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揉背装置、以及具备该揉背装置的椅型按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按摩使用者的脊背的揉背装置、以及具备该揉背装置的椅型按摩机。
背景技术:
关于椅型按摩机,周知有在其靠背部的内部装备有使左右一对按摩部件按摩动作的按摩机构的结构。该按摩机构由于需要沿着就座在座部上的使用者的脊梁移动,所以附设有上下移动机构,由该按摩机构和上下移动机构构成揉背装置。提出了在这种揉背装置中具备用来使按摩部件比通常的按摩位置更向前方突出、或向原来的通常的位置返回的进退动作机构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进退动作机构中,与按摩机构另外地设有通过上下移动机构在靠背部内上下移动的基座部件,经由下部枢轴将按摩机构支承在该基座部件上,以使其上端侧前后摆动。 并且,在上述基座部件上设置通过使轴心朝向纵向的进给丝杠机构升降的滑块,将该滑块与按摩机构的上端部之间用传动臂连结。即,如果使基座部件上的滑块上升,则经由传动臂将按摩机构的上端部向前方推压,结果,按摩机构以下部枢轴为支点上端侧朝向前方摆动,所以由此使左右的按摩部件向前方突出。专利文献1 特开2010 - 2529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带有揉背装置的椅型按摩机中,通过使进退动作机构动作,能够使按摩部件向前方突出或向原来的通常位置返回,所以能够充分地提高使用者对于按摩的满足感。但是,该进退动作机构由于具备用来在滑块的上下运动时将传动臂的上端部向前方导引的圆弧状的轨道部、及限制按摩部件的倾斜的摆动限制机构等,所以揉背装置处于在其前后方向(厚度)上大型化的倾向(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图2等)。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能够实现前后方向(厚度方向)的薄型化、并且能够使按摩部件向前方突出足够的量的结构的揉背装置、以及具备该揉背装置的椅型按摩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采用以下的技术手段。本发明的揉背装置,是装备在使用者能够背部倚靠的靠背部中的揉背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按摩机构,具有具备进行按摩动作的施疗件且左右一对配备的按摩部件、和对该按摩部件传动按摩动作的驱动部;基座部件,在上述按摩部件朝向前方的状态下支承上述按摩机构;上下移动机构,能够使上述基座部件在上述靠背部内沿上下方向移动;突出量可变机构,使上述按摩部件移动,以使上述施疗件的前后方向的突出量变化。优选的是,上述按摩部件的基部受朝向左右方向的轴心枢轴支承而能够进行轴摆动;上述突出量可变机构使上述按摩部件的基部进行轴摆动,以使上述施疗件的前后方向的突出量变化。可以构成为,上述按摩机构的驱动部具有驱动上述按摩部件以使上述施疗件向左右方向接近远离移动而进行揉捏按摩动作的揉捏驱动部、和驱动上述按摩部件、以通过使上述按摩部件的基部反复进行轴摆动而使上述施疗件向前后方向或上下方向往复移动、进行敲打按摩动作的敲打驱动部;上述敲打驱动部能够在上述基座部件上沿上下方向移动、 并且上述按摩部件的基部能够随着该上下方向的移动而可上述轴摆动地构成;上述突出量可变机构通过使上述敲打驱动部沿上下方向移动且使上述按摩部件的基部进行轴摆动,能够改变施疗件的前后方向的突出量。更优选的是,上述突出量可变机构具有第1限制部,在上述施疗件后退最多的位置保持按摩部件的摆动角;第2限制部,在上述施疗件最向前方突出的位置保持按摩部件的摆动角;非限制部,在上述第1限制部与第2限制部之间,容许上述按摩部件的基部绕轴摆动。此外,可以为,上述揉捏驱动部具有沿左右方向架设的第1旋转轴、相对旋转自如地设在该第1旋转轴上的上述按摩部件、和卡合在该按摩部件的基部上以限制该按摩部件随着上述第1旋转轴的旋转而随同转动的振动阻止机构;上述敲打驱动部具有与上述第1 旋转轴平行配设的第2旋转轴、以偏心的状态设在该第2旋转轴上的偏心驱动体、和一端部可被动于来自上述偏心驱动体的偏心旋转而连结、且另一端部连结在上述振动阻止机构上、并且通过来自上述偏心驱动体的偏心旋转使上述按摩部件的基部绕第1旋转轴摆动的曲柄轴;上述突出量可变机构为通过在上述基座部件上将上述敲打驱动部沿上下方向移动、经由上述曲柄轴使按摩部件的基部绕第1旋转轴摆动的结构。此外,可以构成为,上述突出量可变机构具有导引体,具有朝向上下方向的长槽, 并且固定在上述敲打驱动部上;滑动体,比该导引体的长槽短,能够在长槽内沿上下方向滑动;进给丝杠轴,拧合在上述滑动体上,并且通过旋转使上述滑动体上下运动;形成在上述导引体上的长槽的上缘为第1限制部,长槽的下缘为第2限制部,长槽的上下方向中途部为非限制部。上述施疗件可以具备上施疗件和被支承在比该上施疗件靠下方位置处的下施疗件。另外,非常优选的是构成具有座部、和设在座部的后部、并且内置有上述揉背装置的靠背部的椅型按摩机。在有关本发明的揉背装置及具备该揉背装置的椅型按摩机中,能够实现前后方向 (厚度方向)的薄型化、并且能够使按摩部件向前方突出充分的量。
图1是按摩机构的剖视图,是图7的A — A线剖视图。图2是按摩机构的剖视图,是图8的B — B线剖视图。图3是按摩机构的剖视图,是图9的C 一 C线剖视图。图4是表示按摩机构处于下降最多的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按摩机构处于上升最多的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按摩机构处于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图7是按摩部件的上施疗件为最向前方突出的状态下的主视图。图8是按摩部件的下施疗件为最向前方突出的状态下的主视图。图9是按摩部件的上施疗件成为最向前方突出之前的状态、或者按摩部件的下施疗件成为最向前方突出之前的状态、图7与图8之间的状态下的主视图。图10是按摩机构的立体图。图11是具备按摩机构的揉背装置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具备有关本发明的揉背装置的椅型按摩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 图12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带有揉背装置的椅型按摩机的一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该椅型按摩机1具有足够从下方支承使用者的臀部的广度的座部2、 和设在该座部2的后部的靠背部3,在靠背部3的内部,设有揉背装置4 (揉捏或敲打按摩使用者的肩部 背部 腰部的按摩装置)。在座部2的下部,设有用来将该椅型按摩机1向地面设置的脚架6,通过该脚架6 将座部2支承在规定高度。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靠背部3及揉背装置4,将靠背部3的高度方向设为上下方向,以此为基准决定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进行构造的说明。例如,在图1 图9中,将图中的上下方向称作实际的装置中的上下方向。此外,在图7 图9中,将它们的左右方向称作实际的装置中的(从就座在座部2上的使用者看到的)右左方向或宽度方向,将图1 图6的右左方向称作实际的装置中的前后方向。另外,在图1、图7、图11中,明示了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靠背部3的下端部枢轴支承在座部2的后部或脚架6的后部上,保持为前后摆动自如的状态。该靠背部3能够通过配设在脚架6内的线性致动器机构等斜倚机构进行斜倚。 此外,在座部2的前部设有揉腿装置5,在座部2的左右两侧设有扶手部7。但是,这些是椅型按摩机1的装备的一例,其有无及细节机构并没有限定。如图11所示,揉背装置4具备按摩机构10、支承该按摩机构10的基座部件12、和使该基座部件12在靠背部3内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上下移动机构13。除此以外,该揉背装置4具有使按摩机构10的上端部相对于基座部件12前后运动、改变其前后方向的突出量的突出量可变机构14。首先,基于图1、图7及图10等说明按摩机构10。按摩机构10具有左右一对按摩部件17、和使这些左右的按摩部件17进行按摩动作的驱动部18。按摩部件17具有使前端部向上方及下方的斜前方突出的飞镖形的支承臂20、和设在该支承臂20的上下两端部上的施疗件21(21a、21b)。各施疗件21例如可以由树脂或硬质橡胶等形成为厚壁的圆盘型或球形等。另外,以下将上端侧的施疗件21根据需要而称作“上施疗件21a”,此外,将下端侧的施疗件21根据需要而称作“下施疗件21b”。驱动部18为具有使左右的按摩部件17进行相互接近远离的动作的揉捏驱动部23、和使左右的按摩部件17进行交替的敲打动作的敲打驱动部M的结构。揉捏驱动部23具有相对于按摩部件17的支承臂20以埋入在其中央弯曲部中的状态设置的倾斜旋转部件25、使轴心朝向左右方向架设以使其贯通该倾斜旋转部件25的第1旋转轴沈、旋转驱动该第1旋转轴沈的揉捏马达27、和设在支承臂20的中央弯曲部的后部上、限制该支承臂20随着第1旋转轴沈而随同转动的振动阻止机构观(仅在图10 中表示)。在该振动阻止机构观中可以采用例如球窝接头等万向接头。倾斜旋转部件25相对于与第1旋转轴沈同心且以倾斜状态一体旋转而设置的安装凸台部,经由轴承等绕其周围旋转自如地嵌合保持。因而,如果通过揉捏马达27的驱动使第1旋转轴26旋转,则以该旋转中心为轴,倾斜旋转部件25发生摆动状的旋转振动,将该旋转振动经由支承臂20向施疗件21传递。支承臂20被振动阻止机构观保持为不与第1旋转轴沈一起旋转的状态,但被容许沿着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规定范围的动作。此外,在左右的支承臂20间,倾斜旋转部件25的倾斜方向绕第1旋转轴沈被保持为180°的相位差。因为这样,在该揉捏驱动部23中,左右的支承臂20的上施疗件21a彼此在左右方向反复相互接近及相互远离而动作,并且下施疗件21b彼此在左右方向反复相互远离及相互接近而动作。由于在上施疗件21a彼此的相互接近时下施疗件21b彼此相互远离、在上施疗件21a彼此的相互远离时下施疗件21b彼此相互接近,所以这产生作为按摩部件17的揉捏动作。另一方面,敲打驱动部M具有在第1旋转轴沈的上部位置与其平行而将轴心朝向左右方向设置的第2旋转轴31、旋转驱动该第2旋转轴31的敲打马达32、相对于第2旋转轴31的左右两端部以180°的相位差偏心设置的左右的偏心驱动体34、和相对于旋转自如地抱持这些左右的偏心驱动体34的壳体35向下方突出设置的曲柄轴36 (连杆)。偏心驱动体34是通过相对于轴承在其内圈侧或外圈侧安装偏心轴环、使第2旋转轴31与壳体35的轴心不一致的部件。此外,曲柄轴36的下端部连结在按摩部件17具有的支承臂20的中央弯曲部上,但该连结部分为形成上述振动阻止机构观(图10)的部分。 即,在曲柄轴36的下端部设置振动阻止机构观,经由该振动阻止机构28连结支承臂20(按摩部件17)的基部。因而,在该敲打驱动部M中,如果使敲打马达32驱动,则偏心驱动体34相对于第 2旋转轴31的轴心偏心旋转,受到该动作,壳体35进行圆周移动。因而,从该壳体35对曲柄轴36传递上下方向的推拉动作。由此,左右的支承臂20使相互的施疗件21绕第1旋转轴沈微小摆动,使上施疗件21a和下施疗件21b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反向移动,所以这产生作为按摩部件17的敲打动作。另外,由于左右的偏心驱动体34以180°的相位差设置,所以在左右的支承臂20 上发生的摆动交替地发生。S卩,当左侧的支承臂20使上施疗件21a向前方移动时,右侧的支承臂20使上施疗件21a向后方移动。相反,当左侧的支承臂20使下施疗件21b向前方移动时,右侧的支承臂20使下施疗件21b向后方移动。但是,这并不是限定的事项,例如如果对于左右的偏心驱动体34设置使它们的相位差为零那样的切换机构,则能够变更敲打动作的设定(敲打模式),以使左右的支承臂20同步向相同的方向摆动。接着,对支承上述结构的按摩机构10的基座部件12、和使该基座部件12在靠背部 3内上下移动的上下移动机构13进行说明。基座部件12使按摩部件17朝向前方而支承按摩机构10。S卩,基座部件12设在按摩机构10的后部侧(背后)。具体而言,如图7 图9所示,第1旋转轴沈的跨越左右的按摩部件17间的轴中央部分受第1轴承部38旋转自如地支承,该第1轴承部38固定在基座部件12上。此外, 该第1旋转轴26的贯通右侧的按摩部件17的右方的突出部分与配备在基座部件12上的齿轮头39连结,在该齿轮头39上连结着揉捏马达27。此外,贯通左侧的按摩部件17的左方突出部分受固定在基座部件12的前面上的轴承托架40旋转自如地保持。这样,通过将在揉捏驱动部23中作为主要部的第1轴承部38、齿轮头39及轴承托架40固定在基座部件12上,作为按摩机构10的整体成为支承在基座部件12上的状态。另外,敲打驱动部M的第2旋转轴31被配备在上述第1轴承部38的上侧的第2 轴承部41旋转自如地保持,但该第2轴承部41被沿着设在基座部件12的前面上的左右一对纵轨道部42上下运动自如地保持。此外,如图1 图3所示,敲打驱动部M的敲打马达 32为配备在第2旋转轴31的后部侧(背侧)而与第2轴承部41 一体地连结的构造,做成了随着该第2轴承部41的上下运动一起在基座部件12上上下运动的结构。这样,即使在敲打驱动部M中作为主要部的第2轴承部41和敲打马达32为上下运动自如,如上所述,通过揉捏驱动部23的主要部(第1轴承部38等)固定在基座部件12 上,左右的按摩部件17也不会相对于基座部件12上下运动。因为敲打驱动部M的第2轴承部41及支承在其上的第2旋转轴31上下运动自如,所以能够实现如下的运动。即,在揉捏马达27使第1旋转轴沈旋转时、此外在敲打马达32使第2旋转轴31旋转时,按摩部件17原则上也被振动阻止机构观限制绕第1旋转轴沈的随同转动。但是,在按摩部件17上作用有使用者的倚靠载荷那样的情况下,上下方向的推拉力经由振动阻止机构观及曲柄轴36传递给第2旋转轴31,第2轴承部及敲打马达32沿着纵轨道部42上下运动。因此,按摩部件17是以第1旋转轴沈为中心在规定范围内被容许转动或摆动的运动。通过该结构,与由揉捏驱动部23或敲打驱动部M进行的按摩动作无关,按摩部件 17对应于脊背的起伏(背骨的S字曲线)绕第1旋转轴沈转动,上下的施疗件21大致以均等压力抵接在脊背上。揉捏驱动部23及敲打驱动部M能够切换为仅某一方动作、或两者同时动作。另一方面,为了使基座部件12能够在靠背部3内沿上下方向移动,揉背装置4具备上下移动机构13。如图10所示,上下移动机构13在基座部件12的上部及下部的左右两侧具有使旋转轴心向左右外方突出且被旋转自如地保持的导引辊45。此外,具有将该导引辊45嵌入而导引上下方向的移动的左右一对导轨46。导轨46使长度方向朝向上下而装入在靠背部3 的内部。进而,如图11所示,在两导轨46的相互间设有能够受升降马达47旋转驱动的丝杠轴48,在基座部件12中,内置有拧合在该丝杠轴48上的螺母部件(图示略)。因而,通过由升降马达47的动作旋转驱动丝杠轴48,与基座部件12 —起,按摩机构10在靠背部3内上下运动。由此,就座在座部2上而将脊背靠压在靠背部3上的使用者使按摩机构10上下移动,在从肩部到脊背及腰部的大范围中接受按摩。接着,说明作为有关本发明的揉背装置4的特征性的机构的“突出量可变机构 14”。如图1 图3、以及图7 图9等所示,突出量可变机构14为使按摩部件17的基部(相对于支承部20设置振动阻止机构观的部分)绕轴沈摆动、以使施疗件21的前后方向的突出量变化的结构。换言之,该突出量可变机构14使敲打驱动部M (第2轴承部41) 沿上下方向移动,随之使按摩部件17的基部进行轴摆动。以下,说明突出量可变机构14的详细情况。首先,突出量可变机构14具有设在左右一对设置的按摩部件17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导引体阳、设在该导引体阳内的滑动体56、和使该滑动体56在导引体55内上下运动的进给丝杠轴57。导引体55相对于敲打驱动部M的第2轴承部41及敲打马达32固定配置在它们的前面侧,形成为使前方侧开放的纵长的箱形(长方形框状)。在该纵长的箱形内形成的前方开放部分形成能够收容滑动体56、且用来将收容的滑动体56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自如地导引的长槽60。相对于这样的导引体55,滑动体56具有与长槽60的槽宽大致相等或稍小的宽度尺寸,并且形成得比长槽60在上下方向上短。因此,能够保持着在长槽60内的宽度方向上不发生较大的晃动的状态而进行该长槽60内的相对的上下移动。此外,在该滑动体56上, 形成有将其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贯通的上下方向的孔,在该孔内面上设有与进给丝杠轴57 拧合的阴螺纹部58。进给丝杠轴57将滑动体56的孔内上下贯通并拧合到孔内面的阴螺纹部58中。在该进给丝杠轴57上,在其上端部上可一体旋转地设有蜗轮62,啮合着相对于该蜗轮62使旋转轴心正交的蜗杆63,通过电动马达64将该蜗杆63旋转驱动。即,如果使电动马达64驱动,则经由蜗杆63、蜗轮63向进给丝杠轴57传递旋转驱动,但由于滑动体56因被防止了长槽60内的宽度方向晃动而被阻止了绕进给丝杠轴57的旋转,所以在进给丝杠轴57与滑动体56之间发生相对的拧合动作,结果,滑动体56在长槽 60内上下运动。在具备这样的结构的突出量可变机构14中,通过如上述那样由电动马达64使进给丝杠轴57向某一方向驱动旋转,滑动体56进行上方移动或下方移动。另外,在导引体55中,长槽60的上缘是滑动体56在该长槽60内进行上方移动方面的上限。如图2及图8所示,当滑动体56抵接在该上缘上之后也继续上方移动时,从滑动体56对导引体55整体传递向上方的移动力,不用说导引体55向上方移动,与导引体55 为一体的敲打驱动部M的第2轴承部41及敲打马达32也一边被纵轨道部42导引一边向上方移动。S卩,当第2轴承部41到达纵轨道部42的上限时,抵接在长槽60的上缘上的滑动体56也在导引体55内被阻止进一步的上方移动,所以将此时的长槽60的上缘作为第1限制部65。此外,长槽60的下缘是滑动体56在该长槽60内进行下方移动方面的下限。如图 1及图7所示,当滑动体56抵接在该下缘上之后也继续下方移动时,从滑动体56对导引体 55整体传递向下方的移动力,不用说导引体55向下方移动,与导引体55为一体的敲打驱动部M的第2轴承部41及敲打马达32也一边被纵轨道部42导引一边向下方移动。S卩,当第2轴承部41到达纵轨道部42的下限时,抵接在长槽60的下缘上的滑动体56也在导引体55内被阻止进一步的下方移动,所以将此时的长槽60的下缘作为第2限制部66。进而,如图3及图9所示,在第2轴承部41向纵轨道部42的上下、下限的哪个都没有到达的状态下,容许导引体55相对于滑动体56的向下方移动,直到滑动体56与长槽 60的下缘抵接,并且容许导引体55相对于滑动体56的向上方移动,直到滑动体56与长槽 60的上缘抵接。即,导引体55在规定范围内上下运动自如,所以在在此状况下的长槽60内形成非限制部67 (在长槽60内被第1限制部65和第2限制部66夹着的上下方向区域)。如图1及图7所示,在具备以上那样的结构的突出量可变机构14中,在使滑动体 56向下方移动的情况下,滑动体56抵接在长槽60内的下缘上而对导引体55传递下方移动力,由此,导引体55与敲打驱动部M的第2轴承部41及敲打马达32 —起一边被纵轨道部 52导引一边向下方移动。第2轴承部41及敲打马达32的下方移动如上述那样经由曲柄轴 36使按摩部件17的基部绕第1旋转轴沈向下方摆动(在图10中以第1旋转轴沈为中心顺时针转动),结果,上施疗件21a后退,下施疗件21b向前方突出。另外,因为滑动体56到达并卡止在第2限制部66 (长槽60的下缘)上,所以下施疗件21b成为最向前方突出的状态,按摩部件17保持其摆动角。成为即使想要通过来自使用者的推力将下施疗件21b推入也不能推入的状况。同样,如图2及图8所示,在使滑动体56向上方移动的情况下,滑动体56抵接在长槽60内的上缘上而对导引体55传递上方移动力,由此,导引体55与敲打驱动部M的第 2轴承部41及敲打马达32 —起一边被纵轨道部52导引一边向上方移动。第2轴承部41 及敲打马达32的上方移动经由曲柄轴36使按摩部件17的基部绕第1旋转轴沈向上方摆动(在图10中以第1旋转轴沈为中心逆时针转动),结果,上施疗件21a向前方突出,下施疗件21b后退。如果滑动体56到达并卡止在第1限制部65 (长槽60的上缘)上而不能进一步向上方移动,则上施疗件21a成为最向前方突出的状态,按摩部件17保持其摆动角。成为即使想要通过来自使用者的推力将上施疗件21a推入也不能推入的状况。另一方面,如图3及图9所示,在滑动体56存在于非限制部67中的期间中,导引体55能够上下移动非限制部67的上下长度的量。因此,敲打驱动部M的第2轴承部41 及敲打马达32也一边被纵轨道部42导引一边上下自由移动非限制部67的上下长度的量。因此,这样的导引体55的上下移动传递给曲柄轴36,按摩部件17的基部也绕第1 旋转轴26摆动自如。即,在被第1限制部65及第2限制部66限制的按摩部件17的姿势以外,按摩部件17的转动(绕第1旋转轴沈的转动)被容许,所以结果能够得到上施疗件 21a和下施疗件21b自由进行前方突出和后退的状况。对于这样的突出量可变机构14的动作,基于图4 图6,与上下移动机构13的动作建立关联而进一步说明。图4是按摩机构10在下端位置(使用者的腰位置)停止的状态,图5是按摩机构 10在上端位置(使用者的肩位置)停止的状态,图6是图4与图5之间的状态,表示按摩机构10上升或下降的中途。首先,说明按摩机构10从下方位置向上方移动而位于使用者的肩部的过程(图
4—图6 —图5)。以下的运动通过由椅型按摩机1中具备的控制部(未图示)的程序控制升降马达47、电动马达64来执行。图4的按摩机构10主要着眼于按摩使用者的腰部,所以突出量可变机构14如图 1及图7所示,滑动体56向下方移动直到到达第2限制部66,使按摩机构10的基部绕第1 旋转轴26向下方摆动,由此,成为上施疗件21a后退最多、下施疗件21b最向前方突出的状态,保持按摩部件17的摆动角。从该状态起,通过上下移动机构13的升降马达47旋转、丝杠轴48旋转,内置有拧合在其上的螺母部件的基座部件12上升,如图6所示,按摩机构10也一起向上方移动。随着按摩机构10的上方移动,控制部对突出量可变机构14的电动马达64发出指令,如图3及图9所示,使滑动体56向第2限制部66与第1限制部65的上下间(非限制部 67)进行上方移动。因此,使按摩部件17的基部绕第1旋转轴沈向上方稍稍摆动,由此,成为上施疗件21a稍稍向前方突出、下施疗件21b向后方稍稍退行的状态。然后,如图5所示,按摩机构10进一步向上方移动,当到达使用者的肩位置时,突出量可变机构14如图2及图8所示,滑动体56向上方移动直到到达第1限制部65,使按摩部件17的基部绕第1旋转轴沈向上方摆动,由此,成为上施疗件21a最向前方突出、下施疗件21b后退最多的状态,保持按摩部件17的摆动角。由于上施疗件21a最向前方突出,所以如果在此状态下驱动敲打驱动部M而使按摩部件17的基部反复轴摆动,则上施疗件21a向上下方向往复移动,能够将使用者的肩部从上方到前方可靠且有效地按摩。另外,在处于该状况下时,假设在按摩部件17的上施疗件21a上作用有倚靠载荷 PU (朝后推的力)。由此,在按摩部件17上,被施加要使上施疗件21a比下施疗件21b更靠后方、要绕第1旋转轴26转动的摆动力,预想到随之会作用有将导引体55朝向下方拉下的方向的力FL。但是,即使有导引体55被向下方拉下的情况,由于在突出量可变机构14上滑动体 56与进给丝杠轴57处于拧合关系,所以在长槽60的上缘抵接在滑动体56上的时点,该滑动体阳的下方移动被阻止。因而,不会发生按摩部件17使上施疗件21a比下施疗件21b 更靠后方的不良状况,按摩部件17的摆动角被可靠地保持。接着,说明按摩机构10从上方位置向下方移动而位于使用者的腰部的过程(图
5—图6 —图4)。以下的动作也通过由装备在椅型按摩机1中的控制部(未图示)的程序控制升降马达47、电动马达64来实现。图5的按摩机构10由于主要着眼于按摩使用者的肩部,所以突出量可变机构14 如图2及图8所示,滑动体56向上方移动直到到达第1限制部65,使按摩部件17的基部绕第1旋转轴沈向上方摆动,由此,成为上施疗件21a最向前方突出、下施疗件21b后退最多的状态,保持按摩部件17的摆动角。
从该状态起,通过上下移动机构13的升降马达47旋转、丝杠轴48旋转,内置与其拧合的螺母部件的基座部件12下降,如图6所示,按摩机构10也一起向下方移动。随着按摩机构10的下方移动,控制部对突出量可变机构14的电动马达64发出指令,如图3及图9所示,使滑动体56向第2限制部66与第1限制部65的上下间(非限制部 67)进行下方移动。因此,使按摩部件17的基部绕第1旋转轴沈向下方稍稍摆动,由此,成为上施疗件21a向后方稍稍退行、下施疗件21b向前方稍稍突出的状态。然后,如图4所示,按摩机构10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当达到使用者的腰位置时,突出量可变机构14如图1及图7所示,滑动体56向下方移动直到到达第1限制部65,使按摩部件17的基部绕第1旋转轴沈向下方摆动,由此,成为上施疗件21a后退最多、下施疗件 21b最向前方突出的状态,保持按摩部件17的摆动角。由于下施疗件21b最向前方突出,所以如果在此状态下驱动敲打驱动部M而使按摩部件17的基部反复轴摆动,则上施疗件21a向前后方向往复移动,能够将使用者的腰部可靠且有效地按摩。另外,在处于该状况下时,假设在按摩部件17的下施疗件21b上作用有倚靠载荷 PL (朝后推的力)。由此,在按摩部件17上,被施加要使下施疗件21b比上施疗件21a更靠后方、要绕第1旋转轴26转动的摆动力,预想到随之会作用有将导引体55朝向上方推起的朝上的力FU。但是,即使有导引体55被向上方推起的情况,由于在突出量可变机构14中滑动体 56与进给丝杠轴57处于拧合关系,所以在长槽60的下缘抵接在滑动体56上的时点,该滑动体阳的上方移动被阻止。因而,不会发生按摩部件17使下施疗件21b比上施疗件21a 更靠后方的不良状况,按摩部件17的摆动角被可靠地保持。另外,在突出量可变机构14变更按摩部件17的摆动角的中途(使上施疗件21a最向前方突出、或相反使下施疗件21b最向前方突出的运动的中途),如图3及图9所示,导引体55相对于滑动体56在规定范围内上下运动自如。即,当对按摩部件17的上施疗件21a或下施疗件21b作用有倚靠载荷PU或PL时, 与导引体阳一起,敲打驱动部M的第2轴承部41及敲打马达32也上下移动,经由曲柄轴 36连接的按摩部件17绕第1旋转轴沈自由地转动。因此,如图6所示,但在此状态下使按摩机构10上下移动时,按摩部件17 —边匹配于脊背的S字曲线一边绕第1旋转轴沈转动,上施疗件21a及下施疗件21b大致以均等压力抵接在脊背上。这样,在滑动体56存在于导引体55的非限制部67中的情况下,敲打驱动部M 能够稍稍上下移动,所以能够在本按摩机构10中采用本申请申请人已经开发的技术(特开 2007 - 97834号公报)。即,也可以是,按摩机构10具备肩位置检测机构,该肩位置检测机构具备将支承臂20 (摆动臂)的绕左右轴心沈的摆动角变换为从该左右轴心沈离开的位置处的直线移动距离的角度变换部、测量由该角度变换部变换后的直线移动距离的距离计测部、和基于距离计测部测量出的直线移动距离检测使用者的肩位置的肩位置检测部。由以上详细说明可知,在有关本发明的揉背装置4中,由于做成了代替以往的揉背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等)具备的进退动作机构而装备突出量可变机构14的结构,所以不需要向前方突出的构造的轨道部及摆动限制机构,作为揉背装置4能够进行前后方向的薄型化。此外,即使这样进行揉背装置4的薄型化,也能够充分确保使按摩机构10向前方突出或向原来的通常位置返回的动作量。当然,由于能够实现揉背装置4的薄型化,所以作为椅型按摩机1也能够抑制其靠背部3变厚。另外,在该椅型按摩机1中,就座在座部2上的使用者将脊背靠压在靠背部3上而倚靠,通过在此状态下使揉背装置4动作,能够经由左右的按摩部件17接受由按摩机构10 的揉捏驱动部23进行的揉捏按摩及由敲打驱动部M进行的敲打按摩。并且,通过根据使用者的体型、关于按摩位置的需要性或使用者的喜好而使突出量可变机构14动作,能够使按摩机构10 (按摩部件17)比通常的按摩位置更向前方突出或向原来的通常位置返回。在使突出量可变机构14动作的情况下,当使按摩机构10向前方突出时,按摩部件 17的上施疗件21a成为前方突出状态,即使作用有使用者带来的倚靠载荷PU也保持该状态。此外,当使按摩机构10向后方退行时,按摩部件17的下施疗件21b成为前方突出状态,即使作用有使用者带来的倚靠载荷PL也保持该状态。因而,成为能够准确且局部地(精确地)得到敲打或揉捏等按摩的状态,能够满足使用者的期望。可是,这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都是例示而不应被认为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说明、而由权利要求书表示,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义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例如,作为椅型按摩机1的细节构造(具备座部2及靠背部3的基本结构以外)、以及按摩机构10的细节构造等完全不受限定。此外,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按摩部件17是具有使前端部向上方及下方的斜前方突出的飞镖形的支承臂20、和设在该支承臂20的上下两端部上的施疗件21 (21a、21b)的 “四球体式”的结构,但如果是在左右各自上具备各一个施疗件21的“二球体式”的结构也没有任何问题。此外,椅型按摩机1也可以在靠背部3的内部具有由光电传感器等构成的“身体部分检测传感器”。通过该传感器,例如也可以检测使用者的肩位置、基于检测到的使用者的肩位置进行控制,以使得对于使用者的肩位置、使按摩机构10的上端部(上施疗件21a)向前方突出,对于使用者的腰位置(距肩位置规定距离的下方部分)、使按摩机构10的上端部 (上施疗件21a)向后方退行。该控制可以由设在椅型按摩机1中的控制部进行。按摩部件17也可以对支承臂20仅具备上施疗件21a。附图标记说明 1椅型按摩机
2座部 3靠背部 4揉背装置 5揉腿装置 6脚架 7扶手部10按摩机构 11摆动枢轴支承部 12基座部件 13上下移动机构 14突出量可变机构 17按摩部件 18驱动部 20支承臂 21施疗件 21a上施疗件 21b下施疗件
23揉捏驱动部24敲打驱动部25倾斜旋转部件26第1旋转轴27揉捏马达28振动阻止机构31第2旋转轴32敲打马达34偏心驱动体35壳体36曲柄轴38第1轴承部39齿轮头40轴承托架41第2轴承部42纵轨道部45导引辊46导轨47升降马达48丝杠轴55导引体56滑动体57进给丝杠轴58阴螺纹部60长槽62涡轮63蜗杆64电动马达65第1限制部 66第2限制部 67非限制部
权利要求
1.一种揉背装置,是装备在使用者能够背部倚靠的靠背部中的揉背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按摩机构,具有具备进行按摩动作的施疗件且左右一对配备的按摩部件、和对该按摩部件传动按摩动作的驱动部;基座部件,在上述按摩部件朝向前方的状态下支承上述按摩机构;上下移动机构,能够使上述基座部件在上述靠背部内沿上下方向移动;突出量可变机构,使上述按摩部件移动,以使上述施疗件的前后方向的突出量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揉背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按摩部件的基部受朝向左右方向的轴心枢轴支承而能够进行轴摆动; 上述突出量可变机构使上述按摩部件的基部进行轴摆动,以使上述施疗件的前后方向的突出量变化。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揉背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按摩机构的驱动部具有驱动上述按摩部件以使上述施疗件向左右方向接近远离移动而进行揉捏按摩动作的揉捏驱动部、和驱动上述按摩部件、以通过使上述按摩部件的基部反复进行轴摆动而使上述施疗件向前后方向或上下方向往复移动、进行敲打按摩动作的敲打驱动部;上述敲打驱动部能够在上述基座部件上沿上下方向移动、并且上述按摩部件的基部能够随着该上下方向的移动而可上述轴摆动地构成;上述突出量可变机构通过使上述敲打驱动部沿上下方向移动且使上述按摩部件的基部进行轴摆动,能够改变施疗件的前后方向的突出量。
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揉背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量可变机构具有第1限制部,在上述施疗件后退最多的位置保持按摩部件的摆动角;第2限制部,在上述施疗件最向前方突出的位置保持按摩部件的摆动角;非限制部,在上述第1限制部与第2限制部之间,容许上述按摩部件的基部绕轴摆动。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揉背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揉捏驱动部具有沿左右方向架设的第1旋转轴、相对旋转自如地设在该第1旋转轴上的上述按摩部件、和卡合在该按摩部件的基部上以限制该按摩部件随着上述第1旋转轴的旋转而随同转动的振动阻止机构;上述敲打驱动部具有与上述第1旋转轴平行配设的第2旋转轴、以偏心的状态设在该第2旋转轴上的偏心驱动体、和一端部可被动于来自上述偏心驱动体的偏心旋转而连结、 且另一端部连结在上述振动阻止机构上、并且通过来自上述偏心驱动体的偏心旋转使上述按摩部件的基部绕第1旋转轴摆动的曲柄轴;上述突出量可变机构为通过在上述基座部件上将上述敲打驱动部沿上下方向移动、经由上述曲柄轴使按摩部件的基部绕第1旋转轴摆动的结构。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揉背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量可变机构具有导引体,具有朝向上下方向的长槽,并且固定在上述敲打驱动部上; 滑动体,比该导引体的长槽短,能够在长槽内沿上下方向滑动;进给丝杠轴,拧合在上述滑动体上,并且通过旋转使上述滑动体上下运动; 形成在上述导引体上的长槽的上缘为第1限制部,长槽的下缘为第2限制部,长槽的上下方向中途部为非限制部。
7.如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揉背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施疗件具备上施疗件和被支承在比该上施疗件靠下方位置处的下施疗件。
8.一种椅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座部、和设在座部的后部、并且内置有权利要求 1 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揉背装置的靠背部。
全文摘要
在能够使按摩机构向前方突出或向原来的通常位置返回的揉背装置中,能够在确保动作量为足够量的基础上实现揉背装置的前后方向的薄型化,作为椅型按摩机能够抑制靠背部变厚。在本发明的椅型按摩机(1)中具备的揉背装置(4)具有按摩机构(10),具有具备进行按摩动作的施疗件(21a)且左右一对配备的按摩部件(17)、和对该按摩部件(17)传动按摩动作的驱动部(18);基座部件(12),在按摩部件(17)朝向前方的状态下支承按摩机构(10);上下移动机构(13),能够使基座部件(12)在靠背部(3)内沿上下方向移动;突出量可变机构(14),使按摩部件(17)移动,以使施疗件(21a)的前后方向的突出量变化。
文档编号A61H15/00GK102231973SQ20118000077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4日
发明者刘颖, 沼田康一, 清水新策, 石黑文敬 申请人: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