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救护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068阅读:1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负压救护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救护车,特别涉及一种救护车内外气压差为负的有特别用途的救
护车。
背景技术
随着公共卫生建设的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应对流行传染病的防控治过程中,对 医学观察人员、疑似患者及确诊者的运送和转运提出了更专业、更先进、更可靠的流行传染 病运送要求。为最大限度地控制对环境的污染,在运送和转运过程中医患人员交叉感染,保 证环境的安全性,我国卫生部提出了负压救护车,即在救护车上配备负压净化系统,并制定 了相关的行业标准1、相对压强,启动负压装置时,舱内相对压强应在_30pa -lOPa。 2、 高效过滤器效率,空气过滤器对粒径0. 3微米微粒气溶胶滤出率应大于99. 7% 。 3、结构与 组成,空气净化系统应由进风口、净化排风装置、控制和监测装置组成。净化排风装置由排 风风扇和空气过滤、消毒器组成。空气过滤、消毒器应设置在净化排风装置的吸入口。进风 出口应基本按照上进下排、前进后出的对角原则布置,控制和检测装置应放在驾驶室便于 进行操作和控制。4、作用4. l在救护舱内形成相对的负压状态,使舱内空气不会任意向外 扩散。4. 2合理的进出风口布置,使舱内空气形成相对稳定的气流,尽量减少在运送和转运 过程中医患人员交叉染源。4.3舱内空气气统一通过排风口,经高效空气过滤器装置、紫外 线杀菌装置净化后排出车外,保证了环境的安全性。 但上述负压救护车也存在以下缺点(l)负压救护车救护舱内空间一般都达到 6-8m3,空间很大,负压净化系统开启以后,相对气压只能到-30pa左右,相对效率很低。通 过大量的烟雾试验,在救护舱内相对负压在-3(^&左右时,负压净化系统排风口周边都很 难形成相对稳定的气流。虽然负压净化系统排风口设在病人头部,也很难保证病人口中呼 出的空气及时全部被抽入负压净化系统排风口。特别在病人打喷嚏或头部摆动的情况下, 救护舱内空气很容易被污染,从而可能会造成医患人员交叉感染,而且救护舱内会有人员 走动,舱内气流更加不稳定,更增加了传染的可能性。(2)用于改装的救护车车体本身气密 性很难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舱内负压值、舱内空气不外泄的理想状态,特别是车辆以较高 的速度行驶过程中,经过对实际现场的测定结果来看,舱内局部位置,特别是车窗等缝隙附 近,相对气压能达到-200 800Pa,外界的空气能进入这些位置,舱内的污染空气也有相当 大的几率从这些位置少量外泄到外界环境中,可能对外界造环境造成污染。(3)影响冷暖空 调的使用在使用冷暖空调时,空气对流最大档时,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救护舱内的相对负压 值及气流。 如中国专利文献CN1806785公开的一种防止医患交叉感染的负压救护车,它包括 车体,与车体底盘连接的密封性大板方舱,控制装置,密封性大板方舱由前功能舱和后医疗
舱构成;前功能舱为空气流向控制单元,后医疗舱包括舱内进气室,舱内排气室,舱内还设 医疗装置;后医疗舱上设可密封的舱门;后医疗舱的舱内进气室与前功能舱的混合空气室 可选择相通,后医疗舱的舱内排气室与前功能舱的空气过滤消毒室可选择相通。该车密封性大板方舱的空气流动具有三种状态,箱内气体均可实现具有定向气流和压力梯度。其将 救护舱通过分割成前功能舱和后医疗舱二个舱,虽能达到形成室的作用,但其并没有解决 前述的现有救护舱内存在的几大问题,因此仍未克服现有的难题,并且结构复杂,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负压救护车,
使负压救护车结构简单、合理,生产成本低,排气效率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负压救护车,包括车体、头罩、气管、车内负压净化系统,头罩为半封闭式,其后部 设置排气口 ,排气口通过气管与车内负压净化系统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排风换气效率高把医疗舱较大的换气空间縮小至头罩所包容的较小的相对封 闭的换气空间内,换气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周围人员的走动不会影响换气效果和效率。通过 试验发现,在头罩周边进入头罩的气流丰常明显并且稳定,使病人口中呼出的空气无法扩 散到医疗舱内,从而控制了医患人员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2、制造简单,可利用现有的普通车辆进行改装,不用增加现有车辆的密封性,避免 了为达到负压救护车舱内的负压标准而增加的改装难度和成本。 3、根据病员情况,舱内负压值可调,透明头罩、半敞开式的设计在不影响实现负压 功能的前提下使病员舒适度大大提高。 4、由于头罩与担架间可拆卸,因此使用方便,头罩可与各种款式的担架配合使用, 适应性广。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救护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救护舱内的救护担架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头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支撑杆与转动支架的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负压救护车,包括车体8、头罩2、气管4、车内负压净化系统9。 上述头罩2由铲式托盘1、转动支架5、支撑杆3和透明材料组成,铲式托盘1上设
置转动支架6,转动支架6与支撑杆3连接,透明材料包裹于支撑杆3上。 上述伊式托盘1也可为平垫,平垫能放到平整的地方,如床、板等上。 上述透明材料最好为柔性透明医用成形薄膜,这样便于观察和不怕折叠。 上述头罩2上的排气口通过气管4与救护舱内的负压净化系统9的进气口相连。
根据实际情况,气管4可以设置一根或数根。 上述支撑杆3通过转动销11固定在转动支架5,转动销11上还套上阻尼垫12,阻 尼垫12置于支撑杆3和转动支架5之间,这样可以将支撑杆3随时定位在任意位置,见图4。 上述负压救护车的车体内还设置担架平台7,上述担架还可放置在担架平台7上。
上述负压净化系统10由常用的抽气和过滤杀菌系统构成,将救护舱内的空气抽 出、经过过滤和杀菌后排放到空气中,负压净化系统10上还设置负压数显装置9,可以直观 的显示整个救护舱内的压力。 为调节救护舱内的负压,还可设置负压排风口 (图中未画出),负压排风口与抽气 系统相连,通过负压排风口向救护舱内抽气而调节整个救护舱内的压力,使救护舱内保持 一个较佳的负压。 上述头罩2可通过铲式托盘1定位在担架6上,图2中所示担架6为自动上车担 架,也可为其他担架,通过头罩2和担架这种活动式连接,可以根据救护舱内的实际情况而 随时调整,头罩配合担架及救护车负压净化系统使用,可达到运送传染病人的最佳效果。
如图1、图2所示,使用前只需将铲式托盘放入担架垫头部下方位置即可,然后在 病人上车前通过支撑杆3将头罩展开,使病人头部位于头罩里面。当担架上车并固定后,马 上将负压头罩的两根气管直接与车上负压净化系统的排风口连接,因此整个操作过程十分 方便。 收藏时,通过支撑杆收起头罩,再从铲式托盘上取下。
权利要求
负压救护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头罩、气管、车内负压净化系统,所述的头罩为半封闭式,其后部设置排气口,排气口通过气管与车内负压净化系统相连。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罩由铲式托盘、转动支架、 支撑杆和透明材料组成,铲式托盘上设置转动支架,转动支架与支撑杆连接,透明材料包裹 于支撑杆上。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通过转动销固定在转 动支架,转动销上还套上阻尼垫,阻尼垫置于支撑杆和转动支架之间。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负压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材料为柔性透明医用成形薄膜。
5.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负压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体内设置担架平台。
全文摘要
负压救护车,包括车体、头罩、气管、车内负压净化系统,所述的头罩为半封闭式,其后部设置排气口,排气口通过气管与车内负压净化系统相连。其优点有1、排风换气效率高,而且周围人员的走动不会影响换气效果和效率。在头罩周边进入头罩的气流丰常明显并且稳定,使病人口中呼出的空气无法扩散到医疗舱内,从而控制了医患人员交叉感染的可能性。2、制造简单,可利用现有的普通车辆进行改装,不用增加现有车辆的密封性,避免了为达到负压救护车舱内的负压标准而增加的改装难度和成本。3、病员舒适度大大提高。4、使用方便,头罩可与各种款式的担架配合使用,适应性广。
文档编号A61G3/00GK101697933SQ20091021154
公开日2010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30日
发明者励伟定 申请人:谢建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