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牙龈肿痛的口腔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牙龈肿痛的口腔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所谓牙龈肿痛,实即牙齿根部痛,而且其周围齿肉肿胀,故称牙龈肿痛,也叫牙肉肿痛。牙龈肿痛主要是牙龈有炎症,牙龈下的炎症通过牙缝,牙结石,口腔死角进行多方位的传播,导致牙龈附着牙菌斑而导致牙龈肿痛。引起牙龈肿痛的原因主要是本身就患有牙龈炎或牙周炎,最为常见是牙周炎引起的病症,牙周炎主要是由于牙龈上的炎症扩散到牙龈下,在牙龈下形成牙周袋,大量的牙菌斑附着在牙表面和牙缝,牙结石以及口腔中清洗不到的死角,导致流动性的病菌侵袭牙龈,一旦在牙龈下形成牙周袋,牙龈的毛细血管开始膨胀,血管的压强升高,牙龈长时间处在充血的状态,牙周袋容易受到外界的撞击。天气非常干燥,人体的唾液分泌减少,呼吸道干燥,血管的脆性增强,本来就很容易感染细菌。如果再吃补品或者辛辣刺激的食物,就会加速血液的运行,中医称之为“血热妄行”,将病菌带到全身,引发牙肉肿痛、流鼻血、干咳、喉咙发炎等症状。牙龈炎是指牙齿组织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而发生的急、慢性炎症。医学上将围绕并覆盖在牙齿周围及槽突表面的口腔粘膜称之牙龈。由于几乎每人在一生的某个时期均会发生程度和范围不等的慢性牙龈炎,完全有理由说牙龈炎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患有牙龈炎,齿龈会红肿,或有出血现象。若刷牙时发觉牙齿容易出血,或牙齿有触痛情况,便需要看牙科医生。咬水果或刷牙时,牙龈出血。健康的牙龈即使用力刷牙,不会发生出血。正常的游离龈是很薄且紧贴牙面,牙龈有炎症时,龈缘充血发红、肿胀、松软,龈缘变厚,牙间乳头变为钝圆,与牙面不紧贴,而且龈沟加深,严重者附着龈可因组织水肿,点彩消失,表面光亮,龈缘可有糜烂或肉芽增生,龈袋溢脓。龈炎进一步发展,牙龈大量毛细血管增生扩张、高度充血,大量炎症细胞和组织液渗出,导致牙龈肥大,可覆盖部分牙冠,此时牙龈呈深红或暗红,探诊极易出血。病程较长者,可导致牙龈纤维增殖,牙龈增生突起,此时牙龈颜色轻度发红或接近正常,质地较硬,出血较少。本病由于只侵犯牙龈,不侵犯其他牙周组织,所以牙齿不发生松动,X光片检查牙槽骨、牙周膜、牙骨质无异常。由于牙龈炎病因明确,牙菌斑是发病的致病因素,且病变只局限在牙龈,因此,除去病因,消除菌斑,即可得到明显效果。病情轻者,通常采用洁治术(俗称洗牙)彻底清除牙石,控制菌斑,牙龈红肿、出物治疗或口服抗菌药物。发生牙龈增生者,则需施行牙龈成形术,即切除部分牙龈,恢复牙龈生理外形。经过上述治疗,牙龈炎症消除和牙龈形态恢复后,为保持和巩固疗效,必须坚持每天认真和合理刷牙,彻底清除牙菌斑。牙龈炎如不治疗,牙龈炎继续发展可侵犯深部牙周组织,发展为牙周炎。
目前公认牙龈炎是感染性疾病,主要感染源为牙颈部及龈沟内牙菌斑的微生物。 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长期作用于牙龈,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首先导致牙龈的炎症反应。患牙龈炎时,病变局限于牙龈上皮和结缔组织内。当炎症扩延至深部牙周组织,即可引起牙槽骨吸收及牙周膜的溶解、破坏等变化。所以有效地控制牙菌斑,防治牙龈炎, 阻断牙周病的发生是我们的首要工作。彻底清除牙石,平整根面,符合生物学要求,使牙龈结缔组织有可能重新附着于根面,形成新附着。现在市场以及临床上大量使用的华素片、甲硝唑,均为化学制剂,其毒副反应较大,因而疗效较差;洗必泰漱口液控菌斑的历史悠久,效果较为肯定,但洗必太因具有使牙染色、味苦等缺点,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中草药具有药源丰富、价格低、副作用小等优点,故中药具有更大的临床使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止痛、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化腐生肌,收敛止血,对于牙龈肿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的中药制剂。华素片和甲硝唑均为化学制剂,长期服用会慢性毒副反应,常使患者半途而废,因而疗效较差。因此,充分发挥西药起效迅速、中药作用持久的优势。本发明运用不同中药特性,研究出一种能价格低、副作用小等优点,且清热泻火、滋阴降火、通络止痛之功;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化腐生肌,收敛止血, 对于牙龈肿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的中药制剂。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牙龈肿痛的口腔中药制剂,所述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为骨碎补10 20份,知母10 20份,丹参10 20 份,黄芪10 20份,三七10 20份,白芷10 20份,细辛10 20份,儿茶10 20份, 金银花10 20份,白芨10 20份,黄芩10 20份,大黄10 20份,冰片10 20份, 薄荷10 20份,鱼腥草10 20份。所述治疗牙龈肿痛的口腔中药制剂,所述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为骨碎补10 15份,知母10 15份,丹参10 15份,黄芪10 15份,三七10 15 份,白芷10 15份,细辛10 15份,儿茶10 20份,金银花10 20份,白芨10 20 份,黄芩10 20份,大黄10 20份,冰片10 20份,薄荷10 20份,鱼腥草10 20份。所述治疗牙龈肿痛的口腔中药制剂,所述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为骨碎补10 20份,知母10 20份,丹参10 20份,黄芪10 20份,三七10 20 份,白芷10 20份,细辛10 20份,儿茶10 15份,金银花10 15份,白芨10 15 份,黄芩10 15份,大黄10 15份,冰片10 15份,薄荷10 15份,鱼腥草10 15 份。所述治疗牙龈肿痛的口腔中药制剂,所述剂型可以优选但不仅限于口含液、口含片、喷雾剂、散剂、漱口剂、泡腾漱口片、缓释胶囊剂、泡腾片、搽剂、膏剂、糊剂或冷敷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牙龈肿痛的口腔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剂的剂型为冷敷剂,其制备过程如下先将所述原料药除冰片和薄荷外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120目筛,使能通过120目筛的细粉量在达到30%,收集通过12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 ;再将不能通过12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8-10倍量水煎煮1-2小时,第二次加4-8倍量水煎煮1-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C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b,将a与b混合后备用,然后将冰片、 薄荷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结晶物c;将c加入a与b的混合物中,混勻加入甘油调成糊剂,消毒后装入有色瓶中,放入冰柜0°C_4 °C贮存备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也提供一种治疗牙龈肿痛的口腔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剂的剂型为口含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冰片、薄荷和细辛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结晶物和抽滤液,抽滤液浓缩得水提液a,结晶物乙醇溶解得醇液b ;其余药味混合后加水煎煮后,水提液减压薄膜浓缩至相对密度1. 04 1. 10,用乙醇沉淀;醇沉上清液浓缩后与上述水提液a、醇液b合并,减压薄膜浓缩至相对密度1. 02 1. 06 ;浓缩液加甲硝唑,加水稀释,分装,即得口含剂。所述制备过程中,上述水提取工艺为可以水煎煮二次,第一次5 10倍药材质量水,煎煮1 3小时,第二次5 8倍药材质量水,煎煮1 2小时。所述制备过程中,上述乙醇沉淀中乙醇的体积浓度为60% 85%,放置12 M 小时。所述制备过程中,加入的甲硝唑的终浓度为0. 1% 0.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牙龈肿痛的口腔中药制剂的使用方法,使用时可直接将本发明散剂放入牙膏中使用,也可将散剂冲水后含在口中;冷敷剂直接敷于肿痛牙龈处,每日4 6次;擦剂直接涂抹牙龈处,每天3-5次,连续涂擦7天为一个疗程;漱口剂每日饭后使用,每次IOml 20 ml,含漱3分钟咽下。本发明最大的特点是快速止痛、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化腐生肌,收敛止血,对于牙龈肿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的口腔用药。通过内外合治,标本兼顾达到控制牙龈肿痛能显著地改善口中热臭、心烦发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症状,既可使内郁之火从上而清、从外而发,又能使之通过两便下导。是快速止痛、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化腐生肌,收敛止血,牙龈肿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的中药制剂。
具体实施例方式牙龈肿痛或伴有齿龈出血及牙齿浮动疾病,属阳明热壅,阳明实则齿坚固,阳明虚则齿浮动。胃有积热上蒸于口,腐其齿龈,则齿失所固。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所终,髓之所养,由肾阳虚,肾气虚引起的肾精不充,骨髓失养失于固齿,出现肾虚火旺的牙龈病的症状。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失齿脱落者,多由肾气虚弱,气血不能荣润,骨失所养,所以牙齿动摇松动;若经脉虚弱,风热所袭,则致肿痒,甚至与龈间津液相搏,化为脓汁或出血,其病因与肾、胃有关,病机为肾亏虚,气滞血瘀,因而选用滋阴补肾、活血行气、清热凉血药物。牙龈炎属中医牙痈、牙痛、齿衄范畴。病机为阳明胃经实火或少阴肾经阴虚火亢、虚火上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医中药对牙龈炎具有一定疗效。在临床观察中发现,仅用清热泻火、滋阴降火药,疗效不理想。应在苦寒泻火存阴药物中,配用少量辛温散火之品以反佐,方可根除炽盛之火邪。中医认为牙龈肿痛的病机主要是胃腑积热,阳明火炽,湿热熏蒸于上而形成牙宣; 肾元虚损,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精亏损,不能上达,齿失濡养,引起牙齿松动,牙龈萎缩; 气血亏虚,齿龈失养,病邪入侵,客于齿间而导致牙龈出血、萎缩、牙根显露、松动。所以中医辨证对其病因的认识归纳为口腔不洁、胃肠积热、气血虚弱和肾气亏损,很早就认识了肾虚能引起牙周炎《诸病源候论》中说“齿者肾之所终,髓之所养”;清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 中认为“肾衰则齿堕,精同则齿坚”;清代武之望称“下抵齿痛,多属手足阳明二经,胃热火旺之故”。治疗本病应以清热解毒、养阴生津为主,佐以活血化瘀。白芷既能清热凉血,又能滋养阴液,标本兼顾;方中选用骨碎补进行补肾壮骨,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和自身修复能力。 现代医学研究骨碎补有促进钙吸收作用,并促进牙龈成纤维细胞在牙根面附着、生长,从而使病人的牙龈损害得到恢复。黄芩清热泻火,特点为专清心胃之火热,对胃有积热,胃火牙龈肿痛、牙齿松动和牙宣出血均可消肿止痛,解毒消炎,治疗感染,活血散瘀,可增强金银花、解毒消痈散结之功;丹参,活血凉血消痈安神;黄芩,能引火下行,以泻上蒸之火; 白芨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现代研究证明丹参能抑制自由基反应,减少LPO生成作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幽门螺旋杆菌,细辛与冰片芳香开窍,止痛散瘀。儿茶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大黄等对变形链球菌的生长、产酸及硬物的黏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中药中的金银花、薄荷具有消肿止痛之功效。薄荷可以消除中药中的苦味,并使人的口气清新,漱口时的口感很好。中草药具有药源丰富、价格低、副作用小等优点,故中药漱口水具有更大的临床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滋阴降火、通络止痛之功。甲硝唑对厌氧菌具有抗菌活性,可以穿透微生物,破坏细菌DNA菌链或者抑制其合成。黄芩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我们借助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用在真菌培养杂菌感染特厉害,用黄芩提取液效果很好。《本草经疏》黄芩,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故主诸热。诸热者,邪热与遍热也,黄疸、肠僻、泄痢,皆湿热胜之病也,析其本,则诸病自瘳矣。苦寒能除湿热,所以小肠利而水自逐,源清则流洁也。血闭者,实热在血分,即热人血室,令人经闭不通,湿热解,则荣气清而自行也。恶疮疽蚀者,血热则留结,而为痈肿渍烂也火疡者,火气伤血也,凉血除热,则自愈也。黄芩有抗变态反应及抗炎作用黄芩所含黄芩甙与黄芩素能明显抑制致敏豚鼠离体小肠与离体气管对抗原所产生的过敏性收缩反应,对豚鼠与小鼠的被动全身性变态反应以及豚鼠被动性皮肤变态反应,黄芩甙与黄芩素亦有抑制作用。黄芩有解热作用,多数试验证明,黄芩的有效成份黄芩甙元有解热作用。 黄芩有解毒作用,黄芩甙有明显的解毒作用,这可能是由于在葡萄糖醛酸甙酶的作用下,黄芩甙分解出葡萄糖醛酸,并与多种毒物结合所致。黄芩甙10毫克能提高士的宁的LD 50达2. 5倍,并且使四氯化碳中毒小鼠的肝糖原含量增多。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用于胸肋胁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治疗胸肋疼痛、症瘕结块,以及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具有良效。.《纲目》载丹参,按《妇人明理论》云,四物汤治妇人病, 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盖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滞下,调经脉。丹参主要成分丹参酮有扩张血管、改善循环、解除血管内凝血等作用,具有活血化痕之功效,并能促进肝脏血液循环。三七性甘味微苦,性温,归肝、胃经以根、根状茎入药。是名贵中药材,生用可止血化瘀、消肿止痛,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显著的造血功能;能加强和改善冠脉微循环,三七入药历史悠久,作用奇特被历代医家视为药中之宝,故有“金不换”之说法。三七“味微甘而苦, 颇似人参之味。”“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若受杖时, 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产后服亦良。大抵此药气温,味甘微苦,及阳明、 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本草求真》记载“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止痛。殊不知痛因血瘀而疼作,血因敷散而血止。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
金银花清热散毒,《本草纲目》载“金银花,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自古以来,金银花常用于清热解毒,治疗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炎、解热、调节免疫等作用中医认为,金银花性寒、味甘、气平,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以治疗热毒肿疡、痈疽疔疮等症。且兼有宣散作用。金银花清热解毒作用颇强,在外科中为常用之品。大黄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主治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本草新编》:大黄性甚速,走而不守,善荡涤积滞,调中化食,通利水谷,推陈致新,导瘀血,滚痰涎,破症结,散坚聚,止疼痛,败痈疽热毒,消肿胀,俱各如神。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入药,中医认为其味辛、性寒凉,能清热解毒、排痛消肿疗疮、利尿除湿、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单用或配伍复方,内服外用或民间多种食疗方法的使用均疗效确切。药理研究, 鱼腥草主含挥发油,癸酰乙醛鱼腥草素等多种成份,对各种致病杆菌、球菌、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等有抑制抗菌作用,并能提高人体免疫调节功能。冰片用于目赤肿痛,喉痹口疮。冰片苦寒,有清热止痛、消肿之功,为五官科常用药。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常与硼砂、朱砂、玄明粉共研细末,吹敷患处,如冰硼散。治疗风热喉痹,用于疮疡肿痛,溃后不敛。本品亦有清热解毒、防腐生肌作用。是外用治疗口腔溃疡的良药佳品。白芷性温,味辛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解热镇痛作用用蛋白胨皮下注射于大白兔背部造成的高热动物模型,1 g白芷或杭白芷煎剂15 g / k g,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小鼠灌胃白芷或杭白芷煎剂8 g / k g,对腹腔注射1%醋酸(0.1 / k g)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作用与氨基比林8m g / k g类似,P<0.001。小白鼠热板法试验,给药前痛阈在30分钟以内者,灌胃给于白芷或杭白芷8 g / k g,给药后60分钟,白芷及抗白芷对痛阈值明显提高,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 001和0. 01。《药性论》:治心腹血刺痛,除风邪,主女人血崩及呕逆,明目、止泪出,疗妇人浙血、腰腹痛;能蚀脓。薄荷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 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处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全草入药,辛,凉。 归肺、肝经,有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和止痒等功效,适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无汗、风火赤眼、风疹、皮肤发痒、疝痛、下痢及瘰疬等症,外用有轻微的止痛作用,用于神经痛等。骨碎补苦,温。归肾、肝经。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补肾,活血,止血。治肾虚久泻及腰痛,风湿痹痛,齿痛,耳鸣,跌打闪挫、骨伤,阑尾炎,斑秀,鸡眼。《药性论》“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 五劳六极,手不收,上热下冷。“《本草正》“疗骨中邪毒,风热疼痛,或外感风湿,以致两足痿弱疼痛。白芨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神农本草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本草纲目》“气味(根)苦、平、无毒。知母中药名,属清热下火药,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抗菌作用.知母煎剂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及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细辛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性温,味辛,功能温经散寒、化饮、祛风止痛,主治风寒头痛、痰饮咳喘、风湿痹痛、牙痛、鼻渊等症。镇静、镇痛作用细辛挥发油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小剂量可使动物安静、驯服、自主活动减少;大剂量可使动物睡眠,并有明显的抗惊厥作用。细辛煎剂灌服也有镇痛作用。其较强的镇痛作用为其治疗头身痛、牙痛等的重要药理学基础。本发明冷敷剂其制备过程如下骨碎补lOOOg,知母lOOOg,丹参lOOOg,黄芪 IOOOg,三七IOOOg,白芷lOOOg,细辛IOOOg,儿茶IOOOg,金银花IOOOg,白芨IOOOg,黄芩 IOOOg,大黄lOOOg,鱼腥草1000g。先将所述原料药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120目筛, 使能通过120目筛的细粉量在达到30%,收集通过12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再将不能通过 12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8-10倍量水煎煮1-2小时,第二次加 4-8倍量水煎煮1-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C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b,将a与b混合后备用,然后将冰片lOOOg,薄荷lOOOg,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结晶物c;将c加入a与b的混合物中,混勻加入甘油调成糊剂,消毒后装入有色瓶中,放入冰柜0°C_4 °C贮存备用。本发明漱口剂的制作过程为取各原料药材骨碎补1500g,知母1500g,丹参 1500g,黄芪1500g,三七1500g,白芷1500g,儿茶1500g,金银花1500g,白芨1500g,黄芩 lOOOg,大黄1500g,鱼腥草1500g。拣选,用水洗涤,干燥,制成净药材备用;取各味净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一次6 10倍量水,浸泡,煎煮,滤过,第二次加3 7倍量水,煎煮,滤过, 第三次加2 6倍量水,煎煮,滤过,废弃药渣,合并滤液,减压蒸发浓缩至相对密度为60 70°C时1. 10 1. 15的浸膏,加入95%乙醇使含醇量为70%,静置M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60 70°C时1. 15 1. 18浓缩液;冰片1500、薄荷1500g和细辛 1500g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结晶物和抽滤液,放入浓缩液中,将浓缩液用CO 60灭菌, 辐照剂量8k,然后真空冷冻密封即得。本发明口含剂制备过程将抽滤液浓缩得水提液a,结晶物乙醇溶解得醇液b ;将骨碎补1500g,知母1500g,丹参1500g,黄芪1500g,三七1500g,白芷1500g,儿茶1500g,金银花1500g,白芨1500g,黄芩lOOOg,大黄1500g,鱼腥草1500g。混合后加水煎煮,水煎煮二次,第一次8 12倍药材质量水,煎煮1 3小时,第二次6 10倍药材质量水,煎煮 1 3小时。水提液减压薄膜浓缩至相对密度1. 05 1. 10,用乙醇沉淀;乙醇沉淀中乙醇的体积浓度为60% 80%,放置12 M小时。醇沉上清液浓缩后与上述水提液a、醇液b合并,减压薄膜浓缩至相对密度1. 02 1. 06 ;浓缩液加入甲硝唑,。加水稀释后,稀释候的甲硝唑的终浓度为0. -0. 2%。分装,即得口含剂。本发明散剂的制备过程为取骨碎补1500g,知母1500g,丹参1500g,黄芪1500g, 三七1500g,白芷1500g,儿茶1500g,金银花1500g,白芨1500g,黄芩lOOOg,大黄1500g,鱼腥草1500g,细辛1500g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120目筛,使能通过120目筛的细粉量在达到30%,收集通过12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再将不能通过12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8-10倍量水煎煮1-2小时,第二次加4-8倍量水煎煮1-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C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 b,将a与b混合后备用,然后将冰片1500g、薄荷1500g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结晶物c ; 将c加入a与b的混合物中成散剂。本发明喷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原料药骨碎补lOOOg,知母lOOOg,丹参 lOOOg,黄芪lOOOg,三七IOOOg,白芷lOOOg,细辛lOOOg,儿茶lOOOg,金银花IOOOg,白芨 IOOOg,黄芩IOOOg,黄柏IOOOg,鱼腥草IOOOg加5-7倍量的水浸泡30分钟至45分钟,加热煮30 40分钟,过滤,滤液备用;滤渣加5-7倍量的水第二次加热,煮沸30 40分钟, 过滤,滤液备用;滤渣再加5-10倍量的水,第三次加热煮沸40 50分钟,过滤;合并三次的煎煮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08的浓缩液;过滤、静置M小时;然后将冰片1000g、薄荷 IOOOg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结晶物,放入浓缩液与10倍量的乙醇混和浸泡10天,装入医用喷雾器中。药理学毒性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 1. ι 实验药物本发明散剂,口含剂,擦剂,每毫升含生药量1. 2g ; 甲硝唑、华素片。1. 1. 2 实验动物IRC小鼠(I2 Mg),Wistar大鼠(1加 I8Og)和豚鼠Q60 400g),均由山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 2 实验方法
1. 2. 1 急性毒理学研究最大耐受量(maximal toler2ance dose,MTD)实验 预实验证明,受试药物毒性较低,测不出LD5tl,可以做一次最大耐受量试验。将体重(20 士2) g小白鼠20只,雌雄各半,一次性给予最大浓度口含剂(6. 65 X 103g/L),按0. 4ml/10g (相当生药^6g/kg)体重1次灌胃,连续观察7天,记录动物反映情况。1. 2. 2 慢性毒理学研究将Wistar大鼠60只,体重(128 士 12) g,雌雄各半,平均分到3个组中,投药前观察2周。各组动物活动、进食、粪便等情况均无异常,然后开始给药。①小剂量组按每日9. 6g/kg给药;②大剂量组按每日19. 2g/ kg给药;③等体积的基质。灌胃,每天1次,连续90天。每周称体重1次,并观察动物活动、毛发、粪便情况。用药结束后,断尾采血检查血常规、肝功、肾功,每组各取12只动物(其余动物继续饲养2周)放血致死,取心、肝、脾、肺、肾5个实质脏器称重,计算每IOOg体重的器官比重量,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1. 2. 3 口腔黏膜毒性及刺激性试验将20只Wistar大鼠下唇缝成一盲袋, 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固齿缓释剂(19. 2g/kg)及等体积基质注入袋内,并涂抹其下牙龈黏膜,至少接触4h (如受试药物漏出,则在4h内平均分次给药),观测受试动物给药后Mh全身状况及局部黏膜的变化,然后处死部分动物,取出口腔局部黏膜,观察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等变化,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部分留存动物逐日观察并记录其全身状况至第7天,再处死,检查黏膜的大体和病理变化。1. 2. 4 皮肤过敏试验40只豚鼠平均分为4组①对照组,②本发明散剂组③甲硝唑组④华素片组(1 %的致敏浓度和0. 1 %的激发浓度)。1. 2. 4. 1 致敏接触试验前Mh在豚鼠背部两侧,仔细剪出3cmX3cm的去毛区。取受试物0. 2ml,涂在动物左侧脱毛区,用一层油纸及二层纱布覆盖,再以无刺激胶布封闭、固定,保持他。第7天和第14天,以同样方法各重复1次,共计3次。 空白对照组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方法同上(阳性致敏物用华素片和甲硝唑1 %的致敏浓度, 对照组涂予等量的生理盐水)。1. 2. 4. 2 激发接触于末次给药受试物致敏后14天,将受试物0. 2ml涂于豚鼠右侧脱毛区,阳性对照用0. 1 %甲硝唑,6h后去掉受试物,即刻观察,然后于M、 48,72h后再次观察皮肤过敏反应情况,按表1标准评分,并评价致敏程度。表1 皮肤过敏反应程度评分标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牙龈肿痛的口腔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骨碎补10 20份,知母10 20份,丹参10 20份,黄芪10 20份,三七10 20份,白芷10 20份,细辛10 20份,儿茶10 20份,金银花10 20份,白芨10 20份,黄芩10 20份,大黄10 20份,冰片10 20份,薄荷10 20份,鱼腥草10 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牙龈肿痛的口腔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骨碎补10 15份,知母10 15份,丹参10 15份,黄芪10 15份,三七10 15份,白芷10 15份,细辛10 15份,儿茶10 20份,金银花10 20份,白芨10 20份,黄芩10 20份,大黄10 20份,冰片10 20份,薄荷10 20 份,鱼腥草10 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牙龈肿痛的口腔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骨碎补10 20份,知母10 20份,丹参10 20份,黄芪10 20份,三七10 20份,白芷10 20份,细辛10 20份,儿茶10 15份,金银花10 15份,白芨10 15份,黄芩10 15份,大黄10 15份,冰片10 15份,薄荷10 15 份,鱼腥草10 1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治疗牙龈肿痛的口腔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剂型包括但不仅限于口含液、口含片、喷雾剂、散剂、漱口剂、泡腾漱口片、缓释胶囊剂、泡腾片、搽剂、膏剂、糊剂或冷敷剂。
5.一种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治疗牙龈肿痛的口腔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的剂型为冷敷剂,其制备过程如下先将所述原料药除冰片和薄荷外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120目筛,使能通过120目筛的细粉量在达到30%以上,收集通过12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再将不能通过12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8-10倍量水煎煮1-2小时,第二次加4-8倍量水煎煮1-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C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b,将a与b混合后备用, 然后将冰片、薄荷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结晶物c;将c加入a与b的混合物中,混勻加入甘油调成糊剂,消毒后装入有色瓶中,放入冰柜0°C_4 °C贮存备用。
6.一种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治疗牙龈肿痛的口腔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的剂型为口含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冰片、薄荷和细辛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结晶物和抽滤液,抽滤液浓缩得水提液a,结晶物乙醇溶解得醇液b ;其余原料药味混合加水煎煮后,水提液减压薄膜浓缩至相对密度1. 04 1. 10,用乙醇沉淀; 醇沉上清液浓缩后与上述水提液a、醇液b合并,减压薄膜浓缩至相对密度1. 02 1. 06 ;浓缩液加甲硝唑,加水稀释,分装,即得口含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治疗牙龈肿痛的口腔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过程中, 上述水提取工艺为水煎煮二次,第一次5 10倍药材质量水,煎煮1 3小时,第二次5 8倍药材质量水,煎煮1 2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治疗牙龈肿痛的口腔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过程中, 上述乙醇沉淀中乙醇的体积浓度为60% 85%,放置12 M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治疗牙龈肿痛的口腔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过程中, 加入的甲硝唑的终浓度为0. 1% 0. 2%。
10. 一种如权利要求1 9中任一项所述治牙龈肿痛的口腔中药制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直接将本发明散剂放入牙膏中使用,或者将散剂冲水后含在口中;冷敷剂直接敷于肿痛牙龈处,每日4 6次;擦剂直接涂抹牙龈处,每天3-5次,连续涂擦7天为一个疗程;漱口剂每日饭后使用,每次IOml 20 ml,含漱3分钟咽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牙龈肿痛的口腔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骨碎补10~20份,知母10~20份,丹参10~20份,黄芪10~20份,三七10~20份,白芷10~20份,细辛10~20份,儿茶10~20份,金银花10~20份,白芨10~20份,黄芩10~20份,大黄10~20份,冰片10~20份,薄荷10~20份,鱼腥草10~20份。通过内外合治,标本兼顾达到控制牙龈肿痛能显著地改善口中热臭、心烦发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症状,既可使内郁之火从上而清、从外而发,又能使之通过两便下导。是快速止痛、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化腐生肌,收敛止血,牙龈肿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的中药制剂。
文档编号A61K36/898GK102178844SQ20111010751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8日
发明者孔建, 王磊 申请人:孔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