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分支型主动脉支架血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主动脉支架血管系统,尤其涉及分支型主动脉支架血管系统。
背景技术:
胸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是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的主动脉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胸主动脉瘤的瘤体将增大,导致破裂和死亡;主动脉夹层有可能破裂,导致死亡,同时, 主动脉夹层可导致分支动脉缺血,出现肝肾功能衰竭,截瘫,下肢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 部分情况下,胸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需要急诊手术治疗。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目前胸部腔内主动脉修复技术(Thoracic Endovascualr Aortic Repair, TEVAR)已经成为治疗胸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主要的方法。其在胸主动脉中放入支架,将主动脉病变隔绝在支架以外,约束血流完全从支架内通过,从而达到隔绝病变,保护血管的目的。目前国内外有多种主动脉支架血管,为了保证支架在血管内的牢固固定,同时预防血流从支架的近心端或远心端渗漏到支架外,目前使用的主动脉支架血管的近心端和远心端需要至少15mm的锚定区。所以当胸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邻近或累及主动脉分支动脉时,目前市场上的支架在对其进行治疗时,将不同程度的封堵分支动脉,甚至无法通过腔内技术治疗。国外有特别定制的主动脉分支支架,其方法是根据病人具体的解剖学情况,在管状的主动脉支架血管上制作侧孔,侧孔的位置与分支动脉位置对应;手术中,将主动脉支架血管植入主动脉病变部位时,同时将其侧孔对准分支动脉,保证分支动脉血流通畅,再在分支动脉中植入小支架。但此种方法缺点很多首先,支架血管必须根据病人具体的解剖学形态特别定制,不能批量生产;其二,定制支架用时长,不能用于急症手术;其三,这种定制的带侧孔的支架,在体内释放时,侧孔必须对准受累及的分支动脉,如有偏差则可能导致分支动脉血流障碍以及相关的并发症,严重时危及生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隔绝累及主动脉弓部和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病变、可重建分支动脉的血流、避免定制支架、可以批量生产并可用于急诊手术的分支型主动脉支架血管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种分支型主动脉支架血管系统,包括一条主动脉支架血管和三条分支动脉支架血管,所述主动脉支架血管的中段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设有三个侧孔,所述三条分支动脉支架血管分装于三个侧孔内。所述分支动脉支架血管的前部穿出所述侧孔,分支动脉支架血管的后部设有呈伞形撑开的固定部,分支动脉支架血管的后部通过固定部与主动脉支架血管固定。所述分支动脉支架血管的前部为直筒形。所述分支动脉支架血管前部的管径自近心端向远心端逐渐减小。[0011]所述主动脉支架血管和分支动脉支架血管均由人造血管和支架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本实用新型的分支型主动脉支架血管系统,在主动脉支架血管的中段设有凹陷部,将主动脉支架血管定位在胸主动脉时,将其中段的凹陷部定位于主动脉弓部,凹陷部所设的侧孔朝向主动脉弓部的分支动脉,然后释放主动脉支架血管,由于主动脉支架血管中段设有凹陷部,故在主动脉弓部的分支动脉发出的一侧,主动脉支架血管和主动脉壁之间有一个狭长的空间,由于上述狭长空间同时与主动脉支架血管的侧孔和分支动脉开口相通,所以主动脉支架血管在释放后,不会封堵分支动脉,避免了分支动脉缺血的风险;由于上述狭长空间避免了分支动脉缺血的风险,主动脉支架血管定位时,只需要将其中段定位于主动脉弓部,侧孔朝向分支动脉开口,而不需要准确地将各侧孔完全对准各分支动脉开口,故有效地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由于上述狭长空间的存在,主动脉支架血管的各侧孔不需要完全对准各分支动脉开口,故这种主动脉支架血管不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解剖情况定制,避免了定制支架耗费的时间,而且支架可以批量生产,可应用于急诊手术;由于上述狭长空间的存在,使腔内治疗使用的导丝和导管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故主动脉支架血管在胸主动脉中释放后,导丝可通过侧孔和上述空间,快速送入分支动脉内,并植入分支动脉支架血管,重建主动脉弓部三个主要分支动脉血流通道,同时将主动脉弓部的病变完全隔绝在这套分支型主动脉支架血管系统以外;由于上述狭长空间的存在,分支动脉支架血管植入后,即使主动脉支架血管的侧孔没有对准分支动脉的开口,分支动脉支架血管也能在上述狭长空间中适当弯曲,调整角度,不会导致分支动脉血管支架严重受压而闭塞。主动脉支架血管和分支动脉支架血管为分别独立的结构,所以可以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分别选择合适尺寸的主动脉支架血管和分支动脉支架血管,组合成一套最适合患者的支架血管系统,避免了根据具体解剖学情况定制支架。这种分支型主动脉支架血管系统能有效地隔绝主动脉病变,同时安全、方便地重建主动脉弓部的分支动脉,故可一定程度的替代全主动脉弓置换手术,避免了开胸手术的创伤和风险;安装时,主动脉支架血管的前段定位于升主动脉,故只要升主动脉病变距离主动脉瓣和冠状动脉开口有一定距离,这种分支型主动脉支架血管系统都能将其有效地隔绝。2、分支动脉支架血管后部设有呈伞形撑开的固定部,能使分支动脉支架血管和主动脉支架血管牢固连接、紧密贴合,有效地降低了从连接部位漏血的风险;由于分支动脉支架血管后部采用了“伞形”的设计,主动脉支架血管的侧孔可以较其对应的分支动脉起始部的开口稍大,这样,当使用分支动脉支架血管重建分支动脉血流时,分支动脉支架血管可以适当调整位置,使其与分支动脉的对位更加准确,而呈伞形撑开的固定部,也保证了其在适当调整位置时能完全封闭主动脉支架血管的侧孔,而不会导致漏血。3、分支动脉支架血管的前部为直筒形设计或管径自近心端向远心端逐渐减小的类似锥形筒形设计,为重建分支动脉提供了多种选择,适合不同解剖学形态的分支动脉病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脉支架血管的侧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脉支架血管的正位立体结构示意图;[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支动脉支架血管的结构示意图(前段为直筒形设计);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支动脉支架血管的结构示意图(前段为类似锥形筒形设计);图5为主动脉支架血管在胸主动脉中释放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主动脉支架血管在胸主动脉中释放后,再在无名动脉起始段内放置一个分支动脉支架血管重建无名动脉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主动脉支架血管在胸主动脉中释放,无名动脉予以分支动脉支架血管重建后,再在左颈总动脉起始段内放置一个分支动脉支架血管重建左颈总动脉的示意图;图8为主动脉支架血管在胸主动脉中释放,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分别予以分支动脉支架血管重建后,再在左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内放置一个分支动脉支架血管重建左锁骨下动脉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主动脉支架血管;11、凹陷部;12、侧孔;13、前段;14、中段;15、后段 ’2、分支
动脉支架血管;21、固定部;22、前部;23、后部;3、胸主动脉;4、无名动脉;5、左颈总动脉; 6、左锁骨下动脉;7、狭长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支型主动脉支架血管系统实施例,该支架血管系统包括一条主动脉支架血管1和三条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主动脉支架血管1和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均由人造血管和支架组成,主动脉支架血管1的中段14设有凹陷部11, 凹陷部11设有三个侧孔12,三条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分装于三个侧孔12内,将主动脉支架血管1定位在胸主动脉3时,将其中段14的凹陷部11对应主动脉弓部,凹陷部11所设的侧孔12朝向主动脉弓部的分支动脉,然后释放主动脉支架血管1,由于主动脉支架血管 1中段14设有凹陷部11,故在主动脉弓部的分支动脉发出的一侧,主动脉支架血管1和主动脉壁之间有一个狭长空间7,由于上述狭长空间7同时与主动脉支架血管1的侧孔12和分支动脉开口相通,所以主动脉支架血管1在释放后,不会封堵分支动脉,避免了分支动脉缺血的风险;由于上述狭长空间7避免了分支动脉缺血的风险,主动脉支架血管1定位时, 只需要将其中段14定位于主动脉弓部,侧孔12朝向分支动脉开口,而不需要准确地将各侧孔12完全对准各分支动脉开口,故有效地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由于上述狭长空间7的存在,主动脉支架血管1的侧孔12不需要完全对准分支动脉开口,故这种主动脉支架血管1不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解剖情况定制,避免了定制支架耗费的时间,而且支架可以批量生产,可应用于急诊手术;由于上述狭长空间7的存在,使腔内治疗使用的导丝和导管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故主动脉支架血管1在胸主动脉3中释放后,导丝可通过侧孔12和上述狭长空间7快速送入各分支动脉内,并植入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重建主动脉弓部三个主要分支动脉血流通道,同时将主动脉弓部的病变完全隔绝在这套分支型主动脉支架血管系统以外;由于上述狭长空间7的存在,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植入后,即使主动脉支架血管1的侧孔12没有对准分支动脉的开口,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也能在上述狭长空间 7中适当弯曲,调整角度,不会导致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严重受压而闭塞。主动脉支架血管 1和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为分别独立的结构,所以可以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分别选择合适尺寸的主动脉支架血管1和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组合成一套最适合患者的支架血管系统, 同时也避免了根据具体解剖学情况定制支架。本实用新型的分支型主动脉支架血管系统能有效地隔绝主动脉病变,同时安全、方便地重建主动脉弓部的分支动脉,故可一定程度的替代全主动脉弓置换手术,避免了开胸手术的创伤和风险,安装时,主动脉支架血管1的前段 13定位于升主动脉,故只要升主动脉病变距离主动脉瓣和冠状动脉开口有一定距离,本实用新型的分支型主动脉支架血管系统都能将病变有效地隔绝。本实施例中,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前部22穿出侧孔12,后部23设有呈伞形撑开的固定部21,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的后部23通过固定部21与主动脉支架血管1固定,呈伞形撑开的固定部21能使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和主动脉支架血管1牢固连接、紧密贴合,有效地降低了从连接部位漏血的风险;由于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的后部23采用了“伞形”的设计,主动脉支架血管1的侧孔12可以较其对应的分支动脉起始部的开口稍大,这样,当使用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重建分支动脉血流时,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可以适当调整位置,使其与分支动脉的对位更加准确,而呈伞形撑开的固定部21,也保证了其在适当调整位置时能完全封闭主动脉支架血管1的侧孔12,而不会导致漏血。本实施例中,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前部22为直筒形。此外还可将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前部22的管径设计成自近心端向远心端逐渐减小,为重建分支动脉提供了多种选择, 适合不同解剖学形态的分支动脉病变。实施手术时,三条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分别用来重建无名动脉4、左颈总动脉5和左锁骨下动脉6。选择前段13和后段15周径与对应部位的胸主动脉3截面周径相当的主动脉支架血管1,选择前部22周径与对应的各分支动脉的周径相当的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 如图5所示,在行胸主动脉血管内带膜支架血管修复手术时,将主动脉支架血管1定位在胸主动脉3内后释放,主动脉支架血管1前段13位于升主动脉,中段14位于主动脉弓部,后段15位于降主动脉。主动脉支架血管1的凹陷部11 一侧朝向主动脉弓部分支动脉开口。 由于主动脉支架血管1的凹陷部11周径小于胸主动脉3对应部位的周径,故主动脉支架血管1和主动脉壁之间有一狭长空间7,此狭长空间7与主动脉支架血管1的三个侧孔12相通,并与无名动脉4、左颈总动脉5、左锁骨下动脉6的开口相连。如图6所示,选择尺寸合适的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将腔内操作的导丝通过主动脉支架血管1最前端的侧孔12和狭长空间7,伸入无名动脉4内,再将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引入,通过导丝引导,定位于无名动脉4近心部后释放,重建无名动脉4的血流。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的固定部21呈“伞形” 撑开在主动脉支架血管1内,保证了主动脉支架血管1和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的牢固连接和紧密贴合,避免了连接部位漏血的风险。如图7所示,选择尺寸合适的分支动脉支架血管 2,用与重建无名动脉4相同的方法,将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从主动脉支架血管1的中间侧孔12伸出,重建左颈总动脉5的血流。如图8所示,选择尺寸合适的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 用与重建无名动脉4相同的方法,将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从主动脉支架血管1最后端的侧孔12伸出,重建左锁骨下动脉6的血流。分支型主动脉支架血管系统在体内完全释放后, 胸主动脉3的病变被完全隔绝在本实用新型的分支型主动脉支架血管系统以外,使血流被限制从主动脉支架血管系统内通过。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分支型主动脉支架血管系统,包括一条主动脉支架血管(1)和三条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脉支架血管(1)的中段(14)设有凹陷部(11),所述凹陷部(11)设有三个侧孔(12),所述三条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分装于三个侧孔(1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支型主动脉支架血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 )的前部(22 )穿出所述侧孔(12),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 )的后部(23 )设有呈伞形撑开的固定部(21),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的后部(23)通过固定部(21)与主动脉支架血管 (1)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支型主动脉支架血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的前部(22)为直筒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支型主动脉支架血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 )前部(22 )的管径自近心端向远心端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支型主动脉支架血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脉支架血管(1)和分支动脉支架血管(2)均由人造血管和支架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支型主动脉支架血管系统,包括一条主动脉支架血管和三条分支动脉支架血管,所述主动脉支架血管的中段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设有三个侧孔,所述三条分支动脉支架血管分装于三个侧孔内。该分支型主动脉支架血管系统能隔绝累及主动脉弓部和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病变、可重建分支动脉的血流、避免定制支架、可以批量生产并用于急诊手术。
文档编号A61F2/90GK201949182SQ20112003982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6日
发明者李全民, 欧阳玉蓉, 王暾, 舒畅, 黎明 申请人:王暾, 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