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4371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接收穿着者的排泄物的吸收性物品。
技术背景
接收穿着者的排泄物的吸收性物品(例如一次性尿布)中,在宽度方向的两侧 通常设置一对侧壁部,通过设置在每个侧壁部上的弹性丝等的收缩使侧壁部朝向穿着 者立起。穿着吸收性物品时,通过该对侧壁部抵接在穿着者的腹股沟上形成立体褶部 (gathers),从而防止排泄物从吸收性物品漏出。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6_223881 (文献1)公开的纸尿布中,在每个隔离封 套(barrier cuff)的远边(distal edge) ( SP自由边)上设置有接触用弹性伸展部件,用于立 起的弹性伸展部件设置在近边上,通过立起用弹性伸展部件的强力收缩力使隔离封套几 乎垂直地立起。因此,在纸尿布的内侧设置有辅助工具时,辅助工具被隔离封套包裹在 内,既不会倒下也不会翻转。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9_271489(文献2)公开的一次性尿布中,吸收体的两侧 部分上的两个侧翼分别包括固定在吸收体上的基端部、连接有弹性主体的自由端部、 以及形成在基端部和自由端部之间的翻折线。各侧翼的基端部和翻折线之间的部分沿着 远离基端部向外且向上延伸,翻折线和自由端部之间的部分沿着远离翻折线向内且向上 侧延伸。文献2的一次性尿布中,如上所述,由于侧翼形成为向外突出并立起,因而能 够形成大容量袋状构造。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8-154606 (文献3)公开的吸收性物品中,在吸收体 的两侧部分上设有主体为中空的防侧漏部,每个防侧漏部的顶部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 丝状(string-like)弹性部件。防侧漏部的中空主体通过如下方式形成沿长度方向在弯 曲部弯折带状无纺布并将位于弯曲部的两侧上的端部分别结合于吸收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但是,在文献1的纸尿布和文献2的一次性尿布等的吸收性物品中,由于每个隔 离封套的自由边或每个侧翼均与穿着者呈线状接触,穿着者皮肤受到设置在自由边上的 弹性部件的强力(紧绷地)挤压,降低了穿着者的舒适感。
文献3的吸收性物品中,由于防侧漏部是中空的,因而使穿着者皮肤受到设置 在防侧漏部上的弹性部件的挤压程度降低到一定的水平。但是,由于弹性部件设置在 防侧漏部上离穿着者最近的顶部,因而依然无法解决穿着者受到弹性部件强力挤压的问 题。并且,文献3的吸收性物品中,由于需要将上述弯曲的无纺布的两端部结合于吸收 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不能损坏通过弯曲形成的空间,因而使吸收体的制造复杂化。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收来自穿着者的排泄物的吸收性物品,防止穿着者 皮肤受到设置在防止排泄物漏出的侧壁部上的弹性部件的过度挤压。
根据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包括片状的主体部,该片状的主体部中,在底片和 前片之间设置有吸收芯;以及一对侧壁部,该对侧壁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两侧部上并沿 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每个侧壁部包括立起部,该立起部在每个侧壁部 的沿长度方向的中部从所述主体部立起;两个侧壁端部,该两个侧壁端部是每个侧壁部 的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所述侧壁端部固定在所述主体部上;以及弹性部件,该弹性 部件沿着所述立起部的自由边与所述自由边结合,所述弹性部件通过收缩而在所述立起 部上形成褶部;每个侧壁端部包括第一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沿长度方向从靠近所述 立起部的固定边的部分连续,所述第一固定部向内延伸以固定于所述主体部;第二固定 部,该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以固定于所述主体部并从所述 第一固定部的内侧边向外延伸。
本发明能够防止穿着者皮肤受到设置在防止排泄物漏出的侧壁部上的弹性部件 的过度挤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每个侧壁部还包括另一个弹性部件,该另 一个弹性部件沿大致平行于长度方向的方向在远离所述立起部的自由边的位置上结合于 所述立起部,所述另一个弹性部件通过收缩而在所述立起部上形成褶部,并且在所述立 起部上,所述弹性部件与所述另一个弹性部件之间形成有向内弯曲部。在该吸收性物品 中,由于设置在所述立起部的另一个弹性部件的内侧上的部分与穿着者皮肤呈面状(近 似于面状)接触,因而所述吸收性物品能够更加确保防止穿着者皮肤受到过度挤压和排 泄物的漏出。
这种情况下,优选地,所述另一个弹性部件为多个弹性元件,该多个弹性元件 分别沿长度方向眼的话并沿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因此,设置所述另一个弹性部 件的部分形成了高刚度的面状,并由此形成了明显的向内弯曲部。因此,能够容易地使 所述立起部的与穿着者皮肤接触的部分保持为面状。
更优选的是,靠近所述立起部的自由边的部分大致与所述主体部平行,或者该 部分朝向所述自由边倾斜以靠近所述主体部。这样更能确保防止弹性部件强力挤压穿着 者皮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由于所述弹性部件是多个弹性元件,该多个弹性元件 分别沿长度方向延伸并沿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排列,因此靠近所述立起部的自由边 的部分能够更容易形成面状。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方面,所述主体部的两侧部上设置有一对侧片,每个侧 片包括结合在所述主体部上的带状结合部,每个侧壁部是每个所述侧片的一部分并从所 述结合部连续,此外每个所述侧片还包括沿着所述立起部的固定边结合的弹性部件。
另外,也可以在所述主体部上设置位于一对所述侧壁部之间的辅助吸收工具, 并且该辅助吸收工具的各侧部位于每个侧壁部的立起部和所述主体部之间。
通过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介绍,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 方式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图1是吸收性物品的立体图2是吸收性物品展开状态下的平面图3是吸收性物品的截面图4是吸收性物品的截面图5是吸收性物品以及辅助吸收工具的截面图6是吸收性物品以及辅助吸收工具的截面图7是其它吸收性物品的截面图8是其它吸收性物品展开状态下的截面图9是其它吸收性物品的截面图。
附图符号说明
1,la吸收性物品
2 主体部
3 侧片
7,7a:辅助吸收工具
21 顶片
22,22a 吸收芯
23 底片
33 结合部
34:侧壁部
35 第一弹性部件
36 第二弹性部件
37 第三弹性部件
72 辅助吸收工具主体部
341 侧壁端部
342 立起部
351 第一弹性元件
361 第二弹性元件
734辅助吸收工具侧壁部
3411 第一固定部
3412 第二固定部
3421 固定部
3422 自由端
3423 向内弯曲部
;3425:第二立起部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外观的立体图。如图1所 示,吸收性物品1为裤型(即提拉型(pull-up type)) —次性尿布,该吸收性物品1具有腰 部开口 11和一对腿部开口 12,腰部开口 11位于显示为图1的上侧端部的上端、腿部开口 12位于下部,吸收性物品1用来接收穿着者的排泄物。
图2是从穿着者一侧观察的吸收性物品1在展开状态下的平面图。如图2所示, 吸收性物品1包括外包覆片4 ;基本为片状的吸收体20,吸收体20连接于外包覆片4 以吸收穿着者的排泄物(即吸收体20位于外包覆片4的穿着者一侧);以及两个端部固 定片5,该两个端部固定片5在吸收体20的长度方向(即图2中的上下方向)的两端结合 于外包覆片4。吸收体20的长度方向的各个端部固定在端部固定片5和将要固定的外包 覆片4之间。
在吸收性物品1中,图2中的下侧的部位位于穿着者的腹部皮肤一侧,图2中的 上侧的部位位于穿着者的背部皮肤一侧。以下的说明中,与吸收性物品1的穿着者的腹 部皮肤一侧和背部皮肤一侧相接触的部位分别称作“前部”和“后部”,位于前部与后 部之间的、朝向穿着者的胯部区域的部位称作“中部”。
如图1所示,吸收性物品1中,外包覆片4与吸收体20—起在中部折叠。在中 部位于下侧的状态下,将前部的右端和左端(即沿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 别结合于后部的右端和左端。因此,在前部和后部的上端形成腰部开口 11,在中部的右 端和左端形成一对腿部开口 12,由此形成衬裤型吸收性物品1。
图3和图4分别为沿图2中III-III和IV_IV线截取的吸收性物品1的截面图(即 中部和前部的截面图)。在图3和图4中,为使附图容易理解,吸收性物品1的各构成部 分被绘制为相互之间稍微分开。吸收性物品1的后部的结构与图4所示的前部的结构相 似。吸收体20包括片状的主体部2和设置在主体部2的两侧部(即主体部2沿宽度方向 的两侧)上的一对侧片3,该对侧片3沿长度方向上几乎穿过主体部2的全长延伸。主体 部2包括顶片21、底片23以及设置在顶片21和底片23之间的吸收芯22。图2中,为 使附图容易理解,吸收芯22的轮廓用粗虚线描绘。如图2所示,吸收芯22在长度方向 上的两端部的宽度比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的宽度要宽。换言之,吸收芯22形成为沙漏 形状。
如图3和图4所示,各侧片3包括侧片主体31,以及使用热熔粘接剂等与侧 片主体31结合的第一弹性部件35、第二弹性部件36以及第三弹性部件37。第一弹性部 件35沿侧片主体31的自由边(自由端)与该自由边结合,第二弹性部件36和第三弹性 部件37在远离侧片主体31的自由边的位置与侧片主体31结合。第一弹性部件35是两 个丝状第一弹性元件351,每个第一弹性元件351沿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弹性部件36是两 个丝状第二弹性元件361,每个第二弹性元件361沿长度方向延伸。第三弹性部件37是 一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丝状弹性元件。
外包覆片4包括第一包覆片41和第二包覆片42,如图2所示,外包覆片4还包 括腿部弹性部件43和腰部弹性部件44。图4所示的腿部弹性部件43通过热熔粘接剂等 在每个腿部弹性部件43处于伸展的状态下(即结合伸展的腿部弹性部件43)结合在第一 包覆片41和第二包覆片42之间,然后腿部弹性部件43收缩以形成腿部上的褶部。同样 的,图2所示的腰部弹性部件44通过热熔粘接剂等以与腿部弹性部件43相同的方式结合 在图3和图4所示的第一包覆片41和第二包覆片42之间,然后腰部弹性部件44收缩以 形成腰部上的褶部。使用热熔粘接剂等将吸收体20的底片23结合在第二包覆片42上。
顶片21为透液性材料(例如亲水性纤维)制成的无纺布,顶片21能够立刻捕捉 穿着者的排泄物的水分并将这些水分移至吸收芯22中。顶片21所使用的无纺布可以是例如点结合无纺布、透气无纺布、水刺无纺布(spuhnce nonwoven fabric)和纺粘无纺布, 当使用亲水性纤维制作这些无纺布时通常使用纤维素,人造纤维,棉花等。此外,还可 以使用疏水性纤维制成的透液无纺布(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酯,聚酰胺或尼龙)形 成顶片21,其中可以在疏水性纤维的表面上利用表面活性剂进行亲水处理。
通过棉纸或透液性无纺布等包裹亲水性纤维(例如粉碎后的纸浆纤维(pulp fiber) 或纤维素纤维)与粒状吸水性聚合物(例如,SAP(SuperAbsorbentPolymer))组成的混合 物来形成吸收芯22,吸收芯22能够迅速吸收并留住透过顶片21的剩余水分。包裹亲水 性纤维的棉纸或透液性无纺布与亲水性纤维和吸水性聚合物通过热熔粘接剂结合,来防 止亲水性纤维的变形和吸水性聚合物的脱落(特别是吸水后的脱落)。在本实施方式中, 吸收芯22包括纸浆纤维和SAP。
底片23使用的是由疏水性纤维(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酯,聚酰胺或尼 龙)形成的防水的或不透液无纺布(例如,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meltblown nonwoven fabric)或6MS(spunbond-meltblown-spunbond)无纺布)或者防水的或不透液的塑料膜。 底片23防止到达底片23的排泄物的水分等漏到主体部2的外侧。在底片23使用塑料膜 的情况下,从防止吸收性物品1出汗(sweatiness)和提高穿着者舒适度的角度出发,优选 使用具有渗透性(透气性)的塑料膜。
侧片主体31使用的是由疏水性纤维(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酯,聚酰胺或 尼龙)形成的防水的或不透液性的无纺布(例如,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或6MS(spu nbond-meltblown-spunbond)无纺布)。第一弹性部件35的第一弹性元件351、第二弹性 部件36的第二弹性元件361、以及第三弹性部件37使用的是聚氨酯、带状聚氨酯膜、丝 状或带状的天然橡胶。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元件351、第二弹性元件361和第 三弹性部件37使用的是聚氨酯丝。
外包覆片4包括第一包覆片41和第二包覆片42,使用的是由疏水性纤维形成的 防水的或不透液性无纺布、防水的或不透液性塑料膜,或与形成底片23的方式相似的无 纺布和塑料膜的层积片。优选地,使用具有渗透性(透气性)的塑料膜。腿部弹性部件 43和腰部弹性部件44使用与第一弹性部件35、第二弹性部件36和第三弹性部件37相似 的材料。图2所示的端部固定片5使用与顶片21相似的材料。
如图3和图4所示,一对侧片3分别包括带状结合部33和侧壁部34。所述结合 部33是通过几乎沿结合部33的全长延伸的折叠线39划分的两部分中的一个,侧壁部34 是该两部分中的另一个。该对结合部33位于主体部2两侧边附近,结合部33沿长度方向 几乎穿过主体部2的全长并使用热熔粘接剂结合在主体部2的上侧(即穿着者的一侧)。 每个侧壁部34分别从位于结合部33的外侧边(即沿宽度方向设置在外侧的边)的折叠线 39连续,并且在主体部2的两侧部上,每个侧壁部34沿长度方向几乎穿过主体部2的全 长延伸。
如图4所示,每个侧壁部34与位于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上的结合部33接触, 并且每个侧壁部34通过热熔结合或超声波结合固定在结合部33上。以下说明中,将固 定在侧壁部;34的结合部33上的部分称作“侧壁端部341”。该对侧壁部34的每个侧壁 端部341通过中间的结合部33与主体部2间接地固定。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侧壁 部;34具有从主体部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立起的立起部342并从两个侧壁端部341连续。为使图2中的附图容易理解,侧壁部34的每个侧壁端部341用阴影线表示。
如图4所示,侧壁端部341包括沿宽度方向从折叠线39向内设置以固定主体部 2的第一固定部3411,以及设置在第一固定部3411和结合部33之间(也位于第一固定部 3411和主体部2之间)并沿宽度方向从第一固定部3411的内侧边(也就是沿宽度方向设 置在内侧上的边(即更靠近另一侧壁部34的边))向外延伸的第二固定部3412。第一固 定部3411从靠近立起部342的固定边3421(参见图幻的部位沿长度方向连续。第二固 定部3412的顶端从立起部342的自由边3422 (参见图幻连续并且第二固定部3412的顶 端向外侧延伸。
在侧壁端部341中,第一固定部3411与第二固定部3412并非必须通过热熔结合 或超声波结合的方式固定在主体部2上,但是也可以例如通过热熔粘接剂将第二固定部 3412结合到主体部2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固定部3411与第二固定部3412之间并非 必须涂有热熔粘接剂。由于第一固定部3411在内侧边与第二固定部3412连续,因此第 一固定部;3411可以与第二固定部3412 —起固定在主体部2上。
如图3所示,在各侧壁部34中,侧片主体31为双层结构,第一弹性部件35沿 着立起部342的自由边3422结合并夹设在侧片主体31的两层之间。第二弹性部件36结 合在位于立起部342的自由边3422与固定边3421 (即折叠线39的一部分)之间并远离自 由边的位置上,并且夹设在侧片主体31的两层之间。第一弹性部件35的第一弹性元件 351和第二弹性部件36的第二弹性元件361大致平行于长度方向结合并在沿长度方向几 乎穿过立起部342的全长设置。通过收缩第一弹性部件35和第二弹性部件36在立起部 342形成褶部。
在各侧壁部34中,由于两个侧壁端部341 (参照图4)的每个都具有上述结构并 且第一弹性部件35设置在立起部342上,所以立起部342从固定端342向内侧和上侧立起 (逐渐远离固定边3421),在立起部342中,靠近第一弹性部件35的部分被提起并形成面 状(surface shape)(即平面或曲面形状)。另外,由于各侧壁部34设有第二弹性部件36, 因而在第一弹性部件35和第二弹性部件36之间形成有向内弯曲部3423(弯曲部3423在 立起部342中向内弯曲)。在本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向内弯曲部3423弯曲为向上凸起, 向内弯曲部3423的顶部与自由边3422之间的部位朝自由边的向下并向内倾斜以靠近主体 部2。换言之,立起部342的靠近自由边3422的部分向下并向内倾斜。
在以下的说明中,立起部342的固定边3421和向内弯曲部3423的顶部之间的部 分称作“第一立起部分3似4 ”,向内弯曲部3423的顶部与自由边3422之间的部分称作“第二立起部分3425”。第一立起部分3似4与侧壁端部341的第一固定部3411连续, 第二立起部分3425与侧壁端部341的第二固定部3412连续。在第一立起部分3似4中, 第二弹性部件36的两个第二弹性元件361沿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方向(本实施方式中相对 于上下方向和宽度方向倾斜的方向)排列。在第二立起部3425中,第一弹性部件35的 两个第一弹性元件351沿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方向(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上下方向和宽度方 向倾斜的方向)排列。如图4所示,在第一固定部3411中,第二弹性部件36的两个第 二弹性元件361在非结合状态下保持在侧片主体31的两层之间,在第二固定部3412中, 第一弹性部件35的两个第一弹性元件351,在非结合状态下保持在侧片主体31的两层之 间。
在图3所示各侧壁部34中,第三弹性部件37沿着立起部342的固定边3421结 合,并几乎穿过立起部342的全长延伸,通过收缩第三弹性部件37,位于主体部2的吸收 芯22的外侧的片部(即在吸收芯22的侧边的外侧结合顶片21和底片23的部分)与立起 部342 —起向上立起。由此能够加大立起部342与主体部2沿上下方向的距离(即立起 部;342的向内弯曲部3423的顶部与位于主体部2的吸收芯22上的顶片21之间沿上下方 向的距离加大)。
如上所述,在吸收性物品1中,每个侧壁部34包括立起部342、两个侧壁端部 341,以及第一弹性部件35,侧壁部34的两个侧壁端部341分别包括第一固定部3411和 第二固定部;3412。由此,立起部342从固定端3421向内并向上立起,并且在立起部342 中,靠近第一弹性部件35的部分被提起并形成面状。穿着吸收性物品1时,由于穿着者 皮肤与靠近立起部342的第一弹性部件35的面状部分接触,因而可以防止第一弹性部件 35过度挤压穿着者皮肤以及防止穿着者的排泄物从立起部342与穿着者皮肤之间的间隙 漏到吸收性物品1的外部。而且,通过在侧壁端部341上设置第一固定部3411和第二固 定部3412的简单结构,能够使靠近立起部342的第一弹性部件35的部位形成为面状。
在吸收性物品1中,由于一对侧壁部34分别设有第二弹性部件36,由此在第一 弹性部件35和第二弹性部件36之间形成向内弯曲部3423。穿着吸收性物品1时,未配 置有弹性部件的向内弯曲部3423与穿着者皮肤接触时变形成面状,靠近向内弯曲部3423 以及第一弹性部件35的部分(即位于第二弹性部件36的内侧上的部分)更能够确保与穿 着者皮肤面状接触。由此更能够确保防止第一弹性部件35与第二弹性部件36过度挤压 穿着者皮肤并更能够确保防止排泄物漏到吸收性物品1的外部。
在侧壁部34中,由于第二立起部分3425(即立起部342的靠近自由边3422的部 分)倾斜,从而能够朝向自由边3422更加靠近主体部2,第一弹性部件35位于相对于向 内弯曲部3423的顶部更靠近主体部2的位置(即远离穿着者的位置)。由此更能够确保 防止第一弹性部件35过度挤压穿着者皮肤。在吸收性物品1中,只要能够防止第一弹性 部件35过度挤压穿着者皮肤时,立起部342的靠近自由边3422的部分可以几乎与主体部 2的上表面平行。
在侧壁部34中,因为第二弹性部件36是沿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方向排列的两个第 二弹性元件361构成的,因而设置第二弹性部件36的第一立起部3似4为高刚性面状,由 此形成明显的向内弯曲部3423。结果,能够更容易使与穿着者皮肤相接触的、靠近立起 部342的弯曲部3423和第一弹性部件35的部分维持面状。并且,因为第一弹性部件35 是沿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方向排列的两个第一弹性元件351构成的,因而立起部342的靠近 自由边3422的部分能够更容易形成面状。另外,第三弹性部件37沿着立起部342的固 定端3421 (即沿着折叠线39)结合,因此侧片主体31能够容易在折叠线39上翻折以使立 起部342立起。
图5为吸收性物品1和辅助吸收工具7的截面图,其中,辅助吸收工具7位于穿 着者穿着的外部物品的内侧并用于接收穿着者排泄物,辅助吸收工具7设置(连接)在图 1至图4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的内侧(即穿着者一侧)。图5对应于上面的图3。如图5 所示,辅助吸收工具7包括片状的辅助吸收工具主体部72和位于该辅助吸收工具主体部 72两侧上的一对辅助吸收工具侧片73,该辅助吸收工具侧片73几乎沿辅助吸收工具主体部72的长度方向上的全长延伸。
辅助吸收工具主体部72包括顶片721、底片723、以及设置在顶片721和底片 723之间的吸收芯722。每个辅助吸收工具侧片73包括辅助吸收工具结合部733和辅助 吸收工具侧壁部734,辅助吸收工具结合部733与辅助吸收工具主体部72结合,辅助吸收 工具侧壁部734沿长度方向延伸并至少在辅助吸收工具主体部7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从辅 助吸收工具主体部72立起。通过这样的组合,能够通过辅助吸收工具7接收穿着者的排 泄物并防止排泄物漏到辅助吸收工具7的外部和吸收性物品1的外部。
在吸收性物品1中,辅助吸收工具7设置在主体部2上并位于一对侧壁部34之 间,所述辅助吸收工具7的每个侧部(即顶片721、底片723和辅助吸收工具结合部733 的在吸收芯722的侧边的外侧相互结合的部分)设置在每个侧壁部34的立起部342和主 体部2之间。具体的,辅助吸收工具7的侧部夹在向内侧更靠近主体部2的第二立起部 3425和位于主体部2的吸收芯22上的顶片21之间。由此,辅助吸收工具7被朝向主体 部2偏压,以稳固地固定于吸收性物品1。
在辅助吸收工具7固定在吸收性物品1上的状态下,辅助吸收工具侧壁部734的 自由边7341从辅助吸收工具侧壁部734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向上突出,且自由边7341顶部 定位为比吸收性物品1的侧壁部34的立起部342靠上。因此,辅助吸收工具侧壁部734 与穿着者皮肤密切接触。结果,能够更加确保防止排泄物漏到辅助吸收工具7和吸收性 物品1的外部。
如图6所示,当在吸收性物品1的内侧设置有辅助吸收工具7a(该辅助吸收工具 7a的吸收芯722的宽度大于吸收性物品1的吸收芯22的宽度)时,每个侧壁部34的立起 部342的第一立起部分3似4向外且向上立起,第二立起部分3425向内且向上立起。由 此,能够固定位于吸收性物品1的吸收芯22的外侧上的辅助吸收工具7a的两侧部,使得 辅助吸收工具7a绕所述一对立起部342卷曲,并且辅助吸收工具7a能够与吸收性物品1 稳定地固定。结果,能够通过辅助吸收工具7a的移位等来防止排泄物漏到辅助吸收工具 7a和吸收性物品1的外部。
上文虽然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优选 实施方式,而是允许各种变化。
例如,第一弹性部件35的第一弹性元件351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但 是,在第一弹性部件35形成为多个第一弹性元件351的情况下,立起部342的靠近自由 边3422的部分能够更容易形成如上所述的面状。与第一弹性部件35相似,第二弹性部 件36的第二弹性元件361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但是,在第二弹性部件36形 成为多个第二弹性元件361的情况下,明显地形成向内弯曲部3423并能够容易地使立起 部342的一部分保持为面状,如上所述,该部分为靠近向内弯曲部3423和第一弹性部件 35的部分和与穿着者皮肤接触的部分。
在图4所示的侧壁端部341中,第二弹性部件36和第一弹性部件35没有必要必 须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部;3411和第二固定部3412上。例如,如图7所示,第一弹性部 件35的两个第一弹性元件351和第二弹性部件36的两个第二弹性元件361可以设置在第 二固定部3412上。
图8所示为吸收性物品的另一实施例,图8是吸收性物品Ia在伸展状态下的平面图,该吸收性物品Ia为一次性裤型尿布,与图2相同,图8为从穿着者一侧观察的视 图。并且,图9是吸收性物品Ia沿图8中IX-IX位置截取的截面图。代替图2所示的 漏斗形吸收芯22,如图8所示,吸收性物品Ia的吸收体20具有在平面图中为近似矩形的 吸收芯22a(即吸收芯2 的形状为在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几乎沿吸收芯2 的长度方向的 全长基本上相同)。除了上述部件,其他的构成元件与图1至图4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相 同,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相同符号表示。
如图9所示,在吸收性物品Ia中,各侧片3的立起部342的固定边3421基本上 与主体部2的吸收芯2 的侧边重叠。在立起部342中,第一立起部分3似4从固定边 3421向内和向上立起,并且第二立起部分3425朝向自由边向下并向内倾斜以靠近主体部 2,向内弯曲部3423以与上述吸收性物品1相同的方式形成在第一弹性部件35和第二弹 性部件36之间。
吸收性物品Ia中,由于立起部342以与吸收性物品1相同的方式与穿着者以面 状接触,因而防止第一弹性部件35和第二弹性部件36过度挤压穿着者皮肤,并且防止穿 着者排泄物从立起部342和穿着者皮肤之间漏到吸收性物品Ia的外部。此外,在吸收性 物品Ia的内侧设置图5所示的辅助吸收工具7时,由于辅助吸收工具7的两侧部以与吸 收性物品1相同的方式设置在一对立起部342的第二立起部分3425和主体部2之间,辅 助吸收工具7被朝向主体部2偏压,以稳定地固定于吸收性物品la。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吸收体20的吸收芯22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的宽度可 能会比长度方向上的中部的宽度和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的宽度更大(即吸收芯22的 形状类似于日本的羽子板)。
除了裤型一次性尿布外,上述吸收性物品的结构还可以使用在各种各样的吸收 性物品上,例如开口型一次性尿布,在穿戴该一次性尿布时,设置在穿着者前侧的部分 和设置在穿着者后侧的部分围绕穿着者的腰身固定。
虽然出于说明的目的描述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 当理解,在没有偏离如权利要求所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各种修改、添 加和替换都是可能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用于接收穿着者的排泄物,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片状的主体部,在该主体部中,在底片和顶片之间设置有吸收芯;和 一对侧壁部,该对侧壁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两侧部上并沿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 延伸,其中,每个所述侧壁部包括立起部,该立起部从所述主体部立起并位于每个所述侧壁部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中部;两个侧壁端部,该两个侧壁端部为每个所述侧壁部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所 述两个侧壁端部固定在所述主体部上;和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沿所述立起部的自由边结合于该自由边,而且所述弹性部件 收缩以在所述立起部形成褶部; 每个所述侧壁端部包括第一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沿所述长度方向从所述立起部的靠近所述立起部的固定 边的部分连续,所述第一固定部向内延伸以固定于所述主体部;第二固定部,该第二固定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以固定于所 述主体部,并且所述第二固定部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内侧边向外侧伸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每个所述侧壁部还包括另一弹性部件,该另一弹性部件沿大致平行于所述长度方向 的方向在远离所述自由边的位置上结合于所述立起部,并且所述另一弹性部件收缩以在 所述立起部形成褶部,而且在所述立起部中位于所述弹性部件和所述另一弹性部件之间的位置形成有向内弯曲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另一弹性部件是多个弹性元件,该 多个弹性元件均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并且沿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立起部的靠近所述自由边的部分与 所述主体部大致平行,或者所述部分朝向所述自由边倾斜以靠近所述主体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弹性部件为多个弹 性元件,该多个弹性元件均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并且沿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排 列。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两侧 部上设置有一对侧片,每个侧片包括结合在所述本体部上的带状结合部,每个所述侧壁 部是每个所述侧片的一部分并从所述结合部连续,而且每个所述侧片还包括沿所述立起 部的所述固定边结合的弹性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吸收芯在所述长度方 向上的一端的宽度比位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部的宽度更宽。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位 于一对所述侧壁部之间的辅助吸收工具,并且所述辅助吸收工具的各个侧部设置在每个 所述侧壁部的所述立起部和所述主体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辅助吸收工具包括片状的辅助吸收工具主体部;以及辅助吸收工具侧壁部,该辅助吸收工具侧壁部设置在所述辅助吸收工具主体部的两 侧部上,所述辅助吸收工具侧壁部沿所述辅助吸收工具主体部的所述长度方向延伸,所 述辅助吸收工具侧壁部至少在所述辅助吸收工具主体部的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中部从所述 辅助吸收工具主体部立起。
全文摘要
吸收性物品(1)的各侧壁部(34)的立起部(342)中,在第一弹性部件(35)和第二弹性部件(36)之间形成有向内弯曲部(3423)。穿着吸收性物品(1)时,未设置弹性部件的向内弯曲部(3423)与穿着者皮肤接触以变形为面状,靠近向内弯曲部(3423)以及第一弹性部件(35)的部分与穿着者皮肤面状接触。由此防止第一弹性部件(35)和第二弹性部件(36)过度挤压穿着者皮肤以及防止排泄物漏到吸收性物品(1)的外部。
文档编号A61F13/475GK102018598SQ201010275358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7日
发明者高桥勇树 申请人:利卫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