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输液器的止液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89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点滴输液器的止液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滴输液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点滴输液器的止液控 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在对病体医疗的点滴输液过程中,广泛采用具有流量控制器和止液 控制装置的点滴输液器。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点滴输液器,主要包括滴斗10,设置在滴斗10上 方并与其连通的尖状接头60。滴斗10下部开设有点滴液出口 12,并通过点滴液出口 12连 通一导流管11。导流管11中串联设置一流量控制器40,导流管11末端连接有针头50。在点滴输液操作的实施中,尖状接头60用于插设在点滴瓶70中,并将点滴瓶70 中的点滴液通过尖状接头60、滴斗10、点滴液出口 12、导流管11、流量控制器40、针头50 — 路流入病体中。其中,流量控制器40用于控制导流管11中点滴液的流量、流速,可由医护 人员或患者自行调节。但当点滴输液完毕时,为防止空气注入病体,必须立即阻断导流管10,该项阻断操 作以往是通过关闭流量控制器40来实现的。因此,患者在进行点滴输液的过程中需要费神自行监控,或要求家属陪护。在没有 家属陪护时,更造成医护人员工作量加大,稍有疏忽未能在点滴液用尽后及时关闭流量控 制器40,就会造成回血或使空气注入患者体内,危及患者的人身安全。为此,再参见图1所示,在上述点滴输液器的滴斗10内,还设置了止液控制装置。 该止液控制装置主要由密闭浮动体20和球面薄膜单元23组成。参见图2,密闭浮动体20 由盖体21、浮杯体22组成,盖体21具有一平整的顶面212。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滴斗10中有来自点滴瓶70的点滴液L,止液控制装置利用点 滴液L的浮力悬浮在滴斗10内、点滴液出口 12的上方,保证输液过程点滴液出口 12的畅 通,点滴液L可以正常输出。当输液接近结束时,滴斗10内点滴液L的液面逐渐下降,止液控制装置的球面薄 膜单元23堵塞住了点滴液出口 12,防止了空气注入人体,确保了输液操作的安全。如图3所示,在输液过程中,还可能会发生,由于流量控制器40打开过小,滴斗10 内点滴液L的液面逐渐升高,导致密闭浮动体20上的顶面212与滴斗10内的入液口 13相 遇。在点滴液L的液体力学作用下,两者粘合在一起,堵塞了入液口 13,导致点滴瓶70内的 点滴液无法顺利下行进入滴斗10,需要外力对粘合在一起的两者进行分离,造成操作的困 难,浪费了部分时间。另外,在输液开始操作时或换瓶操作时,稍有不慎也会有入液口 13与顶面212相 接触影响输液的情景发生。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一种避免止液控制装置堵塞住滴斗的入 液口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止液控制装置堵塞住滴斗 的入液口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防堵塞功能的止液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点滴输液器的止液控制装置,至少包括一可在滴斗中浮动的止液部件;所述 滴斗还具有一导入点滴液的入液部;所述止液部件与所述入液部之间设置有防堵塞结构。较佳地,所述防堵塞结构为设置在所述止液部件的顶面上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 的正投影外形与所述入液部的横截面不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为十字形或一字形,所 述入液部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正方形。较佳地,所述防堵塞结构为设置在所述止液部件的顶面上的引流槽,所述引流槽 的至少一端部延伸到所述止液部件的侧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引流槽为一端延伸到所述止 液部件的侧面上的十字形或一字形。较佳地,所述防堵塞结构为开设在所述止液部件的顶面上的至少一通孔,所述通 孔在所述入液部与所述点滴液储存管的内腔之间构成一引流通道。较佳地,所述防堵塞结构为开设在所述入液部上的至少一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在 所述入液部的内侧与外侧之间构成一导流通道。较佳地,所述防堵塞结构为开设在所述入液部的末端上的至少一导流缺口。较佳地,所述止液部件至少包括固定连接的一密闭浮动体和一球面薄膜单元。进 一步地,所述防堵塞结构设置在所述密闭浮动体的顶面与所述入液部之间。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止液部件与入液部之间设置防堵塞结构,有效 地避免了止液部件堵塞住入液部,导致点滴液不能下行的状况的发生,减少医护人员的操 作麻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操作上及构件制造、组装成本上,都具有大 为提高的便利性及经济效益。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中的防堵塞结构可以设置在止液部件上,也可 以是设置在入液部上,还可以是止液部件与入液部的配合关系。但其原理归纳为一点,即在 止液部件与入液部紧密抵靠时,在两者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液体通道以供来自点滴瓶的点 滴液顺畅下行,而无需人工干预。本实用新型中的防堵塞结构还可以应用在现有的各种带止液部件的点滴输液器 中,具有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点滴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点滴输液器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结构在堵塞状态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止液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沿A-A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32]图7为凸起部一具体实施方式
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凸起部又一具体实施方式
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凸起部再一具体实施方式
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止液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沿A-A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引流槽一具体实施方式
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4为引流槽又一具体实施方式
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5为引流槽再一具体实施方式
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中入液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中入液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中另一入液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 案及有益效果。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参照现有技术中的图1所示,至少包括 一可在滴斗10中浮动的止液部件20。滴斗10还具有一导入点滴液L的入液部13,一点滴 液出口 12。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止液部件20至少包括固定连接的一密闭浮动体 22和一球面薄膜单元23。密闭浮动体22用于提供使止液部件20上浮的浮力,球面薄膜单 元23起到封闭点滴液出口 12以止液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中,在止液部件20与入液部13之间还设置有一防堵塞结构。本实施 例中,该防堵塞结构设置在密闭浮动体22的顶面212与入液部13之间。本实施例中的防堵塞结构为设置在密闭浮动体22的顶面212上的凸起部214。凸 起部214的正投影外形应与入液部13的横截面形状不相同,以在两者抵靠结合时还能在两 者之间形成至少一个液体通道,供点滴液下行。具体地,当入液部13的横截面如本实施例所示为圆形时,上述“凸起部214的正投 影外形应与入液部13的横截面形状不相同”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凸起部214可以为如图6 所示的“十”字形,也可以为如图7所示的“一”字形,或如图8所示的“三角”形,或如图9 所示的“*”形等等,难以穷举。当入液部13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或其他多边形时,基于同样的原理,凸起部214的 正投影外形只要与入液部13的形状不相同,能够形成液体通道,即可在实施中获得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效果。实施例2 如图10、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止液部件20至少包括 固定连接的一密闭浮动体22和一球面薄膜单元23,防堵塞结构设置在密闭浮动体22的顶 面212与入液部13之间。[0054]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防堵塞结构为设置在止液部件20的顶面212上的引 流槽213。引流槽213的正投影外形应与入液部13的横截面形状不相同,以在两者抵靠结 合时还能在两者之间形成至少一个液体通道,供点滴液下行。具体地,当入液部13的横截面如本实施例所示为圆形时,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引 流槽213可以为如图12所示的“十”字形,也可以为如图13所示的“一”字形,或如图14所 示的“三角”形,或如图15所示的“*”形等等,难以穷举。当入液部13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或其他多边形时,基于同样的原理,引流槽213的 正投影外形只要与入液部13的形状不相同,能够形成液体通道即可在实施中获得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效果。进一步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入液部13的横截面不能完全覆盖住止液部件20的 顶面212时,无论采用何种形状的引流槽213,只要引流槽213的一端延伸到止液部件20的 顶面212的一侧面上,形成一侧面的缺口,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结构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防堵塞结构 为开设在止液部件20的顶面212上的至少一通孔(未做图示)。该通孔的入口端、出口端的位置是需要特别设定的。即该通孔的入口端必须与入 液部13相通,而该通孔的出口端必须与滴斗10的空腔相通,并且该通孔本身不破坏密闭浮 动体22的密封性。如此,借助于该通孔在入液部13与点滴液储存管10的内腔之间构成的引流通道, 可以实现点滴液的顺利下行。实施例4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滴斗10中设置有可浮动的止 液部件。滴斗10还具有一导入点滴液L的入液部13,及一点滴液出口。本实施例中,防堵塞结构为开设在入液部13的末端上的至少一导流缺口 131。该 导流缺口 131为入液部13的末端做一个倾斜的切口,并使入液部13的内侧与外侧相贯通。当止液部件的顶面与入液部13紧密抵靠时,由于设置了导流缺口 131,在止液部 件的顶面与入液部13之间就形成了一液体通道,供点滴液顺利下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效果。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
中,导流缺口 131也可以是横穿在入液部13的壁厚中的一通 孔,其位置靠近入液部13的末端。实施例5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结构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 的防堵塞结构为开设在入液部13的末端上的至少一导流槽。本实施例中,导流槽为开设在入液部13的一侧壁厚上的一导流通道132,该导流 通道132在入液部13的内侧与外侧之间构成一液体通道,供点滴液顺利下行,实现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效果。如图18所示,防堵塞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横向开设在入液部13的壁厚上的 一导流通道133,该导流通道133在入液部13的内侧与外侧之间构成一液体通道,供点滴液 顺利下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6[0071]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 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 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点滴输液器的止液控制装置,至少包括一可在滴斗中浮动的止液部件;所述滴 斗还具有一导入点滴液的入液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液部件与所述入液部之间设置有防堵塞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塞结构为设置在所述止 液部件的顶面上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正投影外形与所述入液部的横截面不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为十字形或一字形,所 述入液部的横截面为圆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塞结构为设置在所述止 液部件的顶面上的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至少一端部延伸到所述止液部件的侧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为一端延伸到所述止 液部件的侧面上的十字形或一字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塞结构为开设在所述止 液部件的顶面上的至少一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入液部与所述点滴液储存管的内腔之间构 成一引流通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塞结构为开设在所述入 液部上的至少一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在所述入液部的内侧与外侧之间构成一导流通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塞结构为开设在所述入 液部的末端上的至少一导流缺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液部件至少包括固定连接 的一密闭浮动体和一球面薄膜单元。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止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塞结构设置在所述密闭 浮动体的顶面与所述入液部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点滴输液器的止液控制装置,至少包括一可在滴斗中浮动的止液部件;所述滴斗还具有一导入点滴液的入液部;所述止液部件与所述入液部之间设置有防堵塞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止液部件与入液部之间设置防堵塞结构,有效地避免了止液部件堵塞住入液部,导致点滴液不能下行的状况的发生,减少医护人员的操作麻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操作上及构件制造、组装成本上,都具有大为提高的便利性及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A61M5/168GK201880129SQ201020641800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日
发明者毛春元 申请人:上海金塔医用器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