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5459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非淋菌性尿道炎是由淋病奈瑟菌以外的其他病原体引起的尿道炎,是一种性传播 疾病,在临床上有尿道炎的表现,但在尿道分泌物中查不到淋球菌,其中也包括淋病治愈后 症状持续不退的淋病后尿道炎。由于女性患本病时不仅有尿道的炎症,而且有子宫颈炎等 生殖道的炎症,因此又可称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道口不适、尿 痛、尿急、排尿困难,女性可见白带多等。在临床中发现,由于抗药性,广谱抗生素治疗效果 越来越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配制简单、疗效显著的治疗非淋菌 性尿道炎的中药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黄芪9 15份、土茯苓6 12份、泽泻6 12份、白芍6 12份、郁金3 9份、 竹叶6 12份、甘草6 10份、地肤子6 15份、苦参3 9份、石韦9 15份、通草1 5份、香附5 9份、黄芩3 9份、石菖蒲3 7份。其优选的各原料的配比为黄芪12份、土茯苓9份、泽泻9份、白芍9份、郁金6份、竹叶9份、甘草8份、地肤 子10份、苦参6份、石韦12份、通草3份、香附7份、黄芩6份、石菖蒲5份。本发明所述中药为散剂或丸剂。将各种原料清洗干净后,置于水中煮至膏状,再将 原料风干,制成散剂或丸剂,定量服用。各原料的药用性能如下黄芪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主治一切气虚血亏之证,如脾虚 泄泻,肺虚咳嗽,脱肛,子宫下垂,自汗,盗汗,水肿,血痹,痈疽难溃或久溃不敛;土茯苓清热除湿,泄浊解毒,通利关节。主治梅毒,淋浊,泄泻,筋骨挛痛,脚气,痈 肿,疮癣,瘰疬,瘿瘤及汞中毒;泽泻利水渗湿,邪热通淋。主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泄湾,痰饮眩晕, 遗精;白芍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主治血虚寒热,脘腹疼痛,胁痛,肢体痉挛疼 痛,通经,月经不调,崩漏,自汗,盗汗,下痢泄泻,头痛眩晕;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支柱胸腹胁肋诸痛,痛经,癥瘕,热病 神昏,癫狂,吐血,衄血,血淋,砂淋,黄疸;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主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小便短赤,口糜生疮; 甘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倦怠试烧,腹痛便溏,四 肢挛急疼痛,心悸,脏躁,肺痿咳嗽;生用治咽喉肿痛,痈疮肿毒,小儿胎毒,及药物、事物中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主治小便不禾U,淋池,带下,血痢,风疹,湿疹,疥癣, 皮肤瘙痒,疮毒;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 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石韦利水通淋,清肺化痰,凉血止血。主治淋证,水肿,小便不利,痰热咳喘,咯血, 吐血,衄血,崩漏及外伤出血;通草清热利水,通乳。主治淋证涩痛,小便不利,水肿,黄疸,湿温病,小便短赤,产 后乳下,经闭,带下;香附理气解郁,调经,安胎。主治胁肋胀痛,乳房胀痛,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脘腹 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胎动不安;黄芩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主治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 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紐,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石菖蒲豁痰开窍,化石和胃,宁心益志。主治热病神昏,痰厥,健忘,失眠,耳鸣,耳 聋,噤口痢,风湿痹痛。配方中,土茯苓、地肤子、苦参、黄芩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痒;加配泽泻、竹 叶、石韦、通草,作用在于利水渗湿、利尿通淋;再配茯苓、香附、郁金,主要用于健脾和胃、 宁心安神、理气解郁;又配黄芪、白芍,用于养肝滋肾、活血调经;最后加用甘草用于清热解 毒,缓解止痛,调和诸药,缓解药物的毒性和烈性。临床试验(1)临床资料本发明人对100例非淋菌性尿道炎女性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患者年龄在32 56 岁之间。(2)治疗方法口服,一日三次,每次5 10g,饭后服用,7天为一疗程。(3)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化验衣原体、支原体全部转阴。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偶尔有尿道不适感,但化验衣原体、支原体为阴性。无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是化验检测衣原体、支原体仍为阳性。(4)治疗效果临床治愈78例,显效21例,无效1例,所有病例均无不良反应。(5)总结疗效15天有效,疗程一般患者15天症状缓解,重症患者30天症状得到改善,60 天基本痊愈。有效率99%,治愈率78%。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有利于病患及时减 轻病状。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取黄芪9g、土茯苓6g、泽泻6g、白芍6g、郁金3g、竹叶6g、甘草6g、地肤子6g、苦参 3g、石韦9g、通草lg、香附5g、黄芩3g、石菖蒲3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置于水中煮至膏状, 再将原料风干,研成散剂或丸剂后定量服用。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三次,每次5 10g,饭后服用。实施例2 取黄芪15g、土茯苓12g、泽泻12g、白芍12g、郁金9g、竹叶12g、甘草10g、地肤子 15g、苦参9g、石韦15g、通草5g、香附9g、黄芩9g、石菖蒲7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置于水 中煮至膏状,再将原料风干,研成散剂或丸剂后定量服用。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三次,每次5 10g,饭后服用。实施例3 取黄芪12g、土茯苓9g、泽泻9g、白芍9g、郁金6g、竹叶9g、甘草8g、地肤子10g、苦 参6g、石韦12g、通草3g、香附7g、黄芩6g、石菖蒲5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置于水中煮至 膏状,再将原料风干,研成散剂或丸剂后定量服用。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三次,每次5 10g,饭后服用。
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黄芪9~15份、土茯苓6~12份、泽泻6~12份、白芍6~12份、郁金3~9份、竹叶6~12份、甘草6~10份、地肤子6~15份、苦参3~9份、石韦9~15份、通草1~5份、香附5~9份、黄芩3~9份、石菖蒲3~7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 的原料组成黄芪12份、土茯苓9份、泽泻9份、白苟9份、郁金6份、竹叶9份、甘草8份、地肤子10 份、苦参6份、石韦12份、通草3份、香附7份、黄芩6份、石菖蒲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为 散剂或丸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医医疗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药。该中药以黄芪、土茯苓、泽泻、白芍、郁金、竹叶、甘草、地肤子、苦参、石韦、通草、香附、黄芩、石菖蒲为原料,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组成。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文档编号A61K9/14GK101869693SQ201010216458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日
发明者刘焕银, 李志强 申请人:刘焕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