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脓血型结肠炎的中药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52515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脓血型结肠炎的中药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讲是一种治疗脓血型结肠炎的中药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脓血型结肠炎,一般采用1、诺氟沙星①胃肠道症状多见;②皮疹、白细胞减少、一过性转氨酶升高;③有报告可影响未成熟动物的软骨发育,故幼儿慎用。2、氧氟沙星①胃肠道反应比较常见;②偶见头痛、失眠、肝功能一过性改变。3、阿米卡星肾毒性与耳毒症必然存在。偶有恶心、呕吐、头痛、发热、皮疹、震颤、感觉异常、关节疼痛、嗜酸粒细胞增多、贫血及低血压等。4、核糖霉素偶见皮疹、头痛、麻木、转氨酶一过性升高及注射局部疼痛。5、小诺米星①长期或大量应用,可能引起听神经和肾脏毒害少数病人可出现皮疹等变态反应,对其他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有过敏史者忌用;③肾功能减退及老年人慎用;④肝功能异常及孕妇慎用。6、异帕米星偶见皮疹、瘙痒、发热、麻木、耳鸣、乏力、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加、转氨酶一过性升高等。7、庆大霉素①在治疗剂量时,本品以听力损害为主,但不宜大量或长期应用肾毒性较强。8、吡哌酸胃肠道反应和药疹。

发明内容
为克服以上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治疗脓血型结肠炎的中药制备方法。脓血型结肠炎的主要症状是泄泻,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前贤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本证在《内经》称为泄,有“濡泄”,“洞泄”、“飧泄”、“注泄”等。《难经》有五泄之分,汉唐时代称为“下利”,宋代以后统称“泄泻”。《伤寒论》一五九条“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粳,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之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病因病机素体热盛,“热之极为火”,“火之极为毒”,又感湿邪,湿热下注,而发本病。
临床表现大便带脓血为主,泄泻,高热烦燥,目赤肿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它的技术方案为取黄芩9重量份、黄连9重量份、黄柏6重量份、黄花母3重量份、银柴胡3重量份、酢浆草9重量份、鼠李3重量份、腹水草6重量份、辟汗草3重量份、薏苡仁6重量份、望江南6重量份、象皮木6重量份、淡竹叶12重量份、密蒙花12重量份、绿豆18重量份、蒲公英18重量份、景天3重量份、硬水黄连6重量份、黑面叶9重量份、碎米柴6重量 份、酸浆3重量份、鲜黄连6重量份、漏芦9重量份、橄榄9重量份、螺厣草6重量份、爵床9重量份、藤黄I重量份、翻白草6重量份、救必应6重量份和甘草9重量份,将以上30味中药放入18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文火煎制30分钟,过滤去渣共煎药液390毫升,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脓血型结肠炎的中药。
该发明的优点时本方30味中药,在药店均能买到,制作简单,制成的中药液毒副作用小,疗程短,治愈率高。君臣佐使,恰到好处。应用中药的同时,避免了西药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黄芩、黄连、黄柏、黄花母、银柴胡、酢浆草、鼠李、腹水草、辟汗草、薏苡仁,以上10味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肿止痛、清热利湿、散瘀止痛之功效。在治疗脓血型结肠炎的过程中,起主要治疗作用,故为君药。望江南、象皮木、淡竹叶、密蒙花、绿豆、蒲公英、景天、硬水黄连、黑面叶、碎米柴、酸浆、鲜黄连、漏芦、橄榄、螺厣草、爵床、藤黄、翻白草,以上18味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清热利湿、散瘀止痛之功效。在治疗脓血型结肠炎的过程中,能辅助主药发挥治疗作用,故为臣药。救必应苦,寒。入肺、肝、大肠经。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消肿止痛。能率诸药直达病灶,故为佐药。甘草甘,平。入十二经。补脾润肺,益气复脉,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既能纠诸药之偏性,又能缓解诸药之毒性,故为使药。黄芩、黄连、黄柏、黄花母、银柴胡、酢浆草、鼠李、腹水草、辟汗草、薏苡仁、望江南、象皮木、淡竹叶、密蒙花、绿豆、蒲公英、景天、硬水黄连、黑面叶、碎米柴、酸浆、鲜黄连、漏芦、橄榄、螺厣草、爵床、藤 黄、翻白草、救必应、甘草,这30味药配伍应用,共同起到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肿止痛、清热利湿、散瘀止痛、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之功效。君臣佐使,配伍得当,是治疗脓血型结肠炎的最佳配方。黄芩寒,苦,入心、肺、胆、大肠四经。清热燥湿、清泄少阳、降火、止血、安胎。黄连苦、寒。入心、肝、胃、大肠四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柏苦,寒。入肾、膀胱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退虚热、坚阴治痿。黄花母甘、辛、酸、涩、凉、无毒。入心、肝、肺、大肠、小肠经。辛凉解表、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清热解毒。银柴胡甘、苦,微寒。入肝、胃经。退虚热、虚劳,清疳热。酢浆草酸、微涩,寒。入肺、胃经。清热利湿、消肿解毒、凉血止血。鼠李甘、苦,凉。入肝、肾、脾三经。清热利湿、健脾化痰。腹水草辛、苦,寒。入肝、肺、肾三经。清热解毒、利湿行水、散瘀止痛。辟汗草辛、苦,凉,无毒。入肝、脾、胃经。清热解毒、清热燥湿、利尿通淋。薏苡仁甘、淡,凉。入脾、肺、肾、胃四经。清热利湿、健俾益胃、清肺排脓。望江南苦,寒。入肺、肝、胃经。止咳平喘、清肝明目、和胃消食、消肿解毒、利尿通淋、泻下通便。象皮木苦、淡,寒。入肺、肝经。清热解毒,止血消肿。淡竹叶甘,淡,寒。入心、胃、肾、小肠经。清心除烦、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清化热痰。密蒙花甘,寒。入肝经。清肝退翳、养肝明目、疏风凉血清热。绿豆甘,寒。入心、脾、胃、肺经。清热解毒、消暑止渴、利水消肿、益气润肤、清胃厚肠。蒲公英苦、甘,寒。入肝、胃经。清热解毒、清热利湿、通利小便。景天苦、酸,寒。入心、肝、肾、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硬水黄连苦,寒,无毒。入肺、心、脾、大肠经。清湿热,清热解毒、降气平喘。黑面叶苦,寒。入大肠、肝经。清热解毒、化瘀止血。碎米柴甘、苦,凉。入脾、胃、心、肾经。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清热利湿。酸浆酸、苦,寒。入肺、脾经。清热化痰止咳、清热解毒、治疗水肿。鲜黄连苦,寒。入心、肝、胃、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疗湿热泄泻。漏芦苦、咸,寒。入胃、大肠二经。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治疗乳汁不行、通筋脉、凉血止血。橄榄甘、涩、酸,平。入肺、胃二经。清肺止咳、清热解毒利咽、生津止渴、解毒止痢、平肝镇惊、解鳖毒。螺厣草辛、甘、微苦,凉。入肺、脾、胃、肾四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润肺止咳、祛风胜湿、清热利湿,治疗尿路结石、风火牙痛、疫毒痢。爵床咸、微辛、微苦,寒。入肝、胆、脾三经。清热解毒、利湿消滞、活血止痛。藤黄酸、涩,寒。有大毒。入脾、胃、大肠三经。解毒消肿、收敛止血、杀虫疗疮。翻白草甘、微苦,平(偏凉)。入肝、胃、大肠三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救必应苦,寒。入肺、肝、大肠经。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消肿止痛。甘草甘,平。入十二经。补脾润肺、益气复脉、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
具体实施例方式取黄岑9g、黄连9g、黄柏6g、黄花母3g、银柴胡3g、酢衆草9g、鼠李3g、腹水草6g、辟汗草3g、薏该仁6g、望江南6g、象皮木6g、淡竹叶12g、密蒙花12g、绿豆18g、蒲公英18g、景天3g、硬水黄连6g、黑面叶9g、碎米柴6g、酸楽:3g、鲜黄连6g、漏芦9g、橄榄9g、螺庵草6g、爵床9g、藤黄lg、翻白草6g、救必应6g和甘草9g,以上30味药一起放入18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文火煎制30分钟,过滤去渣,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脓血型结肠炎的中药。共煎药液390毫升,当脓血型结肠炎的病人需要治疗时,使药液温度为36°C,每次130毫升,口服,每日三次,二日为一疗程,若症状仍存,再服第二疗程,以至痊愈。377例脓血型结肠炎患者中,男性219例,占58. 09% ;女性158例,占41. 91%。男性多于女性。表一、377例脓血型结肠炎患者的年龄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脓血型结肠炎的中药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取黄芩9克、黄连9克、黄柏6克、黄花母3克、银柴胡3克、酢浆草9克、鼠李3克、腹水草6克、辟汗草3克、薏苡仁6克、望江南6克、象皮木6克、淡竹叶12克、密蒙花12克、绿豆18克、蒲公英18克、景天3克、硬水黄连6克、黑面叶9克、碎米柴6克、酸浆3克、鲜黄连6克、漏芦9克、橄榄9克、螺厣草6克、爵床9克、藤黄I克、翻白草6克、救必应6克和甘草9克,将以上30味中药放入18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文火煎制30分钟,过滤去渣共煎药液390毫升,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脓血型结肠炎的中药。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脓血型结肠炎的中药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备方法技术领域。目前治疗脓血型结肠炎,一般采用诺氟沙星,但易出现胃肠道症状、皮疹、白细胞减少、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该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取黄芩、黄连、黄柏、黄花母、银柴胡、酢浆草、鼠李、腹水草、辟汗草、薏苡仁、望江南、象皮木、淡竹叶、密蒙花、绿豆、蒲公英、景天、硬水黄连、黑面叶、碎米柴、酸浆、鲜黄连、漏芦、橄榄、螺厣草、爵床、藤黄、翻白草、救必应和甘草,将以上30味中药放入水中浸泡,然后文火煎制,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脓血型结肠炎的中药。它的优点是制成的中药液毒副作用小,疗程短,治愈率高。避免了西药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
文档编号A61P31/04GK102631592SQ20121009544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日
发明者顾玉栋 申请人:顾玉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