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感应自我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0869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压力感应自我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康复保健器械。
背景技术
中医的按摩治疗对于许多慢性疾病如腰背疼痛等具有特殊的疗效,但是,病人长期坚持按摩治疗却离不开按摩师。从社会发展趋势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按摩经验的按摩师将处于经常性短缺状态,而且按摩治疗费用会越来越高。因此,开发具有智能功效的医疗按摩器械是相关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具有压力感应的智能型自我按摩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一个四周带有金属框架的床垫边缘向上固定四根支架,支架顶端安有两根纵向导轨,横向导轨两端通过导轨轮连接纵向导轨,横向导轨上安有动力箱,动力箱中间部位向上穿过一个升降导轨,升降导轨底部安有椭圆轮形按摩头,椭圆轮形按摩头外边包有柔性护套,柔性护套上端固定在动力箱的下端边缘;动力箱的控制装置安装在活动式键盘盒内,其上表面设置有功能按键、方向按键、压力按键和液晶显示屏,其中压力按键内部连接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模拟压力信号通过A/D转换电路输出为128级数字压力信号,由单片机接收数字压力信号后发出控制指令,控制动力箱的动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装置通过病人自己操作即可进行背部按摩,按摩时按摩头完全模仿按摩师的手法,按摩压力由病人自我控制,按摩效果比传统的人际交流方式更贴近病人的感受,因而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附图I是本发明示意图。附图2是本发明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附图I、附图2所示,在一个四周带有金属框架的床垫I边缘向上固定四根支架2,支架2顶端安有两根纵向导轨3,横向导轨5两端通过导轨轮4连接纵向导轨3,横向导轨5上安有动力箱6,动力箱6中间部位向上穿过一个升降导轨7。动力箱6内部由离合装置分别驱动纵向导轨3、横向导轨5和升降导轨7上的导轨轮,使动力箱6按照单片机指令运行到指定按摩位置,并通过升降导轨7施加压力。升降导轨7底部安有椭圆轮形按摩头8,椭圆轮形按摩头8的旋转由动力箱6驱动。椭圆轮形按摩头8外边包有柔性护套9,柔性护套9上端固定在动力箱6的下端边缘。柔性护套9采用皮革材料制成,使得与身体接触部分感觉更舒适。动力箱6的驱动控制装置安装在活动式键盘盒11内,其上表面设置有一排功能按键12、四个方向按键13、压力按键14和液晶显示屏15。其中功能按键12包括记忆键和执行键,可将使用过并选择记忆的的动作和压力参数重复执行。压力按键14内部连接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模拟压力信号通过A/D转换电路输出为128级数字压力信号,由单片机接收数字压力信号后发出控制指令,控制动力箱6的动作,通过升降导轨7给椭圆轮形按摩头8施加不同的压力。方向按键13和液晶显示屏15与常规仪器功能相似,不再详述。
权利要求
1.一种压力感应自我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四周带有金属框架的床垫(I)边缘向上固定四根支架(2),支架(2)顶端安有两根纵向导轨(3),横向导轨(5)两端通过导轨轮(4)连接纵向导轨(3),横向导轨(5)上安有动力箱(6),动力箱(6)中间部位向上穿过一个升降导轨(7),升降导轨(7)底部安有椭圆轮形按摩头(8),椭圆轮形按摩头(8)外边包有柔性护套(9),柔性护套(9)上端固定在动力箱(6)的下端边缘;动力箱(6)的控制装置安装在活动式键盘盒(11)内,其上表面设置有功能按键(12)、方向按键(13)、压力按键(14)和液晶显示屏(15),其中压力按键(14)内部连接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模拟压力信号通过A/D转换电路输出为128级数字压力信号,由单片机接收数字压力信号后发出控制指令,控制动力箱(6)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压力感应自我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动力箱(6)内部由离合装置分别驱动纵向导轨(3)、横向导轨(5)和升降导轨(7)上的导轨轮。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压力感应自我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功能按键(12)包括记忆键和执行键。
4.根据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一种压力感应自我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功能按键(12)可将使用过并选择记忆的的动作和压力参数重复执行。
全文摘要
一种压力感应自我按摩器,属于医疗康复保健器械。本发明在一个四周带有金属框架的床垫边缘向上固定支架,安装纵向导轨和横向导轨,横向导轨上安有动力箱,动力箱中间部位向上穿过一个升降导轨,升降导轨底部安有椭圆轮形按摩头,椭圆轮形按摩头外边包有柔性护套;动力箱的控制装置安装在活动式键盘盒内,其上表面设置有功能按键、方向按键、压力按键和液晶显示屏,其中压力按键内部连接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模拟压力信号通过A/D转换电路输出为128级数字压力信号,由单片机接收数字压力信号后发出控制指令,控制动力箱的动作。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病人自己操作即可进行背部按摩,按摩时按摩头完全模仿按摩师的手法,按摩压力由病人自我控制,按摩效果比传统的人际交流方式更贴近病人的感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文档编号A61H15/00GK102935031SQ201210522520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7日
发明者宋艳霞 申请人:宋艳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