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0525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化原水来生成净水的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利用具备活性炭等的净化部净化自来水等原水来生成净水的净水装置,提出了各种技术方案。例如日本特开平11-197656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已知如下一种净水装置,该净水装置具备:多个净化部,其容纳过滤膜、活性炭等;矿物质盒,其容纳矿石碎片;以及杀菌盒,其与生成臭氧气体的臭氧产生器相连通,内部具有紫外线照射器。作为多个净化部,由容纳粗网的过滤膜的第一净化部(粗过滤盒)、容纳活性炭的第二净化部(活性炭过滤盒)以及容纳精细的过滤膜的第三净化部(精细过滤盒)构成。在这种净水装置中,被导入第一净化部的原水在被粗略过滤之后,在第二净化部、矿物质盒以及杀菌盒之间循环一次以上,在通过第三净化部被再次过滤之后排出。而且,臭氧气体被紫外线分解,因此能够提供安全且矿物质成分丰富的饮用水(净水)。

发明内容
另外,被设置为在上述各净化部中能够安装适用过滤膜、活性炭等的滤筒。然而,在上述以往的净水装置中,在开始使用净水装置的初期使用时、更换滤筒时(安装了新的滤筒时),有时滤筒自身被污染,滤筒未必卫生。也就是说,在净水装置的初期使用时、更换滤筒时,可能会提供被污染的饮用水。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净化原水的滤筒的卫生,能够提供更加安全的饮用水的净水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具有如下特征。首先,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是一种净水装置,净化部,其具有通过净化原水来生成净水的滤筒;以及流体生成部,其生成含有杀菌成分的流体,该净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开始使用上述净水装置的初期使用时以及上述滤筒更换时,上述流体生成部向上述净化部导入上述流体,由此对上述滤筒进行杀菌。本发明的第二特征与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有关,其宗旨在于,还具备更换时检测部,该更换时检测部对上述滤筒更换时进行检测。本发明的第三特征与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特征有关,其宗旨在于,还具备初期时检测部,该初期时检测部对上述初期使用时进行检测。本发明的第四特征与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特征有关,其宗旨在于,还具备流体无害化部件,该流体无害化部件对上述流体进行无害化处理。本发明的第五特征与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四特征有关,其宗旨在于,上述滤筒是对上述流体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活性炭,上述流体无害化部件由上述活性炭构成。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的通水模式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的杀菌模式的结构图。图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的净化部附近的结构图。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化部内未安装和安装滤筒时的图。图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的结构图。图6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接着,参照

本发明所涉及的净水装置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相 似的部分附加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但是应该注意的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各尺寸的比率等与现实存在差异。因而,应该参考以下说明来判断具体的尺寸等。另外,附图彼此间也可能包括尺寸的关系、比率互不相同的部分。[第一实施方式](净水装置的结构)首先,参照

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I。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I的通水模式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I的杀菌模式的结构图。如图1和图2所示,净水装置I是通过净化原水来生成净水的装置,使用者能够任意地供给净水。该净水装置I具备原水槽10、净化部20、臭氧生成部30、操作部40以及控制部50。原水槽10具有供给原水的原水供给部11和对原水槽10内的原水的水位进行检测的水位传感器12。在原水槽10中,除了水位传感器12之外,还可以设置检测原水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等。在原水槽10的下游侧设置有与净化部20相连通的原水配管13和排出原水的排出配管14。在原水配管13上设置有用于向净化部20供给原水的原水供给泵15,在排出配管14上设置有能够封闭排出配管14的排水阀16。净化部20具有通过净化原水来生成净水的滤筒(在图1和图2中未图示)。滤筒包括活性炭等吸附部件。此外,滤筒并不必须包括活性炭等吸附部件。例如,也可以利用RO(反渗透)、NF(纳滤)、UF(超滤)、MF(微滤)等的分离膜、过滤砂、离子交换树脂等构成滤筒。在净化部20的下游侧设置有与排出净水的排出口 21相连通的净水配管22。在净水配管22的排出口 21侧设置有能够封闭净水配管22的净水排出阀23。另外,在净水配管22的途中设置有流体供给配管24和流体循环配管25,其中,在该流体供给配管24上设置有臭氧生成部30,流体循环配管25使净水配管22与原水槽10相连通。臭氧生成部30在流体供给配管24内生成作为含有杀菌成分的流体的臭氧气体。例如臭氧生成部30通过金刚石电极等的电解方式、臭氧紫外线方式等生成臭氧气体。用于向流体供给配管24内供给臭氧气体的流体供给泵31与臭氧生成部30邻接。流体供给泵31使臭氧气体在原水槽10、原水配管13、净化部20、净水配管22、流体供给配管24以及流体循环配管25内循环。此外,流体供给泵31能够适当设定臭氧气体循环的路径。另外,在流体供给配管24的途中设置有能够使净水配管22与流体供给配管24相连通的流体导通阀32。而且,在流体循环配管25上设置有能够封闭原水槽10与流体循环配管25之间的流体循环阀33。操作部40进行净水装置I的各种操作。具体地说,操作部40构成为能够选择通水模式或者杀菌模式,将包含通水模式和杀菌模式的信息发送到控制部50。此外,通水模式表示将由净化部20生成的净水从排出口 21排出的状态(参照图1)。另外,杀菌模式表示在开始使用净水装置I的初期使用时以及更换净化部20内的滤筒时,使臭氧气体在净水装置I内循环来对净水装置I内(特别是滤筒)进行杀菌的状态(参照图2)。控制部50由具有CPU、存储器部、计时部等的计算机构成,该CPU进行各部的控制、各种运算。该控制部50上连接有电源、水位传感器12、原水供给泵15、排水阀16、净水排出阀23、臭氧生成部30、流体供给泵31、流体导通阀32以及流体循环阀33等。控制部50基于来自控制部40的信息(例如对设置在控制部40中的用于启动通水模式或者杀菌模式的按钮的按压等)来切换通水模式和杀菌模式。在此,控制部50并不必须基于来自控制部40的信息从通水模式切换为杀菌模式,也可以通过判断为杀菌模式而自动地从通水模式切换为杀菌模式。例如,控制部50可以预先安装初期使用时的程序,在初期使用时切换为杀菌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判断初期使用时的方法,不作特别限定,也可以在初次接通净水装置I的电源时切换为杀菌模式。另外,控制部50也可以基于使用原水槽10内的水位传感器12、压力传感器(未图示)等检测到已向原水供给部11供给原水来切换为杀菌模式。 (净水装置的动作)接着,参照图1和图2说明上述净水装置I的动作(通水模式和杀菌模式。(通水模式)如图1所示,在通水模式下,净水排出阀23为打开状态,排水阀16、流体导通阀32以及流体循环阀33为关闭状态。然后,从原水供给部11供给至原水槽10的原水经由原水配管13通过净化部20。通过净化部20而生成的净水通过净水配管22从排出口 21排出到外部。(杀菌模式)如图2所示,在开始使用净水装置I的初期使用时以及更换净化部20内的滤筒时,在杀菌模式下进行动作。首先,在原水槽10内的原水全部从排出配管14排出后,流体导通阀32和流体循环阀33为打开状态,排水阀16和净水排出阀23为关闭状态。然后,通过臭氧生成部30和流体供给泵31运转,臭氧气体在原水槽10、原水配管
13、净化部20、净水配管22、流体供给配管24以及流体循环配管25内循环。S卩,在初期使用时和更换滤筒时,臭氧生成部30向净化部20内导入臭氧气体,由此对滤筒进行杀菌。在此,净水装置I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在利用计时器等判断为经过了能够杀菌的时间的情况下,从杀菌模式切换为通水模式。(作用和效果)在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净水装置I的初期使用时和更换滤筒时滤筒自身被污染,也由于臭氧生成部30向净化部20内导入臭氧气体而对滤筒进行杀菌。由此能够确保滤筒的卫生,能够提供更加安全的饮用水(净水)。[第二实施方式]下面,参照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2。此外,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I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主要说明不同的部分。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当通过操作部40选择了更换滤筒时的杀菌模式时,从通水模式切换为杀菌模式,与此相对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自动检测到更换滤筒时,从通水模式切换为杀菌模式。(净水装置的结构)首先,参照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2的结构。图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2的净化部20附近的结构图。图4的(a)是表示净化部20内没有安装滤筒时的图,图4的(b)是表示净化部20内安装有滤筒时的图。如图3所示,净化部20具备主体部26A和相对于主体部26A能装卸的滤筒26B。如图4所示,在主体部26A中设置有对更换滤筒26B进行检测的更换时检测部27。更换时检测部27由开关28构成。开关28具有与控制部50相连接的传感器部28A和基部28B,其中,该基部28B上设置有能够与传感器部28A相抵接的抵接部28C。传感器28A被设置在与净化部20相邻接的壁面28D上。另一方面,基部28B总是被弹簧等(未图示)施加朝向主体部26A侧的力,抵接部28C与传感器部28A能够接触。(开关部的动作)如图4的(a) 所示,在未安装滤筒26B时,抵接部28C与传感器部28A没有接触,因此控制部50判断为抵接部28C为断开状态(参照图4的(a))。也就是说,控制部50检测到在净化部20内没有安装滤筒26B。另一方面,如图4的(b)所示,在安装有滤筒26B时,基部28B被滤筒26B推压,抵接部28C与传感器部28A相接触,因此控制部50判断为抵接部28C为接通状态(参照图4的(b))。也就是说,控制部50检测到在净化部20内安装有滤筒26B。此外,当将滤筒26B从主体部26A卸下时,通过弹簧等的恢复力使基部28B返回到原来的位置,抵接部28C不与传感器部28A接触。因此,控制部50判断为抵接部28C为断开状态(参照图4的(a))。(作用和效果)在以上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同样地,通过检测滤筒26B的装卸能够可靠地对滤筒26B进行杀菌,因此能够确保滤筒26B的卫生,能够提供更加安全的饮用水。在此,如果想要尽量避免与大气接触,也可以在原水配管13与净水部20之间(所谓的初级侧)、净化部20与净水配管22之间(所谓的次级测)设置挡板(未图示)之类的部件。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构成为在卸下滤筒26B之后自动地闭合挡板。另外,更换时检测部27并不必须由开关28构成,只要能够检测滤筒26B的装卸,例如也可以使用光学传感器、IC标签、磁体等任意的结构。另外,对于开关28,只要能够检测滤筒26B的装卸,还能够适当变更其安装方法和安装位置。[第三实施方式]下面,参照

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3。另外,对与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1、2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主要说明不同的部分。在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净水装置1、2能够对通水模式和杀菌模式进行切换,而没有对臭氧气体进行无害化处理。与此相对地,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除了通水模式和杀菌模式之外,净水装置3还能够切换为无害化模式,对臭氧气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净水装置的结构)首先,参照

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3的结构。图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3的结构图。如图5所示,净水装置3除了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之外,还具备对臭氧气体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臭氧无害化部件60。此外,无害化是指使从排出口 21排出的净水中不存在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的物质(副产物)。臭氧无害化部件60与流体供给泵31邻接,且被连接到控制部50。臭氧无害化部件60只要是活性炭、紫外线、加热器等分解臭氧气体的部件即可。此外,当臭氧生成部30产生除臭氧气体以外的流体时,臭氧无害化部件60优选是与该流体成分相应的分解部件。(净水装置的动作)如图5所示,在杀菌模式结束时进行无害化模式,将残留在净水装置3内的臭氧气体分解。具体地说,通过流体供给泵31运转,使在原水槽10、原水配管13、净化部20、净水配管22、流体供给配管24以及流体循环配管25内循环的臭氧气体通过臭氧无害化部件60。由此,净水装置3内的臭氧气体被分解。(作用和效果)在以上说明的第 三实施方式中,能够对臭氧气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因此能够防止臭氧气体残留在净水装置3内,能够提供更加安全的饮用水。[第四实施方式]下面,参照

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4。此外,对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3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主要说明不同的部分。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臭氧无害化部件60被设置在流体供给配管24的途中。与此相对地,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没有像第三实施方式那样另外设置臭氧无害化部件60。(净水装置的结构)首先,参照

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4的结构。图6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装置4的结构图。如图6所示,滤筒(未图示)包括活性炭等吸附部件,臭氧无害化部件由净化部20内的滤筒(活性炭)构成。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流体供给配管24上设置有与外部相连通而能够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管29。在气体供给管29上设置有能够封闭流体供给配管24与外部之间的气体供给阀34。(净水装置的动作)如图6所示,在杀菌模式结束时进行无害化模式,将净水装置4内残留的臭氧气体分解。具体地说,通过流体供给泵31运转而从气体供给管29导入气体,在原水槽10、原水配管13、净化部20、净水配管22、流体供给配管24以及流体循环配管25内循环的臭氧气体与气体一起通过滤筒(活性炭)。由此,净水装置4内的臭氧气体被分解。
(作用和效果)在以上说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与第三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同样地,能够对臭氧气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因此能够防止净水装置4内残留臭氧气体,能够提供更加安全的饮用水。另外,不像第三实施方式那样另外设置臭氧无害化部件60,因此还能够实现净水装置4的小型化、低成本化。[其它实施方式]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本发明的内容,但是不应理解为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和附图是限定本发明的。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根据该公开可知各种替代的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运用技术。例如,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如下变更。具体地说,净水装置f 4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即在杀菌模式、无害化模式结束后切换为通水模式,紧接在切换为通水模式之后使净水流动固定时间(例如10秒)。另外,净水装置f 4也可以具备通知部件,来通知在净水中没有残留臭氧气体(杀菌性流体)。另外,臭氧生成部30并不必须通过金刚石电极等的电解方式、臭氧紫外线方式等生成臭氧气体。例如,臭氧生成部30也可以通过电晕放电方式、沿面放电方式、辉光放电方式、无声放电方式、电弧放电方式等生成臭氧,只要能够生成臭氧,则不特别限定形式。另外,臭氧生成部30不限于生成臭氧气体,例如也可以生成环氧乙烷、甲醛等具有杀菌成分的气体。另外,臭氧生成部30不限于生成臭氧气体等气体,也可以生成含有臭氧的水、含有次氯酸的水等。

另外,臭氧生成部30也可以由产生游离氯、双氧水、臭氧等的水电解装置构成。例如,作为该水电解装置,能够列举出钛、钼、铱、炭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但只要能够产生次氯酸、双氧水、臭氧等,则不特别限定形式。此外,关于净水装置f 4,能够进行各种组合,并且当然也可以是除各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结构以外的结构。这样,本发明当然还包含在此没有记载的各种实施方式等。因而,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仅由基于上述说明的妥当的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发明特定事项来决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净水装置,具备: 净化部,其具有通过净化原水来生成净水的滤筒;以及 流体生成部,其生成含有杀菌成分的流体, 该净水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开始使用上述净水装置的初期使用时以及上述滤筒更换时,上述流体生成部向上述净化部导入上述流体,由此对上述滤筒进行杀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更换时检测部,该更换时检测部对上述滤筒更换时进行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初期时检测部,该初期时检测部对上述初期使用时进行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 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流体无害化部件,该流体无害化部件对上述流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流体无害化部件,该流体无害化部件对上述流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滤筒是对上述流体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活性炭, 上述流体无害化部件由上述活性炭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滤筒是对上述流体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活性炭, 上述流体无害化部件由上述活性炭构成。
全文摘要
一种净水装置(1),具备净化部(20),其通过净化原水来生成净水;以及臭氧生成部(30),其生成含有杀菌成分的臭氧气体。在净水装置(1)的初期使用时以及更换滤筒时,臭氧生成部(30)通过向净化部(20)导入臭氧气体来对滤筒进行杀菌。
文档编号A61L9/015GK103159270SQ201210495658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9日
发明者森俊辅, 井千寻, 尼木实知子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