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操作的升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084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动操作的升降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升降系统的人工控制器。本发明还涉及制造在用于人的升降系统中使用的人工控制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在内部使人运动的升降系统是例如医院或疗养院中的设备的重要部分。它们 使得完全或局部不能动的病人或居住者能够在他们的床、厕所、浴室或其它停留位置之间 运动,而无需护理人员进行繁重的提升操作。这种升降系统通常包括高架导轨系统,该高架导轨系统具有滚轮,该滚轮使水平 移动成为可能;以及升降系统,该升降系统悬挂在滚轮上,它使垂直移动成为可能。围圈 (apron)穿在人身上,且该围圈通常通过提升托架与升降系统连接。升降系统设有用于执行垂直运动的一个或多个马达。而且,滚轮能够与执行水平 运动的一个或多个马达连接。可替代地,水平移动可以由推动升降系统的护理人员或者要 运动的人来人工进行。可替代地,升降系统可以安装在下面有轮子的活动单元上,而不是安装在天花板 处。因此,病人可以独立于固定高架导轨系统进行运动。各种功能的操作由护理人员或本人通过升降系统上的控制器或通过手持控制单 元来进行。这样的升降系统的示例从US2006/0002252或US6523195已知。在升降系统(其中,人工控制器通过电线而松弛地向下悬挂在升降系统上)的操 作中,非常讨厌当手打开时升降系统并不保持在手边。这是令人讨厌的,因为在开始提升时 需要几次调节围圈和要提升的人,直到围圈张紧和人完全由升降系统支承。每次进行这样 的调节,护理人员都必须非常小心地释放人工控制器,以避免人工控制器撞上人,然后马上 再次抓住人工控制器用于进一步提升。可替代地,病人的调节用一只手来进行。除了使得工作人员厌烦,上述问题还导致耗费比必要时间更长的时间来使人移 动,因此损失实际照料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病人升降系统的人工控制器,该人工控制器即使在 他或她打开手用于调节围圈或要提升的人时也保持在护理人员的手中。同时,重要的是当 希望时能够容易地放开人工控制器。根据本发明,这通过在引言中所述类型的人工控制器来实现,该人工控制器的特 征在于把手由从人工控制器的壳体凸出的第一部分形成,该第一部分有大致呈T形的截面 并具有把手表面,该把手表面横过T形中的杆延伸并在用户使用把手时放置在两个手指之 间。而且,它通过在引言中所述类型的方法来实现,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壳体和把手通过多部件模制来提供,优选是2K模制。人工控制器由护理人员通过用主把手环握它而保持。通过该动作,把手布置成使 得T形截面在两个手指之间,主要是中指和无名指。拇指通常是用于按压人工控制器的控 制按钮的手指。当护理人员打开她的手时,人工控制器将保留在手中,因为手指之间的夹紧防止 它滑出手中。即使当护理人员打开手掌向下时,人工控制器也将保持悬挂,由T形中的分支 来支承。因此,可以在提升过程中对人和围圈进行调节,同时人工控制器保持在护理人员 的手中。当护理人员希望时,人工控制器可以通过打开主把手和展开手指而快速松脱。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发明的人工控制器的特征在于在T形中的杆和分支之间的过 渡部分有圆角。通过多部件模制或铸造,可以将两个不相容的材料模制在同一个模制铸件中。因 此,即使壳体和把手由不同材料来制造,人工控制器的壳体和把手也看起来是同一个单元, 没有接头。在壳体和把手之间的接头因此获得非常大的强度。而且,这还有利于增加清洁 的便利性,因为污染物不能从把手和壳体之间透过。根据另一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人工控制器的特征在于在人工控制器的T形中的 杆、T形中的分支和壳体之中选择的至少两个元件之间的过渡部分有圆角。因此,获得了对用户的更好的人机工程性,因为圆角形状适于与手指的形状近似对应。根据另一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人工控制器的特征在于把手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 凸出部分,该另外的凸出部分具有大致L形的截面并具有朝着第一凸出部分的支承表面。因此,改进了当护理人员打开手时人工控制器保持在手中的性能。附加的L形凸 出部分通常布置在食指或小指侧,且L形中的分支朝着第一凸出部分。该L形中的分支因 此用作挂钩。根据另一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人工控制器的特征在于在人工控制器的L形中的 杆、L形中的分支和壳体之中选择的至少两个元件之间的过渡部分有圆角。因此,它有对于用户的更好人机工程性,因为圆角形状适于与手指的形状近似对应。人工控制器的特别优选实施例由组合权利要求1-4提供。人工控制器设有第一 T 形把手,用于布置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T形把手在人工控制器的T形中的杆、T形中的分 支和壳体之间在每侧都具有圆角,该圆角呈未断开的局部圆形形状。两个附加L形把手分 别布置在食指和小指侧,且分支朝内对着第一把手。L形把手在人工控制器的T形中的杆、 T形中的分支和壳体之间具有向内朝向第一把手的圆角,该圆角呈未断开的局部圆形形状。 因此在第一凸起的每侧获得具有近似卵形截面的间隙以及侧部开口。因此,当护理人员打开手时实现了防止人工控制器从护理人员的手中滑出的良好 安全性,因为手的四个手指与把手接触。此外,升降系统中用于人的部分(例如提升托架) 可以在不使用时用于放置人工控制器,其中,该放置部分具有与间隙相对应的截面。人工控 制器通过具有近似卵形截面的侧部开口而放到放置部分上面。根据另一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人工控制器的特征在于壳体的截面可选地为圆形、卵形、多边形或这些形状的组合,特别是具有圆角边缘的矩形。壳体的形状(因而其截面)取决于很多因素,例如护理人员的手的平均尺寸、控制 按钮的数目和位置、人工控制器是否设有显示器、人机工程性和美观。认为顶侧和底侧通过圆连接的矩形截面是特别合适的实施例。根据另一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人工控制器的特征在于壳体长50_250mm、宽 20-60mm 和高 5_20mm,优选是长 187mm、宽 36mm 和高 18mm。通常,人工控制器因此有细长、狭窄和扁平的形状。这提供了良好的人机工程性以 及使得按钮相对于操作它的手指适合定位的可能性。通常,控制按钮由拇指操作。此外,设计提供了空间使得人工控制器可以设有显示器。这样的显示器可以给出 例如关于重量、电池状态、超载危险等的信息。根据另一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人工控制器的特征在于把手由Shore A在60和80 之间的热塑性聚合物来提供,优选是Shore A为70。通过选择热塑性聚合物,提供了一种用于把手的材料,它容易通过例如注射模制 来处理,同时易屈服并具有相对较大摩擦系数,因为该材料有热塑性和弹性体特征。热塑性 弹性体例如可以在TPE-O(烯烃)、TPE-S (苯乙烯)或TPU(尿烷)中选择。根据另一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人工控制器的特征在于壳体由塑料材料制造,优 选是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ASA)、混合有聚碳酸酯的ASA(ASA/PC)、丙烯腈-丁二烯-苯 乙烯(ABS)、混合有聚碳酸酯的ABS(ABS/PC)。材料的选择取决于选定的制造方法和所希望的材料特征,例如耐久性和强度。上 述材料是最合适的材料。根据另一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人工控制器的特征在于它设有穿过壳体和把手的 对称平面,用于由左手或右手来操作。因此,人工控制器可以分别由左手和右手来使用,这对于用户主要使用手的偏好 很实用,还在空间受到限制时提供了与使用系统相关联的更多灵活性。本发明可以有利地与以下两个独立发明中的一个或两个组合,且以下两个发明可 以相互组合。发明1一种导轨系统,用于从该导轨系统悬挂的高架升降系统,其中,导轨系统包括主导 轨,该主导轨为四边形型材并具有空心截面和在底部的纵向狭槽,狭槽和空心截面适于接 纳和支承所悬挂升降系统的一部分,其中,导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角形的辅助导轨,该辅助 导轨在它的一个支腿上有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与主导轨侧的连接装置相互作用,且该辅 助导轨在它的另一支腿上有用于支承相邻顶棚板的支承表面。在本申请中,主导轨指升降系统的支承导轨,辅助导轨指在支承导轨和顶棚板之 间的导轨。当将辅助导轨安装在主导轨的各侧时,辅助导轨的支承表面形成用于顶棚板的支 承件。于是,顶棚板可以通过由已知的木条和辅助导轨上的支承表面来支承而安装。天花 板和导轨系统将表现为整体建筑物部分。辅助导轨将覆盖顶棚板和导轨之间的间隙,这样, 天花板看起来像只通过导轨中的狭槽而断开的表面。避免了通过施加填料来封闭间隙。使用填料并不方便,因为每次要维护导轨或顶棚板上面的设备时都必须破坏接头部,之后该区域必须清除旧填料和形成新接头。根据另一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导轨系统的特征在于在主导轨和辅助导轨上的连 接装置是至少一个纵向底切槽和至少一个相互作用的纵向第一凸起。主导轨和辅助导轨通常是在挤出成型工艺中制造的型材。该制造方法适用于制造 纵向形式的连接器。主导轨和辅助导轨中的连接装置相互作用和互补。如果主导轨设有纵 向槽,则辅助导轨将设有互补的凸起,反之亦然。槽被底切,这保证辅助导轨保持在主导轨上,且当辅助导轨的接触面通过顶棚板 的重量而加载时,辅助导轨能够将力传递给主导轨。辅助导轨将从主导轨的端部插入。根据另一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导轨系统的特征在于连接装置在辅助导轨中形成 为C形凸起,而在主导轨中形成为圆形槽。因此可以从主导轨的侧部插入辅助导轨。这在从已经安装的较长主导轨上拆卸辅 助导轨时可能很有利。因此避免为了拆卸辅助导轨而拆卸主导轨。通常,凸起中的C形部将相对于垂直方向转动一定度数。这使得能够通过转动辅 助导轨和同时首先插入C形部的自由端而从主导轨的侧部插入辅助导轨。然后,辅助导轨 逐渐校正,同时插入C形凸起的其余部分。根据另一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导轨系统的特征在于辅助导轨有第一安装位置, 在该处,辅助导轨的底侧与主导轨的底侧大致位于相同的平面中;以及第二安装位置,在该 处,该底侧在主导轨底侧上方的平面中。因此,导轨系统还可以与横梁升降系统结合使用。横梁升降系统包括两个高架平 行支承导轨。第三导轨(所谓的横梁)悬挂在两个平行支承导轨中,这样,横梁可以沿支承 导轨移动。升降系统悬挂在横梁中。在这样的系统中,可能需要用于安装横梁的自由空间,该横梁可以在两个支承导 轨之间的内部空间中延伸至高于支承导轨底侧的位置。这意味着支承导轨的底侧与天花板 的底侧间隔开。因此,天花板和导轨看上去没有任何间隙,且板仍然可以支承在辅助导轨上。该方 案还可以用于没有横梁的普通升降系统中(当不能使支承导轨的底侧与天花板的底侧平 齐时)。根据另一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导轨系统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安装位置,辅助导轨 的支承表面布置在辅助导轨的第二支腿的第一侧,而在第二安装位置,辅助导轨的支承表 面布置在辅助导轨的第二支腿的相对侧。因此,辅助导轨可以通过反转和插入相同安装槽中或者通过绕纵向轴线旋转 180°和插入主导轨的相对侧的安装槽中而在两个安装位置之间运动。而且,两个安装位置 不需要不同的辅助导轨。根据可选实施例,导轨系统的特征在于主导轨设有用于第一安装位置的第一组连 接装置以及用于第二安装位置的第二组连接装置,且对于两个安装位置,辅助导轨的支承 表面布置在辅助导轨的第二支腿的相同侧。因此,辅助导轨可以通过插入相应连接装置中而在两个安装位置之间运动。因此, 当要除去辅助导轨时,不需要对主导轨或辅助导轨进行变化。便于使连接装置之间的间距
6适合于横梁系统的所需自由高度。根据另一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导轨系统的特征在于辅助导轨在第一凸起下方的 位置处设有另外的凸起,该凸起置于主导轨侧的支承表面上。因此,力更好地分布在导轨中。辅助导轨的第一凸起通过拉伸来加载,该拉伸比弯 曲更容易承受,当没有该另外的凸起时它将受到弯曲。该附加凸起通过压缩而加载。如果辅助导轨被改成能够通过端对端转动或旋转而布置在两个安装位置中时,必 须设计成使得两个另外的凸起布置成绕第一凸起对称,这样,总是有至少一个另外的凸起 处于第一凸起下面的位置,而不管辅助导轨布置在两个安装位置中的哪一个。根据另一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导轨系统的特征在于主导轨设有朝上的接触表 面,且辅助导轨的第一凸起设有朝下的接触表面,用于支承在主导轨的支承表面上。因此,进一步改进了力在导轨中的分布。源于顶棚板的重量的垂直力的更大部分 通过主导轨的朝上支承表面而从辅助导轨传递给主导轨。根据另一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导轨系统的特征在于主导轨是挤出成型的型材, 可选择地由铝或钢来制造。与用于制造为给定目的特别优化的形状的可能方法相比,挤出成型工艺是相对便 宜的制造方法。因此,不能通过不同于挤出成型的方法以相同成本制造具有甚而更简单的 槽和凸起的型面。制造方法的另一方面是可以以较小配合公差来制造型面。这意味着升降 系统沿型面进行非常均勻的运动。材料的通常选择是铝。当需要较大强度或者其它铝没有 的特征时可以选择钢。根据另一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导轨系统的特征在于辅助导轨为挤出型材,可选 择地由铝或塑料来制造。与主导轨类似,由于前述原因,辅助导轨特别适合通过挤出成型来制造。铝是非常 优选的材料,因为原材料较便宜,它容易处理并具有所需强度。优选是,使用铝6060。可替 代地,可以使用塑料,塑料也便宜并容易通过挤出成型工艺来制造。优选是使用热塑性材 料。塑料材料可以选择成可以染色。这是有利的,因为辅助导轨的颜色可以适合其它建筑 物部分。根据另一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导轨系统的特征在于主导轨在至少一侧设有纵向 的底切凹口,用于接纳在主导轨侧的纵向装饰板。因此,主导轨可以由装饰板覆盖,该装饰板隐藏主导轨侧的安装槽,并当导轨安装 成悬挂在天花板上时提供具有统一表面的主导轨。装饰板可以设有适合建筑物内部其余部 分的统一颜色。可替代地,装饰板可以装饰有不同图形。这特别与医院中的儿童监护相关。 装饰板从主导轨的端部插入,并可以很容易地根据其它目的而变化。然后,仅仅通过由具有新设计的装饰板来代替,相同主导轨就可以用于不同用户 或内部。发明2一种联接件包括壳体,该壳体有在第一端处的切口 ;柱形轴,该柱形轴横过切口延伸穿过在切口每侧的对齐开口 ;挂钩,该挂钩的宽度小于切口的宽度,且该挂钩具有接纳开口,该接纳开口的直径对应于轴的直径,且该接纳开口用于接纳轴;以及插入开口,该插入开口的宽度小于轴直 径,且该插入开口定向成相对于加载挂钩的拉动方向成一定角度,其中,轴在用于布置于切 口内的部分处设有相对的平坦部分,该平坦部分的宽度至少对应于挂钩的宽度,且相互间 距小于插入开口的宽度,该联接件的特征在于轴布置成用于克服弹簧的作用而沿它的纵向 方向从第一位置人工移动至第二位置,在该第一位置处,平坦部分位于切口的外部,而在该 第二位置处,轴的平坦部分移动至切口中。而且,这通过使用联接件与提升托架的组合来实现,优选是在具有提升带和提升 围圈的升降系统中。因此,联接件获得附加的防松脱安全性。除了必须使得挂钩相对于轴转动以便松 脱挂钩,人们还必须使轴移动到平坦部分位于切口内的位置。弹簧偏压的轴有静止位置,在 该静止位置处,平坦部分位于切口的外部。因此,松脱联接件需要两个主动动作。因此,联接件提供了双重安全性,这样,当联接件承载时人们不能松脱它,这是由 于当挂钩承载时基本上不能进行角度运动,因为这需要人工提升全部悬挂重量;即使能够 这样,也限制了只提升能用一只手提升的重量,因为另一只手必须空出来移动轴。也不可能 在未承载时无意中松脱挂钩,因为必须进行有意的动作来松脱挂钩。这里说明了一种用于升降系统的联接件,该联接件有非常好的安全性,因为它只 能在未承载时松脱。当联接件承载时和联接件未承载时都防止意外松脱。同时,联接件快速松脱,因为不需要除去开口销或其它安全装置。通常,联接件将用于人的升降系统中,它与提升托架结合提供,人在支承人的提升 围圈中悬挂在提升托架上。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发明的联接件的特征在于弹簧直接或间接地与轴和壳体连接。因此,弹簧作用以简单方式实现,因为弹簧是已知和较老的技术。弹簧可以与轴或 壳体直接接触,或者它可以通过其它元件(该元件随后与轴或壳体连接)而间接连接。弹 簧通常为与壳体接触的压缩弹簧,且它与按钮连接,该按钮与轴连接。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发明的联接件的特征在于弹簧从压缩弹簧、拉伸弹簧、扭绞弹 簧或扭转弹簧中选择。弹簧的选择将取决于在壳体周围有多大空间以及弹簧在壳体和轴之间的连接可 以怎样形成。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发明的联接件的特征在于插入开口相对于加载挂钩的拉动方 向的角度优选是90°。防止在承载情况下松脱的安全性取决于插入开口的角度。相对于在挂钩上加载的 拉动方向的角度越大,防松脱的安全性越好。同时随着角度增加,用于松脱挂钩的时间也增 加。显然,90°的角度是最佳折衷。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发明的联接件的特征在于壳体还包括在该壳体的另一端处用 于止推轴承的、垂直于拉动方向朝向的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使得壳体可以具有止推轴承,提升托架可以支承在该止推轴承上。提 升托架设有围圈,例如人承载在该围圈中。由此使力从提升目标通过提升托架和止推轴承 很好地传递给壳体、轴和挂钩,该挂钩通常固定在提升带上,该提升带在升降系统的卷轴上卷入或绕出,该卷轴通常固定在天花板中的导轨上,同时,提升目标能够转动至合适位置。这例如可以是当人从床上提升至轮椅上时。
接触表面的布置并不局限于壳体的另一端。它可以布置在轴下面的任意位置,但是对于嵌入高度,它优选是布置在壳体的另一端。
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发明的联接件的特征在于挂钩具有用于接纳提升带的开口。
因此可以将挂钩紧固在提升带上,该提升带卷绕在升降系统的卷轴上。与联接件连接的负载于是可以通过升降系统来提升和降低。
开口可以为圆形1卵形或多边形,或者为所述形状的组合。这取决于提升带的设计。通常,提升带是扁平带。因此,开口将是扁平和细长,并具有圆的拐角和边缘,这样,提升带不会受到不必要的磨损。
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发明的联接件的特征在于壳体还包括具有开口的盖,该开口与壳体中的开口对齐,且轴在它的第一位置和它的第二位置都接纳于盖中。
因此,更好地保护轴以免于意外操作,因为这时轴只能够通过按压进入盖中的开口中来运动。
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发明的联接件的特征在于轴端部设有按钮,优选是具有人机工程设计的卵形形状,用于由拇指驱动。
因此,对轴的操作将良好且安全。按钮可以有多种设计,但是通常适用于平均的拇指。
盖可以有利地设有用于按钮的引导件,这样,用户不会在操作按钮时将他的手指卡在盖的内侧和按钮之间。


下面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介绍本发明,附图中
图l示出了升降系统的侧视 图2示出了升降系统的第二侧视 图3示出了第二升降系统的侧视 图4示出了第二升降系统的第二侧视 图5示出了第三升降系统的侧视 图6示出了第三升降系统的第二侧视 图7示出了导轨系统的剖视 图8示出了导轨系统的第二剖视 图9示出了用于横梁系统的导轨系统的立体 图lo示出了从人工控制器的前部看的立体 图11示出了从人工控制器的后部看的立体 图12示出了人工控制器的侧视 图13示出了联接件的分解 图14示出了联接件的俯视图,其中轴处于两个位置;
图15示出了联接件和提升托架的分解 图16示出了挂钩怎样布置在联接件上的示例;
图17示出了具有带的提升托架的立体图,该带用于在上面安装提升围圈。在附图的说明中,相同或相应的元件将在不同图中有相同标号。因此,不对各单独 的附图/实施例给出所有细节。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6示出了各个实施例中的升降系统1。升降系统包括高架导轨系统9,该高架 导轨系统包括主导轨7,该主导轨承载滚轮10,该滚轮与升降单元8连接。滚轮10有在主 导轨7内部的轮子,并与升降单元8连接,这样,升降单元8能够沿主导轨7在如箭头6所 示的方向上移动。升降单元8有提升带11,该提升带与提升托架13上的联接件12连接。 升降单元8内部装配有升降马达,该升降马达能够使得提升带11卷入和绕出,这样,提升托 架13能够上下移动,如箭头5所示。提升托架在各端处设有挂钩14,用于紧固提升围圈(未示出),该提升围圈支承要 提升和运动的人(未示出)。挂钩14设有锁15,这样,带16 (见图17)不会意外地松开它 们与挂钩14的接合。锁15由弹性材料制造,该锁在带16钩于挂钩14上时向下弯曲,而返 回初始形状以便锁定,且该锁在带16从挂钩14脱钩时向上弯曲。升降系统的不同功能通过与升降单元8内部的控制单元连通的人工控制器2来操 作。人工控制器2设有控制按钮3,这样,用户能够操作该不同功能。人工控制器2还可以 设有显示器4。在该显示器4上,各种信息可以呈现给用户,例如人的重量、人工控制器2的 剩余电池容量以及可能的升降系统电池容量。重量通过在升降单元8内部的装置来测量。 该装置例如可以基于应变计。升降系统可以与公共电源、本地电源或电池连接。图1-2中的实施例是基本模型,其中,人工控制器2是有两个控制按钮3的简单模 型,这两个控制按钮控制升降系统的升降马达,用于向上和向下运动。沿主导轨7的移动6 人工实现。图3-4中的实施例是更先进的模型,其中,人工控制器2有多个功能。人工控制器 2有四个按钮3,这四个按钮除了控制升降系统的升降马达沿向上和向下方向5运动之外, 还控制使升降系统沿主导轨7进行运动6的马达。而且,人工控制器2有显示器4。图5-6中的实施例是具有额外提升动力的模型。升降系统1包括两个相同的升降 单元8,这两个升降单元使得升降系统的提升能力倍增。人工控制器2具有与图3-4中的模 型相同的功能和特征。图7示出了导轨系统9,该导轨系统包括主导轨7,该主导轨有具有空心截面17的 四边形型面以及在底部的狭槽18。主导轨7紧固和悬挂在建筑物(未示出)的天花板结构 上。空心截面17和狭槽18用于容纳升降系统的滚轮10 (见图1-6)。主导轨有两个支承表 面27,用于滚轮的轮子(见图1-6)。所示实施例的主导轨7设有导电轨26,该导电轨与升降系统的电系统连通。导轨系统9还包括角形的辅助导轨19,该辅助导轨有两个支腿20、23。辅助导轨 的功能是将相邻的顶棚板25支承在支承表面24上,并封闭在主导轨7和相邻顶棚板25之 间的间隙。辅助导轨9通过相互作用的连接装置21、22而与主导轨7连接。在所示实施例中,主导轨的连接装置22是纵向的底切槽28,该底切槽是圆形33的,而辅助导轨的连接装 置21是纵向的C形凸起32。辅助导轨在图7中示为处于两个安装位置29、30中。第一安装位置29示于图7的 右侧,第二安装位置30示于图7的左侧。当辅助导轨例如绕横向轴线旋转和插入主导轨7 中的相同纵向底切槽28内时,辅助导轨19在两个安装位置29、30之间运动。在第一安装 位置29中,辅助导轨的底侧34大致在与主导轨的底侧35相同的平面中。可替代地,主导轨7或辅助导轨19可以设有另外的槽(未示出),这样,该辅助导 轨可以通过使它从一个槽运动至另一槽(未示出)而在两个安装位置29、30之间运动。辅助导轨19设有第一凸起38,该第一凸起置于主导轨7侧的支承表面39上。而 且,主导轨有朝上的支承表面40,辅助导轨的第一凸起置于该支承表面上,该第一凸起具有 朝下的接触表面40。这使得力在辅助导轨19内部很好地分配,因为辅助导轨19尽可能地 通过压缩和拉伸加载,仅在有限的程度上通过弯曲加载。图8示出了辅助导轨19怎样通过绕纵向轴线旋转和将C形凸起32插入主导轨7 的圆形槽33中而从侧部安装。导轨系统9安装在天花板43上,其中,主导轨7的左侧是自由的,主导轨7的右侧 由置于辅助导轨19上的顶棚板(未示出)覆盖。在所示实施例中,主导轨设有纵向底切凹 口 43,用于接纳装饰板44,该装饰板用于装饰主导轨7。装饰板33可以是平的,或者设有颜 色或图像的图案。图9示出了用于与横梁设备结合使用的导轨系统9。导轨系统9包括两个平行的 主导轨7,图9中只示出了其中一个主导轨。在主导轨下面安装了横梁45,该横梁布置成垂 直于主导轨7。横梁45安装有在各主导轨7中的滚轮(未示出),这样,它可以沿主导轨7 在箭头46的方向上运动。升降系统1(见图1-6)悬挂在横梁45中,并可以沿与横梁的运动方向46垂直的 方向47运动。因此,升降系统1(见图1-6)可以覆盖在导轨系统9下面的整个区域,而并 不局限于沿单个主导轨7运动。主导轨7和横梁45通常有统一的截面。横梁可以有利地在两侧设有装饰板(未 示出),以便隐藏连接装置22。图10-12示出了用于升降系统1的人工控制器2。人工控制器2包括壳体52,该 壳体有内部电子控制单元(未示出);以及电线连接器57,该电线连接器有插头58,这样, 人工控制器的控制单元可以根据用户按压控制按钮3而与升降系统1(见图1-6)中的控 制单元电连通。所示实施例还包括显示器4,该显示器可以向用户呈现各种信息,例如提升 的人的重量。人工控制器2可以在盖59的后面设有用于数据插座和/或充电插头的空间 (未示出)。这些插头/插座例如可以用于对电池供电的升降系统充电、用于在故障时诊断 电子系统、或者用于对控制单元的软件进行编程。可替代地,该空间可以用于人工控制器2 的电池(当与升降系统1无线连接时)。人工控制器2设有把手47,当用户通过主把手而环握人工控制器2时,该把手将用 于布置在用户的中指和无名指之间。把手47由从人工控制器的壳体凸出的部分48形成, 具有大致T形截面,具有横过T形中的杆50延伸的夹紧面49。T形中的分支51在用户打 开手时用作挂钩,只要中指和无名指保持在一起,就防止控制器2离开用户的手。这在开始提升时很实用,在开始提升时,提升围圈和人将调节多次,直到人自由悬挂并且提升围圈因 此张紧。为了进一步保证人工控制器2不会离开用户的手,把手包括两个附加凸起53。这 些凸起是L形的,具有与把手的凸出部分48面对的支承面54。凸出部分48和附加凸出部 分53之间的距离适于两个手指的平均宽度。当用户打开他的手时,L形的分支用作挂钩, 以进一步帮助防止人工控制器2离开手。把手47倒圆角,这样,在壳体52和T形中的杆50之间、在T形中的杆50和T形 中的分支51之间、在壳体52和L形中的杆56之间以及在L形中的杆56和L形中的分支 55之间的过渡都是圆角。这使得能够舒服地使用把手47。圆角适合手指的平均直径。凸出部分48、53的组合意味着用户的四个手指与把手47连接。把手47和壳体52通过2K模制来制造。通过该技术,可以在同一模制中形成两种 不同材料的部件,这样,它们看上去没有接头。这在把手47和壳体52之间提供了非常好的 连接。人工控制器设计成具有相对于穿过壳体52和把手47的平面对称的截面,以便用 左手或右手来操作。提升托架13的截面适于使得它与把手的三个部分之间的两个开口相对应。因此, 当不使用时,提升托架13可以用作人工控制器2的放置空间。这在图1-6中表示。图13示出了联接件12的分解图,该联接件包括挂钩63、壳体60、轴62、弹簧71和 按钮73。挂钩63有在端部的开口 74,升降系统(见图1_6)的提升带11穿过该开口而与挂 钩63连接。挂钩的另一端设有圆形的接纳开口 64。该接纳开口 64适用于容纳轴62。接 纳开口 64与插入开口 65连通。插入开口 65适用于接纳轴62中设有相对的平坦部分67 的部分70。具有大致柱形形状的壳体60在其第一端82处设有切口 61,该切口的宽度大致对 应于挂钩的宽度,这样,挂钩63可以插入该切口 61中。壳体60有横过切口 61的两个对齐 的柱形开口 75,这两个开口布置为用于轴62的引导件。壳体设有另一切口 76,该切口形成 用于弹簧71的座。在壳体的另一端83处设有用于止推轴承77(见图15)的接触表面72。该接触表 面72形成为使得柱形壳体60有在接触表面72下面直径增大的部分。轴62有柱形截面。该轴在它的长度的一部分70上设有相对的平坦部分67。在所 示实施例中,轴设有横过该平坦部分67的开口 78,用于安装用于保持按钮73的开口销(未 示出)。可替代地,弹簧71可以布置成使轴62位于中心处,使得弹簧71缠绕轴72。弹簧 71在一端抵靠在壳体60上,在它的另一端处抵靠轴上的开口销(未示出)、或抵靠由轴62 的直径增大而提供的抵靠表面(未示出)或另一种抵靠部、或者紧固到轴62。按钮73与弹簧71连接。当联接件12装配好时,该弹簧71抵靠在壳体60中的另 一切口 76上。按钮73通过穿过轴中的开口 78和按钮73中的开口 79的开口销(未示出) 而固定在轴62上。在图15-16中,联接件12设有环绕壳体62的盖80。该盖80保证按钮73不会离开壳体60,并保证弹簧71被预加应力。按钮73被操作通过盖中的开口 85。盖80通过壳 体上的凹口 84 (见图13)和盖80中的互补凸起(未示出)而紧固在壳体60上。图14示出了轴的两个位置68、69。当按钮73(见图13)处于它的静止位置时,轴62处于它的第一位置69(见图14a), 其中,平坦部分67移动至切口 61的外部,且轴的圆形截面位于切口中。在该位置,当挂钩 接合时,该挂钩63不能从联接件12上松脱。当按下按钮73(见图13)时,轴62处于它的第二位置68(见图14b),其中,平坦部 分67位于切口 61中,且轴的圆形截面移动至切口 61的外部。在该位置,当挂钩63定向成 使得插入开口的角度与平坦部分67平行时,挂钩的插入开口 65(见图13)可以穿过平坦部 分67,从而可以钩上或松脱挂钩63。图15示出了联接件12怎样集成在提升托架13中。首先,止推轴承77安装在壳 体60上的接触表面72上。然后,具有止推轴承44的壳体60穿过提升托架13中的开口 81。因此,提升托架13抵靠在止推轴承77上。轴62、按钮73和弹簧71安装成如图13中 所示。盖80通过壳体上的凹口 84(见图13)和盖80中的互补凸起(未示出)而紧固在壳 体60上。轴62的移动通过盖80中的开口 85来进行。因此,提升托架13可以通过挂钩63 而与升降系统1连接(见图1-6)。由于止推轴承,提升托架13可以在水平平面自由地转动 360°。图16-17示出了联接件12怎样与提升托架13 —起用于升降系统1 (见图1_6)。 当提升托架13要与升降系统1(见图1-6)连接时,进行以下步骤图 16a1.带11和挂钩63定向成使得插入开口 65的角度与平坦部分67平行(见图13)。2.按压按钮73,使得平坦部分67 (见图13)位于切口 61中(见图14b)。图 16b3.挂钩63向下通过切口(见图13),这样,平坦部分67 (见图13)通过插入开口 65,直到它们位于接纳开口 64中。图 16c4.挂钩63转动至垂直位置,并松脱按钮73。这时,挂钩63和提升托架13联接在一起。当提升托架13要拆卸时,以相反的顺序执行步骤1-4。提升托架13和挂钩63不能无意中松脱,因为必须按压按钮73以便松脱挂钩63。 另外,当挂钩63承载时不能故意松脱提升托架13,因为需要将挂钩63转动至与拉动方向 66垂直的位置(见图13)。当人悬挂在提升托架13中时这对用户是不可能的。图17示出了提升托架13,其中,联接件12和提升围圈(未示出)的带16悬挂在 提升托架的挂钩14中。通过挂钩的锁15 (该锁覆盖挂钩的开口)而确保带16不会脱开。挂钩锁15例如由三元乙丙橡胶(EPDM)或其它合适的热塑性弹性体(TPE)来制 造。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升降系统(1)中的人工控制器O),其特征在于把手G7)由从人工控制 器的壳体凸出的第一部分G8)形成,该第一部分有大致T形截面并具有把手表面(49),该 把手表面横过T形中的杆(50)延伸并用于在用户使用该把手G7)时布置在两个手指之 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人工控制器的T形中的杆 (50)、T形中的分支(51)和壳体(52)中选择的至少两个元件之间的过渡部分有圆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工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07)包括至少一个 另外的凸出部分(53),该另外的凸出部分具有大致L形截面并具有朝着所述第一凸出部分 (48)的支承表面(5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人工控制器的T形中的杆 (56)、Τ形中的分支(55)和壳体(52)之中选择的至少两个元件之间的过渡部分有圆角。
5.根据前述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人工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截面可选 地为圆形、卵形、多边形或这些形状的组合,优选是具有圆角边缘的矩形。
6.根据前述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人工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2)长 50-250mm,宽 20_60mm 和高 5_20mm,优选是长 187mm、宽 36mm 和高 18mm。
7.根据前述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人工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由SioreA 在60和80之间的热塑性聚合物来提供,优选是Siore A为70。
8.根据前述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人工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 由塑料 材料制造,优选是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
9.根据前述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人工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它设有穿过所述壳体 (52)和所述把手07)的对称平面,用于由左手或右手来操作。
10.一种用于制造在用于人的升降系统(1)中使用的人工控制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壳体(5 和把手07)由多部件模制来提供,优选是I模制。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升降系统(1)中的人工控制器(2),其中,把手(47)由从人工控制器的壳体凸出的第一部分(48)形成,该第一部分有大致T形截面并具有把手表面(49),该把手表面横过T形中的杆(50)延伸并在用户使用把手(47)时布置在两个手指之间。
文档编号A61G7/10GK102123689SQ200980132288
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7日
发明者O·博格-瑟伦森 申请人:V古尔德曼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