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轮椅与病床功能的医疗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2091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兼具轮椅与病床功能的医疗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兼具轮椅与病床功能的医疗辅助装置,尤指ー种具有母床与子床,且该子床能转换为乘坐形态以做为轮椅使用,亦可转换为躺卧形态并与该母床结合,而能做为病床使用的医疗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受到全球普遍生育率下降及医疗环境改善的影响 ,不但使得世界各国人口的高龄人口比例大幅提高,亦造成慢性疾病盛行率的显著增长,因此,医疗照护的需求亦随之不断増加。受到生理上的老化或慢性疾病的影响,不但可能造成高龄者或慢性病患者对外界环境的被动反应力下降,亦使其主动从事各种动作的能力降低,因此,在高龄者或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借助各式医疗辅助装置的协助,以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轮椅是ー种极为常见的医疗辅助装置,令协助者能藉由推动该轮椅,便利地将乘坐于其上的使用者移动至不同的地点,对行动不便的高龄者或慢性病患者而言,实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医疗辅助装置。承上,对许多行动不便的使用者而言,其日常生活已和轮椅产生密不可分地连结,自其睡醒后到就寝前,几乎所有活动皆乘坐于轮椅上进行,因此,该使用者毎日皆必须于床铺与轮椅间往复移动。对许多行动不便的高龄者或慢性病患者而言,无论由床铺移动至轮椅或由轮椅移动至床铺,皆必须藉由协助者(如使用者的家人或看护者)的搬移才能完成,如此,不但造成协助者的负担,对使用者而言,更可能在搬移的过程中不慎摔伤,十分危险。然而,市面上的病床虽多具有移动机构,能便于协助者将病床上的使用者移动至不同的地点,但是,移动的过程中使用者必须躺卧在病床上,并不适合进行各种日常活动,因此,仅在特定情况下(如更换病房、进手术室),才会藉该移动机构同时移动病床与其上的使用者。再者,虽然部分病床设有角度调整机构,能令躺卧其上的使用者起身变换为坐姿,但是,这些病床仍不适用于日常活动。由于病床本身体积过于庞大,移动较为困难,特别是在上下楼时,无论进出电梯皆十分不便,因此,该角度调整机构的主要目的,仅是便于使用者在固定场所中,能以坐姿从事进食、看电视或与人交谈等静态活动,当使用者必须在不同场所之间移动,仍必须另外换乘至轮椅上,再藉由轮椅的辅助移动至不同的地点,因此,这样的病床仍无法解决使用者必须频繁地在床铺与轮椅间往复移动的问题。其次,虽有部分业者设计出能调整角度的轮椅,以令使用者能将轮椅的顶面调整成一水平面并平躺于其上,但是,这样的轮椅仅能供短时间稍做休息,并不适合使用者整夜躺卧其上。由于轮椅的主要目的,是令使用者能便利地在不同场所间移动,因此,为了維持轮椅所必须具备的机动性,不可能将其设计成与一般的床一样宽。由前述理由可知,即便将轮椅的顶面调整成一水平面,由于供使用者躺卧的面积狭小,若使用者长时间躺卧其上,必然非常不舒适,以致于使用者在夜间就寝时,仍必须移动至一般的床铺上,以获得良好的睡眠品质,因此,这样的轮椅仍无法解决使用者必须频繁地在床铺与轮椅间往复移动的问题。[0006]故,如何设计出一种医疗辅助装置,能令使用者毋须在轮椅与床铺之间频繁地移动,以避免使用者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意外,且在使用者欲休息时,能提供一个舒适的空间供使用者躺卧其上,即成为本实用新型在此亟欲解决的重要问题。有鉴于公知医疗辅助装置,无法同时满足使用者日常生活的移动需求以及休息时躺卧的需求,以致使用者必须在不同的医疗辅助装置之间频繁地移动,徒增意外发生的风险,十分不理想,故,设计者乃依自身长期服务于相关产业的经验,经过不断地实验与改良,终于设计出本实用新型兼具轮椅与病床功能的医疗辅助装置,期能藉由本实用新型,提供行动不便者一个使用上更舒适、安全的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是提供一种兼具轮椅与病床功能的医疗辅助装置。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的技术所实现本实用新型一种兼具轮椅与病床功能的医疗辅助装置,包括一子床,包括一乘坐部、一靠背部、一靠腿部、一置足部及两座位扶手,其中该乘坐部的底侧设有多个滚轮,该靠背部前缘能调整角度地枢接至该乘坐部的顶侧后缘,该靠腿部后缘能调整角度地枢接至该乘坐部的顶侧前缘,该置足部的后缘能调整角度地枢接至该靠腿部的前缘,各该座位扶手能调整高低地分别连接至该乘坐部的左右两侧,该子床能藉由将该靠背部枢转至位于该乘坐部上方,将该靠腿部枢转至位于该乘坐部下方,将该置足部枢转至上翘于该靠腿部,及藉由将各该座位扶手的顶侧调整至超过该乘坐部的顶侧,而成为一轮椅,并利用各该滚轮,进行移动;或在该乘坐部、该靠背部、该靠腿部及该置足部被调整至同一水平面,且各该座位扶手被调整至低于该乘坐部的顶侧时,令该乘坐部、该靠背部、该靠腿部及该置足部的顶侧表面能共同形成一病床;及一母床,其床面高度与该乘坐部顶侧的高度相同,且该母床一侧设有一缺槽,该缺槽的构形与由子床调整成的该病床的构形相同,以令该病床与该母床能相互结合成一体。如上所述的医疗辅助装置,各该座位扶手的后端突出于该乘坐部的后侧。如上所述的医疗辅助装置,该乘坐部后侧还设有一第一枢接座,且该靠背部的底侧设有一第二枢接座,该子床还包括一伸缩杆,该伸缩杆两端分别枢接至该第一枢接座及该第二枢接座,以令该靠背部的倾斜角度能依该伸缩杆的长度变化而改变。如上所述的医疗辅助装置,该伸缩杆包括一内套管、一外套管及一第一固定件,该内套管套接于该外套管中,且能相对该外套管沿轴向滑动,并据以改变该伸缩杆的整体长度,该第一固定件设置于该外套管上,且能将该内套管与外套管锁固,使该内套管无法相对该外套管沿轴向滑动。如上所述的医疗辅助装置,该伸缩杆还包括一气压缸,该气压缸的两端能分别与该内套管及该外套管连动,并能调整该伸缩杆的长度。如上所述的医疗辅助装置,还包括一连接座,设置于该乘坐部前侧,该连接座具有左右两侧壁,各该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呈长条状的一凸耳槽;一活动套,沿前后方向固设于该靠腿部的底侧,该活动套上设有一第二固定件;及一活动杆,套接于该活动套中,并能相对该活动套沿轴向滑动,且该活动杆左右两侧邻近后端的位置分别设有一凸耳,各该凸耳能容置于各该凸耳槽中并沿各该凸耳槽滑动,以使该活动杆的后端能容置于各该侧壁间,且令该活动杆能沿各该凸耳的轴心枢转,该第二固定件能将该活动杆与该活动套锁固,以使该活动杆无法相对活动套沿轴向滑动,而能限制该活动杆进行枢转。如上所述的医疗辅助装置,该乘坐部还包括ー插接座,以使ー悬吊架能被插接至该插接座,而能借该悬吊架吊挂一物品。如上所述的医疗辅助装置,还包括两个结合杆,该结合杆的一端分别枢接于该母床的前侧或后侧,其另一端则设有一第三固定件,该第三固定件能结合至邻近该靠背部后缘的位置,或结合至邻近该置足部前缘的位置,以令该子床能与该母床稳固地结合成一体。如上所述的医疗辅助装置,该靠背部的底侧设置有一抓握部。如上所述的医疗辅助装置,还包括至少ー第三枢接座,设置于该靠腿部的前端,该第三枢接座两侧分别开设有一枢接孔,其底侧对应各该枢接孔的位置开设有一穿孔,该穿孔的后缘向外延伸设有ー抵靠壁;及至少ー枢接杆,设置于该置足部的后端,该枢接杆两侧邻近后端的位置分别开设有长条状的一枢接槽,以使一枢接元件能穿过该枢接孔与该枢接槽,而令该枢接杆能枢接至该第三枢接座,进而使该置足部能相对该靠腿部枢转,而该枢 接杆的后端具有一正对该穿孔的位置,在该位置,该枢接杆的后端能穿过该穿孔,且能抵靠至该抵靠壁,并据以限制该置足部相对该靠腿部进行枢转。如上所述的医疗辅助装置,该母床的另ー侧还设有一床铺扶手。借由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藉由该靠背部、该靠腿部及置足部的倾斜角度的改变,以使该子床能在乘坐形态与躺卧形态间相互转换,而能分别做为轮椅与病床使用,以避免行动不便者自病床移动至轮椅的过程中,或自轮椅移动至病床的过程中不慎发生意外,且各该扶手不仅在躺卧时能防止使用者不慎摔落,在乘坐时更可供协助者抓握,以便该协助者能施力于各该扶手并推动该医疗辅助装置。此外,藉由该子床与该母床的搭配,不仅在使用者欲移动至不同场所吋,该子床能供使用者乘坐,井能提供良好的机动性,且当使用者欲躺下休息吋,亦可藉由该子床与该母床的结合,提供更大的空间供使用者躺卧,而能提升使用者休憩时的舒适感。更进一歩言,由于此医疗辅助装置同时兼具轮椅与病床的功能,故,使用者毋须分别购置轮椅与病床,不但能避免资源的浪费,亦可收到节省空间的功效。另外特此ー提,各该座位扶手不仅在该子床与该母床结合成一体时,能做为病床的侧边护栏,当该子床被调整成ー轮椅时,各该座位扶手的后端更可供协助者抓握,以便该协助者能施力于各该扶手并推动该轮椅。

图I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靠腿部与置足部结合部位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靠背部增设抓握部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杆与连接座的结合关系局部不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ー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结合杆与该靠背部的结合关系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0031]子床I穿孔134B乘坐部11抵靠壁134C滚轮111置足部14第一枢接座112枢接杆141连接座113枢接槽141A侧壁113A座位扶手15凸耳槽113B伸缩杆16 插接座114内套管161悬吊架115外套管162靠背部12第一固定件163第二枢接座121母床2抓握部122缺槽21靠腿部13床铺扶手22活动套131结合杆23第二固定件132第三固定件231活动杆133凸耳133A锁固帽133B第三枢接座134枢接孔134A
具体实施方式
为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发明目的及达成功效有更完整及清楚的揭露,兹于下详细说明,并请一并参阅附图及元件标号。本实用新型一种兼具轮椅与病床功能的医疗辅助装置,请参阅图I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该医疗辅助装置包括一子床I及一母床2。该子床I包括一乘坐部
11、一靠背部12、一靠腿部13、一置足部14及两座位扶手15,其中该乘坐部11的底侧设有多个滚轮111 ;该靠背部12前缘能调整角度地枢接至该乘坐部11的顶侧后缘;该靠腿部13后缘能调整角度地枢接至该乘坐部11的顶侧前缘;该置足部14的后缘能调整角度地枢接至该靠腿部13的前缘;各该座位扶手15能调整高低地分别连接至该乘坐部11的左右两侦||,且各该座位扶手15的后端向后延伸并超过该乘坐部11的后侧,于此一实施例中,各该座位扶手15分别枢接于该乘坐部11的两侧,以令该座位扶手15能向外枢转,并使该座位扶手15能自该乘坐部11的上方枢转至该乘坐部11的下方或反之,但是,实际操作时并不以此为限,厂商亦可将该座位扶手15设计成一可升降的元件,藉由直接调整各该座位扶手15的高低达成类似效果,或直接将该座位扶手15设计成可拆卸的形式,凡此一技术领域的人士可轻易思及的变化,均应属不脱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围。复请参阅图I所示,该子床I能藉由调整该乘坐部11、该靠背部12、该靠腿部13及该置足部14间的角度,而成为一轮椅,例如调整该靠背部12,使其垂直并立于该乘坐部11上方,之后,调整该靠腿部13,使其垂直并位于该乘坐部11下方,再调整该置足部14,使其上翘于该靠腿部13,以令该子床I整体呈现出一座椅的构型,并利用各该滚轮111进行移动,而能实现ー轮椅形态,且藉由将各该座位扶手15的顶侧调整至超过该乘坐部11的顶侦牝不仅令使用者能将手臂暂时倚靠在各该座位扶手15上,各该座位扶手15的后端更能供协助者抓握,以便协助者能藉由施力于各该座位扶手15而推动该轮椅,但是,该靠背部12及该靠腿部13并不限于垂直该乘坐部11,可依使用者需要调整成其它角度,令使用者能以最舒适的姿势乘坐于其上,合先陈明。此外,该子床I能在该乘坐部11、该靠背部12、该靠腿部13及该置足部14被调整至同一水平面时,令该乘坐部11、该靠背部12、该靠腿部13及该置足部14的顶侧表面共同形成一病床,以供使用者躺卧于其上。该母床2的床面高度与该乘坐部11顶侧的高度相同,且其ー侧设有ー缺槽21,另ー侧则设有一床铺扶手22,该缺槽21的构形与该病床的构形相同,以令该子床I能在调整成该病床,且将该座位扶手15的顶侧调整至低于该乘坐部11的顶侧时,该子床I能与该母床2结合成一体。兹针对该靠背部12、该靠腿部13及该置足部14的角度调整机构分别介绍如下,请參阅图2所示,该乘坐部11后侧设有一第一枢接座112,且该靠背部12的底侧设有一第二枢接座121,该子床I还包括一伸缩杆16,该伸缩杆16两端分别枢接至该第一枢接座112 及该第二枢接座121,于此ー实施例中,该伸缩杆16包括一内套管161、一外套管162及一第一固定件163,该内套管161套接于该外套管162中,且能相对该外套管162沿轴向滑动,并据以改变该伸缩杆16的整体长度,以令该靠背部12的倾斜角度能依该伸缩杆16的长度变化而改变,该第一固定件163设置于该外套管162上,且能锁定该内套管161,使该内套管161无法相对该外套管162沿轴向滑动,此外,为便于使用者或协助者能更轻易地调整该靠背部12的倾斜角度,厂商亦可依需求自行变化其细部特征,例如厂商可在该伸缩杆16中装设ー气压缸(图式未显示),令该气压缸的两端能分别连接于该第一枢接座112及该第二枢接座121,或分别固定于该内套管161及该外套管162内,如此,当使用者或协助者欲调整该靠背部12的倾斜角度吋,即可藉由该气压缸的辅助,达到省力的功效;亦或,请參阅图3所示,厂商亦可在该靠背部12的底侧设置一抓握部122,以令使用者或协助者在调整该靠背部12的倾斜角度时,能抓握该抓握部122,并藉由施力于该抓握部122带动该靠背部12进行枢转,以提升操作上的便利性,但是,实际操作时,其结构并不以此为限,凡相关技术领域的人士,所能轻易思及的变化及修饰,均应属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合先陈明。请參阅图4所示,该靠腿部13的底侧沿前后方向固设有ー活动套131,该活动套131上设有ー第二固定件132,该活动套131内套接有一活动杆133,该活动杆133能相对该活动套131沿轴向滑动,该乘坐部11前侧设有一连接座113 (如图2所示),以令该活动杆133的后端能连接至该连接座113,请參阅图5所示,该连接座113具有左右两侧壁113A,各该侧壁113A上分別开设有呈长条状的一凸耳槽113B,该活动杆133左右两侧邻近其后端的位置分别设有ー凸耳133A,各该凸耳133A能容置于各该凸耳槽113B中并沿各该凸耳槽113B滑动,以使该活动杆133的后端能容置于各该侧壁113A间,且令该活动杆133能沿各该凸耳133A的轴心枢转,于此一实施例中,各该凸耳133A由一枢接栓所形成,该枢接栓能同时穿过各该凸耳槽113B及该活动杆133上邻近其后端的位置,且其两端能突出于各该侧壁113A外,并据以构成此处所称的各该凸耳133A,此外,各该凸耳133A突出于该侧壁113A外的部分,可令一锁固帽133B结合于其上,但是,其结构并不以此为限,实际操作时,亦可将该凸耳槽113B设计成沿前后方向开设的水平长条状开ロ槽道,且将各该凸耳133A直接凸设于该活动杆133左右两侧邻近其后端的位置,以令各该凸耳133A能自该凸耳槽113B的开口置入各该凸耳槽113B中,并沿各该凸耳槽113B滑动,凡此一技术领域所能轻易思及的等效变化,均应属不脱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复请参阅图4所示,该活动杆133能被该第二固定件132锁定,以使该活动杆133无法相对该活动套131沿轴向滑动,而能限制该活动杆133进行枢转,进而能固定该靠腿部13的倾斜角度。复请参阅图4所示,该靠腿部13的前端于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三枢接座134,该第三枢接座134两侧分别开设有一枢接孔134A,其底侧对应各该枢接孔134A的位置开设有一穿孔134B,该穿孔134B的后缘向外延伸设有一抵靠壁134C。该置足部14后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枢接杆141,各该枢接杆141能分别枢接至对应的各该第三枢接座134,该枢接杆141两侧邻近后端的位置分别开设有长条状的一枢接槽141A,以使一枢接元件(图中未示)能穿过该枢接孔134A与该枢接槽141A,而令各该枢接杆141能分别枢接至对应的各该第三枢接座134,进而使该置足部14能相对该靠腿部13枢转,且当该枢接杆141的后端正对该穿孔134B时,该枢接杆141的后端能穿过该穿孔134B,且能抵靠至该抵靠壁134C,并据以限制该置足部14相对该靠腿部13进行枢转。·复请参阅图2所示,由以上说明可知,藉由改变该伸缩杆16的长度,能据以调整该靠背部12的角度,且藉由该活动杆133相对该活动套131与该连接座113的作动关系,能据以调整该靠腿部13的角度,而藉由将该枢接杆141 (如图4所示)枢接至该第三枢接座134,则能使该置足部14相对该靠腿部13枢转。以上所述,仅为该子床I各部位的角度调整机构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合先陈明。兹说明该子床I与该母床2的结合机构如下,请参阅图6所示,该母床2的前侧及后侧分别设有一结合杆23,以使该子床I能藉由各该结合杆23与该母床2相结合,请参阅图7所示,该结合杆23的一端分别枢接于该母床2的前侧或后侧,其另一端则设有一第三固定件231,该第三固定件231能结合至邻近该靠背部12后端的位置,或结合至邻近该置足部14前端的位置(如图6所示),以令该子床I能与该母床2稳固地结合成一体。复请参阅图6所示,当该子床I被调整成一病床时,能被匹配并容置于该缺槽21 (如图I所示),且能藉由该置足部14前缘与该结合杆23的结合,及该该靠背部12后端与该结合杆23的结合,使该子床I的前后两端能稳固地与该母床2结合成一体,此外,由于各该结合杆23枢接于该母床2且能相对该母床2枢转,故,当各该结合杆23被枢转为垂直状态时,各该结合杆23不会妨碍该子床I进出该缺槽21 (如图I所示),而当该子床I与该母床2结合成一体,且各该结合杆23被枢转为水平状态时,各该结合杆23能抵靠于该子床I的一侧,以避免该子床I轻易地脱离该缺槽21 (如图I所示)。请参阅图2及图6所示,该子床I还包括一插接座114,以使一悬吊架115能被插接至该插接座114,而能藉该悬吊架115吊挂一物品(如点滴袋)。以上所举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部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包括在本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兼具轮椅与病床功能的医疗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子床,包括ー乘坐部、ー靠背部、ー靠腿部、一置足部及两座位扶手,其中该乘坐部的底侧设有多个滚轮,该靠背部前缘能调整角度地枢接至该乘坐部的顶侧后缘,该靠腿部后缘能调整角度地枢接至该乘坐部的顶侧前缘,该置足部的后缘能调整角度地枢接至该靠腿部的前缘,各该座位扶手能调整高低地分别连接至该乘坐部的左右两侧,该子床能将该靠背部枢转至位于该乘坐部上方,将该靠腿部枢转至位于该乘坐部下方,及将该置足部枢转至上翘于该靠腿部,而能形成一轮椅,且能将各该座位扶手的顶侧调整至超过该乘坐部的顶侧;也能将该乘坐部、该靠背部、该靠腿部及该置足部调整至同一水平面以形成一病床,且将各该座位扶手调整至低于该乘坐部的顶侧;及 一母床,其床面高度与该乘坐部顶侧的高度相同,且该母床一侧设有ー缺槽,该缺槽的构形与由子床调整成的该病床的构形相同,而该病床与该母床能相互结合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医疗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座位扶手的后端突出于该乘坐部的后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乘坐部后侧还设有一第一枢接座,且该靠背部的底侧设有一第二枢接座,该子床还包括一伸缩杆,该伸缩杆两端分别枢接至该第一枢接座及该第二枢接座,而该靠背部的倾斜角度能依该伸缩杆的长度变化而改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伸缩杆包括ー内套管、一外套管及一第一固定件,该内套管套接于该外套管中,且能相对该外套管沿轴向滑动,井能改变该伸缩杆的整体长度,该第一固定件设置于该外套管上,且能将该内套管与该外套管锁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疗辅助装置,其特征在干,该伸缩杆还包括ー气压缸,该气压缸的两端能分别与该内套管及该外套管连动,井能调整该伸縮杆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ー连接座,设置于该乘坐部前侧,该连接座具有左右两侧壁,各该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呈长条状的一凸耳槽; 一活动套,沿前后方向固设于该靠腿部的底侧,该活动套上设有ー第二固定件;及 ー活动杆,套接于该活动套中,并能相对该活动套沿轴向滑动,且该活动杆左右两侧邻近后端的位置分别设有ー凸耳,各该凸耳能容置于各该凸耳槽中并沿各该凸耳槽滑动,而该活动杆的后端能容置于各该侧壁间,且该活动杆能沿各该凸耳的轴心枢转,该第二固定件能将该活动杆和该活动套锁固,而能限制该活动杆的枢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疗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乘坐部还包括ー插接座,一吊挂物品的悬吊架能插接至该插接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疗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结合杆,该结合杆的一端分别枢接于该母床的前侧或后侧,其另一端则设有一第三固定件,该第三固定件能结合至邻近该靠背部后缘的位置,或结合至邻近该置足部前缘的位置,而能令该子床能与该母床稳固地结合成一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疗辅助装置,其特征在干,该靠背部的底侧设置有一抓握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疗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第三枢接座,设置于该靠腿部的前端,该第三枢接座两侧分别开设有一枢接孔,该第三枢接座的底侧对应各该枢接孔的位置开设有一穿孔,该穿孔的后缘向外延伸设有一抵靠壁;及 至少一枢接杆,设置于该置足部的后端,该枢接杆两侧邻近后端的位置分别开设有长条状的一枢接槽,一枢接元件能穿过该枢接孔与该枢接槽,枢接该枢接杆和该第三枢接座,进而枢接该置足部与该靠腿部,而该枢接杆的后端具有一正对该穿孔的位置,在该位置,该枢接杆的后端能穿过该穿孔,且能抵靠至该抵靠壁,以限制该置足部相对该靠腿部的枢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疗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母床的另一侧还设有一床铺扶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兼具轮椅与病床功能的医疗辅助装置,包括一子床及一母床,子床包括一乘坐部、一靠背部、一靠腿部、一置足部及两座位扶手,乘坐部底侧设有多个滚轮,靠背部前缘枢接至乘坐部的顶侧后缘,靠腿部后缘枢接至乘坐部的顶侧前缘,置足部后缘枢接至靠腿部的前缘,各座位扶手分别连接至乘坐部的左右两侧。子床能调整成一轮椅,利用滚轮进行移动,或调整成一病床。母床的床面高度与乘坐部顶侧的高度相同,且一侧设有一缺槽,以令该病床与母床结合成一体。如此,子床能在乘坐形态与躺卧形态间相互转换,而分别做为轮椅与病床使用,故避免行动不便者在病床与轮椅间移动的过程发生意外,且子床能与该母床结合成一体,能提供更大的躺卧空间。
文档编号A61G7/16GK202458970SQ20112052854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日
发明者张绍团, 张维懋 申请人:城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美蔘国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