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9787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野外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多种灾害频发的国家,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会瞬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面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现有卫生急救装备达不到医疗救援集成化、规模化和体系化的要求,方舱医院在灾害救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方舱医院不同于传统的帐篷医院,要长期(半年以上)在救援现场进行医疗救治保障,除满足伤员的基本医疗救治(如现场急救、包扎固定、检验检查、留观救治)需求外,要开展大量、复杂外科手术(如开颅、开胸、开腹手术),在辅助诊断方面,很多种疾病,如颅脑损伤、脊柱损伤和内脏器官损伤等,需对危重症伤员进行大型的外科手术(如开颅、开胸、开腹手术)及其他疾病的诊断,救治能力相当于二级甲等医院,单凭X线影像和超声设备是无法满足救援现场对外伤诊断的需要(更为精确和全面的诊断),势必需要能对颅脑、内脏、脊柱损伤做出准确诊断的专业医疗设备。对于这些疾病的诊断,若用CT进行辅助诊断会有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车载式CT设备对温度、湿度、电力、防震等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再加上技术原因,全军尚未研制出车载CT方舱。因此,灾害救援过程中急需研制出一种安全可靠,性能稳定、环境适应性强、平战适用、符合武警方舱医院设计的总体要求的CT方舱。因 此,CT方舱的研制已成为救援现场医疗救治的迫切要求,CT方舱要求具有安全可靠,性能稳定、环境适应性强、机动性强、平战适用等特点。CT方舱的成功研制将在各种突发灾害的野外现场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灾害现场医疗救助的能力,降低伤残率。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应急能力弱、安全可靠性差、环境适应性差和稳定性差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以实现应急能力强、安全可靠性好、环境适应性强和稳定性好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包括具有高强度机械性能的车底盘,配合设置在所述车底盘上方、且用于进行CT检查的CT检查舱体,配合设置在所述车底盘前方的驾驶室,以及配合设置在所述车底盘下方的车轮;在所述驾驶室的顶部,配合安装有空调室外机、冷启动装置和独立暖风装置;在所述CT检查舱体中设置防辐射层后,安装车载式CT设备,还安装有能够根据不同地理环境使CT检查舱体所在地面调整至水平的平衡杆,还安装有用于向车载式CT设备供电的供电系统。进一步地,以上所述车载式CT设备,包括设置在所述CT检查舱体中主舱体前端的CT机架,设在主舱体中部的扫描床,设在所述CT检查舱体中左侧扩展舱体中、且展开时贯穿左侧扩展舱体与主舱体的扫描操作间,以及设在所述CT检查舱体中右侧扩展舱体中、且展开时便于通行的过道。进一步地,在所述主舱体的顶壁上,安装有照明灯、杀菌灯、照明灯带和全景摄像头;和/或,在所述左侧扩展舱体及右侧扩展舱体与主舱体的交接处,分别设置有一块扩展端板;和/或,在所述右侧扩展舱体的后端,设置有车体门。进一步地,在所述扫描操作间的舱壁上远离所述扫描机架的位置,设置有操作间出入门;在所述扫描操作间的舱壁上靠近所述扫描机架的位置,设置有观察窗;该观察窗采用防护铅玻璃。进一步地,在所述扫描操作间内部,还设有折叠椅、与驾驶室顶部的空调室外机连 通的空调室内机、与驾驶室顶部的独立暖风装置连通的暖风回风口。进一步地,在所述扫描操作间内部,还设有工作台,在工作台上方设有与CT机架配合设置的医学显示器,在工作台左侧下方设有与CT机架配合连接的图像采集工作站、与图像采集工作站连接的图像处理工作站,在工作台左侧上方设有胶片盒。进一步地,在所述左侧扩展舱体上设有与胶片盒配合设置的图像胶片打印机;和/或,在所述扫描操作间的内部,还设有信息盒、电话机、与供电系统匹配设置的配电箱、以及与驾驶室顶部的冷启动装置连通的暖风回风口。进一步地,在所述CT检查舱体内,各设备均用地脚螺栓固定于舱体地面;按设备底部安装螺孔位置在底壁内设置钢梁和钢板,车载式CT设备和地板采用螺栓直接联接,周边间隙用硬质泡沫板带胶封严;在车载式CT设备与底板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间隙并起到减震作用的舱内用地板。进一步地,在所述CT检查舱体内的各侧壁铺设有铅板。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至车载式CT设备的蓄电池和电源转换模块,以及与所述电源转换模块连接的交流输入模块和电源保护模块;所述蓄电池,包括太阳能蓄电池、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和胶体蓄电池。本发明各实施例的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由于包括具有高强度机械性能的车底盘,配合设置在车底盘上方、且用于进行CT检查的CT检查舱体,配合设置在车底盘前方的驾驶室,以及配合设置在车底盘下方的车轮;在驾驶室的顶部,配合安装有空调室外机、冷启动装置和独立暖风装置;在CT检查舱体中设置防辐射层后,安装车载式CT设备,还安装有能够根据不同地理环境使CT检查舱体所在地面调整至水平的平衡杆,还安装有用于向车载式CT设备供电的供电系统;在CT检查舱体中安装有车载式CT设备;可以在各种突发灾害的野外现场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灾害现场医疗救助的能力,降低伤残率;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应急能力弱、安全可靠性差、环境适应性弱和稳定性差的缺陷,以实现应急能力强、安全可靠性好、环境适应性强和稳定性好的优点。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I为包括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的方舱医疗系统的整体布局示意图;图2为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的展开布局不意图;图3a-图3d为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的结构示意图;图4a_图4b为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中车载式CT设备的数字倾斜扫描图像;图5为Brivo325CT在140kV时的水平面剂量分布(nGy/mAs)图。
结合附图,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I-外科手术方舱;2_重症救治方舱;3_特诊检验方舱;4-X射线影像检查方舱;
5-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6_消毒灭菌方舱;7_急症方舱;8_指挥车;9_制氧及发电车;10_药房方舱;11_车体门;12_操作间出入门;13_暖风回风口 ;14_空调室内机;15-折叠椅;16_杀菌灯;17_照明灯带;18_全景摄像头;19_扫描架(CT机架);20_扫描床;21_观察窗;22_扩展端板(运输状态);23_控制间;24_图像胶片打印机;25_石英钟;26-胶片盒;27_图像处理工作站;28_图像采集工作站;29_工作台;30_信息盒;31_电话机;32-配电箱;33-进气扇。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如图2-图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具有高强度机械性能的车底盘,配合设置在车底盘上方、且用于进行CT检查的CT检查舱体,配合设置在车底盘前方的驾驶室,以及配合设置在车底盘下方的车轮;在驾驶室的顶部,配合安装有空调室外机、冷启动装置和独立暖风装置;在CT检查舱体中设置防辐射层后,安装车载式CT设备,还安装有能够根据不同地理环境使CT检查舱体所在地面调整至水平的平衡杆,还安装有用于向车载式CT设备供电的供电系统。例如,该供电系统,可以包括依次连接至车载式CT设备的蓄电池和电源转换模块,以及与所述电源转换模块连接的交流输入模块和电源保护模块;蓄电池,包括太阳能蓄电池、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和胶体蓄电池。上述车载式CT设备,包括设置在CT检查舱体中主舱体前端的CT机架(如CT机架19),设在主舱体中部的扫描床(如扫描床20),设在CT检查舱体中左侧扩展舱体中、且展开时贯穿左侧扩展舱体与主舱体的扫描操作间(即控制间23),以及设在CT检查舱体中右侧扩展舱体中、且展开时便于通行的过道。这里,扫描操作间是可折叠的,只有将扩展端板(如扩展端板22)打开后,才可以展开扫描操作间进行使用。在上述主舱体的顶壁上,安装有照明灯、杀菌灯(如杀菌灯16)、照明灯带(如照明灯带17)和全景摄像头(如全景摄像头18);和/或,在左侧扩展舱体及右侧扩展舱体与主舱体的交接处,分别设置有一块扩展端板;和/或,在右侧扩展舱体的后端,设置有车体门(如车体门11)。在扫描操作间的舱壁上远离扫描机架的位置,设置有操作间出入门(如操作间出入门12);在扫描操作间的舱壁上靠近扫描机架的位置,设置有观察窗(如观察窗22);该观察窗采用防护铅玻璃 。在扫描操作间内部,还设有折叠椅(如折叠椅15)、与驾驶室顶部的空调室外机连通的空调室内机(如空调室内机14)、与驾驶室顶部的独立暖风装置连通的暖风回风口(如暖风回风口 13)。在扫描操作间内部,还设有工作台(如工作台29),在工作台上方设有与CT机架(如CT机架19)配合设置的医学显示器,在工作台左侧下方设有与CT机架配合连接的图像采集工作站(如图像采集工作站28)、与图像采集工作站连接的图像处理工作站(如图像处理工作站27),在工作台左侧上方设有胶片盒(如胶片盒26),在胶片盒上方还可以设置时钟(如石英钟25)。在左侧扩展舱体上设有与胶片盒配合设置的图像胶片打印机(如图像胶片打印机24);和/或,在扫描操作间的内部,还设有信息盒(如信息盒30)、电话机(如电话机31)、与供电系统匹配设置的配电箱(如配电箱32)、以及与驾驶室顶部的冷启动装置连通的暖风回风口(如进气扇32)。在CT检查舱体内,各设备均用地脚螺栓固定于舱体地面;按设备底部安装螺孔位置在底壁内设置钢梁和钢板,车载式CT设备和地板采用螺栓直接联接,周边间隙用硬质泡沫板带胶封严;在车载式CT设备与底板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间隙并起到减震作用的舱内用地板。在上述CT检查舱体内的各侧壁铺设有铅板,也可以在整个车载式CT设备的CT检查舱体的内外壁均设置防辐射层。根据射线防护要求,在CT检查方舱内各侧壁铺设铅板,控制室内采用防护铅玻璃等综合防护措施。可根据舱体内不同区域的辐射强弱的不同对舱体四壁辐射安全防护材料厚度进行适当增减,以达到在保证有效防护的前提下减轻辐射防护材料的总质量。在上述CT检查方舱内,配合设置有车载CT诊断系统、CT影像处理系统、观灯片、医学显示器和暖风空调系统。在整个CT检测方舱中设置有防辐射层,车载CT诊断系统的操作间是可折叠的,只有扩展后,才能展开。CT检查方舱空间布置主要以车载式CT设备为主,一切以满足车载式CT设备为原则,舱体自装卸最大倾角为27°,扩展舱设置平衡杆可根据不同地理环境使舱体地面调整至水平,满足CT工作需要。CT检查方舱承担伤病员的CT诊断任务。具体地,在CT检查方舱内部设置双排螺旋CT作为车载式CT设备,虽然图像清晰程度稍低,扫描速度都不及16排螺旋CT,但其采用了智能校准和数字倾角技术,而且性价比高、维护成本低,符合武警方舱医疗系统总体要求,能够满足卫勤功能和战术技术指标要求,便于安装固定、减振和操作,维修方便,零配件来源充足。因此,CT检查方舱选配双排螺旋CT。车载式CT设备主要由机架、检查床、操作控制台、液晶显示器和配电系统构成。车载式CT设备正常工作电压380V,最大偏差不得超过± 10 %,日电压波动不超过+10%到-5%。频率50Hz,最大偏差不得超过±2Hz。相间电压间的最大偏差不得超过最小相电压的3%。持续时间小于IOOns的瞬态电压峰值(除了因CT系统产生的)小于1000V。为满足供电要求,采用了专线的发电机。专线发电机可以大大延长CT的使用寿命。接地电阻要求在现场周边打好地桩后,要先埋入降阻剂,再埋入地线。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电阻大小。另外,为防止舱体内温度变化快,舱体内配置军用空调,在需要制冷时打开空调即可。考虑到东北、西北、青藏高原地区的高寒环境,用空调加热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设计方案将前部壁板与驾驶舱用软体通道相连,这样可以将驾驶舱内暖风直接送到CT舱体内,保证车载式CT设备在各种恶劣环境中正常运行。
在上述实施例的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中,车载式CT设备可以采用双排螺旋CT。双排螺旋CT虽然图像清晰程度稍低,扫描速度都不及16排螺旋CT,但其采用了智能校准和数字倾角技术,而且性价比高、维护成本低,符合武警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总体要求,能够满足卫勤功能和战术技术指标要求,便于安装固定、减振和操作,维修方便,零配件来源充足。CT机架可以采用数字倾斜技术取代了传统车载式CT设备的机架倾斜,在正常的扫描位,也就是机架与扫描床垂直的位置进行扫描,得到一系列扫描图像的基础上,再利用插值计算,得到所需要的倾斜扫描图像。如图4a和图4b所示,左侧虚线部分为8片正常轴位扫描所得的图像,右侧实线部分4片通过插值计算所得的倾斜图像。数字倾斜技术的应用较传统机架倾斜相比,有以下明显优势①扫描定位更精准,避免了由于电气控制误差等机械原因所造成的定位精度的误差;②可选择的倾斜角度更多,可以实现连续步进,不再受固定的角度增量(比如机械倾斜最小步进单位O。5ο)的限制;③一次扫描,可变倾斜角度后重建,一次数字倾斜扫描采样得到的原始投影数据,可以用于后重建,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某些不同于原始扫描成像时的倾斜角度进行成像,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成像选择。 数字倾角技术对提高系统稳定性也带来了很大的帮助,由于取消了机架倾斜的机械结构,使得整个CT机架部分的稳定性较以往提高了 29%。另外,当机架处于倾斜状态时,高速旋转的球管会受到来自不同方向上力的作用,此时球管的轴承极易发生断裂,据数据统计,43%的球管损坏是由于轴承断裂造成的,当设备完全不采用机架倾斜扫描时,球管轴承断裂故障的比例会下降至18%,因此,数字倾斜技术的采用不仅能够提高定位和扫描的精度,还能够大大减少球管可能受到的物理损伤,延长球管的使用寿命。上述车载式CT设备的配电系统,采用发电机组专线供电,洗片机、照明及电源插座与车载式CT设备供电分开,确保了车载式CT设备电压、电流输入的稳定性。该配电系统提供的电源,采用符合国家规范的供电制式。电压380V,最大偏差不得超过±10%,电压波动不超过+10%到-5%。频率50Hz,最大偏差不得超过±2Ηζ。相间电压间的最大偏差不得超过最小相电压的3%。持续时间小于IOOns的瞬态电压峰值(除了因CT系统产生的)小于1000V。车载式CT设备的最大功率为50KVA,连续功率15KVA,功率因数O。9 ;设备最大瞬间峰值电流为76Α,连续电流为23Α,推荐使用最小过电流保护器的额定电流为90Α。车载式CT设备要求专线供电。推荐使用专用变压器,容量为50KVA。三相导线标明相序后与中线、PE线一并引入配电柜。进线电缆必须采用多股铜芯线,接入柜内额定电流为90Α的断路器,且电缆颜色和断路器规格必须符合标准电气安装手册之规定。配电柜必须具备防开盖锁定功能,以确保电气安全作业之需。配电柜紧急断电按钮需安装在操作间中操作台旁的墙上,便于操作人员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切断系统电源。车载式CT设备的软件系统,具有先进独特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和丰富的伪影消除功能,可在任意位置进行回顾性重建,三维重建,CT仿真内窥镜等,应用了 ①高级降噪软件全身各部位扫描,,可降低25%χ线剂量而达到同样的图像质量,从而提高螺旋能力 级骨伪影校正软件可减少后颅凹伪影,去除中脑以上脑组织与颅骨间模糊带伪影;③运动伪影校正软件可减少腹部大动脉波动,肋骨下伪影及胃肠内液平产生的伪影节段重建将一幅图像按时间分割重建出6幅不同相位的图像,可用于急诊脑外伤的病人,能得到无运动伪影的图像。解决了此种病人即使反复多次扫描仍不能得到无伪影图像的放射界的一大难题;⑤肺纹理增强软件该软件是非常有效的肺纹理增强软件,提高空间分辨率,用于肺高分辨扫描;⑥条状伪影高级校正软件可减少由于骨(肩胛骨/肱骨等)产生的条状伪影,病人不需要抬举上臂进行肺部或上腹部扫描,为乳腺癌术后的病人带来了福音 ’⑦多种重建算法包括软组织,标准,标准+,精细,胸组织,骨组织,高分辨,最高分辨算法等8种重建算法,为临床得到高品质的图像提供了保证三维重建软件在胆道CT造影/结肠CT造影/胃CT造影/股骨头游离/中耳半规管等特殊的三维重建都有独特的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内部主要有扫描架、扫描床、控制间、控制设备、配电系统、空调室内机、打印机等。考虑人员从后部扩展端壁出入门方便,设计时把扫描架布局在前部,扫描床布局在后部。由于舱内空间尺寸限制,设计时把控制间设置在扫描床左侧,把控制间分成活动和固定两部分,撤收时把活动部分拆开,给两侧扩展板留出空间。车载式CT设备安装、固定
由于车载式CT设备体积较大,将一侧扩展厢板留置,暂不安装,以便于车载式CT设备进入舱内;扫描机架自重948kg,扫描床自重180kg,均用地脚螺栓固定于舱体地面;按设备底部安装螺孔位置在底壁内设置钢梁和钢板,车载式CT设备和地板采用螺栓直接联接,周边间隙用硬质泡沫板带胶封严,避免扫描伪影出现;舱内用地板布置于车载式CT设备和地板之间以调整间隙及起到减震作用;避免野战运输而损坏。车载式CT设备防护舱内各侧壁铺设I。5mm铅板,控制室内采用12_厚防护铅玻璃及活动后壁,方便人员操作,减少设备对人员的辐射;以达到X射线防护的目的。建立了数据传输系统方舱内配备了完整的医疗信息及通讯数据传输系统,通过影像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ystems, PACS),各功能方舱可随时调阅患者的影像。上述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的试装与性能测试(I)选派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对CT方舱进行原地的装卸载、扩展撤收功能测试。舱体和设备撤收时间30分钟,符合设计指标[幻。(2)将CT方舱机动5000公里,对车辆底盘道路适应性能、机动后舱体的装卸载、扩展撤收功能进行测试。运载后舱体结构完好,仪器设备完好,展开时,CT工作正常(包括对车载式CT设备不同投照位置、角度进行测试)。(3)方舱内车载式CT设备与医院同类型车载式CT设备对同一病变部位的图像清晰度进行对比,图像清晰,分辨率高,效果良好,诊断符合率高。(4)射线防护检测符合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的标准。(5)部队试用经山西总队医院和187师试用,表明可完成规定数量的伤病员检查;可满足CT诊断的临床使用要求。上述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的自然环境条件适应性工作温度_41°C 46°C (允许增加辅助温控装置);储存极限温度_55°C 700C (无辅助温控装置时为_35°C 50°C )。上述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的安全性放射工作人员接受照射量应(20mSv/a,临近公众人员接受照射量应彡5mSv/a。
上述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的技术要求震动现场工作震动要求小于O。2G(3-60Hz ;温度及储存温度0°C _30°C;工作温度20°C _28°C;电力要求电压380V,最大功率为50KVA,设备最大瞬间峰值电流为76A ;接地电阻要求最大不超过2 Ω车载式 CT设备是一种对环境温度、湿度要求极高的设备。为防止舱体内温度变化快,舱体内配置军用空调,在需要制冷时打开空调即可。考虑到东北、西北、青藏高原地区的高寒环境,用空调加热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设计方案将前部壁板与驾驶舱用软体通道相连,这样可以将驾驶舱内暖风直接送到CT舱体内,保证车载式CT设备在各种恶劣环境中正常运行; 车载式CT设备正常工作电压380V,最大偏差不得超过± 10 %,日电压波动不超过+10%到-5%。频率50Hz,最大偏差不得超过±2Hz。相间电压间的最大偏差不得超过最小相电压的3%。持续时间小于IOOns的瞬态电压峰值(除了因CT系统产生的)小于1000V。为满足供电要求,采用了专线的发电机。专线发电机可以大大延长CT的使用寿命。为了使CT在工作中不至于因电源问题出现问题,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接地电阻,按照要求,接地电阻应小于2 Ω,但是在实际加工中只能做到10 Ω,军队标准也未达到这个精度,再考虑到救援现场地面的地质问题,电阻大小更不好把握。经过综合讨论,计划在现场周边打好地桩后,要先埋入降阻剂,再埋入地线。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电阻大小。由于CT方舱与现有CT安装环境也有巨大区别,因此,对其辐射防护也有新的要求。需要重新进行设计。采用的Briv0325CT机极限工作条件管电压为140KV,管电流为160mA,其辐射剂量分布曲线呈蝶形分布(如图5所示)。由此可知,可根据舱体内不同区域的辐射强弱的不同对舱体四壁辐射安全防护材料厚度进行适当增减,以达到在保证有效防护的前提下减轻辐射防护材料的总质量。在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的前提下,根据CT机的散射辐射剂量分布曲线及环境条件,计算出辐射透射比,乘上斜射修正因子后,利用查表方法,可估算出所需的屏蔽材料的厚度。其中,辐射透射比(B)估算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高强度机械性能的车底 盘,配合设置在所述车底盘上方、且用于进行CT检查的CT检查舱体,配合设置在所述车底 盘前方的驾驶室,以及配合设置在所述车底盘下方的车轮;在所述驾驶室的顶部,配合安装 有空调室外机、冷启动装置和独立暖风装置;在所述CT检查舱体中设置防辐射层后,安装 车载式CT设备,还安装有能够根据不同地理环境使CT检查舱体所在地面调整至水平的平 衡杆,还安装有用于向车载式CT设备供电的供电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式CT设 备,包括设置在所述CT检查舱体中主舱体前端的CT机架,设在主舱体中部的扫描床,设在 所述CT检查舱体中左侧扩展舱体中、且展开时贯穿左侧扩展舱体与主舱体的扫描操作间, 以及设在所述CT检查舱体中右侧扩展舱体中、且展开时便于通行的过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舱体的 顶壁上,安装有照明灯、杀菌灯、照明灯带和全景摄像头;和/或,在所述左侧扩展舱体及右 侧扩展舱体与主舱体的交接处,分别设置有一块扩展端板;和/或,在所述右侧扩展舱体的 后端,设置有车体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扫描 操作间的舱壁上远离所述扫描机架的位置,设置有操作间出入门;在所述扫描操作间的舱 壁上靠近所述扫描机架的位置,设置有观察窗;该观察窗采用防护铅玻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扫描操作 间内部,还设有折叠椅、与驾驶室顶部的空调室外机连通的空调室内机、与驾驶室顶部的独 立暖风装置连通的暖风回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扫描操作 间内部,还设有工作台,在工作台上方设有与CT机架配合设置的医学显示器,在工作台左 侧下方设有与CT机架配合连接的图像采集工作站、与图像采集工作站连接的图像处理工 作站,在工作台左侧上方设有胶片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侧扩展 舱体上设有与胶片盒配合设置的图像胶片打印机;和/或,在所述扫描操作间的内部,还设 有信息盒、电话机、与供电系统匹配设置的配电箱、以及与驾驶室顶部的冷启动装置连通的 暖风回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CT检 查舱体内,各设备均用地脚螺栓固定于舱体地面;按设备底部安装螺孔位置在底壁内设置 钢梁和钢板,车载式CT设备和地板采用螺栓直接联接,周边间隙用硬质泡沫板带胶封严; 在车载式CT设备与底板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间隙并起到减震作用的舱内用地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CT检 查舱体内的各侧壁铺设有铅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系 统,包括依次连接至车载式CT设备的蓄电池和电源转换模块,以及与所述电源转换模块连 接的交流输入模块和电源保护模块;所述蓄电池,包括太阳能蓄电池、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和 胶体蓄电池。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包括具有高强度机械性能的车底盘,配合设置在车底盘上方、且用于进行CT检查的CT检查舱体,配合设置在车底盘前方的驾驶室,以及配合设置在车底盘下方的车轮;在驾驶室的顶部,配合安装有空调室外机、冷启动装置和独立暖风装置;在CT检查舱体中设置防辐射层后,安装车载式CT设备,还安装有能够根据不同地理环境使CT检查舱体所在地面调整至水平的平衡杆,还安装有用于向车载式CT设备供电的供电系统。本发明所述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应急能力弱、安全可靠性差、环境适应性弱和稳定性差等缺陷,以实现应急能力强、安全可靠性好、环境适应性强和稳定性好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G10/00GK102949279SQ20121045551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4日
发明者侯世科, 樊毫军, 武周炜, 于宝国, 温剑, 丁辉, 卢明, 孙振兴 申请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