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电极线超薄微型多功能心律调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65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电极线超薄微型多功能心律调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心律调控的装置。
背景技术
心脏起搏器的应用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从开始的体外起搏方式,己经发展到了现在的体内起搏方式。
体外起搏器体积大,虽然能随时更换电池及调整起搏频率,但携带不方便,且在人体的电极线入口处容易发生感染,故目前临床上多用于临时性起搏。
体内起搏器是将起搏器埋在皮下,但是需要动手术。其虽然携带方便,不容易感染,可用于永久性起搏,但是在其内装电池耗尽时,需要动手术来更换整个起搏器。
不管是体内还是体外起搏器,任何一种起搏器都需要有一根或一根以上的电极线,将植入在心脏肌肉上的起博电极与起博脈冲发生器联接起来。
因为到目前为止心脏起搏器最小的也要有6x33x33mm大,12.8克重。它不可能被直接植入到心脏上。
由于心脏在跳动,这么大体积的起搏器会限制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而且,因起搏器体积大,无法被固定在搏动的心脏上。如果强行将它缝在心脏上的话,会造成心脏肌肉撕裂。因此只能将小电极植入心内膜或心外膜上,然后用电极线将电极与起搏器连接起来。此电极线长十几厘米,需要穿过血管引入心脏,在心脏与血管内常引起血栓形成。如在心室内起搏的话,电极线还要通过三尖瓣,会造成三尖瓣关闭不全。此外,埋在皮下的永久起搏器常常造成周围的肌肉的感应收缩和震动,使患者感到极为不适。
作为临时起搏器,电极线要引出皮外与体外的起搏器连接。在人体的电极线出口处,伤口常感染。心外膜起搏的电极线要穿过其它脏器,亦经常引起粘连。
最近,有所谓的无线心脏起搏器(Wireless Pacemaker),如公开号为CN1657003A,
公开日期为2005年8月24日的中国专利申请"数字式远程无线心电监护系统",其包括便携式心电信号采集、显示和发送终端,和远程监护中心两部分。终端体积不超过手掌大小,利用数字式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建立与英特网的实时连接,将采集到的使用者的心电数据通过英特网发送到远程监护中心,并接受监护中心的控制。远程监护中心由连接到英特网的计算机将数据接收、分析、显示存储起来。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只是指控制台计算机对皮下起搏器的无线控制与信息传递,而不是真正的没有电极线的起搏器,故而依然无法解决由于起搏器与起搏电极之间的电极连接线的存在所带来的诸多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现有的起搏器与起搏电极合二为一的,没有电极连接线的,可通过介入和/或微创的方式直接设置在心内膜或心外膜相应部位上,能进行相应生物信号的检测,且具有起搏、除颤和心律再同步等多种功能的无电极线超薄微型多功能心律调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电极线超薄微型多功能心律调控装置,包括心律调控控制器、位于人体体内的电源、起搏器和电极,其特征是其所述的电源、起搏器和电极为一体化结构,由超薄微型电池、超低耗式电源电路、无线收/发电路和应用电路结合,构成一呈可折叠/展开结构的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其一侧/端设置有针状电极,并整体构成一个小电极体,它可以通过介入和/或微创的方式直接植入人体心脏内或心脏外表面;
在人体心脏各个需要插入起搏器电极的部位,分别对应设置一个所述的带有针状电极的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
其心律调控控制器由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构成,为便携式或可植入式,其与至少一个或多个所述的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所对应,发出控制信号并接
收其返回的信号;
其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与各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之间无线通讯
连接;
其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和/或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经过无线网络与控制基站连接,控制基站与计算机连接。
其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还包括非接触型充电接收电路;所述的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还包括非接触型充电接收和/或发射电路;
其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的非接触型充电接收电路用于接收外置的非接触型充电器对其进行的充电;其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的非接触型充电接收电路用于接收外置的非接触型充电器对其进行的充电;其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的非接触型充电发射电路用于对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进行充电;
其中,当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植入人体内时,能用作中间充电器, 其既可以接受外置的非接触型充电器对其进行的充电,又可对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 器进行充电,以进一步延长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内置电池的工作/使用寿命。
具体的,上述针状电极至少包括同轴、多芯或多层设置的起搏电极和生物传感电 极,在起搏电极与生物传感电极之间以及生物传感电极的外周,设置绝缘层;起搏电 极的整体长度大于生物传感电极的整体长度;起搏电极和生物传感电极的末端构成生 物传感/脉冲输出电极接口,接口与设置在柔性线路带/板上的应用电路对应连接。
上述的超薄微型电池、超低耗式电源电路、无线收/发电路、非接触型充电接收 电路和应用电路之间用柔性线路带/板连接,可折叠展开;在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 器的周围设置有吻合片,吻合片上设置固定针孔,以便于缝合固定和/或防止脱落。
上述的超薄微型电池为可充电电池或永久电池。
进一步的,所述的应用电路至少包括信号隔离和匹配电路、生理传感器接收器、 微数据处理数据编程电路、振荡电路和时间控制电路、第一切换电路、转换器电路、 状态与数据记录及控制电路、第二切换电路、脉冲发生器电路和生物电监测系统电路;
其中,信号隔离和匹配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极/天线、第一切换电路和第二切换电 路连接,生理传感器与信号隔离和匹配电路和生理传感器接收器连接,第一切换电路 的第一路输出端经生理传感器接收器与振荡电路和时间控制电路和微数据处理数据编 程电路连接,第一切换电路的第二路输出端经转换器电路与状态与数据记录及控制电 路连接,数据记录及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无线收/发电路连接,第二切换电路的第一 路输出端经脉冲发生器电路与无线收/发电路连接,第二切换电路的第二路输出端经 生物电监测系统电路与无线收/发电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包括经过数字通信总线连接 的微型计算机电路模块和输入/输出电路模块;其微型计算机电路模块至少包括微处 理器、系统时钟、RAM、 ROM和RAM/ROM控制单元;其输入/输出电路模块至 少包括存储器、编程/时间控制/数字控制单元、A/D转换器/探测器单元、传感 /过滤/放大器电路、电极配置交换电路、遥测电路/接受器/RF转换单元、电池 电源充电/处理系统、电压/电流参考发生器、监测/测量系统多工器ADC和无线 收/发电路;
其中,编程/时间控制/数字控制单元分别与存储器和遥测电路/接受器/ RF 转换单元对应连接,并经过A/D转换器/探测器单元和传感/过滤/放大器电路与电极配置交换电路连接;电极配置交换电路与无线收/发电路连接,双向进行信号交 换;电池电源充电/处理系统经过电压/电流参考发生器与编程/时间控制/数字控 制单元、监测/测量系统多工器ADC和无线收/发电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基站包括唤醒电路/RF转接电路BSM模块、无线收/发 电路模块和数据接口 /应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ADP模块;控制基站与所述计算机之 间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连接、数据交换和指令传递。
上述的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接收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或控制基 站的控制信号,并反馈所在部位的生理电信号;所述的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 制器或控制基站负责控制各个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的运行,控制其起搏、除颤和 心律再同步。
上述的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络与控制基站进行通讯,接 收控制指令,反馈被监测对象的各种生理参数和指标,并可根据预先设置好的数据调 控各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的工作状态。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 起搏器与起搏电极之间无电极连接线结构,避免了现有技术的诸多弊端;
2. 整个起搏器体积小,柔软、可折叠,完全可以经介入导管植入单个的可折叠式 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或者,经胸腔镜或在微创开胸手术时植入单个的可折叠式 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减少了手术工作量和患者的手术痛苦,亦大大降低了起搏 器植入的相关费用;
3. 采用非接触式充电方式,可大大延长植入人体内的装置的工作寿命,减少其故 障发生几率,也避免了患者的开刀痛苦和经济负担;
4. 采用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充当无线信号的中继/中转站,其自身 也具有与控制基站和计算机相同或相似的控制功能,故植入体内的起搏器所需的发射、 接收功率和电能消耗大大降低,有助于延长其电源的工作时间和寿命,亦可大大扩展
患者的活动范围,减少无线信号对其健康的影响;
5. 整个心律调控装置可实现的功能更多,可以实现包括起搏,除颤和心律再同步 等诸多功能,能满足更高的医疗/治疗要求,更加可靠、实用;
6. 创造了一种无电极线的心律调控的最新概念,并可利用此概念与理论来指导进 一步发明各种微型的、无电极线的、单功能或多功能的心律调节与控制器。

图1是现有技术起搏器的外形尺寸和结构示意图2是本实用新型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的外形尺寸和放置部位示意图; 图3是将无电极线起搏器放置在心内膜相应部位的示意图; 图4是将无电极线起搏器放置在心外膜相应部位的示意图; 图5是无电极线起搏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无电极线起搏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7是起搏器生理传感/脉冲输出针状电极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个系统电路构成方框图; 图9是植入式无电极线起搏器的电原理方框图; 图IO是低能耗传感器电路原理图11是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的原理方框图; 图12是电极配置交换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框图; 图13是低能耗电池充电处理系统电路原理方框图14至图19,是本实用新型整套装置常见的几种数据和控制信号流向及其控制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中,现有的起搏器,不论是体内式还是体外式,都需要有一根或一根以上的
电极线2,将植入在心脏肌肉上的起搏电极3与起搏脉冲发生器1联接起来。
因为到目前为止心脏起搏器最小的也要有6x33x33mm大,12.8克重。显然,它 是不可能被直接植入到心脏上的。
图2中,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电源、起搏器和电极整合为一体化结构,由超 薄微型电池、超低耗式电源电路、无线收/发电路和应用电路结合,构成一带有微电 脑心律调控系统、具有心律调控和除颤功能的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所述的超薄 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呈可折叠展开结构,其一侧/端设置有针状电极,并整体构成一 个小电极体,它可以通过介入和/或微创的方式直接植入人体心脏内或心脏外表面。
图3中,左侧图示为植入单个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的示意图,其右侧图示为 植入多个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的示意图。脏各个需要插入起搏器电极的部位,可分别对应设置一 个带有针状电极的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
从图中可见,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植入在心内膜上需要的部位。
图4中,当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植入需要心外膜上的相应部位时,可借助胸 腔镜或在开胸手术时植入心脏外膜。
其左侧图示为植入单个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的示意图,其右侧图示为植入多 个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的示意图。
从图中同样可见,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植入在心外膜上需要的部位。
其余同图3 。
图5中,本实用新型将电源、起搏器和电极整合为一体化结构,呈可折叠/展开 结构,由超薄微型电池(图中以锂电池2014表示)、超低耗式电源电路、无线收/发 电路、非接触型充电接收电路和应用电路(图中将这几部分统称为模块2017)结合, 构成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其一侧/端设置有针状电极2015,其超薄微型电池、 超低耗式电源电路、无线收/发电路、非接触型充电接收电路和应用电路之间用柔性 线路带/板连接,可折叠、展开或巻曲。
图中的磁铁2018和绕在Ti圈(线圈骨架)2012上的线圈2011,构成无线发射/ 接收天线。
所有的检测、控制电路(如前述的超低耗式电源电路、无线收/发电路、非接触 型充电接收电路和应用电路等)设置在柔性线路板2016上,陶瓷片2013构成屏蔽层, 以免工作信号干扰针状电极2015的检测和输出信号。
其超薄微型电池为可充电电池或永久电池。
图6中,在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的中部,采用了设置两块(亦可为四块或六 块等,关键在于为偶数块)锂电池的中分对称结构,整个柔性线路板2016上设置有2 条或4条折叠线2017,大于电池横向截面积的柔性线路板除了承载和连接相关电路之 外,还可充当吻合片,图中在其四个角设置了固定针孔201,以便于缝合固定和/或 防止脱落。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整个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呈可折叠/展开结构,使之 能顺利地用折叠或巻曲的方式放入介入导管或胸腔镜中。 这将1)便介入性植入;
2)有足够的柔软性和可伸縮性来适应心脏的收縮和舒张。 根据不同用途,发明人设计了适用于l)心内膜起搏;2)心外膜永久起搏;和3)心外膜临时起搏等不同场合和用途的无电极线起搏器。
上述起搏器整体体积縮小的关键在于减小电池的体积,目前,最小的可充电电池
的体积已经比AA电池小100倍,但是是圆棒型的。最小的扁型电池是厚1.7mm,直 径17mm。发明人在此基楚上将可充电电池的体积进一步縮小到厚1.2mm,直径8mm以下。
同时,发明人也设计了另一种采用非充电形式的电池,其体积稍增大,这样也能 达到可连续使用IO年以上的使用寿命。
本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包括三项关键性技术革命l)超微型,薄型,永久或 可充电电池;2)超微型脉冲发生器;3)超微型电脑脉冲调控器;这三者结合构成一 个小起搏器,它可以直接植入心脏内或紧贴在心脏外膜上。
图7中,在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的一侧/端设置有针状电极,其针状电极至 少包括同轴、多芯或多层设置的起搏电极2021和生物传感电极2020,在起搏电极与 生物传感电极之间以及生物传感电极的外周,设置了第一绝缘层2023和第二绝缘层 2022;起搏电极的整体长度大于生物传感电极的整体长度;起搏电极和生物传感电极 的末端贯穿锂电池2014后形成生物传感/脉冲输出电极接口 2019,该接口与设置在 柔性线路板上的应用电路对应连接。
实际使用时,针状电极插入心肌,加上吻合片和固定针孔的配合,可防止超薄微 型无电极线起搏器的脱落,亦可防止假信号的产生和不必要的电击。
图8中,提供了一种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电路构成方框图,可见本装置主要有超 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和与PC机连接的控制基站三大部分构 成。其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电路由超低耗式电源电路、无线收/发电路和应用电 路构成;
其心律调控控制器由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构成,该心律调控遥控控 制器在电路上主要由唤醒电路/ RF转接电路/ AMI模块和数据接口 /应用微控制器 /微处理器/ADP模块构成,为便携式或可植入式;
其控制基站由唤醒电路/ RF转接电路/ BSM模块、无线信号接收/发射电路模 块和数据接口 /应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 ADP模块构成。
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和/或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经过无线网络 与控制基站连接,控制基站与计算机之间可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连接、数据交换 和指令传递。
其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与至少一个(或多个)前述的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所对应,发出控制信号并接收其返回的信号,综合调控,使心律再同步;
其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与各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之间采用无线通讯 连接。
出于对电源电池使用寿命和体积的考虑,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还可设置非接
触型充电接收电路;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也还可设置非接触型充电接收 和/或发射电路。
其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的非接触型充电接收电路用于接收外置的非接触型充 电器对其进行的充电;
其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的非接触型充电接收电路用于接收外置的非 接触型充电器对其进行的充电;
其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的非接触型充电发射电路用于对超薄微型无 电极线起搏器进行充电。
采用如上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使用者,即使用者可以用外置式非接触型充电 发射电路对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和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进行充电, 也可先对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进行充电,再由其对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 搏器进行充电,以满足不同使用者或不同场合的使用需求。
作为一种应用示范,当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植入人体内时,能用作 中间充电器,其既可以接受外置的非接触型充电器对其进行的充电,又可对超薄微型 无电极线起搏器进行充电,以进一步延长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内置电池的工作/ 使用寿命。
外置式非接触型充电发射电路可以是单独设置的,也可与控制基站设置在一起。 由于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结构,上述功能是易于实现的。
关于非接触型充电装置的技术和具体线路或工作原理,可参考公告号为 CN2891444A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非接触式充电器"或公告号为CN2682716Y的中国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用于人体内医用装置的非接触式充电器"中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 详述。
上述的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是可以便携式的(如手机型,手表型等 等),也可是体内植入式的。
它具有三种主要功能1)起搏;2)除颤;3)心脏再同步;但是也可以只有单
功能和双功能的,其选择的标准除了体积大小方面的考虑之外,还要考虑患者的实际 治疗需求,同样需要考虑的还包括制造成本方面的原因,针对不同的用户,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功能模块来实现比较经济的购置和使用成本。
用作心脏再同步的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通常是多通道的,因为心脏 再同步需要在心脏上植入多个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
多通道(也被称为多信道)数据传送和控制技术为已有技术,在此不再叙述。
在图9中,进一步的描述了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的应用电路的组成,其至少 包括信号隔离和匹配电路、生理传感器接收器、微数据处理数据编程电路、振荡电路 和时间控制电路、第一切换电路、转换器电路、状态与数据记录及控制电路、第二切 换电路、脉冲发生器电路和生物电监测系统电路;
其中,信号隔离和匹配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极/天线、第一切换电路和第二切换电 路连接,生理传感器与信号隔离和匹配电路和生理传感器接收器连接,第一切换电路 的第一路输出端经生理传感器接收器与振荡电路和时间控制电路和微数据处理数据编 程电路连接,第一切换电路的第二路输出端经转换器电路与状态与数据记录及控制电 路连接,数据记录及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无线收/发电路连接,第二切换电路的第一 路输出端经脉冲发生器电路与无线收/发电路连接,第二切换电路的第二路输出端经 生物电监测系统电路与无线收/发电路连接。
值得注意的是本图中所设置的生物电监测系统电路,其主要在除颤过程中发挥作用。
图10中,进一步的描述了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的低能耗传感器电路结构,在 比较电路的控制下,根据传感器所处于的不同工作状态(或时序),该电路中的各个开 关依次有序地接通或断开,使得整个传感器电路耗电量大大下降,仅仅在需要检测和 /或传送生物信号期间才产生工作电流,消耗电能,而在其他时段或时序中几乎不产 生电能消耗。
为了有助于理解此技术,可以参考奥地利人理查德佛塞斯(RichardMForsyth) 的文章"Mixed-signal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Low Power, Battery Driven Applications" (http:〃www.techonline.com/learning/techpaper/197002893或 http:〃www.austriamicrosystems.com/02news/data/Austrochip2004一Villach一RForsyth.pdf),
其中对低功耗的混合信号电路设计、优化实施各种电路模块以及具体实施电路和整体 集成的解决方案等均有详细的论述,在此不再叙述。
图11中,进一步的描述了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的电原理方框图,其 包括经过数字通信总线连接的微型计算机电路模块和输入/输出电路模块;其微型计 算机电路模块至少包括微处理器、系统时钟、RAM、 ROM和RAM/ROM控制单元;其输入/输出电路模块至少包括存储器、编程/时间控制/数字控制单元、A/D转 换器/探测器单元、传感/过滤/放大器电路、电极配置交换电路、遥测电路/接受 器/RF转换单元、电池电源充电/处理系统、电压/电流参考发生器、监测/测量 系统多工器ADC和无线收/发电路;
其中,编程/时间控制/数字控制单元分别与存储器和遥测电路/接受器/ RF 转换单元对应连接,并经过A/D转换器/探测器单元和传感/过滤/放大器电路与
电极配置交换电路连接;电极配置交换电路与无线收/发电路连接,双向进行信号交 换;电池电源充电/处理系统经过电压/电流参考发生器与编程/时间控制/数字控 制单元、监测/测量系统多工器ADC和无线收/发电路连接。
本图中电压/电流参考发生器比较重要,其在信号接收和对外充电过程中均扮演 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图12中,具体提供了电极配置交换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框图,其是图10中电极 配置交换电路模块的进一步细化。
图13中,详细提供了低能耗电池充电处理系统电路原理方框图,其是图8中超低 耗式电源电路的进一步细化。
由于上述附图中内容并未涉及超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范围,故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完全可以理解上述附图所给出的含义和设计思路,其具体细节在此不再 叙述。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参考公告号为CN2569743Y的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家用电脑的心电人工智能监护装置"、公告号为CN2836724Y的中 国实用新型专利"远程实时心电保健预诊监护装置"以及公告号为CN200977153Y的中 国实用新型专利"针对高危心脏病患者的便携式远程实时监护仪"。
更进一步的,还可以参考国际专利申请号为PCT/US99/24739,国际专利申请日为 1999年10月22日,在先申请日为1998年10月22日,在先申请号为US 09/177,540, 发明名称为"CIRCUIT AND METHOD FOR IMPLANTABLE DUAL SENSOR MEDICAL ELECTRICAL LEAD"的PCT申请,以及国际专利申请号为 PCT/US1997/004840,国际专利申请日为1997年3月25日,在先申请日为1996年4 月23日,在先申请号为US 08/636, 455,发明名称为"LOWENERGYPACING PULSE WAVEFORM FOR IMPLANTABLE PACEMAKER"的PCT申请中的相关内容。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诸文件只应看作有助于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理解,而不应看 作是对本申请某些部分的某种限制。
图14至图19中,公开了本实用新型整套装置比较常见的几种数据交换方式和控
制信号流向及其控制顺序。
图14中,整套装置由1个无电极线起搏器201、 1个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501和 1个控制基站601构成,无电极线起搏器接收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的控制信号,并反 馈所在部位的生理电信号,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与控制基站之间亦进行数据交换和控 制信号的传递,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接收控制基站的控制指令,反馈被监测对象的各 种生理参数和指标,并可根据预先设置好的数据调控无电极线起搏器的工作状态,控 制其起搏、除颤和心律再同步。
其中,无电极线起搏器与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之间,以及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与 控制基站之间的数据传送和控制信号的传递均采用无线通讯方式进行
图15中,整套装置由4个无电极线起搏器201a 201d 、 1个心律调控遥控控制 器501和1个控制基站601构成,各个无电极线起搏器分别接收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 的控制信号,并对应反馈所在部位的生理电信号,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负责控制各个 无电极线起搏器的运行,其与控制基站之间亦进行数据交换和控制信号的传递,其余 同图14 。
图16中,整套装置由1个无电极线起搏器201和1个控制基站601构成,无电极 线起搏器直接接收控制基站的控制信号,并反馈所在部位的生理电信号,由控制基站 直接负责控制无电极线起搏器的运行,并根据预先设置好的数据调控无电极线起搏器 的工作状态,控制其起搏、除颤和心律再同步。
图17中,整套装置由4个无电极线起搏器201a ~ 201d和1个控制基站601构成, 各个无电极线起搏器直接接收控制基站对应的控制信号,并分别反馈所在部位的生理 电信号,由控制基站直接负责控制各个无电极线起搏器的运行,其余同图16 。
图18中,整套装置由4个无电极线起搏器201a 201d 、 1个心律调控遥控控制 器501和1个控制基站601构成,无电极线起搏器201a首先接收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 的控制信号,再将控制信号分别传输给无电极线起搏器201b 201d ,无电极线起搏 器201a同时还接收无电极线起搏器201b 201d的反馈生理电信号,并统一传送给心 律调控遥控控制器,由其再传送给控制基站,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通过无电极线起搏 器201a对其余无电极线起搏器进行数据交换和控制;此时的无电极线起搏器201a起 到了一个中继和转发站的功能。图19中,整套装置由4个无电极线起搏器201a 201d和1个控制基站601构成, 无电极线起搏器201a直接接收控制基站的控制信号,再将控制信号分别传输给无电极 线起搏器201b ~ 201d ,无电极线起搏器201a同时还接收无电极线起搏器201b ~ 201d 的反馈生理电信号,并统一传送给控制基站,由控制基站通过无电极线起搏器201a 对其余无电极线起搏器进行数据交换和控制;同样,此时的无电极线起搏器201a起到 了一个中继和转发站的功能。
可见,各个无电极线起搏器接收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或控制基站的控制信号,并 反馈所在部位的生理电信号;而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或控制基站负责控制各个超薄微 型无电极线起搏器的运行,控制其起搏、除颤和心律再同步。
综上,本项实用新型包括了四方面的创造性突破
1、 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它集电极,电极线,起搏器三者为一身。其中包括 三项关键性技术革命1)超微型,薄型,可充电或永久式电池;2)超微型脉冲发生 器;3)超微型电脑脉冲调控器;这三者结合构成一个小电极体,它能弯曲或折叠,可 以通过介入和/或微创的方式直接植入人体心脏内或心脏外表面。
2、 各种用途的超微型无线脉冲发生传递器的设计有适用于l)心内膜起搏;2) 心外膜永久起搏;和3)心外膜临时起搏。
3、 多通道无线微型电脑心律调控控制器至少可以有三种主要功能l)起搏;2) 除颤;3)心律再同步。
4、 无线微型电脑心律调控控制器的网络连接与控制1)发射器;2)接收器;3) 控制软件。
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起搏/除颤/心脏再同步)的主要用途是维持正常 心律,增强心脏收缩功能。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用于各种有心律失常和心脏收縮功能不全的病人的治疗领域。
以上的各实施例仅仅是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而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之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不背离本实用 新型思路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的变化或变形。
因此应明白,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包括所有上述图解说明和描述的内容、所有概念 上的等同物、所有基本上掺入了本实用新型基本思路的明显替代物。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 上各实施例的变化或变形,都将落在本申请之权利要求所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无电极线超薄微型多功能心律调控装置,包括心律调控控制器、位于人体体内的电源、起搏器和电极,其特征是其所述的电源、起搏器和电极为一体化结构,由超薄微型电池、超低耗式电源电路、无线收/发电路和应用电路结合,构成一呈可折叠/展开结构的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其一侧/端设置有针状电极,并整体构成一个小电极体,它可以通过介入和/或微创的方式直接植入人体心脏内或心脏外表面;在人体心脏各个需要插入起搏器电极的部位,分别对应设置一个所述的带有针状电极的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其心律调控控制器由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构成,为便携式或可植入式,其与至少一个或多个所述的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所对应,发出控制信号并接收其返回的信号;其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与各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之间无线通讯连接;其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和/或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经过无线网络与控制基站连接,控制基站与计算机连接。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电极线超薄微型多功能心律调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还包括非接触型充电接收电路;所述的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还包括非接触型充电接收和/或发射电路;其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的非接触型充电接收电路用于接收外置的非接触型充电器对其进行的充电;其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的非接触型充电接收电路用于接收外置的非接触型充电器对其进行的充电;其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的非接触型充电发射电路用于对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进行充电;其中,当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植入人体内时,能用作中间充电器,其既可以接受外置的非接触型充电器对其进行的充电,又可对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进行充电,以进一步延长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内置电池的工作/使用寿命。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电极线超薄微型多功能心律调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针状电极至少包括同轴、多芯或多层设置的起搏电极和生物传感电极,在起搏电极与生物传感电极之间以及生物传感电极的外周,设置绝缘层;起搏电极的整体长度大于生物传感电极的整体长度;起搏电极和生物传感电极的末端构成生物传感/脉冲输出电极接口,接口与设置在柔性线路带/板上的应用电路对应连接。
4.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电极线超薄微型多功能心律调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超薄微型电池、超低耗式电源电路、无线收/发电路和应用电路之间用柔性线路带/板连接,可折叠/展开;在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的周围设置有吻合片,吻合片上设置固定针孔,以便于缝合固定和/或防止脱落。
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电极线超薄微型多功能心律调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超薄微型电池为可充电电池或永久电池。
6.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电极线超薄微型多功能心律调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应用电路至少包括信号隔离和匹配电路、生理传感器接收器、微数据处理数据编程电路、振荡电路和时间控制电路、第一切换电路、转换器电路、状态与数据记录及控制电路、第二切换电路、脉冲发生器电路和生物电监测系统电路;其中,信号隔离和匹配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极/天线、第一切换电路和第二切换电路连接,生理传感器与信号隔离和匹配电路和生理传感器接收器连接,第一切换电路的第一路输出端经生理传感器接收器与振荡电路和时间控制电路和微数据处理数据编程电路连接,第一切换电路的第二路输出端经转换器电路与状态与数据记录及控制电路连接,数据记录及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无线收/发电路连接,第二切换电路的第一路输出端经脉冲发生器电路与无线收/发电路连接,第二切换电路的第二路输出端经生物电监测系统电路与无线收/发电路连接。
7.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电极线超薄微型多功能心律调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包括经过数字通信总线连接的微型计算机电路模块和输入/输出电路模块;其微型计算机电路模块至少包括微处理器、系统时钟、RAM、 ROM和RAM/ROM控制单元;其输入/输出电路模块至少包括存储器、编程/时间控制/数字控制单元、A / D转换器/探测器单元、传感/过滤/放大器电路、电极配置交换电路、遥测电路/接受器/RF转换单元、电池电源充电/处理系统、电压/电流参考发生器、监测/测量系统多工器ADC和无线收/发电路;其中,编程/时间控制/数字控制单元分别与存储器和遥测电路/接受器/ RF转换单元对应连接,并经过A/D转换器/探测器单元和传感/过滤/放大器电路与电极配置交换电路连接;电极配置交换电路与无线收/发电路连接,双向进行信号交换;电池电源充电/处理系统经过电压/电流参考发生器与编程/时间控制/数字控制单元、监测/测量系统多工器ADC和无线收/发电路连接。
8.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电极线超薄微型多功能心律调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基站包括唤醒电路/ RF转接电路BSM模块、无线收/发电路模块和数据接口/应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ADP模块;控制基站与所述计算机之间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连接、数据交换和指令传递。
9.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电极线超薄微型多功能心律调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接收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或控制基站的控制信号,并反馈所在部位的生理电信号;所述的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或控制基站负责控制各个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的运行,控制其起搏、除颤和心律再同步。
10.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电极线超薄微型多功能心律调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络与控制基站进行通讯,接收控制指令,反馈被监测对象的各种生理参数和指标,并可根据预先设置好的数据调控各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的工作状态。
专利摘要一种无电极线超薄微型多功能心律调控装置,属医疗器械领域。其由超簿微型电池、超低耗式电源电路、无线收/发电路和应用电路结合,构成一呈可折叠柔软结构的一体化超薄微型无电极线起搏器,其一侧/端设置有针状电极,并整体构成一个小电极体,可通过介入或微创的方式直接植入心脏内或心脏外表面,设置一多功能微电脑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其与各无电极线起搏器之间无线通讯连接;无电极线起搏器和/或心律调控遥控控制器经过无线网络与控制基站连接,控制基站与计算机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广泛用于各种有心律失常和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病人的治疗领域。
文档编号A61N1/36GK201316482SQ20082000342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16日
发明者沈路一 申请人:圣美申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