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壳体及便携式血氧测量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壳体及便携式血氧测量仪。
背景技术:
血氧测量仪是用于测量脉搏和血氧饱和度的常用仪器。传统的血氧测量仪为台式血氧测量仪,其体积庞大,操作繁琐,通常仅在医院等固定场所使用。为此,相关技术人员开发了便携式血氧测量仪,其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使用简单等诸多优点,因此被受市场青睐。但是,由于追求小体积的便携式血氧测量仪,因此便携式血氧测量仪的壳体的体积较小。在设计便携式血氧测量仪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壳体内部可利用的内部空间较少, 导致诸如检测部件等设置在壳体内的内部部件无法设置在理想位置。为了不影响内部部件的设置位置,需要缩小内部部件的体积,这又将增加内部部件的制造成本,从而增加便携式血氧测量仪的制造成本。因此,需要对现有的便携式血氧测量仪进行改进,以增加壳体内部的可利用空间。另外,由于壳体的厚度较薄,而且厚度均匀,当壳体上出现裂纹时,尤其是当壳体的侧面出现裂纹时,该裂纹很容易延伸并导致壳体无法使用,从而降低壳体的使用寿命,进而缩短便携式血氧测量仪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本发明提供一种壳体及便携式血氧测量仪,其不仅可以提高壳体内部的可利用空间,而且可以减缓裂纹延伸,从而提高壳体是使用寿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壳体相扣合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相对面的周缘分别为第一壳体扣合面和第二壳体扣合面,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间隔设置有多根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周缘间隔设置;和/或,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间隔设置有多根第三凸部,所述第三凸部沿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周缘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二凸部垂直于所述第一壳体扣合面;所述第三凸部垂直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面。其中,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一壳体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三凸部与所述第二壳体为一体结构。其中,在所述第一壳体扣合面和所述第二壳体扣合面之间还设有密封垫,借助所述密封垫将所述第一壳体扣合面和所述第二壳体扣合面之间的缝隙密封。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便携式血氧测量仪,包括上壳体和中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中壳体扣合在一起,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中壳体的相对面的周缘分别为上壳体扣合面和中壳体扣合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多根上壳凸棱,多根所述上壳凸棱沿所述上壳体的内周缘间隔设置;和/或,在所述中壳体内侧间隔设置有多根中壳凸棱,多根所述中壳凸棱沿所述中壳体的内周缘间隔设置。其中,所述上壳凸棱垂直于所述上壳体扣合面;所述中壳凸棱垂直于所述中壳体体扣合面。其中,所述上壳凸棱与所述上壳体为一体结构;所述中壳凸棱与所述中壳体为一体结构。其中,所述上壳凸棱的底端与所述上壳体扣合面齐平;所述中壳凸棱的顶端与所述中壳体扣合面齐平。其中,所述上壳凸棱的底端且靠近其内周缘一侧低于所述上壳体扣合面;所述中壳凸棱的顶端且靠近其内周缘一侧高于所述中壳体扣合面;而且,所述上壳凸棱和所述中壳凸棱的设置位置相互错开。其中,在所述上壳体扣合面和所述中壳体扣合面之间还设有密封垫,借助所述密封垫将所述上壳体扣合面和所述下壳体扣合面之间的缝隙密封。其中,还包括下壳体,所述上壳体、所述中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由上之下依次设置, 在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中壳体的相对面之间形成手指容腔;所述下壳体由所述上壳体扣合面和所述中壳体扣合面固定,而且所述下壳体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其中,所述下壳体包括弧部和连接部,所述弧部朝向与所述中壳体相反的方向凸出,所述连接部被压接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中壳体的扣合面之间,从而将所述下壳体固定。其中,所述上壳体设有电池仓入口,与所述上壳体扣合在一起的电池仓盖将所述电池仓入口遮盖,所述电池仓盖和所述上壳体的相对面的边缘位置分别为电池仓盖扣合面和上壳体扣合面,在所述上壳体扣合面设有凸台,对应地,所述电池仓盖扣合面与所述凸台相对的位置处设有盖板凹部,所述盖板凹部与所述凸台匹配;在所述盖板凹部与所述凸台的相对面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将所述盖板凹部与所述凸台之间的缝隙密封。其中,在所述凸台的表面设有凸棱,在所述电池仓盖和所述上壳体扣合时,所述第一密封圈率先与所述凸棱发生挤压。其中,还包括发光管、光探测器、数据处理单元、启动按钮以及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启动按钮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内,所述光探测器和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中壳体内,而且所述光探测器和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连接;所述发光管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且与所述光探测器的设置位置相对。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壳体,在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的内侧间隔设置有多根凸棱,而且多根所述凸棱沿壳体的内周缘间隔设置,借助凸棱可以在满足壳体强度的同时减薄壳体的厚度,从而增加壳体内部的可利用空间;而且,凸棱可以有效地阻止裂纹的延伸,从而避免壳体因出现较大的裂纹而无法使用,进而延长壳体的使用寿命。另外,凸棱的设置还可以减少材料的用量,以及减轻壳体的重量。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血氧测量仪,在上壳体和/或中壳体的内侧间隔设置有多根凸棱,而且多根所述凸棱分别沿上壳体或中壳体的内周缘间隔设置,借助凸棱可以在满足上壳体和中壳体的强度的同时减薄上壳体和中壳体的厚度,从而增加上壳体和中壳体内部的可利用空间;而且,凸棱可以有效地阻止上壳体和中壳体上裂纹的延伸,从而可以避免上壳体和中壳体因出现较大的裂纹而无法使用,进而延长便携式血氧测量仪的使用寿命。此外,凸棱还可以减少上壳体和中壳体材料的用量,同时减轻上壳体和中壳体的重量。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I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壳体的截面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下壳体的俯视3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壳体中的下壳体的截面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便携式血氧测量仪的结构简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便携式血氧测量仪的分解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便携式血氧测量仪的截面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便携式血氧测量仪上壳体的结构图; 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便携式血氧测量仪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壳体及便携式血氧测量仪进行详细描述。图I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壳体的截面图。请参阅图I,第一实施例的壳体包括第一壳体I以及与第一壳体I扣合的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围成一空腔3。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的相对面的周缘分别为第一壳体扣合面4和第二壳体扣合面5,在第一壳体I的内侧间隔设置有多根第二凸部6,第二凸部6沿第一壳体I的内周缘间隔设置。第二凸部6可以提高第一壳体I的强度,因此,借助第二凸部6可以在满足第一壳体I强度的同时减薄壳体的厚度,从而在不增加第一壳体I外部尺寸的前提下增加第一壳体I内部的可利用空间。而且,当第一壳体I上出现裂纹时,第二凸部6可以有效地阻止裂纹的延伸,从而避免第一壳体I因出现较大的裂纹而无法使用,进而延长第一壳体I的使用寿命。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凸部6与第一壳体扣合面4垂直,这有利于第一壳体I的加工。但这并不表明,第二凸部6必须垂直于第一壳体扣合面4。第二凸部6与第一壳体扣合面4也可以设置成其它角度,如10°、30°、50°或75°等,这同样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为了减少第一壳体I的加工工序,提高加工效率,第二凸部6与第一壳体I为一体结构,即第二凸部6和第一壳体I 一体成型。显然,第二凸部6与第一壳体I也可以采用分体结构,即分别加工第一壳体I和第二凸部6,然后将第二凸部6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一壳体I的内侧,这同样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第一实施例中,在第一壳体扣合面4和第二壳体扣合面5之间还设有密封垫8, 密封垫8可以将第一壳体扣合面4和第二壳体扣合面5之间的缝隙密封,从而使第一壳体 I和第二壳体2围成一个封闭的空腔3。作为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型实施例,第二壳体2的内侧也可以间隔设置有多根第三凸部7,第三凸部7沿第二壳体2的内周缘间隔设置。第三凸部7可以提高第二壳体2的强度,因此,借助第三凸部7可以在满足第二壳体2强度的同时减薄壳体的厚度,从而在不增加第二壳体2外部尺寸的前提下增加第二壳体2内部的可利用空间。而且,当第二壳体2上出现裂纹时,第三凸部7可以有效地阻止裂纹的延伸,从而避免第二壳体2因出现较大的裂纹而无法使用,进而提高第二壳体2的使用寿命。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在第一变型实施例中,第三凸部7垂直于第二壳体扣合面5, 这有利于第二壳体2的加工。但这并不表明,第三凸部7必须垂直于第二壳体扣合面5。第三凸部7与第二壳体扣合面5可以设置成其它角度,如10°、30°、50°或75°等,这同样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为了减少第二壳体2的加工工序,提高加工效率,第三凸部7与第二壳体2为一体结构,即第三凸部7和第二壳体2 —体成型。显然,第三凸部7与第二壳体2也可以是分体结构,即分别加工第二壳体2和第三凸部7,然后将第三凸部7焊接在第二壳体2的内侧,这同样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图3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壳体中的下壳体的截面图。请参阅图3,在优选实施例中,在第一壳体I的内侧间隔设置有多根第二凸部6,而且第二凸部6沿第一壳体I的内周缘间隔设置;同时,在第二壳体2的内侧间隔设置有多根第三凸部7,而且第三凸部7沿第二壳体2的内周缘间隔设置。即在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的内侧均设置凸棱,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加空腔3内的可利用空间,同时阻止裂纹的延伸,提高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闻壳体的使用寿命。第二凸部6的其它特征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第三凸部7的其它特征与第一变型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在不增加外形尺寸并满足壳体强度的同时增加壳体内部容腔的可利用空间;而且,可以有效地阻止裂纹的延伸,避免壳体因出现较大的裂纹而无法使用,从而延长壳体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可以用于血氧测量仪和心电仪等生理参数测量仪器,尤其适用于指套式血氧仪、指夹式血氧仪以及手持式测量仪等外形尺寸较小的便携式生理参数测量仪器。下面仅以便携式血氧测量仪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便携式血氧测量仪的结构简图。请参阅图4,便携式血氧测量仪包括上壳体11、中壳体12以及下壳体13,上壳体11、中壳体12和下壳体13由上至下依次连接。在下壳体13和中壳体12的相对面之间形成手指容腔14,即在中壳体12的下表面和下壳体13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手指容腔14。为便于描述,在第一实施例中,便携式血氧测量仪的前端(前侧)指手指容腔14 的插入口一端,与之相对的另一端为便携式血氧测量仪的后端(后侧)。从便携式血氧测量仪的前端向后端看,左手边为便携式血氧测量仪的左侧,右手边为便携式血氧测量仪的右侧。上壳体11所在位置为便携式血氧测量仪的上方,下壳体13所在位置为便携式血氧测量仪的下方。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便携式血氧测量仪的分解图,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便携式血氧测量仪的截面图,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便携式血氧测量仪中上壳体的结构图。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7,上壳体11和中壳体12扣合在一起,而且,上壳体11和中壳体 12的相对面的周缘分别为上壳体扣合面65和中壳体扣合面,在上壳体11的内侧设置有多根上壳凸棱67,多根上壳凸棱67沿上壳体11的内周缘间隔设置。上壳凸棱67可以提高上壳体11的强度,从而可以在满足上壳体11强度的同时减薄上壳体11的厚度,进而可以在不增加上壳体11外部尺寸的前提下增加上壳体11内部的可利用空间。而且,当上壳体11上出现裂纹时,上壳凸棱67可以有效地阻止裂纹的延伸, 从而避免上壳体11因出现较大的裂纹而无法使用,进而延长上壳体11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上壳凸棱67垂直于上壳体扣合面65,这有利于上壳体12的加工。 但这并不表明,上壳凸棱67必须垂直于上壳体扣合面65。上壳凸棱67与上壳体扣合面65 也可以设置成其它角度,如10°、30°、50°或75°等,这同样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为了减少上壳体11的加工工序,提高加工效率,上壳凸棱67与上壳体11为一体结构,即上壳凸棱67和上壳体11 一体成型。显然,上壳凸棱67与上壳体11也可以米用分体结构,即分别加工上壳体11和上壳凸棱67,然后将上壳凸棱67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上壳体11的内侧,这同样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在上壳体扣合面65和中壳体扣合面之间还设有密封垫,密封垫可以将上壳体扣合面65和中壳体扣合面之间的缝隙密封。本实施例中,上壳凸棱67的顶端与上壳体扣合面65齐平。优选地,为了更好地将密封垫准确地固定在上壳体扣合面65和中壳体扣合面之间,上壳凸棱67的底端且靠近其内周缘一侧低于上壳体扣合面,即上壳凸棱67的内侧低于外侧,从而使上壳凸棱67的底端形成台阶形状;同时,上壳体扣合面65的外侧低于内侧,从而在上壳体扣合面65上形成固定密封垫的上壳沟槽69。对应地,在密封垫的圆周方向上设有与上壳沟槽69配合的第一凸部(图中未示出),通过上壳沟槽69和第一凸部的配合作用,可以将密封垫准确地固定在上壳体扣合面65和中壳体扣合面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下壳体13米用娃胶材料制成,下壳体13由上壳体扣合面65和中壳体扣合面固定。具体地,请参阅图5和图6,下壳体13包括弧部35和连接部36,弧部35 朝向与中壳体12相反的方向凸出,S卩,弧部35朝向指套式血氧测量仪的下方凸出。连接部 36设置在弧部35的左侧、右侧以及后侧,即除所述手指容腔入口一侧以外的其它侧面均设置连接部36,连接部36用于使下壳体13连接中壳体12,并被压接在上壳体扣合面65和中壳体扣合面之间。即,利用下壳体13的连接部36作为密封垫,将上壳体扣合面65和中壳体扣合面之间的缝隙密封。由于下壳体13的连接部36被压接在上壳体扣合面65和中壳体扣合面之间,而且,下壳体13采用与密封垫相同的硅胶材料制成。因此,优选地,利用下壳体13代替密封垫。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指套式血氧测量仪的结构更紧凑,中壳体12包括第一部分 12a和第二部分12b,其中,第二部分12b的横向外径小于第一部分12a的横向外径,下壳体 13的连接部36将中壳体12的第二部分12b的外表面包裹。由于下壳体13的长度小于中壳体12的长度,因此,下壳体13的连接部36只能将中壳体12的第二部分12b的扣合面与与其位置对应的上壳体11的扣合面之间的缝隙密封。为此,下壳体13还设有延伸部47,延伸部47与连接部36连接,延伸部47和连接部36 共同构成了用于密封上壳体扣合面65和中壳体扣合面的密封垫。本实施例的便携式血氧测量仪还包括检测单元,检测单元包括发光管(图中未示出)、光探测器(图中未示出)、数据处理单元、电池20以及显示屏16。其中,电池20以及显示屏16设置在上壳体11内,光探测器和数据处理单元设置在中壳体12内,而且光探测器和数据处理单元连接,发光管设置在下壳体13底部的发光管槽45内,且与光探测器的设置位置相对。具体地,请参阅图5,在上壳体11的中部设有用以容纳显示屏16的第一容纳空间 15a。在显示屏16的上方设有用以保护显示屏16的测量仪端盖17。在显示屏16与上壳体 11的扣合面上设有第一密封垫18a,第一密封垫18a可以有效的防止灰尘和水进入上壳体 11内,从而提高便携式血氧测量仪的防水性。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便携式血氧测量仪的后视图。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8,在靠近上壳体11后端的位置设有用于容纳电池的电池仓,而且电池仓沿上壳体11横向设置, 这样可以为显示屏16留出更大的空间,从而可以设置大尺寸的显示屏16,进而增大显示的字体。在上壳体11上设有电池仓入口 21,与上壳体11扣合在一起的电池仓盖23将电池仓入口 21遮盖,电池仓盖23和上壳体11的相对面的边缘区域分别为电池仓盖扣合面51 和上壳体扣合面52,在上壳体扣合面52设有凸台53,对应地,电池仓盖扣合面51与凸台53 相对的位置处设有盖板凹部54,盖板凹部54与凸台53匹配;在盖板凹部54与凸台53的相对面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55,第二密封垫55将盖板凹部54与凸台53之间的缝隙密封。优选地,在凸台5的表面设有凸棱56,在电池仓盖3和上壳体11扣合时,第二密封垫55率先与凸棱56发生挤压,从而提高电池仓盖3和上壳体11的密封性,进而提高便携式血氧测量仪的防水性。在中壳体12内设有第二容纳空间15b,数据处理单元26和光探测器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15b内,而且光探测器和数据处理单元连接。数据处理单元26与显示屏16、电池 20、光探测器连接,数据处理单元26接收光探测器的信号并进行处理,获得脉搏和血氧饱和度,然后将脉搏和血氧饱和度输出至显示屏16,测量者可以从显示屏16直观地读出脉搏和血氧饱和度。用于启动和关闭指套式血氧测量仪的电源按钮25与数据处理单元26连接,电源按钮25自设置在上壳体11前端的按钮通孔19伸出,以方便指套式血氧测量仪启动和关闭。便携式血氧测量仪的检测过程为发光管发出检测光,光探测器接收检测光,并将接收到的检测光发送至数据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检测光获得血氧饱和度和/或脉搏跳动次数等检测值,并将该检测值发送至显示屏16,由显示屏16显示检测值,使用者通过显示屏16获得所要检测的检测值。在第一实施例中,便携式血氧测量仪仅在上壳体11的内侧设置上壳凸棱67,在中壳体12内没有对应地设置中壳凸棱。但这并不表不中壳体12的内侧不能设置中壳凸棱。 实际上,中壳体12的内侧同样可以设置中壳凸棱,而且可以获得与上壳凸棱相同的技术效
果O作为第一实施例的变型实施例,在中壳体12的内侧设置多根中壳凸棱(图中未不出),多根中壳凸棱沿中壳体12的内周缘间隔设置。中壳凸棱可以提高中壳体12的强度, 从而在满足中壳体12强度的同时减薄中壳体12的厚度,进而在不增加中壳体12外部尺寸的前提下增加中壳体内部的可利用空间。而且,当中壳体12上出现裂纹时,中壳凸棱可以有效地阻止裂纹的延伸,从而避免中壳体12因出现较大的裂纹而无法使用,进而延长中壳体12的使用寿命。优选地,中壳凸棱垂直于中壳体扣合面,这样有利于中壳体12的加工。但这并不表示中壳凸棱必须垂直于中壳体扣合面。中壳凸棱与中壳体扣合面也可以设置成其它角度,如10°、30°、50°或75°等,这同样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为了减少中壳体12的加工工序,提高加工效率,中壳凸棱与中壳体12为一体结构,即中壳凸棱和中壳体12 —体成型。显然,中壳凸棱与中壳体12也可以米用分体结构, 即,分别加工中壳体12和中壳凸棱,然后将中壳凸棱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中壳体12的内侧,这同样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壳凸棱的底端可以与中壳体扣合面齐平。然而,优选地,中壳凸棱的顶端且靠近其内周缘一侧比中壳体扣合面高,即中壳凸棱的内周缘侧比外周缘高,即中壳凸棱的顶部形成台阶形;同时,中壳体扣合面的外周缘比内周缘高,从而在中壳体扣合面上形成用于固定密封垫的中壳沟槽(图中未不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上壳体11的内侧设置上壳凸棱,上壳凸棱67的底端且靠近其内周缘一侧低于上壳体扣合面65 ;同时,在中壳体12的内侧设置中壳凸棱, 中壳凸棱的顶端且靠近其内周缘一侧高于中壳体扣合面;而且,上壳凸棱67和中壳凸棱的设置位置相互错开,以避免上壳凸棱67和中壳凸棱相对而影响上壳体11和中壳体12的扣合。上壳体11和中壳体12的内侧分别设置上壳凸棱67和中壳凸棱可以有效地增加上壳体11和中壳体12内部的可利用空间。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血氧测量仪,在上壳体和/或中壳体的内侧间隔设置有多根凸棱,而且多根所述凸棱分别沿上壳体或中壳体的内周缘间隔设置,借助凸棱可以在满足上壳体和/或中壳体的强度的同时减薄上壳体和中壳体的厚度,从而增加上壳体和中壳体内部的可利用空间,这为检测单元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得无需缩小检测单元的体积即可将其设置在上壳体和中壳体内,从而降低检测单元的制作成本,进而降低便携式血氧测量仪的制作成本;而且,凸棱可以有效地阻止上壳体和中壳体上裂纹的延伸,从而可以避免上壳体和中壳体因出现较大的裂纹而无法使用,进而延长便携式血氧测量仪的使用寿命。此外,凸棱还可以减少上壳体和中壳体材料的用量,同时减轻上壳体和中壳体的重量。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壳体相扣合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相对面的周缘分别为第一壳体扣合面和第二壳体扣合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间隔设置有多根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周缘间隔设置;和/或,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间隔设置有多根第三凸部,所述第三凸部沿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周缘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部垂直于所述第一壳体扣合面;所述第三凸部垂直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面。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一壳体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三凸部与所述第二壳体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扣合面和所述第二壳体扣合面之间还设有密封垫,借助所述密封垫将所述第一壳体扣合面和所述第二壳体扣合面之间的缝隙密封。
5.一种便携式血氧测量仪,包括上壳体和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中壳体扣合在一起,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中壳体的相对面的周缘分别为上壳体扣合面和中壳体扣合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多根上壳凸棱,多根所述上壳凸棱沿所述上壳体的内周缘间隔设置;和/或,在所述中壳体内侧间隔设置有多根中壳凸棱,多根所述中壳凸棱沿所述中壳体的内周缘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凸棱垂直于所述上壳体扣合面;所述中壳凸棱垂直于所述中壳体体扣合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凸棱与所述上壳体为一体结构;所述中壳凸棱与所述中壳体为一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凸棱的底端与所述上壳体扣合面齐平;所述中壳凸棱的顶端与所述中壳体扣合面齐平。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凸棱的底端且靠近其内周缘一侧低于所述上壳体扣合面;所述中壳凸棱的顶端且靠近其内周缘一侧高于所述中壳体扣合面;而且,所述上壳凸棱和所述中壳凸棱的设置位置相互错开。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体扣合面和所述中壳体扣合面之间还设有密封垫,借助所述密封垫将所述上壳体扣合面和所述下壳体扣合面之间的缝隙密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壳体,所述上壳体、所述中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由上之下依次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中壳体的相对面之间形成手指容腔,所述下壳体由所述上壳体扣合面和所述中壳体扣合面固定,而且所述下壳体采用硅胶材料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包括弧部和连接部,所述弧部朝向与所述中壳体相反的方向凸出,所述连接部被压接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中壳体的扣合面之间,从而将所述下壳体固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设有电池仓入口,与所述上壳体扣合在一起的电池仓盖将所述电池仓入口遮盖,所述电池仓盖和所述上壳体的相对面的边缘位置分别为电池仓盖扣合面和上壳体扣合面,在所述上壳体扣合面设有凸台,对应地,所述电池仓盖扣合面与所述凸台相对的位置处设有盖板凹部,所述盖板凹部与所述凸台匹配;在所述盖板凹部与所述凸台的相对面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将所述盖板凹部与所述凸台之间的缝隙密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式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台的表面设有凸棱,在所述电池仓盖和所述上壳体扣合时,所述第一密封圈率先与所述凸棱发生挤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携式血氧测量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光管、光探测器、数据处理单元、启动按钮以及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启动按钮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内,所述光探测器和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中壳体内,而且所述光探测器和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连接;所述发光管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且与所述光探测器的设置位置相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壳体及便携式血氧测量仪,该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壳体相扣合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相对面的周缘分别为第一壳体扣合面和第二壳体扣合面,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间隔设置有多根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周缘间隔设置;和/或,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间隔设置有多根第三凸部,所述第三凸部沿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周缘间隔设置。该壳体内部的可利用空间大,而且具有使用寿命长、材料用量少以及重量轻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B5/1455GK102579056SQ20121009334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31日
发明者刘树海, 张燕清, 李佐斌, 王维虎 申请人:北京超思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