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保险外科装订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600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保险外科装订器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订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自动保险外科装订器械, 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夕卜科装订仪是对肠道等生理组织进行外科手术时经常使用的一种医疗器 械,该仪器性能的差异对于整个手术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防止误击 发,装订仪上一般设有保险装置。现有技术中,圆管型装订仪上面保险装置 的操作方式大多为手动,医生在给患者做手术时,各项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才 打开保险、实施击发装订。实际使用发现,这种保险装置存在以下缺陷若 医生经验不足,在装订间隙不到位时保险装置也能打开并实施外科装订手术, 会导致手术效果不佳。或者,当换装装订仪头部组件时如若忘记合上保险, 稍有不慎就会触压击发扳手,装订针就会从仪器头部组件中击出,造成手术 失败。因此,在这类装订仪上设置"保险装置",业已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重 点。
现有美国专利US5193731采用套在调节旋钮上的可转动的保险栓, US5350104采用与装订仪本体枢轴连接的保险栓,两者的保险装置都需要医 生在达到可装订位置后手动扳动保险装置才能运作。中国专利99229088提出 了一种自动保险装置,其零件较多、装配复杂,且打开保险后复位比较困难; 另有中国专利99227301将保险杆抵在丝杆上从而起自动保险作用,然而这种 结构容易把丝杆顶弯,不适于推广应用。再者,上述的专利均对现有外禾斗装 订仪的构造做了很大改动,增加了生产制造的成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 自动保险外科装订器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自动保险外科装订器械,包括钉头组件及本体组件,钉头组件所含的钉 砧连接在钉砧轴上,钉仓设置在推钉器远端,本体组件包括丝杆、推钉杆、 旋钮套、旋钮、击发把手,丝杆穿过推钉杆内部与旋钮套连接,旋钮套跟旋 钮相连接,推钉杆与击发把手连接,其中所述旋钮套的远端与推钉杆的近 端之间设置有自动保险机构。
上述的自动保险外科装订器械,其中所述的自动保险机构为滚珠与凹 槽,在旋钮套上设置有滚珠孔,滚珠位于滚珠孔内,丝杆上环圆周分布有凹 槽。
进一步地,上述的自动保险外科装订器械,其中所述的自动保险机构 为螺纹连接机构,即在旋钮套远端的外壁上设有螺纹,推钉杆的近端设有对 应螺纹,两个螺纹配合连接。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自动保险外科装订器械,其中旋钮套的内壁设有 螺纹,丝杆上分布有螺纹,所述的旋钮套内壁的螺纹的螺距与丝杆上的螺纹 的螺距不同。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自动保险外科装订器械,其中所述的旋钮上设置 有透明指示窗或是旋钮由透明材料制成,旋钮内分布有指示线。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自动保险外科装订器械,其中所述的旋钮内设有 语音提示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进步主要体现在在原有零件结构上增加了 螺纹或者滚珠,取消了现有的保险杆设计,减少了零件数量,简化了安装过 程,实现了整个器械的自动保险功能,提高了器械的安全性与自动化程度。 该技术方案实施效果好,为本领域的技术进步拓展了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 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 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 护的范围之内。这些附图当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构造示意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丝杆的构造示意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处于保险状态的示意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处于待击发状态的示意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丝杆的构造示意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处于保险状态的示意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处于待击发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 丝杆 2 推钉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 7所述的自动保险外科装订器械,包括钉头组件及本体组件,钉 头组件所含的钉砧连接在钉砧轴上,钉仓设置在推钉器远端,本体组件包括 丝杆l、推钉杆2、旋钮套3、旋钮4、击发把手5,丝杆1上设有销6,丝杆 1穿过推钉杆2内部与旋钮套3连接,旋钮套3跟旋钮4相连接,推钉杆2与 击发把手5连接,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旋钮套3的远端与推钉杆2的近端 之间设置有自动保险机构。
进一步来看,如图3所示所述的自动保险机构为滚珠7与凹槽8,在旋 钮套3上设置有滚珠孔,滚珠7位于滚珠孔内,使得滚珠7在旋钮套3与推
旋钮套
击发把手
滚珠
旋钮 销
凹槽钉杆2之间能顺禾膝动,丝杆1上环圆周分布有凹槽8。或者,如图6所示 所述的自动保险机构为螺纹连接机构,即在旋钮套3远端的外壁上设有螺纹, 推钉杆2的近端设有对应螺纹,两个螺纹配合连接。
并且,为了由丝杆带动的钉砧实现快进与微调,所述的旋钮套3内壁的 螺纹的螺距与丝杆1上的螺纹的螺距不同,具体来说位于旋钮套3内壁的螺 纹,其螺距大于位于丝杆1上螺纹的螺距。同时,考虑到整个器械的可观察 性,便于使用者知晓适当的击发状态,所述的旋钮4上设置有透明指示窗或 是旋钮4由透明材料制成,旋钮4内分布有指示线。当然,亦可以在旋钮4 内设有语音提示单元,当器械到达可击发状态后给予相应提示。 K实施例一3
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情况大致如下首先,在旋钮套3的滚珠孔内放入滚
珠7并调整让其进入丝杆1上的凹槽8内。此时滚珠7的顶端与旋钮套3外 壁平齐,滚珠7位于丝杆1与推钉杆2之间。然后将旋钮套3的远端插入推 钉杆2的近端,再调节丝杆l,使滚珠7脱离丝杆1的凹槽8。此时,如图3 所示,滚珠7的顶点突出旋钮套3的平面,卡在旋钮套3与推钉杆2之间, 也就使旋钮套3可以在推钉杆2的近端进行旋转,而推钉杆2又受到滚珠7 限制而无法脱离旋钮套3。即使医生错误挤压了击发把手5,推钉杆2亦不会 被推动,从而起到防止错误击发,达到保险的作用。然后,将击发把手5安 装到推钉杆2上,将推钉杆2连接到钉头组件的推钉器上。最终安装好外壳, 即可完成整个器械的安装。当然,亦可以在旋钮4内安装语音单元。
在实际的手术操作中,当销6绕着旋钮套3内壁的螺纹走到尽头后,丝 杆1近端的螺纹开始与旋钮4内的螺纹进行配合。进一步的,伴随着丝杆1 的不断移动,当丝杆1上的凹槽8移动到了滚珠7的下面时,滚珠7落入丝 杆1上的凹槽8内,使滚珠7的顶端与旋钮套3的外壁平齐,即如图4所示。 此时,实施手术的医生通过透明的旋钮4尾部可以看到丝杆1越过指示线, 即旋钮套3与推钉杆2脱离。换句话说,当前钉砧与钉仓之间的距离为可击发距离。再进一步来看,若是在旋钮4内安装语音单元,则当丝杆1移动到 旋钮4内,触及语音单元,语音单元即可即可发出提示音,提示医生可以进 行击发。然后,用力握紧击发把手5,推动推钉杆2将钉从钉仓内击发出来, 钉刺入组织在钉砧的作用下成型。 〖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情况大致如下首先,将旋钮4与旋钮套3固定连接,丝杆1从推钉杆2内部穿过,使具有螺纹的近端连接旋钮套3。丝杆1的远端 通过其他连接机构连接钉砧,其他连接机构包括钉砧拉杆、拉片等。随后, 将推钉杆2与旋钮套3配合,使推钉杆2的近端与旋钮套3的远端螺纹配合, 直到旋到螺纹尽头,如图6所示,令旋钮套3在推钉杆2内进行空转。由此 可见,推钉杆2因此被限制不能像向前移动,即使医生错误挤压击发把手5 的时候,推钉杆2亦不会被推动,钉就无法被击发出来,起到保险的作用。在实际的手术操作中,当销6绕着旋钮套3内壁的螺纹走到尽头后,丝 杆1近端的螺纹开始与旋钮4内的螺纹进行配合,此时推钉杆2近端的螺纹 也开始与旋钮套3外壁的螺纹配合,即如图7所示。接着,从透明的旋钮4 尾部看到丝杆1越过指示线后,旋钮套3与推钉杆2脱离,此时钉砧与钉仓 之间的距离为可击鄉巨离。然后,用力握紧击发把手5,推动推钉杆2将钉从 钉仓内击发出来,钉刺入组织在钉砧的作用下成型。通过上述的文字描述并结合附图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在原有 零件结构上设置螺纹或者滚珠,取消了现有的保险杆设计,减少了零件数量, 简化了安装过程,实现了整个器械的自动保险功能,提高了器械的安全性与 自动化程度,有利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1、自动保险外科装订器械,包括钉头组件及本体组件,钉头组件所含的钉砧连接在钉砧轴上,钉仓设置在推钉器远端,本体组件包括丝杆、推钉杆、旋钮套、旋钮、击发把手,丝杆穿过推钉杆内部与旋钮套连接,旋钮套跟旋钮相连接,推钉杆与击发把手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套的远端与推钉杆的近端之间设置有自动保险机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保险外科装订器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自动保险机构为滚珠与凹槽,在旋钮套上设置有滚珠孔,滚珠位 于滚珠孔内,丝杆上环圆周分布有凹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保险外科装订器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自动保险机构为螺纹连接机构,即在旋钮套远端的外壁上设有螺 纹,推钉杆的近端设 有对应螺纹,两个螺纹配合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保险外科装订器械,其特征在于 旋钮套的内壁设有螺纹,丝杆上分布有螺纹,所述的旋钮套内壁的螺纹 的螺距与丝杆上的螺纹的螺距不同。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保险外科装订器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旋钮上设置有透明指示窗,或者是旋钮由透明材料制成,旋钮内 分布有指示线。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保险外科装订器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旋钮内部设有语音提示单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保险外科装订器械,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钉头组件及本体组件,钉头组件所含的钉砧连接在钉砧轴上,钉仓设置在推钉器远端;本体组件包括丝杆,丝杆穿过推钉杆内部与旋钮套连接,旋钮套跟旋钮相连接,推钉杆与击发把手连接,其特点是所述旋钮套的远端与推钉杆的近端之间设置有自动保险机构,由此实现了整个器械的自动保险功能,提高了器械的安全性与自动化程度。
文档编号A61B17/115GK201167991SQ20082003108
公开日2008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5日
发明者丁水澄, 陈望东 申请人:苏州天臣国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