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7591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手术前结肠灌洗、中药保留灌肠或肠道输液、透析的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
背景技术
医院肠道准备广泛涉及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工作,与院内感染控制、临床医护质量、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甚至有时直接决定了手术或检查的结果,影响患者的住院时间、预后和费用。传统清洁灌肠一直沿用反复插管,多次灌液的方法,大量文献报道,传统清洁灌肠中的肛管插入深度不足,或由于其结构导致患者无法耐受更深插入,灌肠液大量流入直肠,当直肠内压力> 7. 3kPa时刺激直肠壁感受器而产生强烈便意,患者急切需要排便,致使灌肠液只停留在直肠、结肠下段即开始排便,保留时间短,不能软化结肠内粪便,需要反复多次的灌洗,因此导致灌肠次数增加,容易引起肠道黏膜充血水肿,也增加了肛周皮肤和肠黏膜损伤的几率,且病人入厕频繁,极易发生晕厥。由于患者年龄、意志等多种因素作用,在受到灌肠的外源性刺激时,存在相当多部分的患者不能有效地排便,临床上患者失禁污染被服是常见的现象,甚至出现由于患者匆忙进入厕所排便滑倒导致骨折伤害的情形,造成伤害的同时,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无法提高工作效率。为此,专利号200820230401. 6 —种抽吸式双套管结肠灌洗器提出了双套管的技术方案,以内管实现液体肠道灌注,以外管同步实现肠道废液的接收,并提出内管由外至内斜穿入外管内腔可以滑动以调节内管的伸入肠道,解决传统清洁灌肠无法实现高位灌肠的疑难。另外,王洪利提出专利号200810106234. 9 一次性结肠灌洗给药透析器的技术方案,其中伸入结肠进行清洗的导管部分,也采取了类似的结构。两者具有相似的共性优点,却也存在两个明显的共同缺点,其一是注液的内管均为从排除废液的外管后端的侧壁穿入,使用时容易扭曲缠绕;其二是内管与外管的交叉点,即内管穿入外管的结合点,由于无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实施灌洗后导管承受压力时,则会产生渗漏甚至不定向的微细喷射,造成污染。除此之外它们还有各自的缺陷,前者,虽然提出了内管可以滑动的性能,但是并没有为其滑动带来泄漏风险提出处理措施,缺乏实现的可能,且斜穿式插入外管的滑动极不便利,难以操作;而后者,由于内管与外管的穿入结合是固定的,根据实用需要而内管往往长于外管,而内管一般比较柔软,这为灌肠器具的插入造成很多麻烦,且容易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涉及的难题,克服背景技术所述的缺陷,实现灌注长度可调节的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使其具有适应人体结肠生理解剖特点,能有效避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插管次数少、提高工作效率的特点,且能使患者感觉舒适、无需下床,实现结肠高低位均能有效灌洗,使肠道清洁完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由包括控制组件I、引流组件2和灌注组件3在内的部件组成,所述控制组件I的主体由分流器11构成,其为一中空管,前端连通引流组件2,分流器11的侧壁设置有一引流出口 12,所述引流组件2主体由引流外管22构成,所述灌注组件3主体由注液管31构成,所述注液管31是中空软管,前端开有注液口 311,所述注液管31贯穿控制组件I和引流组件2套装于两者的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I和/或引流组件2上设置有管理灌注组件3滑动或固定或密封的滑动固定器13,注液管31经由滑动固定器13可密封滑动或固定,以调节其伸入引流外管22的长度。其中,作为优选,所述滑动固定器13,安装在控制组件I的分流器11的后端。所述滑动固定器13由旋套131和密封件132组成,密封件132套装于旋套131的内腔。所述旋套131设置有内螺纹133,其一端收窄且内部成一个内圆锥135,其收窄端中心开设有小孔134,所述分流器11后端设置有与旋套131内螺纹133吻合的外螺纹111。所述密封件132纵向设置有仅可容置导管通过的内腔,密封件132 —端设置成外圆锥1323,其顶端中央设置有一连通内腔的导管插口 1321,密封件132的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有一倒V形槽1322。所述注液管31直向设置在与引流外管22直向中心线的方向上。所述引流出口 12与分流器11内腔贯通,并与引流外管22或分流器11的中心线向所述后端成< 90°的夹角。所述引流组件2的引流外管22前端开有引流入口 221,后端连接有一护翼21。所述注液管31后端安装有一注液管座32,其连接有一可开启或封闭注液管31端口的管座盖321。作为优选,所述注液管31的表面设置有刻度。作为优选,所述引流外管22和注液管31的插入端侧壁部位分别开有圆形或椭圆形的引流辅助口 222和注液辅助口 312,以扩大其有效引流范围和灌洗范围。所述注液管31伸入肠道的有效长度大于引流外管22伸入肠道的有效长度。作为肠道置管的辅助手段,有必要时,所述注液管31内腔可穿插一支可插入或撤出的、长度<注液管31有效尺寸的导丝4。作为性能延伸,在上述基础上,所述引流出口 12外接有一接盛液体的引流袋5,其连接经由连接导管51。作为性能延伸,在上述基础上,所述引流出口 12经由延长管61外接有一负压手泵6,其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单向阀62和下单向阀63。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基本构型在使用时,应用合适的废液装盛容器的连接导管接通引流出口12,关闭注液管座32的座盖321,旋松旋套131,向后拉注液管31至其前端注液口 311全部退入引流外管22的内腔中,握持控制组件I将引流外管22经肛门推入,至肛周接触护翼21时停止,此时可开启座盖321,将灌洗液的输出接口与注液管座32接通,再握持注液管31缓缓推入灌洗的目标位置,这时旋紧旋套131固定注液管31,即可实施结肠灌洗。灌洗时,灌肠液从注液管31进入并从注液口 311和注液辅助口 312流出,稀释的粪渣和废液则从引流入口 221和引流辅助口 222进入引流外管22内腔,并从引流出口 12排出至所连接的装盛容器。由于注液管31直向设置在与引流外管22直向中心线的方向上,而控制组件I的分流器11内腔也有一个直通管,其直通部分与引流外管22的内腔形成一个较长的直通管道,在此管道内注液管31可以呈直线方向推入或拉出,阻力最小,无屈折缠绕的风险,与背景技术所涉的两个技术方案相比,更不会出现因为该两方案内管斜穿切入外管内腔的方式,而造成在引流外管22的内腔形成对粪渣等杂质的横向阻挡,造成阻塞,此为其一之显著优点。由于控制组件I的分流器11的侧壁上,设置了一个与分流11内腔贯通,并倾向于分流器11后端的岔道,即引流出口 12,又由于废液和粪渣的混合物呈流质状态,其并非只在直线方向下才可有效流出,因此这些液态混合物在肠道压力驱使下直接经引流外管22导出,在受到内嵌于分流器11后端内腔的密封件131阻挡后,即经岔道引流出口 12注入装盛容器中,从人体结肠到废液和粪渣引流到装盛容器内,全过程的腔道系统是密封的,不会产生由于患者失禁所导致的被服污染,同时,侧向安排引流出口 12的设计,为注液管31直向设置提供了容置空间,使其易于进出,避免扭曲缠绕,此为其二之优点。由于滑动固定器13的设置,使注液管31在前推或后拉的移位过程中,始终保持对引流外管22以及分流器11的内腔,即整个引流腔道与注液管31外壁之间的密封性能,使在灌肠过程中调节目标灌洗位置得以实现,达到肠道清洁完全的目的,同时,由于滑动固定器13内套的密封件132顶端采用外圆锥设计,而底端采用倒V形槽1322设计,则使旋套131与分流器11上的外螺纹111旋紧时,压迫密封件132顶端的导管插口 1321收紧,从而固定注液管31和密封注液管31与密封件132的间隙,另外,底端的倒V形槽1322设计,则使其具有类似于Y形油封的特性,当肠道因为灌注液体而产生压力时,倒V形槽1322的外向和内向槽边会分别紧贴容置密封件132的分流器11的内壁和注液管31的外壁,且压力越大其贴壁程度越紧密,从而保障整个引流腔道与注液管31之间的密封性能,此为其三之优点。由于滑动固定器13的设置,从旋套131的小孔134穿入的注液管31可灵活、密封无泄漏地有效调节其伸入肠道内的长度,从而实现注液口 311和注液辅助口 312可通过调节伸入长度到达低位、中位或高位的结肠灌洗目标,使高位肠道的粪便也能有效清除导出,达到清洁完全的灌洗目的;同时,由于经肛门插入直肠的引流外管22覆盖和隔离直肠周壁,而注液管31将高位结肠的粪便稀释导出后直接从引流出口 12引出排除,不刺激患者直肠壁的感受器,故患者并无明显便意刺激,灌洗过程无不适感,且无需下床和频密上厕所,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尤其有利。此为其四之优点。由于注液管31的可推入或拉出的性能,在本发明装置经由人体肛门插管时,可先拉出注液管31,使其末端全部退入引流外管22后,才施行插管,引流外管22插入到位后,才推入注液管31,则更易于突破人体括约肌的限制,克服较软的注液管31难以进入直肠的弊病。此为优点五。另外,在引流外管22后端设置护翼21,是在肛门近端插入而不便观察长度时,防止过度插入造成伤害,也可以在灌洗过程中嘱患者轻微夹紧双腿,以卡紧本发明所述装置,避免出现灌洗过程中非预期滑脱,造成污染。所述注液管31的表面设置有刻度是便于精确计算插入肠道的长度。
结肠的存留物质一般比较稀软,注液管31导入无困难,但患者个体差异和食物性质不同可能会存在较难的个例,在注液管31内腔设置导丝4有助于注液管31的插入,导丝4在注液管31到达灌洗目标位置后即可拔除。本发明的主要原理在于利用流质可随意改变流动方向而固体导管直向推拉不易折曲缠绕的特点,以岔道的方式实现废液和粪渣的导出,为直向设置注液管31提供容置空间,并在注液管31滑动的路径中设置滑动固定器13,使注液管31实现与引流通道之间保持密封状态下自由推进或拉出或固定,实现减少堵塞、易于置管、提高患者耐受、灌洗目标可调节、肠道清洁完全、无需下床和无需多次插管灌洗等多种性能,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仅需置换废液引流通道和增加滑动固定器13,即可克服背景技术所述缺陷,并实现结肠灌洗、结肠给药、中药保留灌洗、肠道输液或透析等多种性能的高度统一,结构简单、工艺简便成熟,易于量产。









I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I的组装示意图。
3为本发明的旋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为本发明的密封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组装示意图。
6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组装示意图。
7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典型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实施例I如图I和图2所示的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以及图3和图4所示的旋套131和密封件132,该装置包括控制组件I、引流组件2和灌注组件3。所述引流组件2由引流外管22和位于其后端的护翼21构成;所述控制组件I由分流器11、引流出口 12和滑动固定器13组成,分流器11前端与引流外管22连通,分流器11的后端有外螺纹111,滑动固定器13设置在分流器11的后端,由其构件旋套131内腔的内螺纹133与外螺纹111吻合,旋紧于分流器11的后端,旋套131内嵌套安装有密封件132,旋套131旋紧于分流器11后端之后,密封件132内嵌于分流器11的后端内腔,与后端内腔密合;所述灌注组件3由注液管31和注液管座32构成,注液管31贯穿控制组件I和引流组件2套装于两者的内腔。其中,所述引流出口 12与分流器11内腔贯通,并与引流外管22或分流器11的中心线向所述后端成<90°的夹角,从更利于顺畅地引流废液的角度来看,该夹角宜为30°。其中,所述密封件132纵向设置有仅可容置导管通过的内腔,密封件132 —端设置成外圆锥1323,其顶端中央设置有一连通内腔的导管插口 1321,密封件132的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有一倒V形槽1322。
其中,所述注液管31从旋套131的小孔134穿入,经密封件132的导管插口 1321,贯穿密封件132内腔、分流器11的直向内腔以及引流外管22的内腔,直向设置在与引流外管22直向中心线的方向上。其中,所述引流外管22前端设置有引流入口 221,其后的侧壁部位设有圆形或椭圆形的引流辅助口 222 ;所述注液管31前端开设有注液口 311,其后的侧壁部位设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注液辅助口 312,注液管31的后端安装有注液管座32,其上连接有可开启或关闭注液管座32的座盖321 ;所述注液管31有效伸入肠道的长度大于引流外管22,其管壁表面设置有刻度。一般地,根据人体解剖学的统计数据,本装置引流外管22以突破括约肌和覆盖直肠为度,其前端至护翼21的有效长度,宜在70mm IOOmm之间,而外径宜在15mm 20mm之间;而注液管31以直径3mm 5mm为宜,壁厚为O. 5mm I. Omm之间,软质,一般低位灌洗,有效长度则以其前端至护翼21位置为200mm 250mm为宜,中位或高位灌洗则500mm 600mm为宜,其伸入长度已经可到达乙状结肠中部和降结肠部位,已可实施全方位的有效灌洗;至于在护翼21之后的注液管31的长度,则无限制,以灌洗液接驳和操作方便为要旨。当然,根据临床的实际需要,这些数据均可调整。为方便操作,在某些场合,注液管31的外端、注液管座32内侧还可以加设可以闭合或开启的开关,如罗伯特夹。实施例2如图5所示的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该装置包括实施例I的全部构造。在此基础上,注液管31的内腔穿插有一支可插入或撤出的、长度<注液管31有效尺寸的导丝4。实施例3如图6所示的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该装置包括实施例I和/或实施例2的全部构造。在此基础上,引流出口 12上连接有引流袋5,其通过连接导管51与引流出口 12接通。—般地,引流袋为软质膜制引流容器,容量优选为5000mL,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选用更大容量的引流袋5进行配置,甚至,还可以选择具有负压发生功能的负压引流瓶作为本装置的装盛容器。实施例4如图6所示的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该装置包括实施例I和/或实施例2和/或实施例3的全部构造。在此基础上,引流出口 12经由延长管61外接有一负压手泵6,其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单向阀62和下单向阀63。负压手泵6的作用是发生废液和粪渣的引流阻塞时,挤压负压手泵6可产生负压,使吸引引流加强从而便于解除阻塞,该负压手泵6在不挤压时,则仅作为引流的通道,但由于负压手泵6的前后端装置有上单向阀62和下单向阀63,因此不会产生逆流。在同时连接引流袋5时,则负压手泵6安装在引流出口 12与引流袋5之间,即引流出口 12连接负压手泵6上端之后,再由负压手泵6下端连接引流袋5,这些连接经由连接
8导管接通。尽管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参照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这种描述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构成限制。参照本发明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可以预料的,这种的变化应属于所属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由包括控制组件(I)、引流组件(2)和灌注组件(3)在内的部件组成,所述控制组件(I)的主体由分流器(11)构成,其为一中空管,前端连通引流组件(2),分流器(11)的侧壁设置有一引流出口(12),所述引流组件(2)主体由引流外管(22)构成,所述灌注组件(3)主体由注液管(31)构成,所述注液管(31)是中空软管,前端开有注液口(311),所述注液管(31)贯穿控制组件⑴和引流组件(2)套装于两者的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I)和/或引流组件(2)上设置有管理灌注组件(3)滑动或固定或密封的滑动固定器(13),注液管(31)经由滑动固定器(13)可密封滑动或固定,以调节其伸入引流外管(22)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固定器(13),安装在分流器(11)的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固定器(13)由旋套(131)和密封件(132)组成,密封件(132)套装于旋套(131)的内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套(131)设置有内螺纹(133),其一端收窄且内部成一个内圆锥(135),其收窄端中心开设有小孔(13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132)纵向设置有仅可容置导管通过的内腔,密封件(132) —端设置成外圆锥(1323),其顶端中央设置有一连通内腔的导管插口(1321),密封件(132)的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有一倒V形槽(1322)。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31)直向设置在与引流外管(22)直向中心线的方向上。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出口(12)与分流器(11)内腔贯通,并与引流外管(22)或分流器(11)的中心线向后端成<90°的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31)的表面设置有刻度。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11)后端设置有与旋套(131)内螺纹(133)吻合的外螺纹(111)。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组件(2)的引流外管(22)内端开有引流入口(221),外端连接有一护翼(21)。
11.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外管(22)和注液管(31)的插入端侧壁部位分别开有圆形或椭圆形的引流辅助口(222)和注液辅助口(312)。
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31)后端安装有一注液管座(32),其连接有一可开启或封闭注液管(31)端口的管座盖(321)。
1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31)伸入肠道的有效长度大于引流外管(22)伸入肠道的有效长度。
1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出口(12)外接有一接盛液体的引流袋(5),其连接经由连接导管(51)。
1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出口(12)经由延长管¢1)外接有一负压手泵¢),其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单向阀¢2)和下单向阀(63)。
16.根据权利要求I 15所述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31)内腔穿插有一支可 插入或撤出的、长度<注液管(31)有效尺寸的导丝(4)。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双套管结肠灌洗装置,其利用流质可随意改变流动方向而固体导管直向推拉不易折曲缠绕的特点,以岔道的方式实现废液和粪渣的导出,为直向设置注液管提供容置空间,从而得以直向设置注液管,并在注液管滑动的路径中设置滑动固定器,使注液管实现与引流通道之间保持密封状态下自由推进或拉出或固定,实现本发明减少堵塞、易于置管、提高患者耐受、灌洗目标可调节、肠道清洁完全、无需下床和无需多次插管灌洗等多种性能的目的。
文档编号A61M3/02GK102921057SQ20121033906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0日
发明者李林风, 陈志强, 王铮, 左晓艳, 丁洪琼, 屈伸 申请人:李林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