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簧式安全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7593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弹簧式安全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弹簧式安全注射器,特别涉及其机械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对比文件,专利申请号201010604640. 5,公告号CN102068740A,申请日 2010. 12. M,专利权人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本案公开了一种“自动回缩式安全注射器”,包括外套和设在外套内的芯杆,外套前部连接设有针头组件,针头组件上设有护套; 其特征在于针头组件包括针管、针管座和针管外座,针管座设在针管上,针管座的后端设有卡合圆锥,针管外座套设在针管座上,针管外座后端部设有螺纹接头;所述的外套前端设有与螺纹接头连接的外圆锥锁定接头,外套上还连接设有向前伸出外套的至少两个弹性阻尼爪;所述的芯杆为设有内腔的空心芯杆,芯杆的前部设有向前伸出内腔的栓塞,芯杆前端上设有连接芯杆和栓塞的胶塞,栓塞后端设有与芯杆内壁配合的滑环,滑环后侧的芯杆内壁上设有阻挡滑环的凸环,处于内腔中的栓塞上设有压缩弹簧,所述的栓塞前端设有与卡合圆锥相配合的卡合空腔。从上述对比文件中不难看出,现有安全注射器结构比较复杂,所需部件较多,装配工序也比较复杂,而且还容易出现操作失灵,工作状态也不稳定,而且无法实现单手操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簧式安全注射器,其采用芯杆内置式弹簧结构,可实现内针座自动回抽功能,整个操作过程可单手操作完成,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弹簧式安全注射器,它主要包括筒体,筒体的筒颈内设有内针座,筒体内设有芯杆,芯杆处套接有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针座处套接有限位卡合件,限位卡合件位于筒颈内,所述芯杆内腔中空,芯杆内腔内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上端与回抽端子连接,回抽端子位于芯杆内腔的上端开口处,回抽端子下部位于芯杆内腔内部,回抽端子上部突出于芯杆上端开口,弹性件的下端与芯杆靠近下端部处连接。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弹簧式安全注射器,其采用弹簧式内针座自动回抽结构, 产品构思巧妙,定位精准,各部件可实现全自动后部组装,全自动化装配,单体部件开模方便,三段式弹簧设计便于组装和弹簧定位,产品操作便捷,操作手感顺滑,可实现单手操作, 注射器工作状态稳定,相比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总装配图。[0009]图3为本实用新型筒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芯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内针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0”形圈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胶塞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卡合件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俯视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回抽端子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芯杆盖冒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弹性件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护套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卡合件原始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芯杆原始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原始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8局部放大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阶段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1为图20局部放大图。图2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阶段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3为图22局部放大图。图M为本实用新型安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5为图M局部放大图。图沈为本实用新型弹性件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弹簧式安全注射器,如图中所示,它主要包括筒体1,筒体1的筒颈4内设有内针座2,内针座2处装配有针管31,筒体1端部套接有护套32,筒体1内设有芯杆5,芯杆5处套接有胶塞6,其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于所述内针座2处套接有限位卡合件7,限位卡合件7位于筒颈4内,所述芯杆5内腔中空,芯杆5内腔内设有弹性件8,弹性件8的上端与回抽端子9连接,回抽端子9位于芯杆5内腔的上端开口处,回抽端子9下部位于芯杆5内腔内部,回抽端子9上部突出于芯杆5上端开口,弹性件8的下端与芯杆5靠近下端部处连接,注射器组装完成后,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内针座2处套接有“0”形圈3,“0”形圈3位于内针座2与筒颈4之间,“0”形圈3能确保内针座与筒体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漏液。在具体实施时,所述限位卡合件7成环状体,限位卡合件7处形成对称分布的内折翼片10,内折翼片10下端与限位卡合件7的连接处水平位置低于限位卡合件7上边缘,内折翼片10的顶端向限位卡合件7中心位倾斜,内折翼片10两侧与限位卡合件7之间形成间隙11,内折翼片10上下表面呈弧面状,且内折翼片10顶端形成一弧状平面12,限位卡合件7外壁处形成与筒颈4内壁相配合的限位卡合件固定凸筋M。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内针座2呈柱状体,其外壁处形成与筒颈4内部相配合的内针座上限位台阶13,内针座上限位台阶13下部的内针座外壁处形成内针座下限位台阶33,内针座2下部形成两片相互对称分布的卡合弹性翼片14,卡合弹性翼片14靠近下端内侧壁处形成卡合凸边15,卡合弹性翼片14下端内侧边缘处形成倒角边16。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回抽端子9呈柱状体,其端部设有锥形头17,锥形头17下端边缘处形成与两片卡合弹性翼片14相配合的反向卡合台阶18,回抽端子9外壁形成与芯杆内腔内壁相配合的回抽端子定位凸筋19,回抽端子9外壁靠近下端处形成弹性件卡合台阶20 (用于固定弹性件上端)。在具体实施时,所述芯杆5内腔呈中空状,芯杆5内腔靠近顶部处形成与回抽端子定位凸筋19相配合的回抽端子环状定位凹陷25,芯杆5内腔靠近底部处设有反向弹性件装配台阶26 (用于固定弹性件下端),反向弹性件装配台阶沈处设有芯杆盖冒27,芯杆顶部外边缘形成环状倒角边34 (便于顺畅地将两片内折翼片向外侧顶开)。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弹性件8为三段式弹簧,其下段弹簧21直径大于中段弹簧22 直径,其中段弹簧22直径大于上段弹簧23直径,下段弹簧21为1一30圈,中段弹簧22为 10-300圈,上段弹簧23为1一30圈,上段弹簧23的直径小于弹性件卡合台阶20处的直径,上段弹簧23的直径大于弹性件卡合台阶20上部回抽端子9外壁直径,中段弹簧22的直径大于弹性件卡合台阶20处的直径,下段弹簧21直径大于反向弹性件装配台阶沈上部的芯杆内腔内径,所述三段式弹簧的钢丝直径为0. Imm-2 mm,钢丝与钢丝之间的间隙为 0. Imm——2 mm。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筒体1的筒颈4内腔内壁处形成“0”形圈限位凸筋30,“0”形圈限位凸筋30的内直径小于其上部筒颈4内腔内径,“0”形圈限位凸筋30下部筒颈4内腔内壁处形成与限位卡合件7的限位卡合件固定凸筋M相配合的限位卡合件环状固定凹陷观,筒体1下部开口处形成芯杆护套管四,芯杆护套管四与筒体1为一体结构。在具体实施时,所述锥形头17处反向卡合台阶18上部的大直径大于两片卡合弹性翼片14处卡合凸边15之间的间距。在具体实施时,如18中所示,此时注射器为原始状态,芯杆端部组装有回抽端子, 弹性件(三段式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回抽端子后部的弹性件卡合台阶处,弹性件(三段式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芯杆后端的反向弹性件装配台阶处,弹性件(三段式弹簧)中段处于拉升状态,开始注射时,向前缓缓推动芯杆,芯杆端部的回抽端子随之向前位移,当回抽端子顶部的锥形头触及到内针座下部两片卡合弹性翼片下端时,锥形头将卡合弹性翼片向两侧顶开,顺利的进入两片卡合弹性翼片之间的间隙,当锥形头掠过卡合凸边位置后,作用力消失,两片卡合弹性翼片向内侧复位,此时,再向前推动芯杆,由于锥形头的端部已经顶到内针座底端,故无法再向前推进,此时,回抽端子与芯杆内腔内壁的咬合点脱离,与此同时,芯杆上端部的环状开口将限位卡合件的两片内折翼片向外侧顶开,使得内折翼片顶部与内针座下限位台阶脱离,此时,内针座向上的支撑力瞬间完全消失,而回抽端子端部的锥形头和内针座下部的卡合弹性翼片完全卡合,而抽端子端也已经和芯杆内腔内壁脱离,故在弹性件(三段式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整个内针座瞬间被回拉入芯杆内腔,实现注射器的安全操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弹簧式安全注射器,它主要包括筒体(1),筒体(1)的筒颈(4)内设有内针座 (2),筒体(1)内设有芯杆(5),芯杆(5)处套接有胶塞(6),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针座(2)处套接有限位卡合件(7),限位卡合件(7)位于筒颈(4)内,所述芯杆(5)内腔中空,芯杆(5) 内腔内设有弹性件(8),弹性件(8)的上端与回抽端子(9)连接,回抽端子(9)位于芯杆(5) 内腔的上端开口处,回抽端子(9)下部位于芯杆(5)内腔内部,回抽端子(9)上部突出于芯杆(5)上端开口,弹性件(8)的下端与芯杆(5)靠近下端部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簧式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针座(2)处套接有“0”形圈(3),“0”形圈(3)位于内针座(2)与筒颈(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簧式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合件(7)成环状体,限位卡合件(7)处形成对称分布的内折翼片(10),内折翼片(10)下端与限位卡合件(7)的连接处水平位置低于限位卡合件(7)上边缘,内折翼片(10)的顶端向限位卡合件 (7)中心位倾斜,内折翼片(10)两侧与限位卡合件(7)之间形成间隙(11),内折翼片(10) 上下表面呈弧面状,且内折翼片(10)顶端形成一弧状平面(12),限位卡合件(7)外壁处形成与筒颈(4)内壁相配合的限位卡合件固定凸筋(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簧式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针座(2)呈柱状体,其外壁处形成与筒颈(4)内部相配合的内针座上限位台阶(13),内针座上限位台阶 (13)下部的内针座外壁处形成内针座下限位台阶(33),内针座(2)下部形成两片相互对称分布的卡合弹性翼片(14),卡合弹性翼片(14)靠近下端内侧壁处形成卡合凸边(15),卡合弹性翼片(14)下端内侧边缘处形成倒角边(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簧式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抽端子(9)呈柱状体,其端部设有锥形头(17),锥形头(17)下端边缘处形成与两片卡合弹性翼片(14)相配合的反向卡合台阶(18),回抽端子(9)外壁形成与芯杆内腔内壁相配合的回抽端子定位凸筋(19 ),回抽端子(9 )外壁靠近下端处形成弹性件卡合台阶(20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簧式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杆(5)内腔呈中空状,芯杆(5)内腔靠近顶部处形成与回抽端子定位凸筋(19)相配合的回抽端子环状定位凹陷(25),芯杆(5)内腔靠近底部处设有反向弹性件装配台阶(26),反向弹性件装配台阶 (26 )处设有芯杆盖冒(27 ),芯杆顶部外边缘形成环状倒角边(34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簧式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8)为三段式弹簧,其下段弹簧(21)直径大于中段弹簧(22)直径,其中段弹簧(22)直径大于上段弹簧 (23)直径,下段弹簧(21)为1一30圈,中段弹簧(22)为10— 300圈,上段弹簧(23)为1一 30圈,上段弹簧(23)的直径小于弹性件卡合台阶(20)处的直径,上段弹簧(23)的直径大于弹性件卡合台阶(20)上部回抽端子(9)外壁直径,中段弹簧(22)的直径大于弹性件卡合台阶(20)处的直径,下段弹簧(21)直径大于反向弹性件装配台阶(26)上部的芯杆内腔内径,所述三段式弹簧的钢丝直径为0. Imm-2 mm,钢丝与钢丝之间的间隙为0. Imm-2 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簧式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筒颈 (4)内腔内壁处形成“0”形圈限位凸筋(30),“0”形圈限位凸筋(30)的内直径小于其上部筒颈(4)内腔内径,“0”形圈限位凸筋(30)下部筒颈(4)内腔内壁处形成与限位卡合件(7) 的限位卡合件固定凸筋(24)相配合的限位卡合件环状固定凹陷(28),筒体(1)下部开口处形成芯杆护套管(29),芯杆护套管(29)与筒体(1)为一体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弹簧式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头(17)处反向卡合台阶(18)上部的大直径大于两片卡合弹性翼片(14)处卡合凸边(15)之间的间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弹簧式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针座处套接有限位卡合件,限位卡合件位于筒颈内,所述芯杆内腔中空,芯杆内腔内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上端与回抽端子连接,回抽端子位于芯杆内腔的上端开口处,回抽端子下部位于芯杆内腔内部,回抽端子上部突出于芯杆上端开口,弹性件的下端与芯杆靠近下端部处连接,其采用弹簧式自动回抽结构,产品构思巧妙,定位精准,各部件可实现全自动后部组装,能实现全自动装配,单体部件开模方便,三段式弹簧设计便于组装和弹簧定位,产品操作便捷,操作手感顺滑,可实现单手操作,注射器工作状态稳定,相比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
文档编号A61M5/31GK202161639SQ20112024764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4日
发明者沈挺 申请人:沈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