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通络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091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通络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特别是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通络汤。
背景技术
溃瘍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简称UC)是以腹湾、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以结肠粘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一种消化道疾病。该病在欧美发达地区发病率较高,约为10万分之18,而亚洲地区,尤其是日本在7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复苏,其发病率迅速增长,60— 70年代曾创下发病率增加15倍以上的历史。在我国,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加之检查诊断技术的提高,发病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本病治愈难度大,且又常易复发,并与结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 源自于《黄帝内经》,应用于《伤寒杂病论》,发展于《临证指南医案》的络病学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出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优势,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对于各种疑难杂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临床用药原则的指导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在长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实践中,也体会到络病学说与本病也有密切的联系。按络病学理论,如清代喻昌《医门法律 络脉论》指出,经脉以下的络脉网络有四个层次,即从十二经脉别出的分枝十二络,十二络分枝为一百八十系络,系络分枝为一百八十缠络,缠络分枝连系三万四千孙络,孙络之间有缠绊,构成网状的循环通路。中医关于络脉逐层细化的网络分支,与现代医学对血管和神经逐级细化分支的认识基本相似。如从大血管分出的中、小血管,又逐级细分为微血管直至微循环的各级微细动静脉,可见,中医络脉的网络层次涵盖了现代医学血管和神经的概念。而现代医学提出的高凝状态和微观毒瘀证正是发生在微循环的各级微细动静脉,从而使该病成为疑难重症。络脉结构细小,末端直接与脏腑组织相连,是营养代谢进行的场所。随着络脉分支层次的增多,络体愈加细窄迂曲,络中气血的运行渐趋缓慢,以利于营养物质向脏腑组织渗灌以及与代谢废物充分交换,因此邪客络脉,影响络中气血的输布环流,易致络脉瘀滞状态。络脉运行气血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甚则阻塞不通。“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久瘀入络”,是络脉病变程度较为严重的病理阶段。络脉瘀阻阻滞经气运行,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可引起下列特点1)久病久病入络,凡顽缠难愈之久症,重症、痼疾、怪症均有“入络”的因素。2)血瘀病邪入络,缠绵难去.血行不畅,故络脉瘀阻。表现为舌质紫(含紫舌、紫红舌、紫暗舌、演紫舌、暗红舌),舌底细络,唇龈紫暗,舌底脉粗张曲延。3)疼痛邪阻络脉血瘀络阻可引发疼痛,属“不通则痛范畴。络病疼痛表现多样隐痛、刺痛、灼痛、胀痛、闷痛,可以呈持续性,也可时发时止,但通常部位比较固定。4)难治络脉遍布全身,呈网状散布于诸脏腑组织之中,位居较深层,病邪入血入络后临床表现缠绵难愈,常规治疗很难奏效,康复需待时日。5)怪异络病气病及血,伤络致瘀,瘀血阻络,加之络脉位居深层,网络结构庞大,深入脏腑组织中心,络病时往往牵涉损及多个脏器组织及其功能,故临床表现怪异,异于常规。络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多从毒、虚、瘀等几个角度来加以阐述,而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中,这三者在其发病过程中作用极为显著,与溃疡性结肠炎有关的“毒”不外热毒、湿毒、湿热毒、瘀毒4个方面,其中湿毒之邪为本病的最主要病因,内外湿邪,最易困脾,脾失健运,水谷混杂而下,故发本病。湿滞日久,或从热化则湿热熏蒸,壅滞肠间,即为湿热毒邪,与气血相搏结形成瘀毒阻络,使肠道传导失司,肠络受伤,气凝血滞,腐败成疡,化为脓血,湿、热、瘀、虚互结日久,血败肉腐成脓,内溃成疡。毒邪留恋,耗伤正气,甚至入侵其他脏腑,而产生一系列的肠外症状。因此,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部位、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程以及疾病严重程度都与络病的发病相符合。络病的发病理论与血瘀证不同,文献报道活血化瘀药对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症状有一定作用,但在有些情况下活血化瘀药并非百分之百的有效,这是因为溃疡性结肠炎病程长久、反复难愈、治疗难以根除等特性,且常见舌底脉络曲张、腹部疼痛、怪症频出(并发症)等情况,与络病的特点恰恰符合,血瘀证和络病既有联系又分属不同的病机范畴,其内涵和外延虽有重叠部分即久病血瘀和络脉瘀阻,但两者更多的病机变化属于独立的病理范畴。临床治疗以血液瘀滞为主的病变可从瘀血论治,如既有血液瘀滞又有络脉自身病变者显然从络病论治更能切中病机。因此对溃疡性结肠炎从络病论治更为贴切,使用通络法也包括 了化瘀通络即通过改变血液的质来达到通畅脉络的功效,但更多的治络方法如祛痰通络、辛香通络、搜风通络、荣养络脉等都非活血化瘀的治疗范围,可见络病从病机到治疗都具有比血瘀证更广泛的科学内涵,而如何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通络汤,可有效解决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的问题。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通络汤是由重量计的葛根10_15g,黄芩10_15g,黄连6-10g,当归15-20g,元胡15-20g,水蛭6-10g,地龙10_15g,络石藤20_30g,鸡血藤20-30g和鹿茸l_3g制成,其中,将葛根、黄芩、黄连、当归、元胡、水蛭、地龙、络石藤、鸡血藤加水400-600ml,在18-25°C下,浸泡15-25分钟,然后武火烧开,再转文火,煎煮20_30min,过滤,得滤液,备用;滤洛加水300-400ml,武火烧开后,转文火,煎煮10-15min,过滤,弃去滤渣,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原加水量的1/2 3,得浓缩液,备用;鹿茸研磨成粉,过80-100目筛,备用;服用时,先服浓缩液,再用温开水冲服鹿茸粉。本发明通络活瘀,清热凉血,服用安全,疗效好,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上的创新。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I
该通络汤是由重量计的葛根IOg,黄岑IOg,黄连6g,当归15g,元胡15g,水蛭6g,地龙10g,络石藤20g,鸡血藤20g,鹿茸Ig制成,其中,将葛根、黄芩、黄连、当归、元胡、水蛭、地龙、络石藤、鸡血藤加水400-600ml,在18-25°C下,浸泡15-25分钟,然后武火烧开,再转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滤液,备用;滤渣加水300-400ml,武火烧开后,转文火,煎煮10-15min,过滤,弃去滤渣,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原加水量的1/2 3,得浓缩液,备用;鹿茸研磨成粉,过80目筛,备用;服用时,先服浓缩液,再用温开水冲服鹿茸粉。实施例2
该通络汤是由重量计的葛根13g,黄岑13g,黄连8g,当归18g,元胡18g,水蛭8g,地龙13g,络石藤25g,鸡血藤25g,鹿茸2g制成,其中,将葛根、黄芩、黄连、当归、元胡、水蛭、地龙、络石藤、鸡血藤加水400-600ml,在18-25°C下,浸泡15-25分钟,然后武火烧开,再转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滤液,备用;滤渣加水300-400ml,武火烧开后,转文火,煎煮10-15min,过滤,弃去滤渣,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原加水量的1/2 3,得浓缩液,备用;鹿茸研磨成粉,过90目筛,备用;服用时,先服浓缩液,再用温开水冲服鹿茸粉。实施例3
该通络汤是由重量计的葛根15g,黄芩15g,黄连10g,当归20g,元胡20g,水蛭10g,地 龙15g,络石藤30g,鸡血藤30g,鹿茸3g制成,其中,将葛根、黄芩、黄连、当归、元胡、水蛭、地龙、络石藤、鸡血藤加水400-600ml,在18-25°C下,浸泡15-25分钟,然后武火烧开,再转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滤液,备用;滤渣加水300-400ml,武火烧开后,转文火,煎煮10-15min,过滤,弃去滤渣,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原加水量的1/2 3,得浓缩液,备用;鹿茸研磨成粉,过100目筛,备用;服用时,先服浓缩液,再用温开水冲服鹿茸粉。本发明服用安全,疗效好,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药物,并为临床资料所证明,本发明的有关临床资料如下
一般资料从2009年一2011年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门诊及病房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通络汤组、美莎拉嗪片组。通络汤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最大者60岁,最小者21岁。美莎拉嗪片组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最大者61岁,年龄最小者19岁。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0年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I)临床表现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可有关节、皮肤、眼、口腔及肝胆等肠道外表现。(2)结肠镜检查所见病变大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 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血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
粗糙、呈细颗粒状。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糜烂或溃疡。③慢性病变者结肠袋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黏膜等。(3)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改变为①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②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③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4)黏膜病理学检查有活动期和缓解期的不同表现。活动期①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②隐窝有急性炎症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③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④可见黏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缓解期①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症细胞减少;②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腺上皮与黏膜肌层间隙增大;④潘氏细胞化生。(5)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可见肉眼及组织学上溃疡性结肠炎的上述特点。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CD、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纳入标准
(I)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且临床严重程度为轻度、中度的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或
慢性持续型患者。(2)年龄在18 65岁之间,性别不限。排除标准
(I)病变类型为急性暴发型,病情程度为重度的患者。
(2)菌痢、阿米巴痢、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克隆氏结肠炎、缺
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患者。(3)有严重并发症如局部狭窄、肠梗阻、肠穿孔、直肠息肉、中毒性结肠扩张、结肠
癌、直肠癌及肛门疾病患者。(4)妊娠期、哺乳期妇女。(5)具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肝、肺、肾、血液或影响其生存的严重疾病者。(6)法律规定的残疾患者(盲,聋,哑,智力障碍,精神障碍,肢体残疾)。(7)怀疑或确有酒精、药物滥用病史。(8)根据研究者的判断、具有降低入组可能性或使入组复杂化的其他病变,如工作
环境经常变动等易造成失访的情况。(9)过敏体质,如对两种或以上药物或食物过敏史者;或已知对本药成分过敏者。治疗方案
设本发明组及对照组,本发明组采用通络汤,每日早晚各一次,口服,每次先口服浓缩
液200ml,再用水冲服鹿茸粉,每次lg,20天为一疗程,观察两个疗程判断疗效。对照组为美莎拉嗪片,3次/日口服,每次2片,疗程同通络汤组。疗效标准
采用《积分法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分级和疗效评定中的应用研究》中的评分方法
(见表1),并以下述公式来评判疗效
疗效判定值=疗前积分一疗后积分/疗前积分X100%
疗效标准如下显效判定值>2/3,有效1/3〈判定值〈2/3,无效判定值〈1/3。表I评分标准 ___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通络汤,其特征在于,该通络汤是由重量计的葛根10-15g,黄芩 10-15g,黄连 6-10g,当归 15-20g,元胡 15_20g,水蛭 6-10g,地龙 10_15g,络石藤20-30g,鸡血藤20-30g和鹿茸l-3g制成,其中,将葛根、黄芩、黄连、当归、元胡、水蛭、地龙、络石藤、鸡血藤加水400-600ml,在18-25°C下,浸泡15-25分钟,然后武火烧开,再转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滤液,备用;滤渣加水300-400ml,武火烧开后,转文火,煎煮10-15min,过滤,弃去滤渣,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原加水量的1/2 3,得浓缩液,备用;鹿茸研磨成粉,过80-100目筛,备用;服用时,先服浓缩液,再用温开水冲服鹿茸粉。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通络汤,其特征在于,该通络汤是由重量计的葛根10g,黄芩10g,黄连6g,当归15g,元胡15g,水蛭6g,地龙10g,络石藤20g,鸡血藤20g,鹿茸Ig制成,其中,将葛根、黄芩、黄连、当归、元胡、水蛭、地龙、络石藤、鸡血藤加水400-600ml,在18-25°C下,浸泡15-25分钟,然后武火烧开,再转文火,煎煮20_30min,过滤,得滤液,备用;滤洛加水300-400ml,武火烧开后,转文火,煎煮10-15min,过滤,弃去滤渣,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原加水量的1/2 3,得浓缩液,备用;鹿茸研磨成粉,过80目筛,备用;服用时,先服浓缩液,再用温开水冲服鹿茸粉。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通络汤,其特征在于,该通络汤是由重量计的葛根13g,黄芩13g,黄连8g,当归18g,元胡18g,水蛭8g,地龙13g,络石藤25g,鸡血藤25g,鹿茸2g制成,其中,将葛根、黄芩、黄连、当归、元胡、水蛭、地龙、络石藤、鸡血藤加水400-600ml,在18-25°C下,浸泡15-25分钟,然后武火烧开,再转文火,煎煮20_30min,过滤,得滤液,备用;滤洛加水300-400ml,武火烧开后,转文火,煎煮10-15min,过滤,弃去滤渣,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原加水量的1/2 3,得浓缩液,备用;鹿茸研磨成粉,过90目筛,备用;服用时,先服浓缩液,再用温开水冲服鹿茸粉。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通络汤,其特征在于,该通络汤是由重量计的葛根15g,黄芩15g,黄连10g,当归20g,元胡20g,水蛭10g,地龙15g,络石藤30g,鸡血藤30g,鹿茸3g制成,其中,将葛根、黄芩、黄连、当归、元胡、水蛭、地龙、络石藤、鸡血藤加水400-600ml,在18-25°C下,浸泡15-25分钟,然后武火烧开,再转文火,煎煮20_30min,过滤,得滤液,备用;滤洛加水300-400ml,武火烧开后,转文火,煎煮10-15min,过滤,弃去滤渣,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原加水量的1/2 3,得浓缩液,备用;鹿茸研磨成粉,过100目筛,备用;服用时,先服浓缩液,再用温开水冲服鹿茸粉。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通络汤,可有效解决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通络汤是由重量计的葛根10-15g,黄芩10-15g,黄连6-10g,当归15-20g,元胡15-20g,水蛭6-10g,地龙10-15g,络石藤20-30g,鸡血藤20-30g和鹿茸1-3g制成,将葛根、黄芩、黄连、当归、元胡、水蛭、地龙、络石藤、鸡血藤加水400-600ml,在18-25℃下,浸泡15-25分钟,然后武火烧开,再转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滤液,备用;滤渣加水300-400ml,武火烧开后,转文火,煎煮10-15min,过滤,弃去滤渣,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原加水量的1/2~3,得浓缩液,备用;鹿茸研磨成粉,过80-100目筛,备用;服用时,先服浓缩液,再用温开水冲服鹿茸粉,本发明服用安全,疗效好,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上的创新。
文档编号A61K36/718GK102716215SQ201210237999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1日
发明者韩捷 申请人:河南中医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