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类风湿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94988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治疗类风湿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类风湿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 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公认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内分泌、 代谢、营养、地理、职业、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差异、细菌和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索等方面有关 系,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 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从病理改变的 角度来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滑膜(以后可波及到关节软骨、骨组织、关 节韧带和肌键),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的广泛性炎症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的全身性表现除关节病变外,还有发热、疲乏无力、心包炎、皮下结节、胸膜炎、动脉炎、周围 神经病变等。广义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除关节部位的炎症病变外,还包括全身的广泛性病变。 通络开痹片的以毒攻毒治疗方法是目前常用方法。类风湿常常侵犯关节、肌肉、骨骼以及软 组织,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发热这些症状比较突出,解热镇痛消炎,缓解症状是治疗 这组疾病的首要目的,如果得不到正确合理的治疗,关节,肌肉,骨骼等病变会导致功能障 碍和畸形,留下终身残疾,影响生活和劳动,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经济损失。目前虽有多种药 物用于治疗类风湿,但不能达到预想的疗效,或治疗周期长或治愈不彻底易复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药物治疗类风湿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经发明人几代人 多年精心开发研究及长期临床实践开发出的见效快、药力强、治愈率高的用于治疗类风湿 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用于治疗类风湿的中药制剂,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硫磺 1-3份麝香 1-6份蜈蚣 1-3份牵牛子 1-3份斑蝥虫 1-3份。本发明的用于治疗类风湿的中药制剂,为使疗效最佳,所述原料药的重量配比 为硫磺 1份麝香 2份蜈蚣 1份牵牛子 1份
斑蝥虫1份。本发明的用于治疗类风湿的中药制剂中所用原料硫磺,性温,除补火助阳,散阴 寒外,更借其易燃性,引导诸药,用于点火,是为使药;廣香,性温,芳草走窜,开窍行血,破 滞散结,通经止痛力强,用于输送,是主药;蜈蚣、牵牛子、斑蝥虫均为“毒药”,用以“以毒攻 毒”,其中,蜈蚣,味辛,性温,有毒,有镇惊止痉,解疮毒,消恶疮肿毒除风邪止痉挛的作用; 斑蝥,味辛,性寒,有大毒,破血通经,治瘰疬,水道能行,能消腹中淤血积聚,用它可以毒攻 毒,破血逐瘀消漱,攻毒散结。本发明的用于治疗类风湿的中药制剂可以下述方法制备(1)按重量份称取硫磺、麝香、蜈蚣、牵牛子和斑蝥虫备用,并将麝香、蜈蚣、牵牛子 和斑蝥虫混合研磨成精细药粉;(2)将硫磺置于铜锅或铝锅内,于武火上熔化,至锅内产生溶化时,再将上述步骤 (1)所述混勻研磨的精细药粉倒入锅内,迅速搅拌均勻,待锅内再度产生溶化时倒在备好的 玻璃砖上摊平,冷却后分成小块或颗粒状(0. l-o. 3g/粒)装瓶密封。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在使用时,取0. 1-0. 3g的小粒药块,用镊子夹好点燃,迅速放 在阿是穴上,使其继续燃烧,用指头在所烧部位皮肤周围轻轻揉按以减轻疼痛,约10-15S 后用膏药贴上7天后,风湿病毒排出体外,45天左右自然愈合,即可。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作为外用药使用时能够排出体内筋络骨络中脏腑粘连的炎症 风湿因子细胞病毒和增生所致的各种抗体生物病毒,在排毒过程中还兼有除旧生新的细胞 转化作用,本发明的制剂用于风湿寒型者时较之它法,具有见效快、药力强、治愈率高的特 点,而用于风湿热型者,兼服清热通络的中药时,同样可取到明显疗效。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称取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硫磺 1份麝香 3份蜈蚣 1份牵牛子2份斑蝥虫1份。将麝香、蜈蚣、牵牛子和斑蝥虫混合研磨成精细药粉,再将硫磺置于铜锅或铝 锅内,至锅内于武火上熔化,将研细混勻的其他四味药倒入锅内,迅速搅拌均勻,待锅内 再度产生溶化时速端锅立即倒在备好晾干的玻璃砖上摊平,冷却后分成小块或颗粒状
(0. 1-0.3g/粒)装瓶密封即可。
实施例2
称取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
硫磺1份
麝香2份
蜈蚣1份
牵牛子1份
斑蝥虫1份。将麝香、蜈蚣、牵牛子和斑蝥虫混合研磨成精细药粉,再将硫磺置于铜锅或铝 锅内,至锅内于武火上熔化,将研细混勻的其他四味药倒入锅内,迅速搅拌均勻,待锅内 再度产生溶化时速端锅立即倒在备好晾干的玻璃砖上摊平,冷却后分成小块或颗粒状 (0. 1-0. 3g/粒)装瓶密封即可。实施例3称取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硫磺 2份麝香 4份蜈蚣 2份牵牛子3份斑蝥虫 2份。将麝香、蜈蚣、牵牛子和斑蝥虫混合研磨成精细药粉,再将硫磺置于铜锅或铝 锅内,至锅内于武火上熔化,将研细混勻的其他四味药倒入锅内,迅速搅拌均勻,待锅内 再度产生溶化时速端锅立即倒在备好晾干的玻璃砖上摊平,冷却后分成小块或颗粒状 (0. l-o. 3g/粒)装瓶密封即可。实施例4称取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硫磺 3份麝香 6份蜈蚣 3份牵牛子2份斑蝥虫3份。将麝香、蜈蚣、牵牛子和斑蝥虫混合研磨成精细药粉,再将硫磺置于铜锅或铝 锅内,至锅内于武火上熔化,将研细混勻的其他四味药倒入锅内,迅速搅拌均勻,待锅内 再度产生溶化时速端锅立即倒在备好晾干的玻璃砖上摊平,冷却后分成小块或颗粒状 (0. l-o. 3g/粒)装瓶密封即可。实施例5称取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硫磺 1份麝香 1份蜈蚣 2份牵牛子 1份斑蝥虫 2份。将麝香、蜈蚣、牵牛子和斑蝥虫混合研磨成精细药粉,再将硫磺置于铜锅或铝 锅内,至锅内于武火上熔化,将研细混勻的其他四味药倒入锅内,迅速搅拌均勻,待锅内 再度产生溶化时速端锅立即倒在备好晾干的玻璃砖上摊平,冷却后分成小块或颗粒状 (0. l-o. 3g/粒)装瓶密封即可。典型病例
临床病例1 周传杰,46岁,四肢关节呈对称性肿胀,晨起关节僵硬较明显,西医诊 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为风湿寒型,经多方求医无效,整日卧床,患病11年,大关节肿 大瘫痪3年,第一次外用本发明药剂当晚,患者诉疼痛加重,次日逐渐减轻,继而僵硬麻木 感也有所缓解,以后每一周外用一次本发明的药剂,治疗4周后,上肢关节活动明显改善, 起床后下肢能扶杖步行。以后又施治3次后,关节疼痛感己基本消失,能自行活动,随访至 今,仅劳累时关节处有钝痛,且经休息后即可消失。临床病例2 吴寿林,43岁,下肢左膝关节劳累或遇阴雨天时即疼痛如针刺,病史2 年,使用本发明的药剂3回后,疼痛消失。临床病例3 章有节,53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史8年,初起于左踝关节,后逐渐 影响到双下肢膝关节部,后上肢腕关节肿疼,入夜尤甚,曾服用消炎痛、阿司匹林等西药及 桂枝白虎汤、独活寄生汤等中药,但效果均不明显,就诊时双下膝踝关节疼痛肿胀,双腕关 节活动不方便,中医辩证为风湿寒型症,外用本发明药剂后,患者当天感觉较疼痛,且有发 热感,第二天疼痛感即消失,且肿胀明显减轻,以后每周施治一次,共施治3次,症状基本消 失,随访3年内未有复发症状。临床病例4 徐建顺,52岁,患病5年腰椎间盘突出,使用本发明的药剂2个月后, 关节活动自如,随访2年无复发。临床病例5 杨才节,55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7年,且已引起致残,双膝双腕晨僵 肿胀较甚,畏风寒,脉紧,辩证属风寒湿型症,采用本发明的药剂治疗十五天后,关节肿胀处 基本消除,疼痛大减,1个月后,关节活动自如,以后又施治3次,随访2年无复发。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治疗类风湿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硫磺1-3份麝香1-6份蜈蚣1-3份牵牛子 1-3份斑蝥虫 1-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类风湿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的重量 配比为硫磺 1份 麝香 2份 蜈蚣 1份 牵牛子1份 斑蝥虫1份。
3.—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治疗类风湿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述步骤(1)按重量份称取硫磺、麝香、蜈蚣、牵牛子和斑蝥虫备用,并将麝香、蜈蚣、牵牛子和斑 蝥虫混合研磨成精细药粉;(2)将硫磺置于铜锅或铝锅内,于武火上熔化,至锅内产生熔化时,再将上述步骤(1) 所述混勻研磨的精细药粉倒入锅内,迅速搅拌均勻,待锅内再度产生溶化时倒在备好的玻 璃砖上摊平,冷却后分成小块或颗粒状(0. 1-0. 3g/粒)装瓶密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类风湿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硫磺1-3份、麝香1-6份、蜈蚣1-3份、牵牛子1-3份和斑蝥虫1-3份。本发明还公开了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用于治疗类风湿的中药制剂作为外用药使用时能够排出体内筋络骨络中脏腑粘连的炎症风湿因子细胞病毒和增生所致的各种抗体生物病毒,在排毒过程中还兼有除旧生新的细胞转化作用,本发明的制剂用于风湿寒型者时较之它法,具有见效快、药力强、治愈率高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K35/64GK101849984SQ201010203769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3日
发明者徐周林 申请人:徐周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