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带有中空引导管芯的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可以连接呼吸机、吸痰器、输氧器的多功能带有中空引导管芯的气管插管。技术背景临床上,困难气管插管术后拔管并发症多、风险大,严重可致呼吸心跳骤停。困难气道管理与评估愈来愈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烧伤后面颈部瘢痕切除病人,因伤口包扎固定较紧,限制了病人张口及头颈后仰。当发生呼吸道不畅,通常是多采取托下颏、口咽或鼻咽通气道置入处理,严重者需解除包扎再次插管,但各种处理措施应用均受到一定程度制约,若困难气管拔管的处理不当,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又给麻醉医生造成巨大心理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带有中空引导管芯的气管插管,克服了困难气管插管术后拔管并发症多、风险大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困难气管插管病人拔管后气道管理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中空引导管芯的气管插管,其特征是在气管插管管腔中置有具有弹性记忆功能的中空引导管芯。所述中空引导管芯前端部分的侧壁上对称设有弥散孔。所述中空引导管芯前端头设有引导坡口。所述中空引导管芯内腔插接具有弹性记忆功能的导丝。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克服了困难气管插管术后拔管并发症多、风险大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困难气管插管病人拔管后气道管理的安全性。临床上气管插管术应用时,气管插管它可实现边通气边插管,有效保证患者供氧,提高了插管的安全性;气管导管置换当遇到气管导管官腔部分堵塞或套嚢部分脱落等紧急情况下更换气管导管,利用中空引导管芯行高频通气,在确保氧供情况下置换导管;气管拔管当手术以后病人意识不清,且难以耐受气管插管时,釆用本实用新型行,试拔气管导管,如一旦需要再行气管插管时,插管迅速而安全;气管异物取出误吸异物的患者,术前即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氧,气道阻力增加,肺顺应性降低,加之气管镜检及异物取出操作刺激,严重发生反射性的呼吸循环骤停,使用本实用新型既可保证气体交换,又可及时吸出分泌物且不影响观察和操作。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l中中空引导管芯前端部分设有弥散孔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一种带有中空引导管芯的气管插管,在气管插管l管腔中置有具有弹性记忆功能的中空引导管芯2。所述中空引导管芯前端部分的侧壁上对称设有弥散孔3,可以扩大中空引导管芯前端送气或吸痰等接触面积,所述中空引导管芯前端头设有引导坡口4,方便插入。所述中空引导管芯内腔插接具有弹性记忆功能的导丝5。本实用新型临床使用实例统计选择面颈部烧伤瘢痕切除手术病人30例,其中小口畸形11例、颏颈瘢痕粘连12例、颈胸瘢痕粘连7,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22~50(36±14)岁,体重52~86(69±17)kg,ASAI~11级,曾做过气管切开的6例,术前均无呼吸、循环、内分泌及精神系统的并存症。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含量,男性均大于120g/L,女性均大于110g/L。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例,A組应用中空引导管芯拔管,B组常规拔管。制作方法选择直径4.5mm,长度75~80cm的中空引导管芯2,配套3mm的铜性导丝5—根、成人硅胶吸痰管1根、连接呼吸机的接头一个、少许石蜡油,应用前用石蜡油润滑铜丝及吸痰管外部,将导丝插入吸痰管反复抽插三次,使吸痰管内部润滑。应用方法全麻术后当病人潮气量正常及咳嗽吞咽反射恢复及呼之能应时即可拔管。拔管前将存留在口、鼻、咽喉及气管系内的分泌物吸引干净,B组将气管导管拔出,A组拔管时将插入导丝的吸痰管置入气管,左手握住管芯,右手緩慢拔除导管,待气管导管前端拔至牙齿处,用左手固定导管前端管芯,右手拔除导管,拔管后密切观察呼吸及Sp02变化,如病人无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或发绀,即可将多功能中空引导管芯退出,必要时也可先拔除导丝使吸痰管留滞于气管内,吸痰管外端接中心供氧,氧流量3L/min,若Sp02低于90%可及时连接高频呼吸机,若气管内有痰则及时经吸痰管吸出,若气道梗阻发生需在次插管时,则将导丝緩慢置入吸痰管内,将新气管导管经引导管芯再次置入。两组记录拔管前后血氧饱和度(Sp02)、平均压(MAP)、心率(HR)的变化。观察指标全程监测血氧饱和度(Sp02)、平均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拔管后如SpO2低于90。/。并持续5s以上,则认为窒息存在,给予托下颌,加大氧气流量等辅助措施。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和组内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结果各组患者年龄、体重及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详细见表l。通过血氧饱和度(Sp02)的对比,反映出应用多功能中空引导管芯病人出现血氧饱和度(Sp02)下降不明显,病人很少出现低氧。通过平均压(MAP)和心率(HR)的比4交,应用多功能中空引导管芯对心血管的循环影响极小。其中A组在术后15min时出现一例术后包扎造成的气道狭窄,通过多功能中空引导管芯进行纯氧吸入症状缓解。B组在术后10min出现3例病人血氧饱和度下降至(Sp02)93%以下,给予面罩托下颌吸氧,病人症状緩解。表1患者全麻术后拔管前后sPo2、MAP、HR的变4匕(x土s,n=30)<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与本组拔管前比,*P>0.05,卞<0.05。与B组同期对比,*P<0.0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中空引导管芯的气管插管,其特征是在气管插管管腔中置有具有弹性记忆功能的中空引导管芯。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带有中空引导管芯的气管插管,其特征是所述中空引导管芯前端部分的侧壁上对称设有弥散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中空引导管芯的气管插管,其特征是所述中空引导管芯前端头设有引导坡口。4、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带有中空引导管芯的气管插管,其特征是所述中空引导管芯内腔插接具有弹性记忆功能的导丝。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带有中空引导管芯的气管插管,其特征是在气管插管管腔中置有具有弹性记忆功能的中空引导管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克服了困难气管插管术后拔管并发症多、风险大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困难气管插管病人拔管后气道管理的安全性。文档编号A61M16/04GK201082289SQ20072009856公开日2008年7月9日申请日期2007年9月18日优先权日2007年9月18日发明者于瑞英,张建忠,张金辉,朱凤萍申请人:张金辉;张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