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用按摩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4162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下肢用按摩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下肢用按摩器通过使下肢用按摩器的施疗部件从小腿部朝向脚部形成为长尺状,能够减少构成部件数且得到舒适的按摩感;该下肢用按摩器具备:外侧施疗部件(300),其形成为将脚部的外侧包覆;前压施疗部件(160),其配置在外侧施疗部件(300)的上方且按压小腿部;内侧施疗部件(301),其配置为在左右方向上与外侧施疗部件(300)和前压施疗部件(160)对置且沿上下方向形成为长尺状;旋转轴(186),其沿左右方向贯通内侧施疗部件(301)和外侧施疗部件(300)的基端侧;驱动部(309),其驱动旋转轴(186)进行旋转;以及转换部(188),其将旋转轴(186)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按摩动作。
【专利说明】下肢用按摩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适于对下肢进行按摩的下肢用按摩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作为能够对下肢(尤其是从膝盖以下至脚脖附近的部分)进行按摩的下肢用按摩器,已知的有座椅式按摩装置的搁脚凳中所采用的按摩器(例如专利文献I)。该下肢用按摩器设有左右一对的施疗凹部,并在左右一对的施疗凹部的两侧壁的内侧面和中间壁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气囊。利用进排气装置使上述各气囊膨胀或收缩,由此能够同时对插入各施疗凹部内的两下肢进行按摩。
[0003]一般地,由于气囊形成为其中央部的膨胀最大而越朝向两端部膨胀越发变小,因而存在只能在下肢的长度方向的狭小范围内获得充分的按压力的情况。因此,也提出了下述那样的下肢用按摩器,即,沿着各施疗凹部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有多个气囊,同时地或依次地向该多个气囊进行供气或排气,从而能够在下肢的长度方向的大范围内对下肢进行按摩的下肢用按摩器(例如专利文献2)。
[0004]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不使用气囊而采用使构成施疗凹部的两壁部本身相对于下肢接近或离开的机构的下肢用按摩器(例如专利文献3)。该下肢用按摩器在左右方向设置有一对仿照从小腿部至脚尖的形状的施疗部,并且从左右方向将自小腿部至脚尖的部位夹持。该下肢用按摩器是在构成施疗凹部的两壁部接近或离开该施疗部所夹持的小腿部至脚尖部位的同时进行按摩的按摩器。
[0005]【在先技术 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公报、特许第3012780号
[0008]专利文献2:日本公报、特开平11-347082号
[0009]专利文献3:日本公报、特开2006-304864号

【发明内容】

[0010]但是,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现有的气囊式的下肢用按摩器,由于是利用进排气装置等使气囊膨胀或收缩而对使用者的施疗部位进行按压的按摩器,因此存在无法得到使用者所需按压力的情况。由于气囊形成为其中央部的膨胀最大而越朝向两端部膨胀越小从而呈椭圆形状,因此,也存在无法对使用者的施疗部位获得均匀的按压力的情况。
[0011]另一方面,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机械式的下肢用按摩器是以将小腿部至脚尖的部位包覆的方式夹持并且重复进行接近或离开的动作而进行按摩的按摩器,并不是对从小腿部至脚尖的大范围提供指压按摩那样的良好按摩感的按摩器。
[0012]另外,专利文献3的机械式的下肢用按摩器的施疗部由按摩小腿部的施疗部件和按摩脚部的施疗部件构成。因此,在各施疗部件中分别需要用于对使用者的施疗部位传递按压力的驱动轴、动力传动部件(齿轮)或动力转换部,从而成为部件件数多且构成复杂的按摩器。即,专利文献3公开的下肢用按摩器,无法避免伴随部件件数的增多而成本增大等问题。
[0013]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下肢用按摩器的施疗部件从小腿部朝向脚部形成为长尺状,由此减少构成部件数并且获得崭新且舒适的按摩感的下肢用按摩器。
[0014]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方法。
[0015]即,本发明涉及的下肢用按摩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外侧施疗部件,其形成为将脚部的外侧包覆;前压施疗部件,其配置在上述外侧施疗部件的上方,并且在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同时按压小腿部的前面;内侧施疗部件,其配置为在左右方向上与上述外侧施疗部件和前压施疗部件对置,并且以从小腿部的内侧朝向脚部的内侧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形成为长尺状;旋转轴,其设置为沿左右方向贯通上述内侧施疗部件和外侧施疗部件的基端侧;驱动部,其驱动上述旋转轴进行旋转;以及转换部,其将上述旋转轴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由上述内侧施疗部件和外侧施疗部件对下肢的夹持按摩动作。
[0016]优选对置配置的上述内侧施疗部件和外侧施疗部件在左右方向上设置有一对,在上述内侧施疗部件的内壁面上配置有第一施疗部和第二施疗部构成,其中,上述第一施疗部配置在与上述前压施疗部件对置的位置上,上述第二施疗部配置在与上述外侧施疗部件对置的位置上。
[0017]优选上述内侧施疗部件从上述第一施疗部至第二施疗部呈一体地形成,且上述内侧施疗部件侧视呈长筒靴状。
[0018]优选在上述内侧施疗部件的外壁面上,设有从与上述第一施疗部对应的位置朝向与第二施疗部对应的位置相连的长尺状的加强件。
[0019]优选上述转换部设置在上述内侧施疗部件和外侧施疗部件各自的下部的前后方向中央部上。
[0020]优选上述转换部设有旋转轮毂部、外壳部以及限制部,其中,上述旋转轮毂部在旋转轴的轴向中途部上相对于该旋转轴倾斜地设置、且被固定为与旋转轴呈一体旋转,上述外壳部设置在上述外侧施疗部件和内侧施疗部件上、且以使上述旋转轮毂部相对旋转自如的状态外嵌在上述旋转轮毂部上;上述限制部限制外壳部相对于上述旋转轮毂部的随动旋转。
[0021]优选在上述内侧施疗部件所具备的转换部的旋转轮毂部上设有两个以上的轴承件。
[0022]优选上述转换部将上述旋转轴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上述第二施疗部的前侧与外侧施疗部件的前侧相互接近且第一施疗部的上部接近前压施疗部件的按摩动作,并且,上述转换部将上述旋转轴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上述第一施疗部的上部从前压施疗部件离开且第二施疗部的前侧从外侧施疗部件离开的按摩动作。
[0023](发明效果)
[0024]根据本发明涉及的下肢用按摩器,使下肢用按摩器的施疗部件从小腿部朝向脚部形成为长尺状,从而能够减少构成部件数并且对使用者施予崭新且舒适的按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25]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下肢用按摩器的外观的主视立体图。
[0026]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下肢用按摩器的内部结构的主视立体图。
[0027]图3是本发明涉及的下肢用按摩器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0028]图4是本发明涉及的下肢用按摩器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0029]图5是以图3的A-A线剖切而表示内侧施疗部件的构成的下肢用按摩器的剖视图。
[0030]图6是本发明涉及的下肢用按摩器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是从侧面观察图5的状态的下肢用按摩器的内部结构的图。
[0031]图7是以图3的B-B线剖切而表示内侧施疗部件的外壁面侧的下肢用按摩器的剖视图。
[0032]图8是以图3的C-C线剖切的内侧施疗部件的放大剖视图。
[0033](符号说明)
[0034]I 下肢用按摩器2 壳体
[0035]4 第一施疗凹部5 第二施疗凹部
[0036]6 内衬材料15 支架
[0037]16 台架部17 背架部
[0038]21 垂直导轨26 移动机构
[0039]30 垂直动作滑块31 升降驱动部
[0040]32 进给丝杠33 电动机
[0041]34 减速齿轮部35 螺母部件
[0042]37 进退驱动部150水平按摩机构
[0043]151垂直按摩机构160前压施疗部件
[0044]161后压施疗部件162夹持机构
[0045]163导轨保持部165撑条部
[0046]166支承轴171导轨部件
[0047]185揉捏机构186旋转轴
[0048]187齿轮箱188转换部
[0049]189旋转轮毂部190外壳部
[0050]191限制部195a脚部支撑部件
[0051]195b脚部支撑部件200脚掌按摩滚轮
[0052]201第一突起部250防干扰机构
[0053]251限制部件252背面部件
[0054]253缓冲部件300外侧施疗部件
[0055]301内侧施疗部件302第一施疗部
[0056]303第二施疗部304支撑部
[0057]305第二突起部306突出部
[0058]307轴承件308加强件
[0059]309驱动部F 脚部
[0060]L 小腿部【具体实施方式】
[0061 ]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62]图1~图8表示本发明涉及的下肢用按摩器I的构成。
[0063]该下肢用按摩器I构成为:将使用者的左右两侧的下肢作为对象,能够同时对构成下肢的小腿部L和脚部F两部位进行夹持按摩以及直线移动那样的指压按摩。
[0064]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小腿部L”是指人下肢中的膝盖以下且脚脖以上的部分,“脚部F”是指脚脖以下的部分。另外,将图1中箭头线X所示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箭头线Y所示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将箭头线Z所示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
[0065]另外,将图3的左侧作为说明中的右侧,将图3的右侧作为说明中的左侧。将图3的上下方向作为说明中的上下方向,将图3的贯穿纸面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说明中所使用的方向,是与从图1所示那样插入下肢的使用者观察的方向一致的方向。
[0066]如图1所示,该下肢用按摩器I具有壳体2,其中,该壳体2从正面观察时呈横宽或纵长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从侧面观察时呈长筒靴形。
[0067]在壳体2的正面的大致上半部分上 ,相互左右分离地并列设置有朝向前方和上方开放的左右一对的第一施疗凹部4。能够相对于上述左右的第一施疗凹部4插入左右的小腿部L。
[0068]另外,在壳体2的正面的大致下半部分上,相互左右分离地并列设置有朝向上方和前方开放的左右一对的第二施疗凹部5。能够相对于上述左右的第二施疗凹部5插入左右的脚部F。
[0069]为了能够将小腿部L插入第一施疗凹部4中且同时将脚部F插入第二施疗凹部5中,第一施疗凹部4和第二施疗凹部5被构成为左侧配置的第一施疗凹部4和第二施疗凹部5彼此之间连通,且右侧配置的第一施疗凹部4和第二施疗凹部5彼此之间连通。在第一施疗凹部4或第二施疗凹部5的内部设有内衬材料6。
[0070]如图2、图3所示,在左右的第一施疗凹部4中分别设有从正面侧和后面(背面)侧对小腿部L进行按摩的垂直按摩机构151。
[0071]相对于此,在左右的第二施疗凹部5中分别设有从左右两侧对脚部进行按摩的水平按摩机构150。
[0072]另外,在该下肢用按摩器I中,壳体2能够任意地选择将使用方向变更为竖立状态和向上仰(正面朝上)而呈放平的状态。
[0073]如图2、图3所示,在壳体2的内部设有支架15。该支架15具有:呈略水平地设置于下端位置的台架部16,和从该台架部16的后端部朝向上方呈略垂直地设置的背架部7,并且,台架部16和背架部17侧视呈L型地一体形成。
[0074]而且,相对于该支架15中的台架部16设置有上述的水平按摩机构150,且相对于该支架15中的背架部17设置有上述的垂直按摩机构151。在该台架部16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上,设有支撑后述的水平按摩机构150所设有的旋转轴186的支撑部304。该支撑部304形成为能够嵌入轴承,从而支撑旋转轴186的两端。
[0075]水平按摩机构150由外侧施疗部件300和内侧施疗部件301构成,其中,上述外侧施疗部件300形成为将使用者的脚部的外侧包覆,上述内侧施疗部件301配置为在左右方向上与外侧施疗部件300对置,并且,以从小腿部的内侧朝向脚部的内侧的方式形成为侧视时呈沿着上下方向的长尺状。上述外侧施疗部件300和内侧施疗部件301对脚部的左右两侧和小腿部内侧进行揉捏按摩。
[0076]另外,垂直按摩机构151由前压施疗部件160 (小腿用的施疗部件)和后压施疗部件161 (小腿部背面用的施疗部件)构成,其中,上述前压施疗部件160配置在外侧施疗部件300的上方,且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同时按压小腿部的前面。上述两施疗部件160、161对小腿部的前后两侧进行摁压按摩。
[0077]首先,对垂直按摩机构151详细地进行说明。
[0078]该垂直按摩机构151具有前压施疗部件160、后压施疗部件161、夹持机构162以及移动机构26,其中,上述前压施疗部件160对小腿部L前面的向斜外侧偏移的部位进行按压,上述后压施疗部件161隔着小腿部L与前压施疗部件160对置配置且从背面侧支撑小腿部L,上述夹持机构162对上述前压施疗部件160和后压施疗部件161赋予按压小腿部的按压状态,上述移动机构 26使两施疗部件160、161和夹持机构162上下移动。
[0079]前压施疗部件160和后压施疗部件161构成为相互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置地配置,该构成分别与使用者(身体)的左右下肢相对应而左右各设置一对。当然,夹持机构162与构成各组的施疗部件160、161对应而分别独立地设置。
[0080]如图2~图6所示,移动机构26形成为如下的结构,即,设置于垂直动作滑块30的左右两端部的导轨保持部163以上下移动自如的状态外嵌在背架部17上所设置的左右一对的垂直导轨21上,且该垂直动作滑块30通过升降驱动部31而被上下驱动。另外,相对于该垂直动作滑块30在左右两侧设有施疗部件160、161以及夹持机构162。
[0081]具体说明升降驱动部31,其具有:使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的进给丝杠32,用于驱动该进给丝杠32进行旋转的能够正反旋转的电动机33和连接在该电动机33的后部侧的减速齿轮部34,以及,设置在垂直动作滑块30上并以穿串的状态与进给丝杠32螺合的螺母部件35。电动机33和减速齿轮部34被固定在支架15内(台架部16上的左右方向中央部)。
[0082]前压施疗部件160被配置在从小腿部L的前面(正前方)朝向左侧或右侧的斜外侧稍稍偏移的位置。具体而言,在左侧的施疗部件160中为偏靠小腿部L的左侧那样的斜外侧,在右侧的施疗部件160中为偏靠小腿部L的右侧那样的斜外侧。通过形成为这样的配置,该施疗部件160能够避免与处于小腿部L正面的迎面骨(胫骨的前部)直接接触,而且能够对沿着迎面骨的左右外侧的侧面位置进行按压。
[0083]该施疗部件160相对于撑条部165被支撑在撑条部165前方的突出位置上,其中,上述撑条部165被设置为从移动机构26所具备的垂直动作滑块30的导轨保持部163起穿过小腿部L的左右方向外侧而向前方突出。该施疗部件160是形成为轴向的中央部鼓起的圆柱滚子状(鼓状)的部件,并且在成为轴心的部分上设有与上述撑条部165连接的支承轴166。该施疗部件160既可以形成为以支承轴166为中心自如旋转,也可以形成为不旋转。
[0084]支承轴166设置为:作为与撑条部165的连接部分的根部侧成为左右方向的最外侦牝并且,以越接近轴前端越向左右方向的内侧进入的方式倾斜地向前方突出。通过这样的支承轴166的倾斜突出状态,施疗部件160从外侧围绕小腿部L,由此仅与小腿部L前面的斜外侧相接触,从而避免了与小腿部L的外侧面等的接触。
[0085]相对于此,后压施疗部件161将被前压施疗部件160朝向后方按压的小腿部L从该小腿部L的背面侧中央处支撑。该施疗部件161形成为相对于移动机构26所具备的垂直动作滑块30的正面使滚轮轴沿左右方向水平地架设的圆筒滚柱。滚柱形状形成为其左右方向的内侧粗且越向左右方向的外侧越发变细的圆锥滚柱。[0086]由于在移动机构26的垂直动作滑块30上下移动时,上述前压施疗部件160和后压施疗部件161相互呈一体地进行上下移动,因此,小腿部L的斜前面(迎面骨的侧面)和背面的前后两处被有效地进行指压按摩。
[0087]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垂直按摩机构151上设有夹持机构162。该夹持机构162是用于以下情况的机构,即,在前压施疗部件160和后压施疗部件161的相互之间插入了小腿部L时,使前压施疗部件160保持为距离后压施疗部件161超过一定距离但不打开(不离开)的状态,同时,维持通过两施疗部件160、161将小腿部L的前后两面按压的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垂直按摩机构151上设有进退驱动部37。该进退驱动部37是用于下述情况的部件,即,在移动机构26的垂直动作滑块30超过规定的下限位置并进一步向下方移动时,使前压施疗部件160距离后压施疗部件161超过一定距离而打开(离开)。
[0088]作为上述夹持机构162、进退驱动部37的具体机构,例如能够采用本 申请人:已申请的“日本特愿2011-230791”中所公开的机构。
[0089]接下来,对下肢用按摩器I中所具备的水平按摩机构150详细地进行说明。
[0090]如图2~图7所示,水平按摩机构150具有外侧施疗部件300、内侧施疗部件301以及揉捏机构185,其中,上述外侧施疗部件300形成为将脚部的外侧包覆,上述内侧施疗部件301在左右方向上与上述外侧施疗部件300对置配置、且以从小腿部的内侧朝向脚部的内侧的方式形成为侧视时呈沿着上下方向的长尺状,上述揉捏机构185用于对上述施疗部件300、301赋予对脚部F的揉捏动作。
[0091]外侧施疗部件300和内侧施疗部件301构成为隔着脚部F而对置,且与使用者(身体)的左右下肢相对应地设置有一对。
[0092]外侧施疗部件300是相对于揉捏机构185所具备的旋转轴186 (详细情况后述)设置在上方、且分别朝向前后方向突出的板状的部件。外侧施疗部件300的上端配置在与导轨部件171的下端大致相同的位置、或导轨部件171的下端附近的位置。另外,外侧施疗部件300的前侧上端,在侧视时呈被切削为朝向下方的R状的形状,外侧施疗部件300的上端侧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从外侧绕进内侧。
[0093]换言之,外侧施疗部件300配置为面向脚部的外侧,并且形成为以超过脚部的高度(从地面至脚背的高度)的程度突出的板状。外侧施疗部件300的面向脚部的面(外侧施疗部件300的内壁面)形成为仿照脚背的外侧部分的形状,并设有多个揉捏突起。外侧施疗部件300通过揉捏机构185的摇动而对脚部的外侧进行揉捏按摩。
[0094]如图4~图7所示,内侧施疗部件301是相对于揉捏机构185所具备的旋转轴186设置在上方、且分别朝向前后方向突出的板状的部件,并且,是内侧施疗部件300的稍后方的上端朝向上方长长地突出的板状的部件。另外,内侧施疗部件301的前侧上端,形成为侧视时呈被切削为朝向下方的R状的形状,内侧施疗部件301的上端侧形成为从内侧绕到外侧。[0095]换言之,内侧施疗部件301是以与外侧施疗部件300和前压施疗部件160对置的方式配置、且形成为能够对从脚部的内侧至小腿部的内侧的区域(下肢的内侧整体)进行按压的尺寸的板状部件。即,从侧面观察内侧施疗部件301时,成为延伸至小腿部的下部的长筒靴形状(长靴状)。 [0096]在与下肢的内侧整体接触的内侧施疗部件301的内壁面上,配置有按压小腿部的内侧的第一施疗部302和按压脚部的内侧的第二施疗部303,且从第一施疗部302至第二施疗部303呈一体地形成。
[0097]第一施疗部302配置在与前压施疗部件160在左右方向上对置的位置上,并与前压施疗部件160 —同夹持小腿部。第一施疗部302与前压施疗部件160 —同进行将小腿部沿上下方向进行指压那样的按摩。在第一施疗部302上设有多个第二突起部305,从而提高对小腿部的指压按摩感。
[0098]第二施疗部303配置在与外侧施疗部件300在左右方向上对置的位置上,并与外侧施疗部件300 —同包覆脚部。第二施疗部303与外侧施疗部件300 —同进行将脚部夹持那样的按摩。在第二施疗部303的后方设有突出部306,该突出部306对脚后跟进行揉捏按摩。
[0099]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内侧施疗部件301的外壁面上设有呈长尺状且板状的加强件308。该加强件308以从内侧施疗部件301的第二施疗部303的基端侧(下端侧)朝向第一施疗部302的中途部连接的方式被配置,并将设置于第二施疗部303的基端侧的转换部188 (详细情况后述)包围。加强件308是防止对小腿部进行按摩的内侧施疗部件301的变形和破损的部件。另外,也起到以不减少揉捏机构185(详细情况后述)中产生的揉捏力的方式将该揉捏力传递到小腿部的作用。为了防止内侧施疗部件301的变形和破损,加强件308利用由铁或不锈钢等构成的硬质板材形成。
[0100]另外,内侧施疗部件301和外侧施疗部件300的形成原材料,能够采用尼龙等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弹性的材料。优选在内侧施疗部件301和外侧施疗部件300的内壁面上预先配置缓和对脚部的接触感的由橡胶或聚氨酯等形成的缓冲材料。
[0101]该水平按摩机构150的揉捏机构185由旋转轴186和驱动旋转轴186进行旋转的驱动部309构成,其中,上述旋转轴186被设置为沿左右方向贯通内侧施疗部件301和外侧施疗部件300的基端侧(下端侧)。驱动部309作为驱动源使用垂直按摩机构151的移动机构26(升降驱动部31)所配备的能够正反旋转的电动机33。该电动机33具有朝向前后方向突出的两根旋转驱动轴,前侧的旋转驱动轴驱动水平按摩机构150,后侧的旋转驱动轴驱动垂直按摩机构151。
[0102]如图2~图7所示,在该电动机33的前部侧连接有齿轮箱187,沿左右方向贯通内侧施疗部件301和外侧施疗部件300的基端侧(下端侧)的一根旋转轴186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该齿轮箱187上。另外,该旋转轴186的两端侧被台架部16所设有的支撑部304支撑。因此,该旋转轴186被齿轮箱187和支撑部304的三点所支撑。
[0103]在齿轮箱187内装有蜗杆和蜗轮,从而经由该蜗杆和蜗轮将电动机33的动力传递至旋转轴186。
[0104]在该旋转轴186贯通上述施疗部件300、301的下方的贯通部分上设有转换部188,其中,上述转换部188将旋转轴186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由内侧施疗部件301和外侧施疗部件300对下肢的夹持按摩动作。
[0105]转换部188在内侧施疗部件301和外侧施疗部件300的前后方向中央部的下侧上设置有一对。以内侧施疗部件301为例对转换部188的构成进行说明。
[0106]转换部188配置在内侧施疗部件301的下端侧(下部)且比第一施疗部302的前侧端面稍微前侧,并且比第二施疗部303的下侧端面(基端侧)更为下侧的位置。即,转换部188的外周面上侧与脚部的脚心(脚部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对应。旋转轴186贯通上述转换部188,并且,该旋转轴186相对于转换部188被旋转自如地加以保持。另外,外侧施疗部件300的转换部188也被配置在与内侧施疗部件301的转换部188对置的位置上。外侧施疗部件300的转换部188和内侧施疗部件301的转换部188以在左右方向上并排的状态被配置。
[0107]该转换部188设有旋转轮毂部189、外壳部190以及限制部191,其中,上述旋转轮毂部189以与旋转轴186呈一体旋转的方式被固定在旋转轴186的轴向中途部上,上述外壳部190被设置在外侧施疗部件300和内侧施疗部件301上并以使上述旋转轮毂部189相对旋转自如的状态外嵌在上述旋转轮毂部189上,上述限制部191限制外壳部190相对于旋转轮毂部189的随动旋转。
[0108]旋转轮毂部189是相对于旋转轴186倾斜地设置的圆盘,在其外周部上安装有轴承等的轴承件307。
[0109]特别是,由于内侧施疗部件301在上下方向上呈长尺状,因此,在按摩过程中的内侧施疗部件301中产生大的力矩(伴随着揉捏动作的力矩)。由于该大的力矩,而对配置在内侧施疗部件301的下方的转换部188(旋转轮毂部189)或旋转轴186产生了大的负担。其结果是导致内侧施疗部件301破损。为了防止`该`问题,如图8所示,在内侧施疗部件301的旋转轮毂部189的外周部设置有多个(例如两个)轴承件307。
[0110]旋转轮毂部189的倾斜方向,在外侧施疗部件300和内侧施疗部件301之间为相对反向。
[0111]限制部191是具有从外壳部190向下突出的卡合突起的部件,该卡合突起与形成在支架15的台架部16上的左右延伸的滑动导向槽卡合。
[0112]通过上述构成,在旋转轴186进行旋转时,成为卡合于滑动导向槽中的卡合突起仅允许向左右方向的滑动的状态,由此外壳部190的随动旋转被阻止,从而外侧施疗部件300和内侧施疗部件301在前后移动和左右移动被限制于规定角度范围内的状态下向前后或左右摆动。如上所述,在左右的外侧施疗部件300和内侧施疗部件301之间,旋转轮毂部189的相对于旋转轴186的倾斜方向为相对反向,因此,在外侧施疗部件300和内侧施疗部件301的前侧相互接近的状态下,外侧施疗部件300和内侧施疗部件301的后侧成为相背离的状态。即,外侧施疗部件300和内侧施疗部件301俯视时呈大致V字状。
[0113]然后,伴随着旋转轴186的旋转,产生第二施疗部303的前侧与外侧施疗部件300的前侧相互接近的动作,伴随于此,产生第一施疗部302的上部与前压施疗部件160接近的动作。之后,第一施疗部302的上部从前压施疗部件160离开,同时,第二施疗部303的前侧从外侧施疗部件300离开。此后,上述施疗部件160、300、301重复进行上述的循环动作。
[0114]另外,以与经过外侧施疗部件300和内侧施疗部件301相互间的部分相对应地,在旋转轴186上以呈穿串状地贯通的方式设置有脚掌按摩滚轮200。该脚掌按摩滚轮200具有能够呈面接触状地支撑脚部F的脚心的程度的外径、且具有与旋转轴186同心或稍微偏心的外周面。在该外周面上,沿圆周方向和旋转轴186的轴向隔开间隔而设有多个第一突起部201。
[0115]在外侧施疗部件300和内侧施疗部件301重复上述的循环动作时,该脚掌按摩滚轮200与外侧施疗部件300和内侧施疗部件301连动而进行旋转。
[0116]在该脚掌按摩滚轮200的前方,以夹持在外侧施疗部件300和内侧施疗部件301相互之间的配置方式配置有支撑脚部F的脚尖底面的脚部支撑部件195a,并且,在脚掌按摩滚轮200的后方,以夹持在外侧施疗部件300和内侧施疗部件301相互之间的配置方式配置有支撑脚部F的脚后跟底面的脚部支撑部件195b。
[0117]接下来,根据图2~图7所示的下肢用按摩器I的使用情况对其作用进行说明。
[0118]下肢用按摩器I在电源开关或运转操作开关处于断开(OFF)状态时,如图2所示,垂直按摩机构151的前压施疗部件160和后压施疗部件161停止在最下方位置处。
[0119]在此,首先,使用者将左右的小腿部L分别插入前压施疗部件160和后压施疗部件161之间,同时,将左右的脚部F分别插入水平按摩机构150的外侧施疗部件300和内侧施疗部件301之间。
[0120]当在该状态下对电源开关或运转操作开关进行接通(ON)操作时,电动机33进行工作,由此在垂直按摩机构151中,移动机构26通过升降驱动部31的减速齿轮部34使垂直动作滑块30开始向上方移动。另外,在水平按摩机构150中,通过揉捏机构185的齿轮箱187而使旋转轴186开始旋转。
[0121]在垂直按摩机构151中,当垂直动作滑块30开始向上方移动时,通过前压施疗部件160按压小腿部L的斜前面(迎面骨的侧面),同时,通过后压施疗部件161按压小腿部L的背面,从而成为有效地进行指压按摩的状态。
[0122]保持该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垂直动作滑块30根据要求经过多个循环而重复进行上下往复动作。
[0123]另一方面,在水平按摩机构150中,当通过旋转轴186的旋转而内侧施疗部件301的第二施疗部303的前侧和外侧施疗部件300的前侧相互接近时,跟随它们之间的接近而内侧施疗部件301的第一施疗部302接近前压施疗部件160。另外,相反地,当内侧施疗部件301的第二施疗部303的前侧和外侧施疗部件300的前侧相互背离时,跟随它们之间的分离而内侧施疗部件301的第一施疗部302从前压施疗部件160离开。从左右两侧对脚部F实施上述重复的揉捏按摩。
[0124]同时,设置于旋转轴186上的脚掌按摩滚轮200与旋转轴186—同旋转,由此设置于该脚掌按摩滚轮200的外周面的多个第一突起部201以从后方朝向前方、或从前方朝向后方进行指压的方式对脚部F的脚掌进行按摩。
[0125]另外,本发明涉及的下肢用按摩器I构成为:在垂直按摩机构151中具有防干扰机构250,其中,上述防干扰机构250用于防止通过移动机构26进行的一对施疗部件(前压施疗部件160和后压施疗部件161)的移动与脚部F的干扰。
[0126]下肢用按摩器I所设有的防干扰机构250具有限制部件251、背面部件252以及缓冲部件253。
[0127]限制部件251是用于限制下述情况的部件,即,在移动机构26使一对施疗部件160、161从膝盖朝向脚部F移动时,限制脚部F不会进入后压施疗部件161 (小腿部背面用的施疗部件)所到达的到达位置(下方到达位置)。
[0128]相对于此,背面部件252是用于限制下述情况的部件,即,在垂直动作滑块30和安装于该垂直动作滑块30上的后压施疗部件161上下移动时,限制脚部F进入该移动路径上,或者,限制脚部F从该移动路径朝向背面侧穿过而到后方。
[0129]另外,缓冲部件253是用于下述情况的部件,即,在后压施疗部件161通过移动机构26从膝盖向脚部F移动(下降)而意外与脚部F相接触时,能够使后压施疗部件161向移动方向的后方或上方移动(能够脱离)。
[0130]进而,作为停电时等的对应,也可以配备能够由使用者以手动强制地解除由水平按摩机构150施予的脚部F的束缚状态、或由垂直按摩机构151施予的小腿部L的束缚状态那样的机构(脱离用的机构)。
[0131]根据以上所述的下肢用按摩器,通过使下肢用按摩器的施疗部件从小腿部朝向脚部形成为长尺状,能够减少构成部件数并且能够赋予使用者崭新且舒适的按摩感。
[0132]但是,应该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说明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具有同等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0133]例如,本发明涉及的下肢用按摩器1,通过设置在座椅式按摩器的座部前方,也可以兼用作搁脚凳而设置。
【权利要求】
1.一种下肢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外侧施疗部件,其形成为将脚部的外侧包覆; 前压施疗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外侧施疗部件的上方,并且在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同时按压小腿部的前面; 内侧施疗部件,其配置为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外侧施疗部件和前压施疗部件对置,并且以从小腿部的内侧朝向脚部的内侧的方式沿着上下方向形成为长尺状; 旋转轴,其设置为沿左右方向贯通所述内侧施疗部件和外侧施疗部件的基端侧; 驱动部,其驱动所述旋转轴进行旋转;以及, 转换部,其将所述旋转轴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由所述内侧施疗部件和外侧施疗部件对下肢的夹持按摩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对置配置的所述内侧施疗部件和外侧施疗部件在左右方向上设置有一对; 在所述内侧施疗部件的内壁面上配置有第一施疗部和第二施疗部,其中,所述第一施疗部配置在与所述前 压施疗部件对置的位置上,所述第二施疗部配置在与所述外侧施疗部件对置的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肢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施疗部件从所述第一施疗部至第二施疗部呈一体地形成,且所述内侧施疗部件侧视呈长筒靴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肢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侧施疗部件的外壁面上,设有从与所述第一施疗部对应的位置朝向与第二施疗部对应的位置相连的长尺状的加强件。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肢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换部设置在所述内侧施疗部件和外侧施疗部件各自的下部的前后方向中央部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肢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换部具备: 旋转轮毂部,其在旋转轴的轴向中途部相对于该旋转轴倾斜地设置,且被固定为与旋转轴呈一体旋转; 外壳部,其设置在所述外侧施疗部件和内侧施疗部件上,且以使所述旋转轮毂部相对旋转自如的状态外嵌在所述旋转轮毂部上;以及, 限制部,其限制外壳部相对于所述旋转轮毂部的随动旋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肢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侧施疗部件所具备的转换部的旋转轮毂部上,设有两个以上的轴承件。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肢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换部将所述旋转轴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所述第二施疗部的前侧与外侧施疗部件的前侧相互接近且第一施疗部的上部接近前压施疗部件的按摩动作,并且, 所述转换部将所述旋转轴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所述第一施疗部的上部从前压施疗部件离开且第二施疗部的前侧从外侧施疗部件离开的按摩动作。
【文档编号】A61H15/00GK103565618SQ201210378664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4日
【发明者】白石悟, 清水新策 申请人: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