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无糖型灯台叶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无糖型灯台叶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灯台叶为夹竹桃科鸡骨常山属植物灯台树\_Alstonia Scholaris (L. )R. Bro.]的叶,主要分布于云南和广西,生于海拔85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疏林,资源丰富。国外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緬甸、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亚洲热带地区和澳大利亚。灯台树叶可供药用,是傣族重要传统药物,称为买担别、埋丁别(傣语音译,下同), 主治“乃多皇迈唉列习特来”(肺热咳嗽痰多),“拢达儿”(腮腺、颌下淋巴结肿痛)等, 在傣族医药中得到广泛应用,灯台叶中含有的生物碱成分很多,化合物中以鸭脚树叶碱 (picrinine)是含量相对较高。除含生物碱外,灯台叶中尚含黄酮类、三職类化合物。
本品草药称理肺散,意指对肺部疾病(如咳、喘、痰等)有清理、平息作用,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药物。拉祜族、佤族用叶代茶饮治支气管炎、咳嗽、哮喘等。灯台叶已为 《云南省药品标准》1974/1996年版、《中国药典》1977年版收载。利用灯台叶为原料已开发了灯台叶颗粒、片等制剂产品,产生了较好经济效益。我公司生产的灯台叶颗粒,自开发问世以来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国内外市场前景看好。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原灯台叶颗粒主要以蔗糖为填充成型剂及矫味剂,对于这部分患者而言,用药时的蔗糖摄入对于糖尿病的控制造成不良后果,临床医生呼吁开发无糖型新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临床应用效果好,安全性好和稳定性好、可供糖尿病患者使用的无糖型灯台叶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无糖型灯台叶颗粒的药物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灯台叶600(T8000g
糊精200(T4000g
阿斯巴甜20 40g
甜菊素3 7g
薄荷油2 4ml
香蕉香精2 4ml
95%乙醇适量
制成3000g 制备方法
取灯台叶加水煎煮两次,每次I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I. 30,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65%,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得灯台叶浸膏,备用;
糊精、阿斯巴甜、甜菊素过80目筛混匀,备用;
将灯台叶浸膏加至糊精、阿斯巴甜及甜菊素混合粉中,以95%乙醇制软材,14目筛制粒,70-80°C烘箱烘干,14目筛整粒,加入薄荷油、香蕉香精混合均匀,制成无糖型灯台叶颗粒的药物。本发明的试验研究内容
取灯台叶加水煎煮两次,每次一小时,第一次8倍量水,第二次6倍量水,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I. 30,加乙醇使醇量为65%,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药材重量的1/7左右。I、制剂成型性研究
为制成颗粒剂,在工艺研究中需要进行成型辅料的筛选,为保证成品颗粒的溶化性和控制生产成本,选择在热水中可以溶解的可溶性淀粉和糊精进行筛选,具体实验方法是往灯台叶浸膏中逐步加入可溶性淀粉或糊精至软材成型,制备颗粒符合粒度要求,记录可溶性淀粉或糊精用量,14目筛制粒,70-80°C烘干,14目筛整粒,分装即得。 表I填充剂成型筛选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糖型灯台叶颗粒,其特征在于无糖型灯台叶颗粒的药物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灯台叶600(T8000g糊精200(T4000g阿斯巴甜2(T40g甜菊素3 7g薄荷油2 4ml香蕉香精2 4ml95%乙醇适量制成3000g。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糖型灯台叶颗粒,其特征在于无糖型灯台叶颗粒的药物原料的重量配比为灯台叶7000g糊精3000g阿斯巴甜30g甜菊素5g薄荷油3ml香蕉香精3ml95%乙醇适量制成3000g。
3.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糖型灯台叶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1)取灯台叶加水煎煮两次,每次I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I.30, 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65%,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得灯台叶浸膏,备用;2)糊精、阿斯巴甜、甜菊素过80目筛混匀,备用;3)将灯台叶浸膏加至糊精、阿斯巴甜及甜菊素混合粉中,以95%乙醇制软材,14目筛制粒,70-80°C烘箱烘干,14目筛整粒,加入薄荷油、香蕉香精混合均匀,制成无糖型灯台叶颗粒,分装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无糖型灯台叶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无糖型灯台叶颗粒的药物原料的重量配比为灯台叶6000~8000g,糊精2000~4000g,阿斯巴甜20~40g,甜菊素3~7g,薄荷油2~4ml,香蕉香精2~4ml,95%乙醇适量。本发明的无糖型灯台叶颗粒可止咳,祛痰,消炎。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其对使用安全、简便,质量稳定,可供糖尿病患者使用。
文档编号A61K9/16GK102600220SQ20111043141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1日
发明者李俊 申请人:昆明振华制药厂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