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骨外科固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078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骨外科固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骨外科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骨外科固定材料及方法主要有石膏固定、高分子绷带固定、预制
模固定以及内支架固定。
石膏固定采用石膏作为固定材料,其缺点在于不适合处理复杂部位,难以
透过X射线,以及不能脱卸等,整个愈合过程病人较为难受。
高分子绷带固定主要适用于定位,用于骨折及骨裂固定其效果不够理想。 预制模固定需病人多次往返医院修正,费时费力不利推广。 而内支架固定会造成新的骨创伤及感染,成本很高,正日益减少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骨外科固定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骨外科固定 系统,其包括至少一个一侧开口的具有双层结构的棉质型腔以及高分子发泡材 料,所述的高分子发泡材料填充于型腔的双层之间,所述棉质型腔一边设有或 两边均设有拉链或尼龙搭扣带,棉质型腔通过拉链或尼龙搭扣带连接,并紧密 贴合包裹于所需骨外科固定的部位。
当本实用新型用于某些特定部位如前臂与后臂、大腿与小腿等的固定时, 有时可以根据医疗需要借助一连接于该固定系统的金属活动支架,通过调节并 固定该活动支架使前臂与后臂或大腿与小腿保持一定的角度。
所述棉质型腔的材料为纯棉针织物。
所述的高分子发泡材料为聚醚型聚氨酯泡沫材料。
本实用新型能处理石膏固定难以处理的人体复杂部位固定,具有足够的刚 度、强度,又能透过X射线,由此可以清晰地了解骨折部位痊愈的情况;同时 还便于透气、清洁,医护人员能根据患者需要自如地脱卸以清洗和处理受伤部 位的皮肤表面,充分体现人性化治疗。患者支付的费用比近几年较多使用的内 支架固定低得多,且不造成感染,比高分子绷带固定效果理想,比石膏固定有 优越的性价比。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系统中单个棉质型腔的展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包含单个棉质型腔使用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包含两个棉质型腔使用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骨外科固定系统,其 包括一个或两个棉质型腔6以及高分子发泡材料3,所述棉质型腔6为纯棉材 料, 一侧开口且具有双层结构,分别为内层1和外层2,所述的高分子发泡材 料3为聚氨酯泡沫材料,填充于棉质型腔6的内外层之间,所述棉质型腔6两 边均设有拉链/尼龙搭扣带4,两个棉质型腔通过拉链/尼龙搭扣带4连接形成护 套状,紧密贴合包裹于所需固定部位5。
当本实用新型用于较简单部位固定时,如图2所示,该固定系统仅需一个 棉质型腔6,通过拉链/尼龙搭扣带4将其两边相连形成护套状,使其紧密贴合 包裹于所需固定部位。
当本实用新型用于复杂部位固定时,如图3所示,该固定系统需要两个棉 质型腔6,通过拉链/尼龙搭扣带4将两个棉质型腔6相连形成护套状,紧密贴 合包裹于所需固定部位。
当本实用新型用于某些特定部位如前臂与后臂、大腿与小腿等的固定时, 有时可以根据医疗需要借助一连接于该固定系统的金属活动支架,通过调节并 固定该活动支架使前臂与后臂或大腿与小腿保持一定的角度。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
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 各种变换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应 由各权利要求所限定。
权利要求1. 一种新型骨外科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一侧开口的具有双层结构的棉质型腔和高分子发泡材料,所述的高分子发泡材料填充于所述棉质型腔的夹层中,所述棉质型腔一边设有或两边均设有拉链或尼龙搭扣带,棉质型腔通过拉链或尼龙搭扣带连接,并紧密贴合包裹于所需骨外科固定的部位。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新型骨外科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棉质型腔 的材料为纯棉针织物。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新型骨外科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 发泡材料为聚氨酯泡沫材料。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骨外科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氨酯 泡沫材料为聚醚型聚氨酯泡沫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骨外科固定系统,包括具有一侧开口的双层结构的棉质型腔以及高分子发泡材料,所述的高分子发泡材料填充于型腔的夹层中,所述棉质型腔设有拉链或尼龙搭扣带,棉质型腔通过拉链或尼龙搭扣带相连,并紧密包裹、贴合于所需固定部位。本实用新型能处理石膏固定难以处理的复杂部位固定,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又能透过X射线,可以清晰地了解骨折部位痊愈的情况;同时还便于透气、清洁,医护人员能根据患者需要自如地脱卸以清洗和处理受伤部位的皮肤表面,充分体现人性化治疗。患者支付的费用比近几年较多使用的内支架固定低得多,且不造成感染,比高分子绷带固定效果理想。
文档编号A61L31/04GK201200515SQ20082005919
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9日
发明者诸燮平 申请人:诸燮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