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自动上车担架上的解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救护中使用的自动上车担架,尤其涉及一种自动上车 担架上的解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动上车担架,主要用于医疗救护,其优点是可以直接将自动上 车担架推上救护车,减少了搬移病人的次数,防止因多次搬移而造成病人的病 情加重。其结构主要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上的前、后保险锁,以及设置在 车架下端的前、后支架和前、后分支架,前、后保险锁分别设置在前、后滑块 上,前、后滑块与设置在车架上的滑轨相互配合,前、后滑块滑动设置在滑轨 上,前、后保险锁分别由锁芯座以及锁芯和与锁芯相连接的弹簧组成,锁芯与 设置在车架上的锁孔相互配合,在锁芯座的上端设置有滑槽,在锁芯上设置有 卡接杆,卡接杆穿出滑槽外,前滑块与设置在车架上的一根复位弹簧相连接, 前、后支架的上端分别与车架相互活动连接,前、后支架的下端分别与滚轮相 连接,前、后分支架的上端分别与前、后滑块相连接,前、后分支架的下端分 别活动连接在前、后支架上,在车架上还活动设置有拉杆,拉杆设置在前、后 保险锁的锁芯上端的卡接杆的内侧,并且拉杆的设置方式应能保证在拉杆向外 侧移动的过程中与卡接杆相碰撞,能推动卡接杆沿滑槽向外侧移动,拉杆通过 连接片活动连接在车架上,在拉杆和滑轨之间还设置有拉杆复位弹簧,在车架 的前端还设置上车轮。上述结构的自动上车担架在上车时,主要是通过操作人 员分别拉动拉杆,由拉杆推动设置在前、后保险锁锁芯上端的卡接杆,从而带 动锁芯运动,使锁芯与设置在车架上的锁孔相互分开,将前、后保险锁打开, 使得前、后滑块可以在滑轨上滑动,从而将上端与前、后滑块相连接的前、后 分支架以及前、后支架收起,从而将自动上车担架推到救护车上。上述结构的 自动上车担架存在的缺点是在上车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首先腾出一只手 来拉动拉杆,才能将前、后保险锁打开,操作十分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自动将自动上车担架上 前、后保险锁打开的解锁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上车担架上的解
锁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上的前、后保险锁,以及设置在车架下端的前、后 支架和前、后分支架,前、后保险锁分别设置在前、后滑块上,前、后滑块与 设置在车架上的滑轨相互配合,前、后滑块滑动设置在滑轨上,前、后保险锁 分别由锁芯座以及锁芯和与锁芯相连接的弹簧组成,锁芯与设置在车架上的锁 孔相互配合,在锁芯座的上端设置有滑槽,在锁芯上设置有卡接杆,卡接杆穿 出滑槽外,前滑块与设置在车架上的一根复位弹簧相连接,前、后支架的上端 分别与车架相互活动连接,前、后支架的下端分别与滚轮相连接,前、后分支
架的上端分别与前、后滑块相连接,前、后分支架的下端分别活动连接在前、 后支架上。在所述的车架上还设置有前、后拉杆,前、后拉杆分别设置在前、 后保险锁的锁芯上端的卡接杆的内侧,前、后拉杆分别通过两个连接片活动连 接在车架上,并且前、后拉杆的设置方式应能保证前拉杆向后移动时不会碰撞 到后拉杆,同时前滑块和前保险锁向后移动过程中,能推动后拉杆向后移动以 打开后保险锁,并且在前、后拉杆向外侧移动的过程中能分别与卡接杆相碰撞, 能推动卡接杆沿滑槽向外侧移动;在前、后拉杆和车架之间都分别设置复位弹
簧,前拉杆的前端与活动设置在车架上的横杆相互活动连接,在横杆的下端设 置有传动杆,传动杆的下端设置有控制轮。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传动杆的具体 结构为在横杆的下端固定有横截面呈U形的传动壳,控制杆铰链接在传动壳 中,控制杆的上端通过弹簧与横杆相连接,控制杆的下端设置有控制轮。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前拉杆与横杆 之间的连接结构为在前拉杆的前端还设置有导杆,导杆内设置有弹簧,导杆 内还活动设置有调节杆,调节杆的前端与横杆下侧的连接耳片相铰接,调节杆 上还设置有调节螺母。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后拉杆的
设置方式为在后拉杆的前端还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设置高度低于前拉杆 的设置高度以避免移动时相互碰撞,连接杆的长度应能保证当前支架收拢时能 与继续向后移动的前保险锁相碰撞。
本发明的优点是在自动上车担架上使用所述的解锁装置,在上车的过程 中,工作人员只需连续向前推动担架,担架在向前移动过程中碰撞到救护车等 物体时,就可以自动将前、后保险锁打开,将自动上车担架的前、后支架等收 拢,从而完成将担架推上救护车的工作,操作十分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装有本发明所述的解锁装置的自动上车担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放大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B部分放大图。
图5为图1所示自动上车担架的第一种上车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C部分放大图。
图8为图7中的D-D剖视图。
图9为图5中控制轮与传动杆的左视方向所示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自动上车担架的第二种上车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1中的E部分放大图。
图13为图12中的F-F剖视图。
图14为图1所示自动上车担架的第三种上车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俯视图。
图16为图15中的H部分放大图。
图中1、车架,2、前保险锁,3、后保险锁,4、前支架,5、后支架,6、 前分支架,7、后分支架,8、前滑块,9、后滑块,10、滑轨,11、锁芯座,12、 锁芯,13、弹簧,14、锁孔,15、滑槽,16、卡接杆,17、卡槽,18、锁芯座,19、锁芯,20、弹簧,21、锁孔,22、滑槽,23、卡接杆,24、卡槽,25、复 位弹簧,26、滚轮,27、滚轮,28、前拉杆,29、后拉杆,30、连接片,31、 连接片,32、连接片,33、连接片,34、复位弹簧,35、复位弹簧,36、横杆, 37、传动杆,38、控制轮,39、传动壳,40、控制杆,41、螺栓,42、弹簧, 43、导杆,44、弹簧,45、调节杆,46、连接耳片,47、调节螺母,48、连接 杆,49、救护车车厢板,50、上车斜面,51、上车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至16所示, 一种自动上车担架上的解锁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1
上的前保险锁2、后保险锁3,以及活动设置在车架1下端的前支架4、后支架 5、前分支架6、后分支架7。参见图7、图8、图12、图13所示,前保险锁2 设置在前滑块8上,后保险锁3设置在后滑块9上,前滑块8和后滑块9与设 置在车架1上的滑轨10相互配合,前滑块8和后滑块9滑动设置在滑轨10上。 参见图4、图7、图8所示,前保险锁2由锁芯座11以及锁芯12和与锁芯12 相连接的弹簧13组成,锁芯12与设置在车架1上的锁孔14相互配合,在锁芯 座11的上端设置有滑槽15,在锁芯12上设置有卡接杆16,卡接杆16穿出滑 槽15外,在本实施例中,卡接杆16的上端带有折臂,并与锁芯座11之间形成 一个卡槽17。参见图12、图13所示,后保险锁3由锁芯座18以及锁芯19和 与锁芯19相连接的弹簧20组成,锁芯19与设置在车架1上的锁孔21相互配 合,在锁芯座18的上端设置有滑槽22,在锁芯19上设置有卡接杆23,卡接杆 23穿出滑槽22夕卜,在本实施例中,卡接杆23的上端带有折臂,并与锁芯座18 之间形成一个卡槽24。如图3、图4所示,前滑块8与一个固定设置在车架1 上的复位弹簧25的另一端相连接,如图l、图5所示,前支架4和后支架5的 上端与车架1相互活动连接,前支架4下端与滚轮26相连接,后支架5下端与 滚轮27相连接。前分支架6的上端与前滑块8相连接,前分支架6的下端活动 连接在前支架4上;后分支架7的上端与后滑块9相连接,后分支架7的下端 活动连接在后支架5上。在所述的车架1上还设置有前拉杆28和后拉杆29,如 图8所示,前拉杆28活动设置在前保险锁2的锁芯12上端的卡接杆16的内侧 的卡槽17中,并且前拉杆28的设置方式应能保证在前拉杆28向外侧移动的过 程中与卡接杆16相碰撞,能推动卡接杆16沿滑槽15向外侧移动。如图13所 示,后拉杆29活动设置在后保险锁3的锁芯19上端的卡接杆23的内侧的卡槽 24中,并且后拉杆29的设置方式应能保证在后拉杆29向外侧移动的过程中与 卡接杆23相碰撞,能推动卡接杆23沿滑槽22向外侧移动。如图3、图4所示, 前拉杆28通过连接片30和连接片31活动连接在车架1上,后拉杆29通过连 接片32和连接片33活动连接在车架1上,并且前拉杆28与后拉杆29的设置 方式应能保证前拉杆28向后移动时不会碰撞到后拉杆29,同时前滑块8向后移 动过程中,能推动后拉杆29向后移动以打开后保险锁3。在前拉杆28和车架1 之间设置复位弹簧34,在后拉杆29和车架1之间设置复位弹簧35,前拉杆28 的前端与活动设置在车架1上的横杆36相互活动连接,在横杆36的下端设置 有传动杆37,传动杆37的下端设置有控制轮38。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杆37的具体结构为在横杆36的下端 固定有横截面呈U形的传动壳39,控制杆40通过螺栓41铰链接在传动壳39的 凹腔中,控制杆40的上端通过弹簧42与横杆36相连接,控制杆40的下端设 置有控制轮38,这样设置,可以方便、灵活的控制控制轮38的收拢,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如图4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前拉杆28与横杆36之间的连接结构 为在前拉杆28的前端还设置有导杆43,导杆43内设置有弹簧44,导杆43 内还活动设置有调节杆45,调节杆45的前端与横杆36下侧的连接耳片46相铰 接,调节杆45上还设置有调节螺母47。这样设置的好处是由横杆36转动, 从而带动导杆43和前拉杆28运动,同时,还可以通过弹簧44和调节螺母47 来调节导杆43与横杆36之间的传动距离,使横杆36旋转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 推动导杆43。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后拉杆29的设置方式为在后拉杆29的前 端还设置有连接杆48,连接杆48的设置高度低于前拉杆28的设置高度以避免 移动时相互碰撞,连接杆48的长度应能保证当前支架4收拢时能与继续向后移 动的前保险锁2相碰撞。
装有上述结构解锁装置的自动上车担架的工作过程是如图5所示,首先,
将自动上车担架推动到救护车车厢板49前的位置,设置在解锁装置前端的控制 轮38与救护车车厢板49前端的上车斜面50相抵,如图7、图9所示,这样就 会使控制轮38带动其上端的控制杆40和传动壳39旋转,使传动壳39带动活 动设置在车架1上的横杆36以及固定在横杆36下侧的连接耳片46转动,从而 带动与连接耳片46相铰链的调节杆45以及导杆43和前拉杆28向后运动。由 于前拉杆28是通过连接片30和连接片31活动连接在车架1上的,因此,在前 拉杆28向后运动的同时会向外侧移动。如图7和8所示,前拉杆28会推动卡 接杆16沿滑槽15向外侧运动,卡接杆16带动与其相连接的锁芯12推动弹簧 13,使弹簧13收缩,锁芯12向外侧移动并最终从锁孔14中脱离出来,将前保 险锁2打开。
如图10和11所示,继续推动自动上车担架,由于前保险锁2已被打开, 前滑块8以及设置在其上面的前保险锁2会沿滑轨10向后滑动,从而将前支架 4和前分支架6收起,在前保险锁2向后滑动的过程中,前保险锁2的锁芯座 11会与设置在后拉杆29前端的连接杆48相撞。继而推动连接杆48以及后拉杆 29向后运动,由于后拉杆29是通过连接片32和连接片33活动连接在车架1上 的,因此,在后拉杆29向后运动的同时会向外侧移动。如图12和13所示,后 拉杆29会推动卡接杆23沿滑槽22向外侧运动,卡接杆23带动与其相连接的 锁芯19推动弹簧20,使弹簧20收縮,锁芯19向外侧移动并最终从锁孔21中 脱离出来,将后保险锁3打开。继续推动自动上车担架,由于后保险锁3已被 打开,后滑块9以及设置在其上面的后保险锁3会沿滑轨10向后滑动,从而将 后支架5和后分支架7收起,将自动上车担架全部推上救护车——其状态参见 图14、图15、图16所示。
在实际实用时,在车架1的前端还设置有上车轮51,上车轮51可以方便自 动上车担架在救护车上平稳移动,并与滚轮26和滚轮27 —起支撑车架1,保持 自动上车担架的平衡。
装有上述结构解锁装置的自动上车担架,在上车的过程中,可以自动将前 保险锁2和后保险锁3打开,操作十分方便。工作结束以后,将自动上车担架 从救护车车厢板49上拉下,在重力的作用下,后支架5和后分支架7会带动后 滑块9沿着滑轨10向前运动,后支架5和后分支架7先被放下,回到原来的位 置,同时设置在后拉杆29与车架1之间的复位弹簧35会将后拉杆29拉回到原 来的位置,设置在锁芯19后端的弹簧20会将锁芯19重新推到锁孔21中,同 时,卡接杆23也会沿滑槽22滑动回到原来位置。将后保险锁3锁死。然后, 在前支架4和前分支架6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同时在复位弹簧25的作用下,由 与前滑块8相连接的复位弹簧25将前滑块8拉回原来
的位置,前支架4和前分支架6被放下,同时设置在前拉杆28与车架1之间的 复位弹簧34会将前拉杆28拉回到原来的位置,设置在锁芯12后端的弹簧13 会将锁芯12重新推到锁孔14中,将前保险锁2锁死,同时,卡接杆16也会沿 滑槽15滑动回到原来位置。
权利要求
1、自动上车担架上的解锁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上的前、后保险锁,以及设置在车架下端的前、后支架和前、后分支架,前、后保险锁分别设置在前、后滑块上,前、后滑块与设置在车架上的滑轨相互配合,前、后滑块滑动设置在滑轨上,前、后保险锁分别由锁芯座以及锁芯和与锁芯相连接的弹簧组成,锁芯与设置在车架上的锁孔相互配合,在锁芯座的上端设置有滑槽,在锁芯上设置有卡接杆,卡接杆穿出滑槽外,前滑块与设置在车架上的一根复位弹簧相连接,前、后支架的上端分别与车架相互活动连接,前、后支架的下端分别与滚轮相连接,前、后分支架的上端分别与前、后滑块相连接,前、后分支架的下端分别活动连接在前、后支架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车架上还设置有前、后拉杆,前、后拉杆分别设置在前、后保险锁的锁芯上端的卡接杆的内侧,前、后拉杆分别通过两个连接片活动连接在车架上,并且前、后拉杆的设置方式应能保证前拉杆向后移动时不会碰撞到后拉杆,同时前滑块和前保险锁向后移动过程中,能推动后拉杆向后移动以打开后保险锁,并且在前、后拉杆向外侧移动的过程中能分别与卡接杆相碰撞,能推动卡接杆沿滑槽向外侧移动;在前、后拉杆和车架之间都分别设置复位弹簧,前拉杆的前端与活动设置在车架上的横杆相互活动连接,在横杆的下端设置有传动杆,传动杆的下端设置有控制轮。
2、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动上车担架上的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传动杆的具体结构为在横杆的下端固定有横截面呈U形的传动壳,控制杆 铰链接在传动壳中,控制杆的上端通过弹簧与横杆相连接,控制杆的下端设置 有控制轮。
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上车担架上的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前拉杆与横杆之间的连接结构为在前拉杆的前端还设置有导杆,导杆 内设置有弹簧,导杆内还活动设置有调节杆,调节杆的前端与横杆下侧的连接 耳片相铰接,调节杆上还设置有调节螺母。
4、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动上车担架上的解锁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后拉杆的设置方式为在后拉杆的前端还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 设置高度低于前拉杆的设置高度以避免移动时相互碰撞,连接杆的长度应能保证当前支架收拢时能与继续向后移动的前保险锁相碰撞。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自动将自动上车担架上的前、后保险锁打开的解锁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上的前、后保险锁,以及设置在车架下端的前、后支架和前、后分支架,在所述的车架上还设置有前、后拉杆,前、后拉杆分别设置在前、后保险锁的锁芯上端的卡接杆的内侧,前拉杆的前端与活动设置在车架上的横杆相互活动连接,在横杆的下端设置有传动杆,传动杆的下端设置有控制轮。其优点是在自动上车担架上使用所述的解锁装置,在上车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连续向前推动担架,担架在向前移动过程中碰撞到救护车等物体时,就可以自动将前、后保险锁打开,将自动上车担架的前、后支架等收拢,从而完成将担架推上救护车的工作,操作十分方便。
文档编号A61G3/00GK101342106SQ20081002134
公开日2009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8日
发明者黄建明 申请人:张家港市腾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