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美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90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超声波美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波美容装置,该超声波美容装置通过探头把超声波振动器产生的超声波振动发送到皮肤表面。

背景技术
通常,超声波美容装置使用探头,该探头与皮肤表面接触。探头把超声波振动发送到皮肤表面,这软化毛孔中的堵塞物和使皮肤更紧致。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2000-197518公开一种皮肤护理机,该皮肤护理机具有抽吸泵,用于去除皮肤上的皮脂和灰尘。
使用超声波振动的传统的超声波美容装置能够利用超声波振动软化堵塞物,但是不能够去除软化的堵塞物。结果,堵塞物留在毛孔中,因此,功能有效紧密毛孔。
另一方面,具有抽吸泵的皮肤护理机通过抽吸皮肤能够吸出和去除毛孔中的堵塞物和灰尘,但是在去除堵塞物和灰尘后使毛孔仍张开,因此不能提供使毛孔紧密的效果。


发明内容
鉴于前述问题,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声波美容装置,该超声波美容装置能够去除污物,例如毛孔中的堵塞物,同时在去除污物后能够实现紧致毛孔的效果。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超声波美容装置,包括超声波振动器,所述超声波振动器用于产生超声波振动;探头,所述探头用于把超声波振动器产生的超声波振动发送到皮肤表面,所述探头具有接触表面,当所述探头沿第一方向朝前挤压到皮肤表面时,所述接触表面将与皮肤表面接触;和污物去除器,所述污物去除器设置在探头的接触表面周围,用于从皮肤表面去除污物,所述污物去除器具有前端,所述前端沿第一方向朝探头的接触表面的前方凸出。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超声波美容装置的前视图;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附接上帽子的超声波美容装置的前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超声波美容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沿图2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第一头单元的剖视图; 图7是第一头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显示第一头单元如何连接到头基部的剖视图; 图9是显示图6所示的附件如何朝后移动的剖视图; 图10是拆卸下附接的第一头单元的前视图; 图11是第一头单元的前视图,该前视图未显示图6的第一头环、探头弹簧盖、探头弹簧和附件; 图12是与图11对应的前剖视图; 图13是沿图12的线XIII-XIII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探头基部的俯视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探头基部的仰视图; 图16对应于图12,是显示设置螺旋弹簧而不是设置连接金属配件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17是第二头单元的剖视图; 图18是第二头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图19是显示第二头单元如何连接到头基部的剖视图; 图20是显示第二头单元如何连接到头基部的外观图; 图21是显示图17所示的第二头单元如何朝后移动的剖视图; 图22是显示摆动时图17所示的第二头单元如何倾斜的剖视图;和 图23对应于图17,是显示设置中空环而不是设置头弹簧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超声波美容装置的前视图。
该超声波美容装置包括主体单元1,该主体单元1设计成用于用户手持;头基部单元3,该头基部单元3定位在主体单元1的前端(图1的最上端);和第一头单元5和第二头单元7,该第一头单元5和第二头单元7以这样的方式凸出分别从头基部单元3向左边和右边分叉。第一头单元5和第二头单元7构成多个头单元。如图1的前视图所示,第一头单元5和第二头单元7从头基部单元3分别指向稍微朝上的对角方向,头基部单元3定位在主体单元1的最上端。作为整体,超声波美容装置的形状如同字母Y。
第一头单元5与人的鼻子直接接触,通过第一探头9(参见图6)给鼻子提供超声波振动,并且实现皮肤护理效果,第一探头9设置在第一头单元5的前端用于发送超声波振动到鼻子,第一探头9由导电材料制成,并且围绕第一探头9的附件11用作污物去除器。另一方面,第二头单元7提供如下的皮肤护理效果。当第二头单元7与主要部分,例如面颊、人脸接触时,第二探头13发送超声波振动到主要部分,第二探头13设置在第二头单元7的前端,并且由导电材料制成。
图2是图1所示的超声波美容装置的后视图。开关15设置在主体单元1的上部。开关15构成开关部分,该开关部分构造成在第一头单元5和第二头单元7之间选择切换地操作。开关板17设置在开关15的外周。
如图1所示,主体单元1设置有LED(发光二极管)19,21,23,25。LED 19显示超声波美容装置的充电状态,LED 21,23,25设置在LED 19上方并且显示第一头单元5和第二头单元7的操作状态。
如图3所示,超声波美容装置包括帽子27,29,当第一头单元5和第二头单元7不使用时,帽子27,29分别附接到第一头单元5和第二头单元7。
图4是超声波美容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沿图2的线V-V的超声波美容装置的剖视图。电路板33容纳在主体单元1的外壳31中。通过使用肋33a,主体电路基板35固定到电路板33的与设置开关15的一侧相反的一侧。通过使用螺钉37,电路板33被固定到头基部61(稍后说明),螺钉37插入螺纹孔33b中,螺纹孔33b设置在电路板33的上部中。图4中的参考标记36表示振动器控制电路基板,该振动器控制电路基板包括控制电路,以便以单个超声波频率来振动第一超声波振动器75和第二超声波振动器107(稍后说明)。振动器控制电路基板36经电线连接到主体电路基板35。
在外壳31中,电池充电器组件39容纳在电路板33的下部一侧上,在该侧处设置开关15。电池正电极金属片41和电池负电极金属片43设置在电路板33中。如图4所示,电池正电极金属片41和电池负电极金属片43分别位于电池充电器组件39的最下部和最上部。
此外,通过把螺钉47插入螺纹孔33c中,对应于开关15的开关基板45固定到电路板33上。开关15与开关板17、开关基板45、开关按压板49和开关橡胶51构成开关部分。开关橡胶51是密封构件。在这些元件中,通过超声波焊接将开关板17、开关按压板49和开关橡胶51固定到外壳31,这形成开关部分防水结构。同时,开关部分的结构可用具有接合凸起和接合凹陷部分的接合结构或者可用螺纹等固定装配件来固定,只要获得防水效果即可。
作为端盖的下盖53通过防水螺钉55附接到容纳主体电路基板35、电池充电器组件39等的外壳31的下部开口。下盖O型圈57设置在外壳31和下盖53之间,作为密封构件。O型圈59设置在防水螺钉55和它的螺纹孔之间,作为密封构件。以下将在螺钉与它的螺纹孔之间设置有O型圈的螺钉称为“防水螺钉”。
头基部单元3包括分三叉的中空头基部61。头基部61包括头连接部分61a,61b,头连接部分61a,61b分别连接到第一头单元5和第二头单元7。此外,头基部61还包括主体连接部分61c,该主体连接部分61c设计成其在连接部分下方的下部被连接到外壳31,在前述连接部分处头连接部分61a,61b连接在一起。
如图5所示,主体连接部分61c被插入和固定到外壳31的最上部分31a的内部。作为密封构件的主体O型圈63设置在主体连接部分61c和外壳31的最上部分31a之间。
成对的头罩65,67附接到头基部61的两个侧部,头基部61设置在成对的头罩65,67之间。在图1中,头基部单元3的两个侧部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分别对应于前侧和后侧。如图5所示,头罩65,67的最上部分通过接合部件69分别被接合和固定在一起。头罩65,67的最下部分形成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它们的最下部分定位在外壳31的最上部分31a的外周,并且最上部分31a设置在头基部61的主体连接部分61c与头罩65,67的每个最下部分之间。
在该状态下,通过把防水螺钉71插入头罩67的螺纹插入孔67a中,并且之后把插入的防水螺钉71拧到头罩65处设置的螺纹孔65a中,头罩65,67被相互固定。此时,如图5所示,头罩65,67具有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包括头罩67的螺纹插入孔67a的凸起部件67b和包括头罩65的螺纹孔65a的凸起部件65b分别插入到头基部61处设置的通孔61d中,并且凸起部件65b和67b的顶端部分在通孔61d中彼此抵接。
此外,在头罩65,67和台阶部分31b之间设置加强环72,台阶部分31b形成在外壳31的最上部分31a的基端中。此外,第一头环73设置到头罩65,67的开口边缘部分的外周,该开口边缘部分是附接第一头单元5的那些开口边缘部分。另一方面,第二头环74设置到头罩65,67的其它开口边缘部分的外周,该其它开口边缘部分是附接第二头单元7的那些开口边缘部分。因此,头罩65,67被彼此固定。
图6是第一头单元5和它附近的剖视图。图7是第一头单元5和它附近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显示第一头单元5如何连接到头基部61的头连接部分61a的剖视图。
如上所述,第一头单元5包括第一探头9。当通过沿第一探头9的轴向方向X(图6中朝上)向前移动第一探头9使第一探头9挤压人皮肤的表面时,位于轴向方向X的前端(图6中最上端)的第一探头9的表面构成接触表面9a,该接触表面9a设计成与人皮肤的表面接触。接触表面9a几乎垂直于第一探头9的轴向方向X,并且当在轴向方向X上观看时具有圆形形状。第一超声波振动器75安装在第一探头9的后表面9b上,后表面9b位于第一探头9的与接触表面9a相反的一侧(在第一探头9的沿轴向方向X的后侧)。当从主体单元1的振动器控制电路基板36向第一超声波振动器75施加驱动电压时第一超声波振动器75产生超声波振动。与此响应,第一探头9超声波地振动,因此通过接触表面9a把超声波振动发送到皮肤表面。
第一探头9包括圆筒形部分9c,该圆筒形部分9c从后表面9b的外周边沿与接触表面9a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凸出(沿轴向方向X朝后)。凸缘9d朝外凸出弯曲,凸缘9d形成在圆筒形部分9c的端部,圆筒形部分9c的该端部位于沿轴向方向X的后方(图6所示的圆筒形部分9c的最下端部分)。
探头盖77设置在圆筒形部分9c和凸缘9d周围,以便分别覆盖圆筒形部分9c和凸缘9d的外周。探头盖77是大致圆筒形的主体侧构件。探头盖77包括在轴向方向X的前端部分的弯曲部分77a。弯曲部分77a沿探头盖77的径向方向朝内凸出。弯曲部分77a具有径向内部侧壁,该径向内部侧壁与第一探头9的外周表面接触。作为密封构件的O型圈79设置在弯曲部分77a和凸缘9d之间的间隙中。
大致为圆筒形的探头弹簧盖81围绕探头盖77的径向外侧设置,以便相对于探头盖77在轴向方向X(图6中的朝上和朝下方向)上移动。探头弹簧盖81包括在轴向方向X的前端(图6的探头弹簧盖81的最上部分)的滑动部件81a。滑动部件81a与探头盖77的外周表面滑动接触。此外,探头弹簧盖81包括在它剩余的后端部分的盖部件81b。盖部件81b的半径大于滑动部件81a。作为弹性构件的探头弹簧83容纳在盖部件81b的径向内部。
探头弹簧83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SWP-A(JIS G 3522)、SWP-B(JISG 3522)、SUS304(JIS G 4314)和SUS304WPB(JIS G 4314)。探头弹簧83的内部直径大约22.0mm。
探头弹簧83设置在弹簧容纳部分81c和弹簧容纳部分77b之间。弹簧容纳部分81c形成在探头弹簧盖81的滑动部件81a和盖部件81b之间。弹簧容纳部分77b从探头盖77的顶端部分沿探头盖77的径向方向朝外凸出,探头盖77的该顶端部分位于轴向方向X的后方(图6的下方)。探头弹簧83沿轴向方向X朝前(朝图6的上方)推动探头弹簧盖81和附件11。
接合部件81d形成在探头弹簧盖81的盖部件81b的沿轴向方向X的后端部分。接合部件81d在径向方向上朝外凸出。盖部件81b的后端部分插入第一头环73中,接合部件81d因此接合到第一头环73的径向内端部分。该接合机构防止探头弹簧盖81在轴向方向X上朝前(朝图6的上方)脱离。
用于从皮肤表面去除污物的附件11附接到探头弹簧盖81的前端,探头弹簧盖81的该前端位于轴向方向X的前方(图6的上方)。附件11大致为截顶锥形,并且包括在它的轴向方向X的前端处的前端11d。前端11d设置成包围探头9的接触表面9a的外周,并且从探头9的接触表面9a沿轴向方向X朝前凸出。附件11的轴向方向X的前端的开口小于附件11的轴向方向X的后端的开口。切口(切除口)11a沿围绕第一头单元5的中心轴线的圆周方向形成在前端11d的一部分上(轴向方向X的前端的开口的外周边)。换言之,附件11的前端11d包括这样的部分,该部分与构成第一探头9的表面的接触表面9a的轴向距离不同于其它部分与接触表面9a的轴向距离。
作为切口11a的替代,可在附件11的前端11d设置倾斜前边缘11f。如图6中的长双点划线所示,倾斜前边缘11f相对于第一探头9的接触表面9a倾斜。倾斜前边缘11f倾斜成它的对应于切口11a的第一部分(图6中它的左端部分)的轴向位置最靠近第一探头9的接触表面9a,并且与它的第一部分直径相反的对应于切口11a的第二部分(图6中它的右端部分)的轴向位置离接触表面9a最远。
多个接合件11b分别形成在附件11的后端的开口的周边的多个圆周位置中。接合件11b在轴向方向X上朝后(在图6中朝下)凸出。接合凸起11c形成在每个接合件11b的径向内表面上。接合凸起11c在径向方向上朝内凸出。每个接合凸起11c接合到它对应的接合凹陷部件81e,该接合凹陷部件81e设置在探头弹簧盖81的外周表面中。因此,附件11固定到探头弹簧盖81。
在接合凸起11c和接合凹陷部件81e的该接合结构中,当用户在轴向方向X上给附件11施加力时,接合凸起11c能够容易地从相应的接合凹陷部件81拆卸下。
如上所述,当附件11接合和固定到探头弹簧盖81时,轴向后端的开口的周边处的每个下端11e抵接在它对应的台阶部分81f上,该台阶部分81f设置在探头弹簧盖81的盖部件81b的外周的上部。
利用上述机构,附件11经探头弹簧盖81被探头弹簧83在轴向方向X上朝前(在图6中朝上)推动(偏压)。当图6所示情况下的附件11克服探头弹簧83力在轴向方向上被朝后(在图6中朝下)挤压时,附件11能够在轴向方向X上朝第一探头9移动,探头弹簧83被压缩,如图9所示。
尽管没有特别显示,探头弹簧盖81设置有防旋转装置,用于防止探头弹簧盖81绕轴线X旋转到第一头环73。此外,如图8所示,通过拧到头连接部分61a上,第一头环73固定到头基部61的头连接部分61a。因此,防止第一头环73相对于头基部61旋转。
由于该原因,当附接时,如图1,2和8所示,附件11保持这样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切口11a位于面向主体单元1的圆周位置处。
外周圆筒形部分77c设置在探头盖77的下端的弹簧容纳部分77b的外周侧,探头盖77的该下端在探头盖77的基端侧(探头盖77的轴向方向X的后端侧)。外周圆筒形部分77c从弹簧容纳部分77b的外周沿轴向方向X延伸。在附件11侧,外周圆筒形部分77c的前端部分抵接在第一头环73上(该前端部分位于轴向方向X的前方)。此外,作为密封构件的O型圈89设置在外周圆筒形部分77c的外周表面上,以便密封外周圆筒形部分77c的外周表面和头基部61的头连接部分61a之间的连接部分。
探头基部91设置在第一超声波振动器75的下面。如图6所示,探头基部91被成形成杯形,以便在最下端开口。台阶部分91a形成在探头基部91的外周上,在位于轴向方向X的前方(在图6中朝上)的部分处。第一探头9的圆筒形部分9c的最下端放置在台阶部分91a上。台阶部分91a支撑第一探头9,第一探头9的凸缘9d设置在探头盖77和台阶部分91a之间。
图10是第一头单元5的前视图,附件11被从第一头单元5拆卸下。图11是第一头单元5的前视图,该前视图未显示图6中的第一头环73、探头弹簧盖81、探头弹簧83和附件11。图12是图11所示的第一头单元5的剖视图。如图12所示,在径向方向上朝外凸出的凸缘91b形成在探头基部91的最下端部分上。通过把螺钉93插入凸缘91b,探头盖77和探头基部91彼此固定。此时,如图6所示,探头盖77的接合销钉77d插入探头基部91的接合孔91c中。
连接金属配件95,97附接到探头基部91的最上壁91d。连接金属配件(connecting metal fittings)95与第一超声波振动器75的后表面接触,用作正电极。连接金属配件97与第一探头9的凸缘9d的后表面接触,用作负电极。
图13是沿图12的线XIII-XIII的第一头单元5的剖视图。图14是图13所示的探头基部91的俯视图。图15是图13所示的探头基部91的仰视图。
连接金属配件95插入和固定到连接孔91e中,该连接孔91e设置在探头基部91的最上壁91d的外周中。接触件95a朝上凸出,因此通过压力弹性地接触第一超声波振动器75的后表面,如图12所示。另一方面,连接件95b相对接触件95a大约弯曲90度角度并且朝下凸出。引线99的一端因此连接到连接件95b。
连接金属配件97插入和固定到连接孔91f,该连接孔91f设置在探头基部91的最上壁91d的大致中心部分。接触件97a朝上凸出,因此通过压力弹性地接触第一探头9的凸缘9d的下表面。另一方面,连接件97b朝下凸出,并且引线101的一端因此连接到连接件97b。
各个引线99,101的另一端连接到主体电路基板35。
此外,如图15所示,十字形绝缘肋91g设置到最上壁91d的下表面上,以避免连接金属配件95,97彼此接触(短路)。具体地,绝缘肋91g的肋件91g1的端部绝缘隔离地靠近连接金属配件95,肋件91g1的该端部位于图15中的上方。此外,绝缘肋91g的肋件91g2的端部绝缘隔离地靠近连接金属配件97,肋件91g2的该端部位于图15的右方。因此,绝缘肋91g防止连接金属配件95,97更靠近地移动。
如图12所示,通过使连接件95b的接合件95c与接合肋91h的最下端接合,连接金属配件95固定到探头基部91,接合肋91h设置在探头基部91的内周表面上。接合件95c沿竖直方向设置在连接件95b的大致中心部分。另一方面,如图12和13所示,通过把接合件97c接合到肋件91g2的最下端,连接金属配件97固定到探头基部91。接合件97c沿竖直方向设置在连接件97b的大致中心部分。
如图13所示,附接连接金属配件95,97的探头基部91的最上壁91d包括两个台阶,该两个台阶的高度不同。连接金属配件97附接到高度较低的台阶,连接金属配件95附接到高度较高的台阶。
在该方面,连接金属配件95,97分别施加到第一超声波振动器75和第一探头9的压力负载不应小于0.5N,优选地不小于1.0N。此外,每个接触件95a,97a的弯曲量应当不小于0.5mm,更优选地不小于1.0mm。
此外,也可设置有正方形中空或实心肋,而不是设置十字形绝缘肋91g。此外,绝缘肋也可作为分离构件,利用螺纹或卡钩附接到最上壁91d。
图16显示设置正电极螺旋弹簧103和负电极螺旋弹簧105的剖视图,而不是设置连接金属配件95,97。图16对应于图12。
在该情况下,正电极螺旋弹簧103容纳在环形凹陷部分910a中,环形凹陷部分910a形成在探头基部910的最上表面中,探头基部910对应于图12所示的探头基部91,并且正电极螺旋弹簧103的最上端接触第一超声波振动器75的后表面。此外,负电极螺旋弹簧105容纳在环形台阶部分910b中,环形台阶部分910b形成在探头基部910的上部外周,并且负电极螺旋弹簧105的最上端接触第一探头9的凸缘9d的后表面。在该方面,负电极螺旋弹簧105的直径大于正电极螺旋弹簧103的直径。
引线99,101分别连接到正电极螺旋弹簧103和负电极螺旋弹簧105。
图16所示的情况中的其余结构与图6相同。在图16所示的结构中,不需要图15所示的十字形绝缘肋91g,因此简化了第一头单元的结构。
可选地,引线99,101可分别直接连接到第一超声波振动器75和第一探头9,而不需要设置连接金属配件和螺旋弹簧。
图17是第二头单元7的剖视图。图18是第二头单元7的立体分解图。图19是显示第二头单元7如何连接到头基部61的头连接部分61b的剖视图。图20是显示第二头单元7如何连接到头基部61的头连接部分61b的外观图。
如上所述,第二头单元7包括第二探头13。第二探头13的表面构成接触表面13a,接触表面13a设计成接触人皮肤。第二超声波振动器107附接到第二探头13的后表面13b,第二探头13的该后表面13b在第二探头13的与接触表面13a相反的一侧。当从主体单元1的振动器控制电路基板36向第二超声波振动器107施加电压时,第二超声波振动器107产生超声波振动。与此响应,第二探头13超声波地振动。
第二探头13的接触表面13a形成成接触表面13a的面积大于第一探头9的接触表面9a的面积。
朝外凸出的凸缘13c设置在第二探头13的外周边,第二探头13的该外周边更靠近后表面13b,第二超声波振动器107附接到后表面13b。
作为探头盖的大致圆筒形头盖109设置成覆盖凸缘13c。在它的前端处,头盖109使弯曲部分109a与第二探头13的外周表面接触。为此,弯曲部分109a朝内凸出。此外,作为密封构件的O型圈111设置在弯曲部分109a和凸缘13c之间的间隙中。
当头基部113的上端插入头盖109中时,头基部113的接合凸起113a接合到头盖109的接合凹陷部件109b中。因此,头盖109固定到头基部113。作为密封构件的O型圈115设置在头盖109和头基部113之间。在该方面,头基部113在它的上部开口。
金属装配附件肋113b形成在头基部113的内部。用作正电极的连接金属配件117和用作负电极的连接金属配件119附接到金属装配附件肋113b,连接金属配件119位于连接金属配件117的外周。连接金属配件117的前端部分构成接触件117a,接触件117a通过压力弹性地接触第二超声波振动器107的后表面。连接金属配件117的后端部分构成连接件117b,引线121的末端连接到连接件117b。
另一方面,连接金属配件119的前端部分构成接触件119a,接触件119a弹性地挤压接触第二探头13的后表面13b,第二探头13的后表面13b的直径大于第二超声波振动器107的直径。连接金属配件119的后端部分构成接触件119b,接触件119b连接到引线123的一端。如图22所示,通过朝下延伸引线121,123并穿过凸起部件113d、橡胶盖129和头止动器131,各个引线121和123的另一端连接到主体电路基板35,这将稍后说明。
如图18所示,连接金属配件119成形成大致环形,三个接触件119a设置到连接金属配件119的外周。另一方面,半弧形的连接金属配件117位于连接金属配件119的内部,并且设置有一个接触件117a。
位于头基部113的中心部分的凸起部件113d的下端部分移动地插入到通孔127a中,通孔127a设置在作为基部部件的弹簧基部127的中心部分。通过使用螺钉133,作为弹性体的橡胶盖129固定到凸起部件113d的下端表面,头止动器131的板形部件131a设置之间。作为密封构件的O型圈130设置到弹簧基部127的外周表面,以便密封弹簧基部127与头基部61的头连接部分61b之间的间隙。此外,通过拧到图18所示的头基部61的头连接部分61b,第二头环74被固定。
具有弯曲弧形截面的环形弹性变形部件129a设置在橡胶盖129的外周部分周围。弹性变形部件129a通过使用螺钉137固定到弹簧基部127,弹性变形部件129的外侧保持在环形橡胶盖挤压件135和弹簧基部127之间。在该方面,如图18所示,通过使用多个凸起135a,螺钉137紧固到弹簧基部127,多个凸起135a分别从橡胶盖129的外周处的橡胶盖挤压件135的多个圆周位置(在本情况中有四个圆周位置)朝下凸出。
此时,头止动器131位于橡胶盖挤压件135的内部。因此,凸起部件113d的下端表面的位置基本与弹簧基部127的通孔127a下边缘的位置一致。
圆筒形弹簧盖139设置在弹簧基部127的内周上。头基部113的凸起部件113d插入到弹簧盖139中。作为弹性构件的头弹簧141设置在弹簧盖139和凸起部件113d之间。头弹簧141相对于弹簧基部127朝图17的上方挤压头基部113。
弹簧盖139的下端部分插入弹簧基部127的通孔127a中。当弹簧盖139的下端部分插入弹簧基部127的通孔127a中时,在弹簧盖139和凸起部件113d之间形成间隙140。
前述构造使得第二头单元7能够在与弹簧基部127成直角的方向上 (图17中朝上和朝下的方向)移动,弹簧基部127用作附接第二头单元7的基部,并且使得第二头单元7能够关于沿直角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摆动。
为了允许第二头单元7容易摆动,头基部113的下表面形成为凸弧形表面113e。与此响应,第二头环74的面向头基部113的表面部分形成为凹弧形表面74a。
弹簧盖139和橡胶盖129的材料是三元乙丙橡胶(EPDM),丁晴橡胶(NBR)或者硅酮橡胶中的任一种。此外,头弹簧141和探头弹簧83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SWPA,SWPB,SUS304和SUS304WPB。头弹簧141的内直径大致为16.0mm。
当第二探头13的接触表面13a与皮肤紧密接触时,头弹簧141给第二探头13施加的负载可以为大约5.0N,优选地为2.0N至4.0N,更优选地为2.5N至3.0N。头弹簧141的连接负载可以为大约0.5N至2.0N,优选地为1.0N至1.5N。此外,当第二探头13挤压皮肤13时,第二探头的移动量(浮动量)可大约为1.0mm至7.0mm,优选地为2.0mm至6.0mm,更优选地为3.0mm至5.0mm。
图21对应于图17,并且显示当第二探头13挤压皮肤时第二头单元7如何利用头弹簧141变形更靠近弹簧基部127。图22对应于图17,并且显示第二头单元7如何相对于弹簧基部127倾斜,同时摆动。请注意,图22是从与图17观看第二头单元7的角度不同的角度观看的剖视图。
电机安装部件131b设置到头止动器131的板形部件131a的下表面,振动电机143安装到电机安装部件131b。通过使用螺钉145,基板125附接到电机安装部件131b。此时,振动电机143保持在基板125和弧形部件131c之间,基板125设置在振动电机143下面,弧形部件131c形成在电机安装部件131b上。弧形部件131c为弧形形状,以便与振动电机143的外部形状对应。
各个电机引线147的一端连接到振动电机143,各个电机引线147的另一端连接到基板125。此外,通过引线151,基板125和主体电路基板35连接在一起。
振动电机143设置有偏心平衡器153,并且因此起到通过第二头单元7产生振动的功能。振动电机143的适当转数优选为大约4400rpm至7000rpm,更优选地大约为5700rpm。
图23是对应于图17的剖视图,显示设置作为弹性构件的中空环155的情况,而不是设置头弹簧141。中空环155由弹性树脂制成,例如聚氨脂。
具体地,在该情况中,作为头弹簧141和弹簧盖139的替代,设置圆筒形的中空环155。图23的其余构造与图17相同。可选地,可使用空气弹簧作为弹性构件,而不使用头弹簧141。
与使用头弹簧141的情况相比,当使用中空环155时,能够减小部件的数量。因此,简化了结构。中空环155的材料与橡胶盖129相同,为EPDM,NBR或硅酮橡胶中的任一种。
此外,作为图17所示的弹簧盖139的替代,可采用下面的替代方案。即,头基部113的凸弧形表面113e和第二头环74的凹弧形表面74a中的至少一个可附接有弹性体(例如橡胶和人造橡胶),可由弹性体(例如树脂)整体模制,或者可涂覆有橡胶或氨基甲酸乙酯。
接下来,将说明具有上述构造的超声波美容装置的操作模式。首先,当图2所示的开关15被按压一次时,LED21点亮,以便指示主体电源打开。然后,能够给鼻提供皮肤护理的第一头单元5的第一超声波振动器75开始产生超声波振动,并且因此把该超声波振动发送到第一探头9。
当按下开关15经五分钟后,主体电源自动地关闭。同时,当五分钟内再次按下开关15时,已经操作的第一探头9停止产生超声波振动。然而,能够给面颊提供皮肤护理的第二头单元7的第二超声波振动器107开始产生超声波振动,并且因此把超声波振动发送到第二探头13。同时,振动电机143还开始操作。此时,LED23打开,LED21关闭。
当在该状态下经过六分钟时,主体电源自动关闭。如果在六分钟内再次按下开关15,振动电机143停止,并且仅第二超声波振动器107继续操作以便保持第二探头13的超声波振动。此时,LED25打开,LED23关闭。
在以下情况任一情况中,主体电压关闭且LED25关闭。即,如果在该状态下再次按下开关15,如果第二探头13不给皮肤施加移动负载两分三十秒,如果第二探头13一直挤压在皮肤上护理皮肤十分钟。
如上所述,在该超声波美容装置中,通过操作设置在主体单元1上的开关15,能够选择性地操作第一头单元5和第二头单元7。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超声波美容装置具有这样的构造,在该构造中,当第一探头9或第二探头13工作时,振动器控制电路基板36的单个控制电路给第一探头9和第二探头13供应单个超声波频率。因此,能够减小整个超声波美容装置的尺寸。
如图1所示,超声波美容装置整体上为如同字母Y形。当用户自然地握持主体单元1时,这种设计允许用户容易地使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头单元5,7的前端部分的第一和第二探头9,13的接触表面9a,13a与皮肤表面接触。因此,与传统的T形设计相比,用户能够更容易地和更方便地使用超声波美容装置。
下面是使用图6所示的第一头单元5对鼻进行皮肤护理的操作的说明。如上所述,当用户用手握持主体单元1并按下开关15时,第一探头9开始产生超声波振动。在第一探头9产生超声波振动的同时,移动第一头单元5更靠近和挤压鼻子的上部的皮肤表面(几乎是眉毛之间的区域的下方部分)。此时,附件11的切口11a朝下定位。当在该状态下施加大于预定值的挤压负载时,因为附件11的前端11d沿轴向方向X凸向第一探头9的接触表面9a的前方,因此该挤压负载施加到附件11。结果,附件11克服探头弹簧83的弹力,相对于第一探头9沿轴向方向X回缩。换言之,作为污物去除器,附件11能够在相对于第一探头9的作为第一位置的前沿位置(图6中所示的位置)和回缩位置(图9中所示的位置)之间前后移动。当第一探头9克服探头弹簧83的弹力挤压皮肤表面时,附件11处于回缩位置处。通过探头弹簧83,附件11在轴向方向上被朝前偏压。
在该方面,附件11的皮肤接触部分的内直径是17.0mm,外直径是20.0mm。图9显示附件11回缩1.5mm的第一头单元5的剖视图。当附件11位于回缩位置时,如图9所示,附件11的前端11d在轴向方向上凸向第一探头9的接触表面9a的前方,其凸出量为α。同时超声波振动被传送到第一探头9,一旦附件11和第一探头9以图9所示的状态接触皮肤表面时,第一探头9的超声波振动能够软化皮肤表面的堵塞物和毛孔中的灰尘,因此能够从皮肤挤出堵塞物和灰尘。
当第一头单元5沿几乎垂直于皮肤表面的第一探头9的轴向方向X朝鼻子的前端移动时,因此被排出的堵塞物和毛孔灰尘被附件11的内周边刮除并且从皮肤去除。因为切口11a形成在附件11的部分中,并且该部分位于移动附件11的方向的前方,因此第一探头9的接触表面9a能够容易地与鼻子的表面接触。另一方面,将与鼻子的皮肤表面接触的该内周边被附件11的另一部分包围,该被包围的内周边位于该方向的后方。因此,超声波美容装置能够给鼻子提供皮肤护理,而且损伤皮肤的风险小,同时能够在去除堵塞物和灰尘之后通过超声波振动来实现紧致张开的毛孔的效果。
此外,因为当沿轴向方向观看时附件11是环形的,因此即使附件11的移动方向改变了,超声波美容装置将仍继续提供皮肤护理,毫无区别。此外,由于是可拆卸的,因此当从第一头单元5拆卸下,附近11能够独立于其它任何元部件用水冲洗。这提高了附件11的可清洁性,因此能够使附件11在清洁状态下使用。
优选的是,当附件11挤压在皮肤上时,附件11的回缩行程(浮动量)最大为大约2.0mm。如图9所示,当附件11回缩到它的最大回缩位置时,附件11的内表面的抵接部分P抵靠在探头盖77的前端(探头盖77的轴向方向X的前端)上。此外,当使用时,附件11凸出到第一探头9的接触表面9a的前方的凸出量α优选为不小于0.3mm,更优选地为0.5mm。
如果浮动量超过2.0mm,当挤压皮肤时附件11产生的行程太大,因此降低使用性。此外,当使用时附件凸出到接触表面9a的前方的凸出量α超过0.5mm时,该更大的凸出量使第一探头9难以接触皮肤。
此外,附件11的优选压力负载应当为0.686N—1.078N,更优选地,应当为0.784N—0.98N。
附件11具有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探头弹簧83使附件11能够在第一头单元5中浮动。可选地,附件11可具有附件11固定在第一头单元5中的结构。此外,附件11不局限于环形的,也可以是板形的。接下来,将说明图17所示的第二头单元7如何给面部提供皮肤护理的操作。如上所述,当按下开关15一次,同时第一头单元5工作时,第二探头13开始产生超声波振动。同时,振动电机143开始工作,因此启动振动功能。在该状态下,例如,移动第二头单元7更靠近并且挤压面部的面颊。
第二探头13的超声波振动和振动电机143的振动功能紧致毛孔,增加血液循环,刺激皮肤细胞产生胶原质,因此使得皮肤更紧致,并且因此使得毛孔更不可见。
当通过把第二探头13挤压在皮肤上,超过特定值的压力负载施加到第二探头13时,头弹簧141变形,因此第二探头13回缩,如图21显示的第二头单元7的回缩实例。此时,头基部113随第二探头13一起回缩,并且头基部113的凸起部件113d因此导致橡胶盖129变形。因此,头止动器131和振动电机143与头基部113一起回缩。
当第二头单元7沿皮肤表面移动时,如图22所示,一起回缩的元部件整体倾斜,因此第二探头13的接触表面13a能够总是以自然的状态接触皮肤表面。
此时,即使头基部113和弹簧基部127彼此干涉,也能够防止干涉产生的不正常噪声。这是因为由EPDM等弹性体制成的弹簧盖139设置在弹簧基部127的内周上方,弹簧盖139吸收振动电机143的水平振动。因此,第二头单元7能够提供皮肤护理,而不会给用户带来刺耳噪声等不舒服。
如图6所示,在第一头单元5中,第一探头9设置在探头基部91上,连接金属配件95,97连接到该探头基部91。该组件被探头盖77覆盖。通过使用螺钉93,探头基部91和探头盖77被固定在一起。因此,第一探头9挤压到探头基部91。这样,连接金属配件95的接触件95a和连接金属配件97的接触件97a变形,以便分别接触第一超声波振动器75和第一探头9的凸缘9d的下表面。这保持良好的连接状态,因此,电信号能够稳定地从主体电路基板35发送到第一超声波振动器75。
此外,如图15所示,连接金属配件95,97通过十字形绝缘肋91g彼此绝缘隔离,因此可靠地避免连接金属配件95,97彼此连接。由于该原因,能够防止连接金属配件95,97短路,并且因此防止损害控制电路等麻烦。
当第一头单元5使用凝胶等流体提供皮肤护理时,O型圈79,89防止流体沿第一探头9和附件11进入第一头单元5,因此能够保证第一头单元5的更佳的状态。此外,因为第一头单元5具有防水结构,因此粘附到第一探头9和它周围部件上的流体和固体能够用水冲洗掉,同时,能够防止控制电路被损害。
另一方面,当第二头单元7使用凝胶等流体提供皮肤护理时,O型圈111,115,橡胶盖129和O型圈130防止流体沿第二探头13和头盖109进入第二头单元7,因此能够确保第二头单元7的更佳的状态。此外,因为第二头单元7具有这种防水结构,因此粘附到第二探头13和它周围部件上的流体和固体能够用水冲洗掉,同时,能够防止损害控制电路。
当该超声波美容装置使用凝胶等流体提供皮肤护理时,主体O型圈63,开关橡胶51和下盖O型圈57防止流体沿图5显示的头罩65,67和外壳31进入主体,因此能够确保超声波美容装置的更佳的状态。
由于该原因,同样在该情况中,粘附到第一探头9和它周围部件上的流体和固体能够用水冲洗掉,同时,能够防止损害控制电路。
在图17所示的第二头单元7中,头止动器131固定到头基部113的凸起部件113d,振动电机143和基板125附接到头止动器131。因此,这些部件相对于弹簧基部127共同地前后移动和摆动。尽管电机引线147相对细薄,但是该构造能够防止损害电机引线147,振动电机143和基板125利用该电机引线147连接在一起。
振动电机143和基板125可利用下面的替代结构电连接在一起,而是用电机引线147。在第一结构中,连接金属配件分别设置到振动电机143和基板125,并且这些连接金属配件彼此接触。在第二结构中,连接金属配件设置到振动电机143,同时通过电镀在基板125上形成触点,连接金属配件与该触点接触。
如上述实施例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超声波美容装置包括超声波振动器75,该超声波振动器75用于产生超声波振动;探头9,该探头9用于把超声波振动器75产生的超声波振动发送到皮肤表面,该探头9具有接触表面9a,当该探头9沿第一方向X朝前挤压到皮肤表面时,该接触表面9a将与皮肤表面接触;和用于从皮肤表面去除污物的污物去除器11,该污物去除器11设置在探头9的接触表面9a周围,并且包括前端11d,该前端11d沿第一方向X朝探头9的接触表面9a的前方凸出。
根据本发明,能够用产生超声波振动的探头9软化毛孔中的堵塞物等污物。然后,用污物去除器11刮除软化的污物,污物去除器11相对皮肤表面移动,同时挤压在皮肤表面上。此外,在去除污物后,探头9的超声波振动能够实现紧致毛孔的效果。
污物去除器11附接到主体侧构件77,在污物去除器11与主体侧构件77之间设置弹性构件83,弹性构件83沿第一方向X朝前偏压污物去除器11,并且污物去除器11相对于探头9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二位置位于第一位置的沿第一方向X的后方,当探头9完全地挤压在皮肤表面上克服弹性构件83的朝前偏压力时污物去除器11移动到第一位置,并且其中当污物去除器11位于第二位置时,污物去除器11的前端11d沿第一方向X朝探头9的接触表面9a的前方凸出。
根据本发明,通过克服弹性构件83挤压在皮肤上,污物去除器11能够可靠地从皮肤去除污物。
此外,在超声波美容装置中,污物去除器11的前端11d包括一部分11a,11f,该部分11a,11f在第一方向X上与探头9的接触表面9a的距离不同于其它部分与探头9的接触表面9a的距离。例如,污物去除器11的前端11d形成为具有切口11a,该切口11a在污物去除器11的前端11d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中。或者,污物去除器11的前端11d形成为具有倾斜前边缘11f,该倾斜前边缘11f相对于探头9的接触表面9a倾斜。
根据本发明,例如,当从鼻子等凸出部分去除堵塞物时,通过把切口(切口更靠近探头9的表面)的边缘引导到鼻子的凸出前端的表面,探头9的表面能够更容易地与鼻子的表面接触。
此外,在该超声波美容装置中,污物去除器11可拆卸地附接到主体侧构件77。
根据本发明,污物去除器11能够从主体侧构件77拆卸下,并且因此被冲洗。因此,能够提高污物去除器的可清洁性,以便允许污物去除器总在清洁状态下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超声波美容装置,包括
超声波振动器(75),所述超声波振动器(75)用于产生超声波振动;
探头(9),所述探头(9)用于把超声波振动器(75)产生的超声波振动发送到皮肤表面,所述探头(9)具有接触表面(9a),当所述探头(9)沿第一方向(X)朝前挤压到皮肤表面时,所述接触表面(9a)将与皮肤表面接触;和
污物去除器(11),所述污物去除器(11)设置在探头(9)的接触表面(9a)周围,用于从皮肤表面去除污物,所述污物去除器(11)具有前端(11d),所述前端(11d)沿第一方向(X)朝探头(9)的接触表面(9a)的前方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美容装置,
其中所述污物去除器(11)附接到主体侧构件(77),在所述污物去除器(11)与所述主体侧构件(77)之间设置弹性构件(83),所述弹性构件(83)沿第一方向(X)朝前偏压污物去除器(11),并且
所述污物去除器(11)相对于所述探头(9)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沿第一方向(X)的后方,当探头(9)挤压在皮肤表面上克服弹性构件(83)的朝前偏压力时所述污物去除器(11)移动到第一位置,并且
其中当所述污物去除器(11)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污物去除器(11)的前端(11d)沿第一方向(X)朝探头(9)的接触表面(9a)的前方凸出。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美容装置,
其中所述污物去除器(11)的前端(11d)包括一部分(11a,11f),该部分(11a,11f)在第一方向(X)上与探头(9)的接触表面(9a)的距离不同于其它部分与探头(9)的接触表面(9a)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波美容装置,
其中所述污物去除器(11)的前端(11d)具有切口(11a),所述切口(11a)在所述污物去除器(11)的前端(11d)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波美容装置,
其中所述污物去除器(11)的前端(11d)具有倾斜前边缘(11f),所述倾斜前边缘(11f)相对于探头(9)的接触表面(9a)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美容装置,
其中所述污物去除器(11)可拆卸地附接到主体侧构件(77)。
全文摘要
一种超声波美容装置,包括超声波振动器,所述超声波振动器用于产生超声波振动;探头,所述探头用于把超声波振动器产生的超声波振动发送到皮肤表面,所述探头具有接触表面,当所述探头沿第一方向朝前挤压到皮肤表面时,所述接触表面将与皮肤表面接触;和污物去除器,所述污物去除器设置在探头的接触表面周围,用于从皮肤表面去除污物,所述污物去除器具有前端,所述前端沿第一方向朝探头的接触表面的前方凸出。
文档编号A61N7/00GK101396591SQ20081016108
公开日2009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8日
发明者松坂建志, 谷口真一, 岸本笃子, 岸本季久, 岸本隆 申请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