护士及陪护家属的工作量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1) 药液输完后自动提示,减轻护士及陪护家属的工作量;(2)安全可靠,准确性高;(3)结构 简单合理,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便于广泛推广。
本实用新型适合各类医院以及各输液场所的输液之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自动报警输液器的结构及原理示意图。
图2为墨菲氏管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极座的剖视图。
图4为图3去掉内腔盖的俯视图。
图中l、输液器,11、墨菲氏管,12、输液管,13、输液控制器,14、针头,2、电极座, 20、下接线柱,21、连通孔,22、固定电极,23、中心孔,24、活动电极,25、绝缘顶杆, 26、药液过流孔,27、上通孔,28、下通孔,29、上接线柱,3、内腔盖,4、浮标,5、电 磁继电器,51、控制电路,52、电源电路,53、电铃,6、输液瓶。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 一种自动报警输液器,该输液器1主要包括一墨菲氏管11,此墨菲氏管11 的上端经输液管12与输液瓶6连接,墨菲氏管11的下端经输液管12与输液控制器13及针 头14连接,墨菲氏管ll的管内上部内壁上粘接一柱塞式电极座2,墨菲氏管ll的管内下部 设一浮标4,电极座2的座体轴向成圆周均匀布设药液过流孔26,电极座2的座体内腔有圆 形片状活动电极24和圆形片状固定电极22,于固定电极22的中心部位开一中心孔23,在电 极座2的内腔上端设置用于密封的内腔盖3,电极座2的座体内腔底部中心设一插入绝缘顶 杆25的连通孔21,绝缘顶杆25的上端穿过座体内腔底部中心的连通孔21和固定电极22的 中心孔23后与活动电极24的中心部位固连,绝缘顶杆25的下端直接与浮标4连接,电极座 2的座体径向有上通孔27、下通孔28及固定在上通孔27内的上接线柱29,固定在下通孔28
内的下接线柱20,上接线柱29的内端与活动电极24连接,下接线柱20的内端与固定电极 22连接,上接线柱29、下接线柱20的外端均与电磁继电器5的控制电路51电连接。为了实 现自动报警功能,在电磁继电器5的电源电路52中串联一电铃53。 本实用新型自动报警输液器的工作原理是-
药液从输液瓶6流至墨菲氏管11内,通过墨菲氏管11管内上部的电极座2上的药液过 流孔26流至墨菲氏管11管内下部的浮标4处,再经墨菲氏管11下端的输液管12与输液控 制器13至针头14匀速流到输液者的体内。在此输液过程中,由于墨菲氏管11管内下部聚积 了一部分药液,使墨菲氏管11管内下部的浮标4受到浮力的作用而上浮,并通过绝缘顶杆 25带动活动电极24—同向上移动,此时,活动电极24与固定电极22分开,电磁继电器5 的控制电路51处于断开状态;当墨菲氏管11中的药液流完时,此时浮标4因失去浮力的作 用而向下移动,并通过绝缘顶杆25带动活动电极24—同向下移动,直到活动电极24移动至 固定电极22处并且两电极接触,此时,电磁继电器5的控制电路51闭合,并连通电磁继电 器5的电源电路52,使电铃53发出报警声,提醒医务人员换药。
以上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本领域的熟练人员 还可对此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例如,电极座、固定电极、活动电极、浮标等的结构修改和 变换。然而,类似的这种变换和修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报警输液器,该输液器(1)主要包括一墨菲氏管(11),此墨菲氏管(11)的上端经输液管(12)与输液瓶(6)连接,墨菲氏管(11)的下端经输液管(12)与输液控制器(13)及针头(14)连接,其特征在于墨菲氏管(11)的管内上部设电极座(2),墨菲氏管(11)的管内下部设浮标(4),所述电极座(2)的座体轴向布设药液过流孔(26),电极座(2)的座体内腔设有活动电极(24)和固定电极(22),该固定电极(22)的中心部位设中心孔(23),所述电极座(2)的内腔上端设有内腔盖(3),所述电极座(2)的座体内腔底部中心设有插入绝缘顶杆(25)的连通孔(21),所述绝缘顶杆(25)的上端穿过座体内腔底部中心的连通孔(21)和固定电极(22)的中心孔(23)后与活动电极(24)的中心部位固连,绝缘顶杆(25)的下端直接与浮标(4)连接,电极座(2)的座体径向设有上、下通孔(27、28)及固定在上、下通孔(27、28)内的上、下接线柱(29、20),上接线柱(29)的内端与活动电极(24)连接,下接线柱(20)的内端与固定电极(22)连接,上、下接线柱(29、20)的外端均与电磁继电器(5)的控制电路(51)电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报警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固定电极(22)和活动电极(24) 均为圆形片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报警输液器,其特征在于电磁继电器(5)的电源电路(52) 中串联一电铃(53)。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动报警输液器,其特征在于药液过流孔(26)成圆周均匀布设。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报警输液器,其墨菲氏管的管内上部设电极座,下部设浮标,电极座的座体轴向布设药液过流孔,座体内腔设活动电极和固定电极,电极座的内腔上端设内腔盖,电极座的座体内腔底部中心设插入绝缘顶杆的连通孔,绝缘顶杆的上端穿过座体内腔底部中心的连通孔和固定电极的中心孔后与活动电极的中心部位固连,绝缘顶杆的下端直接与浮标连接,电极座的座体径向设有上、下通孔及固定在上、下通孔内的接线柱,接线柱的内端分别与活动电极、固定电极连接,接线柱的外端均与电磁继电器的控制电路电连接。它采用在墨菲氏管管内设置电极座和浮标的技术方案,克服了普通输液器药液输完后不能自动提示的缺陷。它适合各类医院以及各输液场所的输液之用。
文档编号A61M5/14GK201046272SQ200720063530
公开日2008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4日
发明者进 张 申请人:进 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