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吸收体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吸收体制造装置,特别是涉及ー种设置有压カ装置的吸收体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吸收体制造装置是公知的。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ー种吸收体制造 装置,该吸收体制造装置具有用于供应纸浆纤维的供应管道、用于投入聚合物颗粒的聚合物投入管、在外周面上形成有槽状的成型模的旋转滚筒、沿着圆筒状的滚筒的外周设置的压カ装置。所述供应管道和所述聚合物投入管将纸浆纤维和聚合物颗粒供应给旋转滚筒,被供应的纸浆纤维和聚合物颗粒层积在形成于旋转滚筒的外周面上的成形模中,所述压カ装置对层积体施加压力,以便使层积体的厚度减薄而制成吸收体。引用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特开2011-83546然而,在这样的吸收体制造装置,由于沿着圆筒状的滚筒的外周设置的压カ装置在圆弧面上对层积体施加压力,所以存在着由于施加到层积体上的压カ不均匀,而导致层积体中的纤维取向发生变化,不能均匀地一体化,从而形成的吸收体容易走形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能够利用平坦的表面对所述层积体施加压力,保持层积体中的吸收体形成材料的纤维取向不变地使层积体的厚度减薄,形成吸收体,并且,能够使层积体中的纤维良好地交织在一起,被均匀地一体化,形成不易走形的吸收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具有层积体形成装置,所述层积体形成装置用于将吸收体形成材料层积而形成层积体;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具有带有吸引孔的输送带和驱动所述输送带的输送带驱动辊,用于输送由所述层积体形成装置形成的层积体;压力装置,所述压カ装置对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层积体加压,以便形成吸收体;吸引装置,所述吸引装置经由所述吸引孔吸引层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压カ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带的输送层积体的ー侧,具有环形的压カ带、驱动所述压カ带的压力带驱动辊、以及支承所述压力帯的多个压力帯支承辊,在所述输送带的与输送层积体的一侧相反的ー侧,设置支承所述输送带的多个输送带支承辊,所述输送带支承辊中的至少ー部分与所述压力帯支承辊中的至少一部分对向地配置,所述吸引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带的与输送层积体的ー侧相反的ー侧,所述压カ装置的所述压カ带隔有间隔地配置在所述输送装置的所述输送带的上方,与所述输送带一起形成使层积体通过并将层积体的厚度减薄的层积体压缩部,所述压力帯被所述压カ带驱动辊驱动,在所述层积体压缩部沿着所述输送方向移动,在所述层积体压缩部,所述输送带的与层积体接触的面和所述压力帯的与层积体接触的面为平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制造装置中,由于了采用按照上述方式构成的压カ装置,因此,通过使层积体从所述压カ装置的压カ带和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带之间的压缩部通过,ー边利用压カ带和输送带的平坦的表面对所述层积体施加压力,ー边利用吸气装置对层积体进行吸气,能够保持层积体中的吸收体形成材料的纤维取向不变地使层积体的厚度减薄,形成吸收体。因此,能够使层积体中的纤维良好地交织在一起,被均匀地一体化,形成不易走形的吸收体。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制造装置,在所述层积体压缩部,所述压力帯和所述输送带之间的间隔沿着所述输送方向从所述层积体压缩部的入口侧向出口侧逐渐减小。通过使所述压力帯和所述输送带之间的间隔沿着所述输送方向从所述层积体压缩部的入口侧向出口侧逐渐减小,能够将层积体的厚度逐渐减薄,能够更容易地对层积体稳定地施加压力。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制造装置,各所述输送带制成辊(33)分别与各压カ带支承辊(43)对向地成对配置。通过将各所述输送带支承辊分别与各所述压力帯支承辊对向地成对配置,能够从上侧和下侧夹着层积体地将层积体的厚度减薄,能够均匀地从上侧和下侧对层积体施压,能够将整个层积体均匀地压縮。
图I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制造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制造装置在工作状态下的侧视图。图3是放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制造装置中的压カ装置的图示。附图标记说明I 吸收体制造装置2 层积体形成装置21 吸收体形成材料供给装置22 层积滚筒3 输送装置31 输送带311 吸引孔32 驱动辊33 输送带支承辊4 压カ装置41 压カ带42 压カ带驱动辊43 压カ带支承辊5 吸引装置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參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制造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吸收体制造装置I包括用于将吸收体形成材料层积而形成层积体的层积体形成装置2、用于输送层积体的输送装置3、和用于对层积体施加压カ以形成吸收体的压カ装置4、用于对层积体进行吸引的吸引装置5。所述层积体形成装置2例如包括吸收体形成材料供给装置21和设置在该吸收体形成材料供给装置21下方的层积滚筒22。所述层积滚筒22能够围绕中心轴线自由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层积滚筒22的下方设置输送装置3。该输送装置3包括输送带31和驱动该输送带31的驱动辊32。在所述层积滚筒22的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在所述输送带31的输送层积体的ー侧(图I中输送带31的朝上的ー侧),设置所述压カ装置4。在所述输送带31的与输送层积体的ー侧相反的ー侧,设置有多个支承所述输送带31的输送带支承 辊33。所述压カ装置4包括环形的压カ带41、驱动所述压力帯的压カ带驱动辊(42)、以及支承所述压力帯41的多个压力帯支承辊43。所述压力帯驱动辊42驱动所述环形的压力帯41旋转运动。所述压カ装置4的压カ带41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输送带31隔有间隔地向对向地配置,从而在压カ带41的该部分与输送带31之间形成层积体压缩部P。在图I中,所述压力帯41的旋转方向被设定为顺时针方向,以便在所述层积体压缩部处,所述压カ带41沿着与输送带31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所述压カ带支承辊43中的至少一部分压カ带支承辊与所述输送带支承辊33中的至少一部分输送带支承辊对向地成对配置,并且,优选地,各所述压力帯支承辊33分别与各压カ带支承辊43对向地成对配置。通过按照上述方式设置压力帯支承辊43和输送带支承辊33,在所述层积体压缩部P,能够使所述输送带的与层积体接触的面和所述压力帯的与层积体接触的面保持为平面。另外,优选地,如图3所示,将所述压カ带41和所述输送带31之间的间隔沿着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从所述层积体压缩部P的入口侧(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向出ロ侧(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逐渐减小。例如,如图3所示,若压カ带41与输送带31之间的间隔,在层积体压缩部P的入口侧为LI,在出ロ侧为L2,则优选地,设定成LI大于L2。进而,在图I中的输送带31的与设置有压カ装置4的ー侧相反的ー侧,与所述压力装置4相对置地设置有吸引装置5。并且,所述输送带31上设置有吸引孔311。所述吸引装置5经由设置在输送带31上的吸引孔311,对在输送带31上输送的层积体进行吸引。下面,參照附图2,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制造装置在制造吸收体时的具体的操作。首先,所述吸收体形成材料供给装置21向层积滚筒22供给吸收体形成材料。所述吸收体形成材料例如包括纸浆纤维和颗粒状的聚合物。被供给的吸收体形成材料层积在形成于所述层积滚筒22的外周面上的层积槽中,从而形成层积体。层积体随着层积滚筒22一起旋转,并在转动到下方位置吋,从层积滚筒22转移到输送装置3的输送带31上。输送带31将层积体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输送。被输送带31的层积体在到达设置所述压カ装置4的位置时,进入由压カ带41与输送带31形成的层积体压缩部P。层积体从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入口侧进入所述压缩部P,并从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出ロ侧移出所述压缩部P。由于压力带41与输送带31之间的间隔距离从入口侧的LI逐渐减小至出口侧的L2,所以,随着所述层积体通过所述压缩部P,层积体的厚度在所述压缩部P中被逐渐减薄。所述层积体在被所述压力带施加压力的同时,被设置在输送带31下方吸引装置5经由形成在输送带31上吸引孔311吸引,借此,形成吸收体。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制造装置,由于在所述压缩部P处的压力带41和输送带31分别被压力带支承辊43和输送带支承辊33支承,所以在所述压缩部P,所述输送带的与层积体接触的面和所述压力带的与层积体接触的面能够保持为平面。借此,能够利用平坦的面对层积体施加压力,从而能够保持层积体中的吸收体形成材料的纤维取向不变地使层积体的厚度减薄,形成吸收体。因此,能够使层积体中的纤维良好地交织在一起,被均匀地一体化,形成不易走形的吸收体。并且,优选地,如上面所述,通过使所述压力带41和所述输送带31之间的间隔沿着所述输送方向从所述层积体压缩部的入口侧向出口侧逐渐减小,能够将层积体的厚度逐渐减薄,能够更容易地对层积体稳定地施加压力。进而,优选地,通过将各所述输送带制成 辊33分别与各压力带支承辊43对向地成对配置,能够从上侧和下侧夹着层积体地将层积体的厚度减薄,能够均匀地从上侧和下侧对层积体施压,能够将整个层积体均匀地压缩。以上,用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很明显,本实用新型并未局限于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在不超出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及范围能够进行修改及变更。因此,本说明书中的记载是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实用新型并没有任何的限制的意思。
权利要求1.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具有层积体形成装置(2),所述层积体形成装置用于将吸收体形成材料层积而形成层积体;输送装置(3),所述输送装置(3)具有带有吸引孔(311)的输送带(31)和驱动所述输送带(31)的输送带驱动辊(32),用于输送由所述层积体形成装置(2)形成的层积体;压力装置(4),所述压カ装置(4)对由所述输送装置(3)输送的层积体加压,以便形成吸收体;吸引装置(5),所述吸引装置(5)经由所述吸引孔(311)吸引层积体,其特征在干, 所述压カ装置(4)设置在所述输送带(31)的输送层积体的ー侧,具有环形的压カ带(41)、驱动所述压力帯的压カ带驱动辊(42)、以及支承所述压力帯(41)的多个压力帯支承辊(43), 在所述输送带(31)的与输送层积体的ー侧相反的ー侧,设置支承所述输送带(31)的多个输送带支承辊(33), 所述输送带支承辊(33)中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压力帯支承辊(43)中的至少一部分对向地配置, 所述吸引装置(5)设置在所述输送带(31)的与输送层积体的ー侧相反的ー侧, 所述压カ装置(4)的所述压力帯(41)隔有间隔地配置在所述输送装置(3)的所述输送带(31)的上方,与所述输送带(31) —起形成使层积体通过并将层积体的厚度减薄的层积体压缩部(P), 所述压力帯(41)被所述压力帯驱动辊(42)驱动,在所述层积体压缩部沿着所述输送方向移动, 在所述层积体压缩部,所述输送带的与层积体接触的面和所述压力帯的与层积体接触的面为平面。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收体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层积体压缩部,所述压カ带(41)和所述输送带(31)之间的间隔沿着所述输送方向从所述层积体压缩部的入口侧向出口侧逐渐减小。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吸收体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输送带支承辊(33)分别与各压カ带支承辊(43)对向地成对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收体制造装置。所述吸收体制造装置配备有压力装置,压力装置设置在输送装置的输送带的输送层积体的一侧,具有环形的压力带、压力带驱动辊、以及多个压力带支承辊,在所述输送带的与输送层积体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输送带支承辊,输送带支承辊中的至少一部分与压力带支承辊中的至少一部分对向地配置,并且,压力装置的压力带隔有间隔地配置在输送装置的输送带的上方,与输送带一起形成使层积体通过并将层积体的厚度减薄的压缩部。借此,能够使输送带和压力带各自的与层积体接触的面在压缩部处为平面。从而,能够使层积体中的纤维良好地交织在一起,被均匀地一体化,形成不易走形的吸收体。
文档编号A61F13/15GK202497336SQ20112056637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0日
发明者小笠原吉一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