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产后冲洗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产后会阴或者阴道冲洗的冲洗液。
背景技术:
分娩时,婴儿从阴道娩出,会对子宫颈口及阴道组织造成一些改变或破坏,甚至有的情况下,由于产程进展太快,或者在待产期间不当的用力导致的阴道撕裂伤,该种撕裂伤由于创面不整齐,复原的时间缓慢。此外,为了避免产妇发生较大范围且不易处理的会阴撕裂伤,产科医师或助产士通常会以会阴切开的方式来帮助胎儿顺利生出来。一般而言,会阴撕裂或者会阴侧切术创口的愈合期在2 3周,但是,由于会阴区域与尿道口、阴道口、肛门相邻,时刻会受尿液、恶露及大便的感染,易发生创口感染,影响其愈合。目前的处理方案多是是针对症状,如给予50%硫酸镁湿敷以减轻水肿,但是并不能较好的预防感染并促进愈
I=I O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助于促进产后会阴创口愈合并且能够预防感染的产后冲洗液。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产后护理液,其特征在于由多味中药加工制成,其原料重量比为花蕊石4飞份、地骨皮5 7份,桅子8 12份,犁头草1(Γ20份, 苏木8 12份,大乌金草8 12份,黑豆8 12份,水蜈蚣4飞份,鸭拓草8 12份。本发明中药由多味中药加工制成,其原料最佳重量比为花蕊石5份、地骨皮6份, 桅子10份,犁头草15份,苏木10份,大乌金草10份,黑豆10份,水蜈蚣5份,鸭拓草10份。其中所述的
花蕊石为变质岩类岩石蛇纹大理岩。性味酸、涩,平。归肝经。功可化瘀止血散结。地骨皮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及枸杞的根皮。性味甘、淡,寒。入肺、肾经。功可清热凉血,退虚热。桅子为茜草科桅子树的成熟果实。性味苦,寒。入心、肝、肺、胃经。功可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犁头草为董菜科董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犁头草的全草。性味淡凉。功可清热解毒。苏木为豆科云实属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性味甘、咸,平。归心、肝、脾经。功可行血祛瘀,消肿止痛。大乌金草为马兜铃科植物长毛细辛的全草或根、根茎。性味辛;温;功可祛风除湿;理气止痛。黑豆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种子。性味甘;温。归脾;肾;心经。功可活血利水; 祛风解毒;健脾益肾。水蜈蚣为莎草科植物水蜈蚣的全草。性味辛,平;功可发汗退热,消肿解毒。鸭拓草为鸭过拓草科植物鸭拓草的全草。性味甘、寒。功可清热解毒,利尿。
3
组方原理产妇会阴创口临近尿道口、阴道口、肛门,“湿浊”、“风邪”、“热毒”易侵于外。本发明组方针对会阴创口特点,祛风燥湿、活血散结以达其功效。方取花蕊石、苏木化瘀止血散结;地骨皮、桅子、犁头草清热解毒;大乌金草、黑豆、水蜈蚣、鸭拓草祛风胜湿, 利水解毒。与现有产后护理液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诸药成分互相协调,祛风燥湿、活血散结,有效解决产妇产后会阴部肿胀、疼痛,有效的预防创口感染问题,促进愈合;
2、避免使用苦参等药物,刺激性小,可以用于阴道冲洗;
3、本方潜药寒热均衡,且有大乌金草、黑豆温性药物的配合,防止全方过于寒凉,适合产后使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重量配比花蕊石5g、地骨皮6g,桅子10g,犁头草15g,苏木10g,大乌金草10g,黑豆10g,水蜈蚣5g,鸭拓草10g。水煎取药汁,过滤后取滤液,创面湿敷,每日早晚各一次。实施例2,重量配比花蕊石4g、地骨皮5g,桅子8g,犁头草10g,苏木8g,大乌金草 Sg,黑豆8g,水蜈蚣4g,鸭拓草Sg。水煎取药汁,过滤后取滤液,创面湿敷,每日早晚各一次。实施例3,重量配比花蕊石6g、地骨皮7g,桅子12g,犁头草20g,苏木12g,大乌金草12g,黑豆12g,水蜈蚣6g,鸭拓草12g。水煎取药汁,过滤后取滤液,创面湿敷,每日早晚各一次。实施例4,重量配比花蕊石4g、地骨皮5g,桅子8g,犁头草10g,苏木8g,大乌金草8g,黑豆8g,水蜈蚣4g,鸭拓草Sg。水煎取药汁,两次过滤后,滤液加纯净水到总体积 1000ml,阴道冲洗,每日早晚各一次。实施例5,重量配比花蕊石10g、地骨皮12g,桅子20g,犁头草30g,苏木20g,大乌金草20g,黑豆20g,水蜈蚣10g,鸭拓草20g。水煎取药汁,过滤后取滤液,加纯净水到总体积3000ml,阴部坐浴,每晚一次。上述药物的有效组合,互相协调,有效达到促进产后会阴损伤愈合之目的,且副作用较少。上述结果为临床资料充分证明,有关资料如下,其中研究药物使用为实施例1中的原料药重量配比及制备工艺。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
1.1.1纳入标准为2011年1月 2011年3月在本院住院自然分娩并伴有会阴撕裂或行会阴侧切的产妇,会阴撕裂长度不超过4cm。1. 1. 2排除标准对本发明组方成分过敏、不能耐受者;年龄在20岁以下或40岁以上;合并有糖尿病、肿瘤或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1. 1. 3病例情况入选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平均年龄 3士3. 9岁,平均孕周39. 2士2. 2周;对照组20例,平均年龄25. 1 士2. 9岁,平均孕周
39. 0士3. 5周。治疗组中会阴撕裂5例,行会阴侧切15例;对照组中会阴撕裂6例,行会阴侧切14例,会阴撕裂创口长度均不超过km。会阴侧切术,创口长3、cm,皮肤、肌肉、黏膜3层均切开且创口长度一致。两组患者年龄、孕周、会阴创伤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具有可比性。1. 2 方法
1. 2. 1研究方法治疗组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述外用药,使用方法为每日2次,进行会阴部擦洗及湿敷,大小便后增加使用1次,共用7d。对照组常规使用50%硫酸镁湿敷, 使用方法同治疗组。两组患者产后4 d内均给予预防性使用抗生素。1.2.2评价指标
1.2. 2. 1创口炎症反应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创口炎症反应及愈合情况,以炎症反应的红、肿、热、渗液4个指标为依据,按有、无进行评定。1.2.2.2疼痛程度于术后第3天,采用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自觉症状进行评估。1.2.2.3创口愈合情况创口愈合等级按临床标准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愈合。 甲级指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的一期愈合创口 ;乙级指愈合欠佳,即愈合不满意,但未化脓的创口 ;丙级指愈合不良、创口化脓需引流。创口愈合时间指术后至创口达甲级一期愈合所需时间。1.2.3安全性评价住院期间密切监测两组创口的不良反应如皮肤过敏、灼伤等,并详细记录,仅计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不重复计数。1. 2. 4统计学分析用SPSS 13. 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0. 05表示有显著性意义。2 结果
2.1两组患者创口炎症反应比较住院期间治疗组1例患者创口发红,未出现创口肿、热及渗液现象;对照组4例患者创口发红,1例出现创口肿、热及渗液现象。两组患者创口炎症反应比较P<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两组术后第3天疼痛程度评分比较治疗组20例,0分2例,1分12例,2分 6例,对照组20例,0分0例,1分7例,2分13例,两组比较,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2.3两组创口愈合情况比较治疗组20例均达甲级愈合(100%),创口愈合时间 5. 52士 1. 12d,对照组18例达甲级愈合(90%),创口愈合时间6. 83士 1. 39d,两组比较,治疗组创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2.4两组创口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3.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发明可以能够有效地对抗微生物的侵袭,抑制细菌繁殖,杀灭细菌,减少创口感染及局部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为创口愈合提供适宜的环境,对会阴创口有较好的促进愈合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使用方便,是促进会阴产后损伤愈合较理想的选择,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权利要求
1.一种产后冲洗液,其特征在于由多味中药加工制成,其原料重量比为花蕊石4飞份、地骨皮5 7份,桅子8 12份,犁头草1(Γ20份,苏木8 12份,大乌金草8 12份,黑豆8 12 份,水蜈蚣4飞份,鸭拓草8 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后冲洗液,其特征在于由多味中药加工制成,其原料重量比为花蕊石5份、地骨皮6份,桅子10份,犁头草15份,苏木10份,大乌金草10份, 黑豆10份,水蜈蚣5份,鸭拓草10份。
全文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产后冲洗液,有助于促进产后会阴创口愈合并且能够预防感染。其特征在于由多味中药加工制成,其原料重量比为花蕊石4~6份、地骨皮5~7份,栀子8~12份,犁头草10~20份,苏木8~12份,大乌金草8~12份,黑豆8~12份,水蜈蚣4~6份,鸭拓草8~12份。本发明可以能够有效地对抗微生物的侵袭,抑制细菌繁殖,杀灭细菌,减少创口感染及局部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为创口愈合提供适宜的环境,对会阴创口有较好的促进愈合作用。
文档编号A61P17/02GK102552615SQ201210061208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9日
发明者周红爱 申请人:周红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