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具体地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
:肝病病毒是一种危害性大,传染性强的较普遍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就一般的肝病来说,从中医的理论上讲,多因湿热熏蒸、肝脾组织循环受扰,病因淤结于内,劳累过渡或因身体差,导致肝气不升,胃气不降,而阻滞,致使肝胃功能失调,大小便清竭不分,血液循环受阻滞,久而累积于体内,成为一种慢性难治的传染性疾病,甚至遗传后代。人体患上肝病后,头晕眼花,失眠多梦,乏力,肝区灼痛,小便呈黄色,心烦胸闷,小腹涨满,面色黄黑,如不及时妥善治疗,则导致炎症发展,肝脾肿大,并夹杂腹水增加。严重的病变成肝脾肿大,肝腹水硬变,蒌縮,直至肝癌等。为了治愈肝病,卫生部也进行了很大的努力,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是没有形成一套完整而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主要是以西医为主,且治疗周期长,费用高,副作用大,治愈率较低。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疏散肝脏里面的淤血、杀灭肝脏上的顽固病菌、消除炎症、排出黄尿、可滤尿、消毒的肝病治疗药剂。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基于祖国医学对肝病及其并发症发病的机理的认识及治疗原则,对甲肝、乙肝、肝硬化疗效比较显著。此配方作用,炎症一疗既愈,小三阳三疗程痊愈,大三阳四疗程痊愈,前期肝硬化八疗程痊愈。肝硬化后期及肝腹水前期按患者身体素质而定,一疗程为一星期。本发明药物由下列组分制成(用量为重量份)黄胆草10~30半边莲1030金钱草10-20车前草1530青丝草5~30制备本发明药物的配方优选重量(份)配比范围是黄胆草15~25半边莲15-25金钱草15~25车前草15~25青丝草515按上述药物组成选取中药材在90。C99。C温度下进行熟化半个小时左右,从而制得药剂。熟化处理后的散剂,也可再加工成固体块状型,此时需要填加黏结剂,在负压成型,干燥并以真空方式包装,即可得到块状制剂。此药剂的配方经就诊及临床验证,甲肝、乙肝炎症,小、大三阳治愈率可达99%以上,肝硬化、肝腹水治愈率可达80%以上。现经临床观察,证明本发明对肝病有独到的疗效。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疗效总结见下表肝病克星治疗肝病的临床疗效汇总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具体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治疗肝病的药物,上述药物组成的重量比优选为黄胆草10半边莲30金钱草11车前草15青丝草29按上述药物组成选取中药材在9(TC99t温度下进行熟化半个小时左右,从而制得药剂。实施例2治疗肝病的药物,上述药物组成的重量比优选为-黄胆草29半边莲ll金钱草20车前草29青丝草5按上述药物组成选取中药材在9(TC99。C温度下进行熟化半个小时左右,从而制得药剂。实施例3治疗肝病的药物,上述药物组成的重量比优选为黄胆草10半边莲10金钱草10车前草10青丝草9按上述药物组成选取中药材在9(TC99。C温度下进行熟化半个小时左右,从而制得药剂。实施例4治疗肝病的药物,上述药物组成的重量比优选为黄胆草15半边莲14金钱草18车前草22青丝草14按上述药物组成选取中药材在9(TC99。C温度下进行熟化半个小时左右,从而制得药剂。实施例5治疗肝病的药物,上述药物组成的重量比优选为黄胆草18半边莲21金钱草21车前草14青丝草12按上述药物组成选取中药材在90。C99t温度下进行熟化半个小时左右,从而制得药剂。本发明药物临床使用结果表明,有下述优点-1、本发明选用天然食用植物药为原料,各组成符合药政法的规定,对身体无毒无害。2、此配方经济实惠,药材成本不高,药材容易得手。3、此配方治愈率高,可显著的缓解或消除其他并发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的药剂黄胆草10~30半边莲10~30金钱草10~20车前草15~30青丝草5~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肝病的药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黄胆草1525半边莲15~25金钱草15-25车前草1525青丝草51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肝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肝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散剂或块剂。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具体地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中成药。它是由下述重量比的中药制成黄胆草10~30、半边莲10~30、金钱草10~20、车前草15~30、青丝草5~30。本发明选用天然食用植物药为原料,各组成符合药政法的规定,对身体无毒无害;此配方经济实惠,药材成本不高,药材容易得手;此配方治愈率高,可显著的缓解或消除其他并发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文档编号A61K36/185GK101214284SQ20081005621公开日2008年7月9日申请日期2008年1月15日优先权日2008年1月15日发明者冯荣辉申请人:冯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