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防返流误吸正压通气面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正压通气呼吸同时防食管返流误吸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普通加压通气面罩的构造包括氧气管接口、面罩壳体、气囊垫、气囊充气孔。病患者需要正压通气时,将气囊充气接氧气管后面罩罩住患者口鼻,施予正压即完成正压通气。但是普通加压通气面罩在正压通气的同时也易将气体经食管压入胃内,使胃内压升高造成胃内容物经食管返流至口咽而误吸至气管及肺内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发明内容为避免加压通气面罩通气时胃内容物返流误吸全气道的危险,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返流型加压通气面罩,该加压通气面罩不仅能正压通气,且能有效预防返流误吸的发生。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普通加压通气面罩前面中间部位设置一管道孔,孔内侧面设一圈气囊垫,气囊垫上附有气囊,气囊垫外侧面设一气囊充气孔,另有一根防返流管可穿经面罩管道孔,该防返流管前段绕管壁外一圈设有一气囊,气囊连接一细充气管,细充气管前半部分内置于防返流管壁内,细充气管尾端连接一充气测压囊,充气测压囊带有充气孔,防返流管前段(带气囊部分)管腔横截面为椭圆形(气囊充气后也可形成椭圆形气囊圈),其余部分管腔横截面为圆形。当病患者需面罩正压通气时, 先将防返流管从患者口腔(或鼻腔)置入直至预测带气囊部分的防返流管均进入食管即可将防返流管的气囊充气,使防返流管紧贴食管壁然后将防返流管尾端从面罩内面穿经管道孔,并将面罩罩住患者口鼻,将管道孔气囊充气,使管道孔气囊紧贴防返流管管壁。因防返流管气囊紧贴食管壁使口咽与食管隔离,当给患者正压通气时正压气体则不会进入食管和胃内,而胃内容物也不会返流至口咽而造成误吸。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用于饱胃患者实施正压通气时不引起返流误吸, 同时也可用于需洗胃患者洗胃与正压通气同时进行,并有效预防返流误吸的发生。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面构造图图2是管道孔局部剖视图图中1面罩壳体、2气囊垫、3气囊、4充气孔、5氧气管接口、6.管道孔、7.气囊垫、8.气囊,9.充气孔,10.防返流管,11.防返流管前段,12.气囊,13.充气管,14.测压囊, 15.充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
图1中,面罩壳体(1)上部前端设一管道孔(6),管道孔(6)内壁设有管道孔气囊垫(7),管道孔气囊(8)附着于管道孔气囊垫(7)上,防返流管(10)从尾端穿经管道孔 (6),管道孔气囊(8)充气后可将管道孔(6)与防返流管(10)间的缝隙密封,防返流管(10) 可经患者口或鼻置入至食管并使防返流管前段(11)完全进入食管,经测压囊充气孔(15) 充气后使防返流管气囊(1 与食管内壁紧贴。防返流管前段(11)横截面为椭圆形,防返流管气囊(1 充气后即形成横截面也为椭圆的气囊圈,从而使防返流管气囊(1 充分紧贴食管内壁又不会严重压迫气管而致呼吸道梗阻。以下以一实施案例予以说明将防返流管气囊(1 中气体抽尽,防返流管前段 (11)涂抹润滑剂后从患者口或鼻置入直至防返流管前段(11)全部进入食管,经测压囊充气孔(1 充气,以手捏或测压器测试测压囊(14)压力,使食管与口咽充分隔离。将防返流管(10)尾端从面罩壳体(1)内面穿经管道孔(6),将面罩气囊罩住患者口鼻,经管道孔气囊充气孔(9)充气,使管道孔气囊(8)紧贴防返流管(10)外壁,使面罩正压通气时不会经管道孔(6)缝隙漏气,再将氧气管接口与氧气管相接即可施行面罩正压通气又可避免胃内容物返流而导致误吸的发生。
权利要求1.一种防返流误吸正压通气面罩,其特征在于面罩壳体(1)上部前端设有圆形管道孔 (6),防返流管(10)穿经管道孔(6),管道孔(6)内壁设有管道孔气囊垫(7)。
2.如权利1所述的防返流误吸正压通气面罩,其特征在于管道孔气囊垫(7)内壁附着有管道孔气囊(8)所述气囊垫(7)外部设有一充气孔(9)。
3.如权利1所述的防返流误吸正压通气面罩,其特征在于防返流误吸管前段(11)横截面为椭圆形,防返流管气囊(1 附着于防返流管前段(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返流误吸正压通气面罩,该通气面罩主要包括面罩和防返流管,所述面罩上部前端设有一管道孔,管道孔内面有一带气囊垫的气囊,所述防返流管前段设有一气囊,所述防返流管前段横截面为椭圆形。所述防返流管可经患者口或鼻置入食管,防返流管前段气囊充气后可将食管与口咽隔离,使面罩在正压通气时不会将气体经食管压入胃内引起胃容物返流。所述防返流管尾端穿经面罩食管孔,面罩罩住患者口鼻,将管道孔气囊充气使该气囊紧贴防返流管外壁。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既可有效进行面罩正压通气又可避免返流误吸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饱胃昏迷患者施行全麻时进行面罩正压通气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A61M16/06GK202168997SQ20112025339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8日
发明者王寿根 申请人:王寿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