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用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293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处理用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带弯曲部的臂部设置为自插入部的前端突出的处理用内窥镜。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在包括弯曲部和软管部的插入部的前端设有带弯曲部的臂部的处理用内窥镜。在该处理用内窥镜中,利用自插入部的前端突出的带弯曲部的处理用臂部在体腔内对生物体组织进行切开、切除、缝合等处理。在处理用内窥镜中,利用设置为自插入部的前端突出的带弯曲部的处理用臂部,能够将体腔内的生物体组织提起或者使其移动,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切开、切除、缝合等比较复杂的处理。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955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但是,自插入部的前端突出的带弯曲部的处理用臂部通常形成为比内窥镜的插入部细径的管状构件。因此,对较细的带弯曲部的处理用臂部施加的负担比率非常大。另外, 由于带弯曲部的处理用臂部形成为细径的管状构件,因此,难以提高该臂部的强度。因而, 在处理用内窥镜中,难以充分地确保被施加较强的弯曲作用力等的处理用臂部处的弯角耐性、反复弯角寿命等的耐久性。本发明即是着眼于上述课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即,通过做成能够将包括具有弯曲机构的臂部的体腔内插入部侧的构成部与操作部侧的构成部分离的构造,能够对包括具有弯曲机构的处理用臂部的体腔内插入部侧的构成部进行更换。此外,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考虑体腔内插入部的耐久性地使用、并且由于能再利用操作部侧的构成部而能够谋求有效利用的处理用内窥镜。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处理用内窥镜,该处理用内窥镜包括体腔内插入部,其具有主体前端硬质部和设置在上述主体前端硬质部的基端侧的主体弯曲部; 1个以上处理用臂部,其自上述体腔内插入部的上述主体前端硬质部突向前端侧突出,各自设有弯曲机构;操作部,其设置在上述体腔内插入部的基端侧;观察部,其包括设置在上述体腔内插入部的上述前端硬质部的内部的摄像部,用于拍摄体腔内的视场;操作部装卸部件,其用于将上述操作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上述体腔内插入部上;观察部装卸部件, 其用于将上述观察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上述体腔内插入部上。发明的效果采用本发明,由于能够将包括处理用臂部的体腔内插入部侧的构件与操作部侧的构件分离,因此,能够将包括处理用臂部的体腔内插入部侧部分更换为新的构件,因而,考虑体腔内插入部的耐久性,在必要的情况下更换体腔内插入部,能够再利用操作部侧的构成构件,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将包括处理用臂部的体腔内插入部侧部分分离,能够对其余的操作部侧的构成部分再使用(再利用),因此,与废弃整个处理用内窥镜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每一次使用处理用内窥镜的手术成本。


图1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整体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概略图。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前端部的、臂部处于待机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前端部的、臂部展开的动作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前端部的、臂部展开的动作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整体的各要件的关系的概略图。图7是以分离的状态概略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装卸部的立体图。图8是以分离的状态概略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处理用内窥镜的装卸部的立体图。图9是用局部截面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处理用内窥镜的装卸部的操作线类的装卸构造的侧视图。图10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处理用内窥镜的装卸部的操作线类的装卸构造的侧视图。图IlA是以将操作线类分离的状态、用局部截面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处理用内窥镜的装卸部的操作线类的装卸构造的侧视图。图Il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处理用内窥镜的装卸部的操作线类的装卸构造的一侧的俯视图。图12是以将操作线类连结起来的状态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处理用内窥镜的装卸部的操作线类的装卸构造的侧视图。图1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的处理用内窥镜的装卸部的、操作线类分离的状态的概略图。图14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的处理用内窥镜的装卸部的操作线类的装卸构造的、将连接端头向连接器具中插入之前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4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的处理用内窥镜的装卸部的操作线类的装卸构造的、将连接端头与连接器具成直角地插入到其中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4C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的处理用内窥镜的装卸部的操作线类的装卸构造的、使连接端头倾斜为连接端头的轴中心与连接器具的轴中心方向一致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4D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的处理用内窥镜的装卸部的操作线类的装卸构造的、形成台阶部的片部相互嵌合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5A是以分离的状态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的处理用内窥镜的装卸部的操作线类的装卸构造的侧视图。
图15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的处理用内窥镜的装卸部的操作线类的装卸构造的一侧的俯视图。图16是以连结状态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的处理用内窥镜的装卸部的操作线类的装卸构造的侧视图。图1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的处理用内窥镜的装卸部的、操作线类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8是概略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7变形例的处理用内窥镜整体的立体图。图19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整体的各要件的关系的概略图。图20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整体的各要件的关系的概略图。图21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整体的立体图。图22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整体的立体图。图23A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立体图。图2 是概略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从与图23A不同的方向看到的立体图。图23C是概略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从与图23A及图2 不同的方向看到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 图18详细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10包括内窥镜主体100和观察单元(观察部)200。内窥镜主体100包括能插入到体腔内的体腔内插入部12和与体腔内插入部12的基端部相连接的第1分支部14。在第1分支部14的基端侧连接有第1延伸部 16和第2延伸部17,该第1延伸部16和第2延伸部17自第1分支部14分支而分别朝向基端侧延伸,分别由两个纵长的具有挠性的管状构件形成。在第1延伸部16的基端侧配设有第1操作部(主体操作部)19。在第2延伸部17的基端侧配设有第2分支部20,两根分支线缆21自第2分支部20进一步向基端侧延伸。在两根分支线缆21的基端部连接有第 2操作部(臂部操作部)22。在第1操作部19上连接有自第1操作部19向基端侧延伸的通用线缆23,在通用线缆23的基端部设有连接器24。在连接器M上设有送气送水用连接管25、吸引管沈和照明光引导管27。连接器M能够装卸地连接在光源装置等外部仪器台上。在将连接器M连接于光源装置等外部仪器台时,送气送水用连接管25、吸引管沈和照明光引导管27分别连接于对应的送水源、吸引源、光源等功能部。在连接器M上连接有信号线缆44,在信号线缆44的基端部设有摄像用连接器 45。摄像用连接器45以能自由装卸的方式与作为另外的外部仪器台的摄像机控制单元(未图示)相连接。在第1操作部19中设有能够供手术人员用手握住来操作的部分。第1操作部19 包括用于弯曲操作体腔内插入部12的主体弯曲部(见后述)的作为弯曲操作部件的弯曲操作旋钮(手柄)28、处理器具贯穿用通道的插入口 29、送气送水用操作按钮66 (详细见后述)、吸引用操作按钮67、用于控制观察单元200的摄像动作的开关68。如图1及图2所示,体腔内插入部12包括作为主体的插入部主体13和自插入部主体13的前端向前端侧突出的至少一根以上的处理用臂部33、34。如图1及图2所示,插入部主体13包括位于最前端的第1硬质部(主体前端硬质部)41、连接于第1硬质部41 的基端部的弯曲部(主体弯曲部)42和连接于弯曲部42的基端部的软管部(主体挠性管部)43。处理用臂部33、34以其基端部连结于插入部主体13的前端的状态支承在插入部主体13的前端。一对处理用臂部33、34以自插入部主体13的前端向前端侧突出的状态左右并列地配置。在此,将图3所示的配置状态作为待机位置。如图2及图3所示,一对处理用臂部33、34各自包括位于最前端的第2硬质部(臂部前端硬质部)36、连接于第2硬质部的基端部的第1弯曲部(第1臂部弯曲部)37和连接于第1弯曲部37的基端部的第2弯曲部(第2臂部弯曲部)38,该第2弯曲部38的基端部与插入部主体13的前端相连结。第1弯曲部37及第2弯曲部38能够由与通常的内窥镜的弯曲部相同的弯曲机构构成,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利用操作单元31 (见后述)拉拽操作操作线,能够使第1弯曲部37和第2弯曲部38各自弯曲。例如,第1弯曲部37向4个方向弯曲,第2弯曲部向两个方向弯曲。如图1所示,在操作单元31中设有两个操作手柄46、47,该两个操作手柄46、47分别与各处理用臂部33、34相对应。通过设置两个操作手柄46、47,相互独立地弯曲操作处理用臂部33、34。利用各操作手柄46、47,分别独立操作各自所对应的臂部33、34的两个弯曲部37、38。即,通过操作操作手柄46,能够各自独立地操作臂部33的弯曲部37、38。另外,通过操作操作手柄47,能够各自独立地操作臂部34的两个弯曲部37、38。图3表示不使左右的处理用臂部33、34的弯曲部37、38弯曲的待机状态。图4表示使左右的处理用臂部33、34的弯曲部37、38分别弯曲并使处理用臂部33、34向左右展开的处理作业时的一个状态。在内窥镜主体100中,上述弯曲操作用线(未图示)自第2操作部22通过分支线缆21、21和第2延伸部17延伸设置到插入部主体13,其前端连接于臂部33、34。通过操作第2操作部22的操作手柄46、47来牵引各个弯曲操作用线,从而与各个弯曲操作用线相对应的处理用臂部33、34的弯曲机构被驱动,能够使处理用臂部33、34的弯曲部37、38弯曲。在体腔内插入部12中形成有与臂部33、34的数量相应的数量(本实施方式是两个)的处理器具引导用通道。处理器具引导用通道自臂部33、34通过插入部主体13、第2 延伸部17、第2分支部20延伸设置至分支线缆21。处理器具引导用通道的一方连通于第 1通道开口 48,该第1通道开口 48形成在与该处理器具引导用通道相对应的臂部33的前端,处理器具引导用通道的另一方连通于第2通道开口 49,该第2通道开口 49形成在与该处理器具引导用通道相对应的臂部34的前端(参照图3及图4)。如图1所示,在操作单元31的主体中设有第1插入口 51和第2插入口 52,该第1 插入口 51连通于与一方的处理用臂部33相对应的处理器具引导用通道,该第2插入口连通于与另一方的处理用臂部34相对应的处理器具引导用通道。这些通道不仅用于供臂部用处理器具插拔,也能够用于自臂部33、34的前端向体腔内送水、注入药液、吸引药液等其它的目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臂部33和第2臂部34是形成有连通于处理器具引导用通道的开口的形态的处理用臂部,但例如图5所示,作为第1变形例,也可以是在第1 臂部33的前端部形成钳子形式等的处理部53,在第2臂部34的前端部构成设有观察部56 和照明口 57的观察功能部58。如图3及图4所示,在体腔内插入部12的前端面部设有一对照明窗61、在内部配置有观察单元200(见后述)的摄像部单元(摄像部)202的前端部分的观察窗用开口 62、 用于朝向配置在观察窗用开口 62内部的摄像部单元202的前端送气送水的送气送水喷嘴 63和插入部主体用通道口 64。一对照明窗61、观察窗用开口 62、送气送水喷嘴63和插入部主体用通道口 64设置在与第1臂部33和第2臂部34错开的位置。在照明窗61中设有兼用作透明罩的前端透镜。另外,观察窗用开口 62可以是贯穿到前端侧的开孔,但也可以是被透明罩封闭了开口部分的观察窗。如图1及图2所示,观察单元200包括在最前端设有摄像部单元202的插入部203、 连接于插入部203的基端部的线缆单元204和连接于线缆单元204的基端部的观察单元用连接器206。在插入部203和线缆单元204之间设有卡合部205。插入部203是能插入到形成于内窥镜主体100中的贯穿通路71中的部分。在将插入部203插入到贯穿通路71中的规定位置时,卡合部205与贯穿通路71的插入孔72相卡合。此时,摄像部单元202被以定位在规定位置的状态保持,摄像部单元202被以固定于观察窗用开口 62的状态安装。由此,构成用于将单元(摄像部)202相对于体腔内插入部12装卸的观察部装卸部件。另外,观察单元用连接器206以插入到形成于连接器M上的插入口 30中的状态与连接器M相连接。于是,在将摄像部单元202安装于内窥镜主体100上的使用状态下, 由摄像部单元202拍摄得到的摄像信号自连接器M通过信号线缆44被传送到摄像机控制单元。利用摄像机控制单元将摄像信号转换为视频信号,在未图示的监视器中显示观察图像。接着,具体地说明用于将观察单元200相对于内窥镜主体100装卸的观察部装卸部件的构造。如图2所示,在体腔内插入部12内形成有供观察单元200插入的贯穿通路 (路径)71。另外,设有将观察单元200的插入部203插入到贯穿通路71中、将观察单元 200能自由装卸地安装于体腔内插入部12上的贯穿引导部件及观察单元装卸部件(观察部装卸部件)。在此,贯穿通路71的前端与观察窗用开口 62相连通,贯穿通路71的基端与形成于第1分支部14的插入孔72相连通。另外,在体腔内插入部12内,贯穿通路71以与其它的内置物分开的状态配置。即,贯穿通路71以由管、划分构件等在体腔内插入部12内划分而成的状态形成。另外,插入孔72的横截面形状成为与摄像部单元202的横截面形状一致的形状。由此,摄像部单元202以朝向固定的状态插入到贯穿通路71中,观察单元200的插入部203以朝向固定的状态被引导到贯穿通路71中。即,由摄像部单元202构成将观察单元200的插入部203以朝向固定的状态引导到贯穿通路71中的姿态限制部件。在贯穿通路71的前端部形成有用于将摄像部单元202与观察窗用开口 62对齐地定位的容纳室。 在该容纳室中也设有用于限制摄像部单元202的设置朝向的姿态限制部件。另外,优选贯穿通路71的中途部分由例如具有柔软性和膨缩性的挠性管形成,与其它的内置物分开地形成。
在内窥镜主体100中内置有各种内置物。内置物除了用于引导观察单元200的引导管之外,还包括分别形成各通道的多个通道管;用于分别操作插入部主体13的弯曲部
42、处理用臂部33、34的弯曲部37、38的弯曲机构的作为弯曲操作构件的操作线;用于分别引导这些操作线的引导构件;与送气送水喷嘴63相连通的送气送水管;用于形成与通道口 64相连通的处理器具贯穿用通道的管;与处理器具贯穿用通道相连通的吸引管道;用于向照明窗61引导照明光的光导件、信号线等的导电线等。而且,用于形成与通道口 64相连通的处理器具贯穿用通道的管自插入部主体13 的第1硬质部41通过弯曲部42、软管部43、第1分支部14、第1延伸部16被引导至第1操作部19的插入口四。用于分别形成处理用臂部33、34的通道48、49的各管自各个处理用臂部33、34通过插入部主体13的第1硬质部41、弯曲部42、软管部43被引导至第1分支部14。而且,进一步自第1分支部14通过第2延伸部17、第2分支部20、各分支线缆21分别被引导至第2操作部22的操作单元31的第1插入口 51、第2插入口 52。用于操作插入部主体13的弯曲部42的弯曲机构的操作线自弯曲部42通过软管部43、第1分支部14、第 1延伸部16被引导到第1操作部19。用于操作处理用臂部33、34的弯曲部37、38的弯曲机构的操作线自处理用臂部33、34通过插入部主体13的第1硬质部41、弯曲部42、软管部
43、第1分支部14、第2延伸部17、第2分支部20和分支线缆21被引导到第2操作部22 的操作单元31。与送气送水喷嘴63相连通的送气送水管自送气送水喷嘴63通过插入部主体13的第1硬质部41、弯曲部42、软管部43被引导至第1分支部14。而且,进一步通过第 1分支部14、第1延伸部16、第1操作部19和通用线缆23连接于连接器M的送气送水用连接管25。利用切换阀(未图示)对送气送水喷嘴63进行送气送水控制,该切换阀利用设置于第1操作部19的送气送水用操作按钮66来操作。在第1操作部19中,处理器具贯穿用通道64以其中途通过切换阀(未图示)与吸引管道连通的状态与该吸引管道相连接。该吸引管道通过第1操作部19和通用线缆23连接于连接器M的吸引管26。利用设置于第 1操作部19的切换阀控制吸引管道与通道64的连接和切断,利用吸引用操作按钮67来操作该切换阀。用于向照明窗61引导照明光的光导件由光纤束构成。该光导件通过第1硬质部41、弯曲部42、软管部43、第1分支部14、第1延伸部16、第1操作部19和通用线缆 23连接于连接器M的照明光引导管27。用于引导作为弯曲操作构件的操作线的引导构件由导向环、引导管等形成。另外,内置物除了上述构件之外,还包括在通常的内窥镜领域中公知的各种内置构件。接着,说明用于实现能够将处理用内窥镜的操作部相对于体腔内插入部装卸的操作部装卸部件。作为设置操作部装卸部件的部位,如图1所示,设有用于将体腔内插入部12 连接于第1分支部14的连接部分A、用于将第1操作部19连接于第1延伸部16的连接部分B或者用于将第2分支部20连接于第2延伸部17的连接部分C。但是,例如在延伸部 16、17的中途设置连接部分等,其部位、数量并没有限定。另外,不必设置所有的连接部分 A、B、C。但是,通过做成在连接部分A (操作部一体装卸部件)将体腔内插入部12与操作部侧分离的构造,能够将操作部19、22 —体地从体腔内插入部12侧卸下。在连接部分(主体操作部装卸部件)B设置操作部装卸部件的情况下,能够将第1操作部19、通用线缆23和连接器M等从体腔内插入部12侧卸下。在连接部分(臂部操作部装卸部件)C设置操作部装卸部件的情况下,能够将第2分支部20、分支线缆21和第2操作部22从体腔内插入部 12侧卸下。图6是概略地表示在第1分支部14的用于连接体腔内插入部12的连接部分A设有操作部装卸部80的情况下的构造的说明图。如图7所示,在操作部装卸部80中,例如插入部主体13的外壳构件81和第1分支部14的外壳构件82能够装卸地相连结。作为该连结构造,可考虑两构件81、82能够装卸地相连结的各种构造。优选的是,在将两构件81、82连结起来之后,两构件81、82被以在规定的位置定位的状态固定,并气密地连结。在图7所示的一例中,在插入部主体13的外壳构件81上设有缺口凹部83,在第1分支部14的外壳构件82上设有能够与缺口凹部83 相嵌合的形状的突出部84。通过将突出部84嵌合于缺口凹部83来确定结合位置。用于固定两构件81、82的方法例如也可以是以将设置于两构件81、82中的一方的构件上的卡定部与设置于另一方的构件上的接收部相卡合的状态连结的方法、用螺钉将两构件81、82连结起来的方法、夹持方法等。另外,在位于操作部装卸部80的内部的各个内置物中也设有能够分离的连接部。 在图7所示的一例中,表示操作线类85的连接部。在操作线类85中设有中途能够分离的作为连接部的插入 断开(W * -才> ·夕一 > 才7 )方式的接合部86。在接合部86 中,在操作线类85的位于插入部主体侧的操作线部的基端设有第1连接配件87,在操作线类85的操作部侧操作线部的前端设有第2连接配件88。通过做成该构造,由第1连接配件87和第2连接配件88形成能够装卸的接合部86。通过进行将第1连接配件87和第2 连接配件88中的一方向另一方插入的操作而自动地锁定,从而第1连接配件87和第2连接配件88相连接。另外,在使第1连接配件87和第2连接配件88脱离的情况下,例如旋转操作设置于连接配件87、88中的一方上的解除环(未图示)等。由此,解除第1连接配件87和第2连接配件88的锁定状态,将第1连接配件87和第2连接配件88分离。各操作线类85的、各个接合部86的前端侧和基端侧的区域(除接合部86之外的区域)贯穿于操作线护套(引导构件)91、92中。由此,能引导操作线类85。在使用处理内窥镜10的情况下,在将观察单元200组装于体腔内插入部12的可使用状态下使用。插入部主体13的弯曲部42能够通过操作第1操作部19的弯曲操作旋钮28而弯曲。另外,第1臂部33和第2臂部34能够通过操作第2操作部22的操作单元 31而弯曲。此外,能够与通常的内窥镜同样地操作。在使用之后,将观察单元200和操作部侧与体腔内插入部12侧分离,单独对体腔内插入部12进行清洗消毒处理。鉴于体腔内插入部12的耐久性的关系,在必要的情况下, 更换体腔内插入部12,而再利用操作部侧的构成构件。因而,能够将包含处理用臂部33、34 在内的体腔内插入部12侧部分分离,对其余的操作部侧的构成部分进行再使用(再利用)。 因此,与将处理用内窥镜10整体废弃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每一次使用处理用内窥镜的手术成本。另外,在本发明的处理用内窥镜100中,第1臂部33和第2臂部34均支承在插入部主体13的前端。因此,第1臂部33和第2臂部34追随插入部主体13的前端的动作。因而,在弯曲操作插入部主体13的弯曲部42时,第1臂部33和第2臂部34追随弯曲部42 的动作地移动。即,第1臂部33和第2臂部34以插入部主体13的前端为基准地移动。这样,作为处理作业用臂的第1臂部33和第2臂部34被以追随插入部主体13的前端移动的状态支承。因此,配设于插入部主体13前端的第1硬质部(主体前端硬质部)41中的观察单元200能够在观察单元200的视场内以追随第1臂部33和第2臂部34的动作的状态捕捉第1臂部33和第2臂部34。因而,利用观察单元200,能够以追随第1臂部33和第2臂部34的状态连续观察。另外,假使在第1臂部33及/或第2臂部34离开观察单元200的视场内的情况下,由于第1臂部33和第2臂部34支承在插入部主体13的前端,因此,也不会无关地离开观察单元200的视场。因而。能够容易地使第1臂部33及/或第2臂部34 返回到观察单元200的视场内。这样,能够基本上连续观察作为处理作业用臂的第1臂部 33和第2臂部34的处理作业,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在体腔内进行处理作业,而且,能够迅速且准确地利用第1臂部33和第2臂部34进行处理作业。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作为将操作线类85在其中途分离的连接方式,除了上述方式之外,也可以考虑各种接合方式。在图8及图9所示的第2变形例中, 在一方的连接配件上设有螺母(内螺纹)形式的第1连接配件95,在另一方的连接配件上设有外螺纹形式的第2连接配件96。而且,将第1连接配件95和第2连接配件96这两者以旋入方式能自由装卸地连结,构成连接部97。图10表示在中途分离的操作线类的连接方式的第3变形例。在本变形例的连接方式中,在分离的操作线类的插入部主体侧操作线部85a的基端设有具有凹状的接收部103 的第1连接器具101,在操作部侧操作线部8 的前端同样地设有具有凹状的接收部104的第2连接器具102。而且,利用连结器具105(见后述)将第1连接器具101和第2连接器具102能够装卸地连结起来。连结器具105包括连结操作线106、设置在连结操作线106的一端且能自由装卸地与第1连接器具101的接收部103相嵌合的球状的连接头107、设置在连结操作线106的另一端且与能自由装卸地与第2连接器具102的接收部104相嵌合的球状的连接头108。通过相对于第1连接器具101和第2连接器具102装卸连结器具105,将操作线类能够分离地连结起来。图IlA 图12表示在中途分离的操作线类的连接方式的第4变形例。在本变形例的连接方式中,在中途分离的操作线类85的一方的分离端设有柱状的连接端头111。在操作线类85的另一方的分离端设有连接器具113,该连接器具113包括供连接端头111嵌合的凹部112。在连接端头111的侧面设有卡定销115,卡定销115以与形成在凹部112底面的卡定孔116嵌合的状态卡定。另外,在连接器具113的前端部分形成有夹持部117,在连接端头111嵌合于凹部112中之后,该夹持部117夹住连接端头111的基部。然后,在将连接端头111连接于连接器具113的情况下,如图IlA所示,连接端头 111以从凹部112开放的侧方相对于连接器具113对位的状态插入到凹部112中。然后, 如图12所示,在连接端头111嵌合于凹部112、卡定销115嵌合于卡定孔116的状态下被卡定,并且,连接端头111被夹持部117所夹持。另外,作为第5变形例,像利用图14A 图 14D之后说明的那样,也可以将连接端头111的前端与连接器具113的凹部112成直角地插入到其中,将连接端头111倾斜为连接端头111的轴中心与连接器具113的轴中心方向一致的状态,将连接端头111连接在凹部112的规定位置。在使连接端头111与连接器具 113脱离的情况下,能够利用与上述步骤相反的步骤脱离。图13表示能将图11及图12中的多个操作线类的各个连接部件一起分离操作的第5变形例的方式。在本变形例中,例如,如图13所示,针对各操作线类85设置的多个连接器具113以并列设置的状态配置在插入部主体13的外壳构件81上或配置在组装到外壳构件81的其它构件上。另一方面,多个连接端头111例如以并列设置在与多个连接器具 113相对应的位置的状态配置于第1分支部14的外壳构件82上或配置于组装到外壳构件 82的其它构件上。通过做成该构造,对于多个操作线类85,能够将多个连接端头111 一起相对于多个连接器具113简单地装卸。即,对于多个操作线类85,能够利用图14A 图14D 所示的组装步骤一起组装。在插入部主体13的外壳构件81和第1分支部14的外壳构件82的对接部形成有互相啮合的台阶部119。通过形成台阶部119的片部120a、120b如图14D所示地嵌合,两外壳构件81、82相连结。图15A 图16表示作为图11及图12的操作线类的连接部件的变形例的第6变形例。在本变形例中,一方的连接器具是球状的连接端头111,在与连接端头111相卡合的另一方的连接器具113中设有用于供连接端头111嵌合的凹部112。然后,如图17所示,将针对每个操作线类设置的连接端头111以并列设置的状态配置于例如第1分支部14的外壳构件82上或配置于组装到外壳构件82的其它构件上。另外,将与各个连接端头111相对应的多个连接器具113以并列设置的状态配置于插入部主体13的外壳构件81上或配置于组装到外壳构件81的其它构件上。由此,能够进行将针对各个操作线类设置的连接端头111 一起相对于多个连接器具113装卸的操作。以上,对操作线类的能够分离的连接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对于除操作线类之外的内置物,也设有与内置在分离部位的内置物的种类相应的形式的能够分离的连接部。例如, 在形成通道等的管类中设有利用公知的流体联接器(管接头)的能够装卸的连接部。在该管类的能够装卸的连接部中,在一方的管分离端设有插入口部,在另一方的管分离端设有接收口。于是,通过将插入口部插入接收口中(插入方式),将两者以不脱离的状态相连结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将嵌合的部分形成为锥状,将锥部相互嵌合)。另外,也可以利用旋入方式将两管的分离端连结起来。此时,被连接的两者利用连结环等连结部件保持在连接状态。另外,连接部并不限定于将一方的管分离端和另一方的管分离端直接连结的构造,也可以通过其它的中继连接器具间接地连接。对于用于引导照明光的光导件等内置物,也可以在内置物的中途设置能够分离的连接部。例如,通过使一方的光导件分离端面和另一方的光导件分离端面抵接来形成连接部。另外,也可以在一方的光导件分离端面和另一方的光导件分离端面之间夹设其它的光导构件的状态下,利用环等连结部件以光导件的分离端相互间不分离的方式将两端连结固定。另外,也可以利用公知的能自由装卸地连接光导件的联接器来形成能够装卸的连接部。 在这种情况下,也不限定于将一方的分离端和另一方的分离端直接连结的构造,也可以是在一方的分离端和另一方的分离端之间夹设其它的中继连接器具而将它们间接地连接的构造。并且,用于引导照明光的光导件也可以不是在中途分离的构造,而做成与观察单元同样地能够相对于体腔内插入部12侧自由装卸地插入到其中的构造。另外,在信号线等电线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采用能够将公知的插头和插座等分离端以导电状态连接的联接器部件。另外,也可以设置将插头插入插座中的插入式的连接部件。并且,也可以是与上述操作线类的能够分离的连接方式同样的连接方式。在这种情
12况下,也不限定于将一方的分离端和另一方的分离端直接连结的构造,也可以通过其它的中继连接器具间接地连接。在以上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设有连接部,在将操作部侧与处理用内窥镜的体腔内插入部侧分离时,在与分离部位相对应的位置将内置物的中途部分分离,该连接部用于将分离部相互间能够装卸地连接起来。但是,在将操作部侧与体腔内插入部侧分离的部位也可以不设置能够将内置物分离的连接部。例如也可以在将处理用内窥镜分离的部位使内置物自体腔内插入部12侧向基端侧延伸出,在内置物的向基端侧延伸出的部分的中途设置上述能够分离的连接部(装卸部)。另外,也可以在将操作部侧与体腔内插入部侧分离的部位使内置物自体腔内插入部侧向基端侧延伸出,将内置物的向基端侧延伸出的基端能够装卸地连接在组装于内置物的构件、装置等上。图18是表示作为其一例的第7变形例的图。在本变形例中,自体腔内插入部侧延伸设置到仪器台装置119的例如送气管或送水管、 吸引管等内置物向体腔内插入部的基端侧延伸出。而且,内置物所延伸出的部分以自由装卸的方式与内置物的连接对象物相连结。即,内置物线缆118以不与体腔内插入部12侧分离的状态通过第1分支部14向插入部主体13的基端侧延伸出。而且,内置物线缆118以自由装卸的状态与内置物用的仪器台装置119相连接。在送气管、送水管、吸引管等内置物不在中途分离而向体腔内插入部的基端侧延伸出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设置于操作部19的送气送水用操作按钮、吸引用操作按钮或开关类设置在仪器台装置119侧。图19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构造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供观察单元200的插入部203贯穿的观察部装卸部件(贯穿通路)71自第1分支部14通过第1 延伸部16延伸设置到第1操作部19。在这种情况下,对应于贯穿通路71的插入孔72配设于第1操作部19。贯穿通路71的插入孔72能够配设在第1操作部19的主体前端、侧面、 后端。其它构造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图20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构造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观察部装卸部件(贯穿通路)的插入孔72配设在体腔内插入部12的基端部。因此,第1分支部 14位于比插入孔72靠基端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比插入孔72靠基端侧的位置设有第1分支部14,因此,无论是否存在用于将体腔内插入部12能脱离地与操作部侧相连接的连接部,都能够构成观察单元装卸部件(观察部装卸部件)。其它构造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图2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构造的图。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 1所示,通用线缆23自第1操作部19向基端侧延伸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通用线缆23自第1分支部14向基端侧延伸出。即,在第1分支部(通用线缆分支部)14处,通用线缆23 与第1操作部19分离。在通用线缆23的基端设有第1连接器121,第1连接器121能够连接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参照图1)相同构造的第2连接器122。因而,通过将第 1连接器121连接于第2连接器122,能构成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M相同功能的连接器。在本实施方式中,通用线缆23不是自第1操作部19而是自第1分支部14向基端侧延伸出,因此,能够将第1操作部(主体操作部)19侧的重量减少与通用线缆23和连接于通用线缆23的构件的重量相当的量。因而,不会因操作第1操作部19时的通用线缆23 承受负荷、制约而能容易地进行操作,提高了第1操作部19的可操作性。
图22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构造的图。在第1实施方式(参照图 1)中,通用线缆23和观察单元(观察部)200为分别独立的个体,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体地形成通用线缆23和观察单元200的线缆单元204而构成通用线缆(一体通用线缆)125。 另外,在观察单元200的插入部203与通用线缆125之间设有第1连接器128。第1连接器128以自由装卸的方式与第1分支部14相连接。另外,在第1连接器1 上设有连接端子132,该连接端子132用于将通过通用线缆125连接于处理用内窥镜主体的送气管、送水管、吸引管等管类或光导件这样的内置物连接在插入部主体13侧。通过将连接端子132以自由装卸的方式与设置于第1分支部14的接收口 133相连接,连接器1 连结于插入部主体13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设置于操作部19的送气送水用操作按钮、吸引用操作按钮、开关类设置在例如仪器台装置135侧。在本实施方式中,通用线缆23和观察单元200的线缆单元204 —体地形成,构成共用的通用线缆125。因此,能够将自操作部连接于仪器台装置135的线缆类等汇集成一体,提高了操作部侧的构件的组装作业等的可作业性。图23A 图23C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处理内窥镜的图。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中,1根挠性延伸部Ml自体腔内插入部12的基端向基端侧延伸出。在延伸部Ml 的基端设有操作部对2。操作部242是具有上述第1操作部(主体操作部)19和第2操作部(臂部操作部)22这两者的功能的操作部件。由于第1操作部19和第2操作部22配置在互不分离的一个操作位置,因此,能够由一位手术人员容易地操作两者的操作部19、22。 另外,本实施方式这样的操作部汇集在一处的一体形式的处理用内窥镜在不借助辅助者的协助而单独地使用处理用内窥镜10的情况下较为适合。其它构造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造等相同。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及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也能够对这些实施方式及变形例进行各种组合。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有一对处理用臂部,但也可以是设有3个以上处理用臂部的构造的体腔内插入部。
权利要求
1.一种处理用内窥镜(10),其包括体腔内插入部(12),其具有主体前端硬质部Gl)和设置在上述主体前端硬质部Gl) 的基端侧的主体弯曲部G2);1个以上处理用臂部(33、34),其自上述体腔内插入部(1 的上述主体前端硬质部 (41)向前端侧突出,各自设有弯曲机构(37,38);操作部(19、22),其设置在上述体腔内插入部(1 的基端侧; 观察部(200),其包括设置在上述体腔内插入部(1 的上述前端硬质部Gl)的内部的摄像部002),用于拍摄体腔内的视场;操作部装卸部件(A、B、C),其用于将上述操作部(19、22)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上述体腔内插入部(1 上;观察部装卸部件(72、205),其用于将上述观察部O00)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上述体腔内插入部(1 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10),其中,至少1个上述处理用臂部(33、34)的上述弯曲机构(37、38)包括 第1弯曲机构(37),其能够向4个方向弯曲;第2弯曲机构(38),其设置在比上述第1弯曲机构(37)靠基端侧的位置,能够向两个方向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10),其中,上述处理用臂部(33、34)包括互相独立地各自弯曲的两个以上处理用臂部(33、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10),其中, 上述操作部(19、22)包括主体操作部(19),其用于进行上述主体弯曲部02)的弯曲操作;臂部操作部(22),其用于进行上述处理用臂部(33、34)的弯曲机构(37、38)的弯曲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10),其中, 上述操作部装卸部件(A、B、C)包括主体操作部装卸部件(B),其用于将上述主体操作部(19)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上述体腔内插入部(1 上;臂部操作部装卸部件(C),其用于将上述臂部操作部02)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上述体腔内插入部(1 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10),其中,在上述体腔内插入部(12)的基端侧设有用于将上述主体操作部(19)和上述臂部操作部(22)分离的分支部(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10),其中,上述操作部装卸部件(A、B、C)包括操作部一体装卸部件(A),该操作部一体装卸部件 (A)设置于上述分支部(14),用于将上述主体操作部(19)和上述臂部操作部02)以能够一体地装卸的方式安装在体腔内插入部(12)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10),其中,上述分支部(14)包括通用线缆分支部(14),该通用线缆分支部(14)用于将集束送气/送水管的管状构件、电源线缆和信号线缆而成的通用线缆03)与上述主体操作部(19)分1 O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10),其中, 上述观察部(200)包括摄像部线缆Q04);设有将上述摄像部线缆(204)和上述通用线缆—体化而成的一体通用线缆 (125)。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处理用内窥镜(10)包括体腔内插入部(12),其具有主体前端硬质部(41)和设置在上述主体前端硬质部(41)的基端侧的主体弯曲部(42);1个以上处理用臂部(33、34),其自上述主体前端硬质部(41)向前端侧突出,各自设有弯曲机构(37、38);操作部(19、22),其设置在上述体腔内插入部(12)的基端侧;观察部(200),其包括设置在上述体腔内插入部(12)的上述前端硬质部(41)的内部的摄像部(202),用于拍摄体腔内的视场。处理用内窥镜(10)还包括操作部装卸部件(A、B、C),其用于将上述操作部(19、22)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上述体腔内插入部(12)上;观察部装卸部件(72、205),其用于将上述观察部(200)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上述体腔内插入部(12)上。
文档编号A61B1/00GK102355846SQ20108001277
公开日2012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9日
发明者伊藤义晃, 北川英哉, 川浦昌幸, 田中宏和, 田村始 申请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