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控释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48584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控释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
背景技术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民生命健康最严重的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占各类疾病之首。由于饮食习惯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环维黄杨星D(C26H46N2O,CyclovirobuxineD,结构如式1所示)是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具有以下的物理化学特点分子量为402.364,熔点为219-222,为无色针状结晶,脂溶性生物碱,油水分配系数大,在氯仿中易溶,在甲醇或乙醇中溶解,在丙酮中略溶,在水中微溶。这些特点基本符合制备经皮给药系统的要求。<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3</formula>环维黄杨星D常用剂型为口服制剂,这种剂型存在药物肝脏首过效应大,药物吸收受胃肠道因素影响,需频繁给药的缺点。经皮给药系统是指皮肤敷贴方式给药,药物经由皮肤吸收进入局部组织或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制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0610130075.7)公开了一种含中药环维黄杨星D的贴剂,该贴剂由保护层、药物贮库层、控释膜、药物压敏胶层和背衬层构成,其中,药物贮库层含环维黄杨星D15-50%,药物压敏胶层含环维黄杨星D2-10%。该贴剂是由控释膜控制环维黄杨星D的释放并经皮吸收,克服了口服剂型的缺点。但是,由于环维黄杨星D为脂溶性,较难溶解于水溶性基质,因此使用水溶性基质不能提供理想的透皮速率;该专利亦有记载可用的非水溶性基质,如硅酮、聚异丁烯、丙烯酸酯类等传统类型的压敏胶,这些基质虽然在经皮给药系统中得到大量的应用,但它们仍存在不少缺陷(1)疏水性较强,在皮肤上长时间的贴敷时,会产生积水现象,皮肤泛白;(2)载药量较低,当药物浓度超过饱和浓度时即完全改变压敏胶性能,黏性大大降低,并析出药物结晶,从而限制了药物的透皮速率;(3)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全溶胀于溶剂中,延长了生产时间,由于所用有机溶剂大部分有毒,在大工业生产中必然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及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而且残留的溶剂及所采用的橡胶压敏胶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性和致敏性。除此之外,该贴剂使用了控释膜控制药物的释放,增加了生产步骤和成本,且控释膜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环维黄杨星D的透皮速率。
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药物释放稳定、对皮肤无刺激和致敏性的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控释透皮贴剂。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控释透皮贴剂,该贴剂由保护层、药物释放层、药物贮库层和背衬层依次层叠构成(如图1所示),其中,所述的保护层为硅化防粘纸、聚乙烯膜或硅化聚酯膜;所述的背衬层为铝箔、铝箔及聚乙烯复合膜或聚酯复合膜;所述的药物释放层由3%8%的环维黄杨星D、60%70%的压敏胶基质、5%10%的复合透皮促渗剂、20%30%的增塑剂和3%的交联剂制成;所述的药物贮库层由8%15%的环维黄杨星D、50%60%的压敏胶基质、1%5%的复合透皮促渗剂、20%30%的增塑剂和3%的交联剂制成;所述的压敏胶基质为聚丙烯酸树脂E100、RL100、RS100和LlOO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的复合透皮促渗剂为薄荷油、氮酮、丙二醇、油酸、桉叶油、吐温类和肉豆蔻酸异丙酯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增塑剂为枸橼酸三乙酯、癸二酸二丁酯、癸二酸二乙酯或酞酸二丁酯;所述交联剂为琥珀酸、己二酸或壬二酸。本发明贴剂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1)取压敏胶基质和交联剂,混合,加无水乙醇使其自然溶胀成透明胶状溶液,然后加入增塑剂和复合透皮促渗剂并混勻;取环维黄杨星D,按每克环维黄杨星D加IOml无水乙醇的比例用无水乙醇溶解后与上述胶状溶液混合,搅拌均勻,并超声30min使药物完全溶解,制成含3-8%的环维黄杨星D的释放层胶液;采用制备释放层胶液相同的方法制得含8-15%的环维黄杨星D的贮库层胶液;(2)将含药释放层胶液涂布在保护层上形成药物释放层,置于80°C下干燥30min,去除挥发性溶剂,冷却备用;(3)将含药贮库层胶液涂布在背衬层上形成药物贮库层,置于80°C下干燥30min,去除挥发性溶剂,冷却备用;(4)将药物释放层和药物贮库层复合,冲切。本发明贴剂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1、采用德国Rhom公司的Eudragit聚丙烯酸树脂作为压敏胶基质,这种树脂属阳离子型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具有良好的成膜性,有E,L,S,RL和RS等多种型号,与环维黄杨星D及辅料有良好的相容性,对皮肤无毒、无刺激。这种树脂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水蒸气通透性和高的载药量,可碱少贴剂的厚度和尺寸,而且它为颗粒形式,产品质量易控,并易通过添加适宜的交联剂和增塑剂调节贴剂的性能。2、在结构上与膜控释型贴剂不同之处在于没有专门设置控释膜,药物释放的速度由具有粘着作用的压敏胶层控制,与皮肤接触的表面即可输出药物。生产时使用涂布机涂布,涂布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同时可以防止膜控释型贴剂的控释膜损害所造成的药物“倾卸”。3、采用药物含量不同的双层胶粘剂膜,与皮肤接触的释放层含药较低,贮库层含药量高,使用时,随释放层药量的减少,贮库层中的药物进入释放层,平稳均勻释药,使药物释放速率接近于恒定。4、选择分散法制备粘胶分散型的控制释放层与药物贮库层,适当温度烘干并涂布,产品外形美观,物理性状优良,质量好,药物分布均勻,制剂稳定,长期放置无析晶等不稳定现象发生。5、选用安全环保的无水乙醇溶胀高分子材料及溶解药物可避免贴剂中有毒有机溶剂的残留,且无公害。6、本发明贴剂在心前区给药一次,即可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用药部位针对性强,局部组织的药物浓度高,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且不良反应少。7、本发明贴剂物理性能优越,粘附性适宜,用药安全顺应性好,对皮肤无刺激性和过敏性。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将通过实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一、材料1、药物本发明所述贴剂(面积为10cm2,每贴含环维黄杨星D20mg,1贴/1日);黄杨宁片(南京小营制药厂生产,批号国药准字Z32020803);环维黄杨星D口服灌胃液(2mg/ml,自制);参比贴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0610130075.7)公开的一种含中药环维黄杨星D的贴剂。2、仪器SummitP68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德国dionex公司);电子分析天平BP2IID(Sartorius公司);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TK-12A型透皮扩散试验仪(上海凯偕科技贸易有限公司);3、动物昆明种小鼠、SD大鼠和新西兰兔均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二、本发明贴剂的粘贴性测定1初黏力的测定方法初黏力表示制剂与皮肤轻轻地快速接触时表现出的对皮肤的黏接能力,既通常所谓的手感黏性。采用滚球斜坡停止法测定,将一钢球滚过平放在倾斜板上的黏性面,根据供试品的黏性面能够黏住的最大钢球的尺寸,评价其初黏性的大小。贴剂倾斜板倾角为45°。测定时将贴剂裁成2.5X5cm,揭去保护层,黏性面向上用双面胶带固定在倾斜板上。将不同规格的钢球自斜面顶端自由滚下,观察滚下的钢球是否在试验段内被黏住(停止移动超过5秒),找到试验段能黏住的最大球号的钢球。测定结果以钢球的重量表示。2持黏力的测定方法持黏力表示制剂内聚力的大小,膏体必须有足够的内聚力才能保证用药后不会滑动,在撕去后不会在皮肤上残留余物。将3X5cm的供试贴剂撕去保护层,沿平行于板的纵向方向黏贴在紧挨着的两块试验板的中部。试验板的下方垂直悬挂500g的砝码后用秒表开始记时,记录试样从试验板上脱落的时间,测定结果以脱落时间的长短衡量。3试验结果本发明贴剂的初粘力为7.5g,持粘力为28min,贴剂的黏性适宜,能牢固地粘贴于皮肤表面,同时撕去贴剂时无拉丝及基质残留的现象,经反复粘贴于皮肤后仍有良好的黏性。三、本发明贴剂及参比贴剂的体外皮肤渗透实验1、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称取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7.95mg,置于20ml的容量瓶中,加氯仿溶解至刻度,摇勻,即得0.3975mg/ml的对照品贮备液。精密吸取对照品贮备液20μ1,50μ1,100μ1,150μ1,200μ1,300μ1于IOml具塞离心管中,40°C水浴N2流下挥干氯仿,精密加入接收液(30%乙醇/生理盐水)5ml,用24%氢氧化钠调节pH至碱性,加入氯仿3ml,涡旋振荡30s后离心5min(3000rpm)。精密吸取氯仿液2ml,加入衍生化试剂(异氰酸苯酯氯仿溶液,2μl/ml)50l·!1,摇勻后避光放置30min,在40°C水浴中N2流下挥干,残渣用甲醇0.5ml溶解,0.45μm微孔滤膜过滤,滤液采用紫外柱前衍生化法测定,方法如下以进样量对峰面积积分值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A=42.468Q-5.4565,r=0.9962(A表示峰面积积分值,Q表示进样量),进样量在0.106μg-1.59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考察都达到标准。2、大鼠离体皮肤的制备和处理取雄性SD大鼠,体重200士20g,将大鼠脱颈处死后,迅速以电动理发剪剔除腹毛,剥离腹部皮肤,在玻璃板上仔细剔除皮下脂肪组织和黏连物,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铝箔包封,冷冻保存,第二天取出,自然解冻,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3、透皮吸收实验采用TK-12A型透皮扩散试验仪,将皮肤固定在供药池与接收池之间,角质层向上分别与本发明贴剂和参比贴剂(面积均为3cm2)紧密接触,角质层面向供药池,真皮层面向接收池与接收液接触。在接收池中注入接收液(30%乙醇/生理盐水)7ml,保持32士0.2°C恒温水浴,磁力搅拌转速为200士5rpm,预平衡lh,倒掉接收液。重新注入新鲜接收液,分别于扩散4h,8h,12h,16h,20h,24h,28h,32h,36h,40h,44h,48h取样5ml,每次取样后补加相同体积的新鲜接收液并排除接收池中的气泡。样液经处理后采用紫外柱前衍生化法测定,按照标准曲线求出相应药物浓度,计算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Q,yg/cm2),并与时间⑴进行回归,得到方程yl=23.035X-39.466(r=0.9976),y2=20.095χ_49·393(r=0.9968)(y表示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Q,χ表示时间t),直线斜率即为稳态透皮速率常数J(yg/cm2·h),测得的体外累积透皮药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见图3,实验结果见表1和表2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结果表明本发明贴剂的体外透皮速率常数J、Q48h均大于参比贴剂的数值,贴剂中药物以零级释放,48h持续稳定释放药物,可维持恒定、持久、可控的有效血药浓度,本贴剂的体外透皮速率和透过量能达到治疗要求。四、体外释药试验取本发明贴剂,照释放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D第三法),采用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C第三法)的装置,量取经超声脱气处理过的释放介质(30%乙醇/生理盐水)800ml注入溶出杯内,预温至32士0.5°C。转速为每分钟100转,依法操作,在4h,8h,16h分别取样5ml,每次取样后立即补充相同体积的空白释放介质。样液经处理后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勻,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ImL中约含0.2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供试品溶液20uL,经衍生化处理后,依次注入液相色谱仪,按外标一点法以峰面积分别计算每片在不同时间的释放量,结果表明药物可从贴剂中完全释放出,累积释放百分率(Q%)与时间t(h)的关系见图4。五、本发明贴剂药动学实验1.实验方法健康新西兰兔12只,体重22.5kg,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于实验前24h用脱毛膏脱去腹毛,以清水洗净,饲养待用。实验当天取空白血后,贴剂组于腹部贴敷CVD透皮贴剂(面积为8cm2),灌胃组给予口服灌胃液3ml,用乌拉坦作全身麻醉仰位固定,脱毛。在无菌条件下,沿胸骨中线切开皮肤,暴露胸骨,沿胸骨左缝剪断1-2根肋骨,用小开胸器轻轻撑开胸腔切口,可见心包及搏动心脏。提起心包膜正中,用眼科剪将心包膜前部剪开,用止血钳将左心耳轻轻提起,用持针器持小弯针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根部(较深部)穿一线,结扎之,把心脏放回胸腔,迅速缝合胸壁。贴剂组于给药后lh,2h,3h,4h,6h,8h,12h,16h,24h;灌胃组于给药后0.5h,lh,1.5h,2h,3h,4h,6h,8h,IOh,12h由分离的股动脉取血1ml。取血后,同时耳缘静脉注射Iml葡萄糖生理盐水溶液。将采集的空白血样和含药血样放入装有冰袋的盒子静置lh,离心15min(6000r/min),分取血清0.5mL,加入3mol/L的NaOHlOOul,涡旋10s,再加氯仿lml,涡旋2min,离心(3000r/min,IOmin),分取氯仿层,40°C氮气吹于。残渣加50μ1的氯仿溶解,衍生化试剂20μ1,涡旋混勻,避光放置30min,再各加IOOul的流动相,涡旋混勻,过0.45μm微孔滤膜,取滤液15μ1进样测定。2.实验结果6只兔贴敷透皮贴剂和6只兔灌胃给药后测得的平均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见图5,其药代动力学参数见表3表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兔体内血药浓度测定结果表明,环维黄杨星D控释贴剂可维持较长的药物体内作用时间(MRT=37.12h),由血药浓度绝对波动和相对波动数据可知,本贴剂可避免口服给药带来的血药浓度峰谷波动,维持血药浓度于平稳水平,符合心血管疾病的用药特点。六、本发明贴剂主要药效学实验1.对小鼠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的影响小鼠50只,体重22士5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给予不含药的透皮贴剂)、黄杨宁片剂组(0.77mg/kg/d,灌胃给药)、本发明贴剂大剂量组(16mg/kg)、环维黄杨星D贴剂中剂量组(8mg/kg)、坏维黄杨星D贴剂小剂量组(4mg/kg)。贴剂贴于心前区。各组连续给药7天,贴剂组每一天更换一次贴剂。于第7日末次给药后0.5h,将动物放于125ml广口磨口瓶内,瓶内置25g钠石灰,并以滤纸覆盖,每瓶放入一只小鼠,立即以凡士林封闭并计时,记录自小鼠投入后至死亡的时间。结果见表4。由表4结果可知,黄杨宁片剂组和本发明贴剂大、中剂量组对小鼠常压耐缺氧的存活时间均有明显的延长作用(P<0.01或P<0.05),贴剂小剂量组也有改善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表4对小鼠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的影响(χ士s,η=10)<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2.对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雄性大鼠50只,体重250士30g,随机分为5组模型细(给予不含药的透皮贴剂)、黄杨宁片剂组(0.55mg/kg/d,灌胃给药)、本发明贴剂大剂量组(16mg/kg)、本发明贴剂中剂量组(8mg/kg)、本发明贴剂小剂量组(4mg/kg),贴于心前区。各组连续给药7天,贴剂组每一天更换一次贴剂。于第7日末次给药后0.5h,在乌拉坦0.65g/kg腹腔浅麻醉下背位固定,先测标准肢体导联心电图(ImV=IOmm,纸速50mm/秒),iv乌头碱28μg/kg,记录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和恢复时间(以维持IOmin以上为完全恢复)。实验结果见表5。由表5结果可见,黄杨宁片组和贴剂大剂量组均能明显延长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中、小剂量组也有延长趋势。各给药组均能明显缩短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恢复时间。表5对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χ士s,η=10)<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与模型组比较*Ρ<0.05,**Ρ<0.013.本发明贴剂对结扎冠状动脉引起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心电图ST段变化是心肌缺血最早期出现、最敏感和确切的指标之一。实验方法雄性大鼠50只,体重250士30g,随机分为5组(分组给药方法同上)。于第7日末次给药后0.5h,在乌拉坦0.65g/kg腹腔浅麻醉下背位固定,先测标准肢体导联心电图(ImV=IOmm,纸速50mm/秒),胸部被毛,消毒,沿左锁骨中线纵形切开皮肤约2cm,在第四肋间以止血钳撑开肋骨,轻压右侧胸廓,挤出心脏。在动脉圆椎与左心耳心间冠状静脉处结扎左冠状动脉后,把心脏放回胸腔,迅速缝合胸壁。分别于术后1、2、4、8、12和24h测心电图变化,观察ST段J点的抬高改变情况。结果见表6。由表6实验结果可见,大鼠冠脉结扎后,心肌缺血可持续24h以上。黄杨宁片组和贴剂大剂量、中剂量组可抑制造模后Ih心电图ST段J点抬高,与模型组相比,P<0.01或P<0.05。小剂量组也有明显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黄杨宁片组作用可持续8h,贴剂大、中剂量组与之相比,作用可持续24h以上,说明本发明贴剂能减轻心肌缺血程度,而这种保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随CVD剂量加大而作用增强,且具有控释长效的特点。表6对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引起心肌缺血的影响(χ士s,η=10)<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与手术前比较*P<0.05,**P<0.014.本发明贴剂对结扎冠脉致心肌缺血大鼠血浆ET、AngIKPGI2,TXA2的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一个重要的水电解质平衡调节系统。主要由肾素,血管紧张素原(Ang),血管紧张素I(AngI),血管紧张素II(AngII)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等组成。心肌组织内AngII可直接引起冠脉收缩,可通过内皮系统产生PGE2*PGI2调节冠脉张力,还可增加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几茶酚胺,影响冠脉张力。内皮素(ET)为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缩血管物质和刺激细胞增生物质,血管壁受损时释放增加,心肌缺血再灌动物和急性心梗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血中ET水平明显升尚οFT可促进心肌及血管平滑肌合成释放AngII,而AngII又可作用血管或心内皮细胞,增加ET释放。血浆Angll升高时,可阻碍血流流畅,减低心排血量和局部组织灌注,并调控胞浆Ca2+浓度与蛋白激酶C,促进原癌基因c-fos,c-myc表达,使细胞生长增殖,引起心肌肥厚和血管重构,进而加重心血管系统的损伤。TXA2与PGI2是生物活性完全相反的血管活性物质,TXA2是很强的血小板诱聚剂和血管收缩剂,使血小板致密管系统中Ca2+游离,引起致密体收缩,并释放ADP和5-HT使血管收缩,所以TXA2是血管的强烈收缩因子;而PGI2则是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和血管扩张剂,PGI2是血管壁中花生四烯酸(AA)代谢产物,是一种有效的血小板内源性抑制剂,阻止血栓形成,是一种强烈的血管扩张因子。TXA2与PGI2的性质极不稳定,不易检测,而其代谢产物TXB2,6-keto-PGIla则较稳定,因此测定TXB2J-Iieto-PGI1a的浓度,可反映TXA2与PGI2的含量。实验方法SD大鼠7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组、模型组、0.55mg/kg、l.IOmg/kg、2.20mg/kgCVD灌胃给药组,4mg/kg、8mg/kg、16mg/kgCVD贴剂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贴剂各剂量组灌胃给予蒸馏水20ml/kg,CVD口服各剂量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CVD贴剂各剂量组,动物腹部经脱毛后贴敷相应药物。各组连续给药7天,贴剂组每一天更换一次贴剂。于第7日末次给药后0.5h,用20%乌拉坦腹腔麻醉大鼠(0.5mL/100g),背位固定,用大半个橡皮球正好套住大白鼠的头颈部,连接动物呼吸机,进行呼吸牵引。胸部去毛,消毒,在左锁骨中线纵行切开皮肤约2cm,在第四和第五肋间打开胸腔,剪开心包,在动脉圆锥与左心耳之间结扎左冠状动脉后(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送回胸腔,并挤出胸腔内血液和气体,迅速关闭胸腔,待呼吸稳定后停止人工呼吸。各实验组均于术后4h眼眶静脉取血,抗凝分离血浆。用放射性免疫法测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AngII(AngII)及〃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素A2(TXA2)的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Fla(6-keto-PGIla)和TXB2水平。实验结果见表7。由表7实验结果可知,CVD贴剂大、中剂量组和CVD灌胃给药大、中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浆ET、AngII、TXA2水平,增加血浆PGI2水平及PGI2/TXA2比值,改善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时伴有血管内皮细胞的平衡失调。小剂量组也有改善的作用,但作用不明显。表7对结扎冠脉致心肌缺血大鼠血浆ET、AngII、PGI2、TXA2影响(χ士s,n=10)~组别假手模型组灌胃给药组-贴剂组<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5.本发明贴剂对结扎冠脉致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S0D、CK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是存在于心肌细胞中的酶,只有在心肌细胞受到损伤或坏死时才可能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对它们的活性进行监测可以作为反映心肌坏死程度的指标。测试MDA含量可以反映脂质过氧化程度,间接反映出细胞损伤的程度。实验方法SD大鼠7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组、模型组、0.55mg/kg、l.IOmg/kg、2.20mg/kgCVD口服给药组,4mg/kg、8mg/kg、16mg/kgCVD贴剂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贴剂各剂量组灌胃给予蒸馏水20ml/kg,CVD口服各剂量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CVD贴剂各剂量组,动物腹部经脱毛后贴敷相应药物。各组连续给药7天,贴剂组每一天更换一次贴剂。于第7日末次给药后0.5h,用20%乌拉坦腹腔麻醉大鼠(0.5mL/100g),背位固定,用大半个橡皮球正好套住大白鼠的头颈部,连接动物呼吸机,进行呼吸牵引。胸部去毛,消毒,在左锁骨中线纵行切开皮肤约2cm,在第四和第五肋间打开胸腔,剪开心包,在动脉圆锥与左心耳之间结扎左冠状动脉后(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送回胸腔,并挤出胸腔内血液和气体,迅速关闭胸腔,待呼吸稳定后停止人工呼吸。各实验组均于术后4h摘取心脏,用0.9%生理盐水制备心肌勻浆,测定心肌勻浆中的磷酸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SOD活性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其他物质同血清酶学指标的测定。实验结果见表8。由表8实验结果可知CVD贴剂大、中剂量组和CVD灌胃给药大、中剂量组均可显著抑制结扎冠脉致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中SOD、CK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小剂量组也有缓解的趋势,但效果不明显。结果提示CVD贴剂与口服给药在合理剂量条件下均具有保护缺血心肌作用。表8对结扎冠脉致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SOD、CK活性和MDA含量影响(χ士s,η=10)<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综上所述,本发明贴剂在合理用药剂量条件下,可抑制造模动物心电图ST段J点抬高,可显著抑制心肌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保持机体SOD水平,显著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浆ET、AngII、TXA2水平,增加血浆PGI2水平及PGI2/TXA2比值,改善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时伴有血管内皮细胞的平衡失调。对小鼠常压耐缺氧的存活时间有明显的延长作用,能明显延长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发生时间,缩短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恢复时间,具有明显的模型动物缺血心肌保护作用。七、本发明透皮贴剂的皮肤刺激性和过敏性试验1.皮肤刺激性试验取家兔6只,于给药前24h将动物背部脱毛。破损皮肤用手术刀将去毛消毒皮肤划破,以渗血为度,控制各动物皮肤的破损程度基本保持一致。采用自身同体对比法,左侧为破损皮肤组,右侧为完整皮组。将本发明贴剂贴于脱毛区,以不致敏胶布固定。给药24h后,揭去贴剂,于l、24、48、72h至第7天观察给药部位有无红斑、水肿等情况。参照《中药新药与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与《中药药理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对每只动物试验结果按新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进行刺激反应评分及刺激强度评价。试验结果本品经新西兰兔皮肤刺激性试验,完整皮肤组及破损皮肤组均未见红斑、水肿等刺激性反应,表明本贴剂无刺激性。2.皮肤过敏性试验取250300g健康白色豚鼠30只,每组10只,雌雄各半,在给受试药物前24h将豚鼠背部左侧去毛,去毛面积约为3cmX3cm。阳性致敏物可用2,4_二硝基氯代苯(DNCB)配置成1%的致敏浓度和0.1%的激发浓度。第一组为样品组(给环维黄杨星D透皮贴剂),第二组为阴性对照组(给空白贴剂),第三组为阳性对照组(给阳性致敏物),具体步骤如下。致敏接触样品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取环维黄杨星D透皮贴剂和空白贴剂贴于豚鼠背部左侧脱毛区,阳性对照组用DNCB涂于左侧脱毛区,持续6h后,用温水洗去残留物,第7天和第14天,以同样方法各重复一次,共计3次。激发接触于末次给受试物致敏后第13天,将动物右侧脱毛,方法及面积同左侧,次日,以左侧给药相同方法,于右侧脱毛区分别给予环维黄杨星D透皮贴剂、空白贴剂、0.1%DNCB,6h后用温水清洗残留物,即刻观察,然后于第24,48,72h再次观察皮肤过敏反应情况。参照《中药新药与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与《中药药理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对每只动物试验结果进行过敏性反应评分及过敏性程度评价。试验结果样品组、阴性对照组动物在激发给药后的观察期内,皮肤反应正常,无红斑、水肿,致敏率为0%,按标准判定属于无致敏性物质;而阳性对照组动物在各规定时间点,均表现有明显红斑、水肿等过敏反应,致敏率为100%。八、贴剂的药物与辅料的配伍变化的热分析热分析技术已广泛用于药物与辅料间的相容性研究,热分析是在温度程序控制下(指等温升温,等速降温或恒温)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的一类测试方法,可用于测试药物原辅料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如相变温度,配伍变化,稳定性等。通过观察特征峰的峰形、峰位,有无新峰出现及熔融热焓ΔΗ的变化,可以了解药物辅料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为处方辅料选择提供依据。本实验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贴剂的药物和辅料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考察。1.实验条件和方法以Al2O35mg为参比样品,N2气流速为50ml/min,升温范围25300°C,控制升温速度5°C/min。实验样品分别为(I)CVB-D5mg,(2)交联剂5mg,(3)EudragitElOO5mg,(4)CVB-DEudragitElOO=71,(5)CVB-DEudragitElOO=I7,(6)CVB_D贴剂。贴剂除去保护层与背衬层,其余样品以玛瑙研钵研成细粉后置于铝盘中,按实验条件程序升温。于DSC-60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日本Kyoto公司)上进行DSC测定。2.实验结果各样品的测试结果分别见图611。由图6可见,原料药环维黄杨星D的DSC曲线吸热峰峰形尖锐;图7为交联剂的DSC曲线,由图可以看出,交联剂在187°C时有明显的吸热峰;图8可见ElOO压敏胶DSC吸热峰平缓,无相变。图9与10分别为原药与压敏胶比例为71和17时样品的DSC曲线,由图知前者原药峰尖锐的DSC相变峰仍然存在。原药与压敏胶比例为17时,DSC原药峰变为矮而宽的钝峰,表明原药和丙烯酸树脂压敏胶之间无化学变化。图11为本发明贴剂的DSC曲线,由图可知,原药峰消失,说明药物在贴剂中是以分子态或无定形态存在。环维黄杨星D与所选辅料之间无配伍禁忌。当制成本发明贴剂时,药物是以非晶态存在于骨架材料中,可见本发明贴剂的热力学性能高。九、本发明贴剂长期放置的稳定性考察1.影响因素试验取本发明贴剂,除去外包装,置于表面皿中,分别进行以下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高温试验将本发明贴剂于60°C温度下放置10天,于第0天、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按稳定性考察项目要求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贴剂在高温60°C条件下放置10天,各项考察指标未见明显变化,本品于各时间点的累计释药百分率亦在标准范围内,表明本发明贴剂经高温试验后稳定性良好。高湿试验将本发明贴剂开口置恒湿密闭容器中,在25°C分别于相对湿度90%士5%(KN03饱和溶液)条件下放置10天,于第0天、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按稳定性考察项目要求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贴剂在高湿(90%)条件下放置10天,增重百分率不超过5%,其余各项考察指标未见明显变化,说明本发明贴剂在高湿环境下较稳定,无引湿性。光照试验将本发明贴剂放于45001x照度的光源装置内,放置10天,于第0天、第5天和第10天分别取样,按稳定性项目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贴剂在光照条件下放置10天,各项考察指标未见明显变化,说明本发明贴剂在光照条件下较稳定。2.耐热试验与耐寒试验取本发明贴剂5片,除去保护层,置于120°C恒温箱中加热0.5h,取出放至室温,贴剂手触有粘性,粘着力符合规定要求。取本发明贴剂5片,除去保护层,置于0°C冰箱中72h,取出并作粘着力测试,能够粘住7.5g钢球,其粘着力符合规定要求。3.加速试验取本发明贴剂,密封包装,于温度40°C、相对湿度75%(NaCl饱和溶液)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分别于第0、1、2、3、6个月末取样,进行以下稳定性考察试验,结果表明贴剂各项考察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于各时间点的累计释药百分率亦在标准范围内,表明贴剂质量较为稳定。4.室温留样长期考察取本发明贴剂,密封包装,置于室温条件下(25士2°C,60%士10%)放置,分别于第0、3、6、9、12、18、24、36个月取样检测各项指标,并与0月样品的数据比较。结果表明贴剂各项考察指标未见明显变化,于各时间点的累计释药百分率亦在标准范围内,通过透射光在5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均无结晶析出。结果表明本发明贴剂质量稳定,长期放置无析晶的不稳定现象发生。图1是本发明贴剂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保护层,2是药物释放层,3是药物贮库层,4是背衬层。图2是本发明的制备工艺流程。图3是本发明和参比贴剂的体外累积透皮药量-时间曲线图;其中,·,表示本发明贴剂,-▲-表示参比贴剂。图4是本发明贴剂的体外释药曲线。图5是给药后平均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其中_■-表示透皮给药,_*_表示灌胃给药。图6是环维黄杨星D的DSC曲线。图7是交联剂的DSC曲线。图8是EudragitElOO压敏胶的DSC曲线。图9是原料药与压敏胶比例为71时样品的DSC曲线。图10是原料药与压敏胶比例为17时样品的DSC曲线。图11是本发明贴剂的DSC曲线。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1、处方(1)药物释放层和药物贮库层<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2)保护层硅化防粘纸;(3)背衬层铝箔。2、制备(1)称取165克EudragitElOO和4克琥珀酸,加入220ml无水乙醇使其自然溶胀成透明胶状溶液,加入70克癸二酸二丁酯、10克氮酮、5克丙二醇混合均勻,得压敏胶液;称取20克环维黄杨星D,以200ml无水乙醇溶解后与上述压敏胶液混勻,并超声30min使药物完全溶解。采用流涎涂布工艺涂布在硅化防粘纸上,置于80°C下干燥30min,制成药物释放层,环维黄杨星D含量为0.6mg/cm2。(2)称取170克EudragitElOO和5克琥珀酸,加入227ml无水乙醇使其自然溶胀成透明胶状溶液,加入75克癸二酸二丁酯、5克氮酮、3克丙二醇混合均勻,得压敏胶液;称取30克环维黄杨星D,以300ml无水乙醇溶解后与上述压敏胶液混勻,并超声30min使药物完全溶解。采用流涎涂布工艺涂布在铝箔上,置于80°C下干燥30min,制成药物贮库层,环维黄杨星D含量为1.2mg/cm2。(3)将药物释放层和药物贮库层复合在一起,冲切成IOcm2的矩形贴剂,密封包装。实施例21、处方(1)药物释放层和药物贮库层<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2)保护层硅化聚酯膜;(3)背衬层铝箔及聚乙烯复合膜。2、制备(1)称取240克EudragitLlOO和4克琥珀酸,加入320ml无水乙醇使其自然溶胀成透明胶状溶液,加入80克枸橼酸三乙酯、8克薄荷油、4克油酸和8克丙二醇混合均勻,得压敏胶液;称取20克环维黄杨星D,以200ml无水乙醇溶解后与上述压敏胶液混勻,并超声30min使药物完全溶解。采用流涎涂布工艺涂布在硅化聚酯膜上,置于80°C下干燥30min,制成药物释放层,环维黄杨星D含量为0.7mg/cm2。(2)称取188克EudragitLlOO和4克琥珀酸,加入251ml无水乙醇使其自然溶胀成透明胶状溶液,加入75克癸枸橼酸三乙酯、4克薄荷油、4克油酸和4克丙二醇混合均勻,得压敏胶液;称取30克环维黄杨星D,以300ml无水乙醇溶解后与上述压敏胶液混勻,并超声30min使药物完全溶解。采用流涎涂布工艺涂布在铝箔及聚乙烯复合膜上,置于80°C下干燥30min,制成药物贮库层,环维黄杨星D含量为1.3mg/cm2。(3)将药物释放层和药物贮库层复合在一起,冲切成IOcm2的矩形贴剂,密封包装。实施例31、处方(1)药物释放层和药物贮库层<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2)保护层聚乙烯膜;(3)背衬层聚酯复合膜。2、制备(1)称取175克EudragitRS100和7克琥珀酸,加入233ml无水乙醇使其自然溶胀成透明胶状溶液,加入75克酞酸二丁酯、17克肉豆蔻酸异丙酯和7克丙二醇混合均勻,得压敏胶液;称取20克环维黄杨星D,以200ml无水乙醇溶解后与上述压敏胶液混勻,并超声30min使药物完全溶解。采用流涎涂布工艺涂布在聚乙烯膜上,置于80°C下干燥30min,制成药物释放层,环维黄杨星D含量为0.5mg/cm2。(2)称取120克EudragitRS100和6克琥珀酸,加入160ml无水乙醇使其自然溶胀成透明胶状溶液,加入60克酞酸二丁酯、6克肉豆蔻酸异丙酯和4克丙二醇混合均勻,得压敏胶液;称取30克环维黄杨星D,以300ml无水乙醇溶解后与上述压敏胶液混勻,并超声30min使药物完全溶解。采用流涎涂布工艺涂布在聚酯复合膜上,置于80°C下干燥30min,制成药物贮库层,环维黄杨星D含量为1.lmg/cm2。(3)将药物释放层和药物贮库层复合在一起,冲切成IOcm2的矩形贴剂,密封包装。权利要求一种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控释透皮贴剂,该贴剂由保护层、药物释放层、药物贮库层和背衬层依次层叠构成;其中,所述的保护层为硅化防粘纸、聚乙烯膜或硅化聚酯膜;所述的背衬层为铝箔、铝箔及聚乙烯复合膜或聚酯复合膜;所述的药物释放层由3%~8%的环维黄杨星D、60%~70%的压敏胶基质、5%~10%的复合透皮促渗剂、20%~30%的增塑剂和1%~3%的交联剂制成;所述的药物贮库层由8%~15%的环维黄杨星D、50%~60%的压敏胶基质、1%~5%的复合透皮促渗剂、20%~30%的增塑剂和1%~3%的交联剂制成;所述的压敏胶基质为聚丙烯酸树脂E100、RL100、RS100和L100中的一种或两种种以上;所述的复合透皮促渗剂为薄荷油、氮酮、丙二醇、油酸、桉叶油、吐温类和肉豆蔻酸异丙酯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增塑剂为枸橼酸三乙酯、癸二酸二丁酯、癸二酸二乙酯或酞酸二丁酯;所述交联剂为琥珀酸、己二酸或壬二酸。2.权利要求1所述贴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1)取压敏胶基质和交联剂,混合,加无水乙醇使其自然溶胀成透明胶状溶液,然后加入增塑剂和复合透皮促渗剂并混勻;取环维黄杨星D,按每克环维黄杨星D加IOml无水乙醇的比例用无水乙醇溶解后与所制得的胶状溶液混合,搅拌均勻,并超声30min使药物完全溶解,制成含3-8%的环维黄杨星D的释放层胶液;采用制备释放层胶液相同的方法制得含8-15%的环维黄杨星D的贮库层胶液;(2)将含药释放层胶液涂布在保护层上形成药物释放层,置于80°C下干燥30min,去除挥发性溶剂,冷却备用;(3)将含药贮库层胶液涂布在背衬层上形成药物贮库层,置于80°C下干燥30min,去除挥发性溶剂,冷却备用;(4)将药物释放层和药物贮库层复合,冲切。全文摘要一种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控释透皮贴剂,该贴剂由保护层、药物释放层、药物贮库层和背衬层依次层叠构成,其中,所述的保护层为硅化防粘纸、聚乙烯膜或硅化聚酯膜;所述的背衬层为铝箔、铝箔及聚乙烯复合膜或聚酯复合膜;所述的药物释放层由3%~8%的环维黄杨星D、60%~70%的压敏胶基质、5%~10%的复合透皮促渗剂、20%~30%的增塑剂和1%~3%的交联剂制成;所述的药物贮库层由8%~15%的环维黄杨星D、50%~60%的压敏胶基质、1%~5%的复合透皮促渗剂、20%~30%的增塑剂和1%~3%的交联剂制成。本发明贴剂由有机溶剂分散法制备得到,其制备工艺简单,制得的贴剂疗效确切,质量稳定,安全性好,使用方便,适合于心血管疾病的长期预防和治疗。文档编号A61K47/44GK101810596SQ200910042328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申请日期2009年9月1日优先权日2009年9月1日发明者于洋,刘新国,周玖瑶,周莉玲,李秀梅,魏敏申请人:广州中医药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