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痢疾治疗肚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4806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儿痢疾治疗肚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通透作用强,药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小儿痢疾治疗肚兜。
背景技术
小儿痢疾是小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于夏秋两季,患者大多为小儿和儿童,常以发热、腹痛、便后下坠感、粘液便、脓血便为主要特征。在临床实践中,主要采用口服药物和输液两种方法进行治疗,由于小儿是特殊群体,常常拒绝服下口服药物,或在喂服过程中,发生呕吐、呛咳等情况,给小儿的健康带来更大的伤害,在为小儿输液时,由于小儿血管不明显,通常需要通过打头皮针的方式进行输液,有的需要反复多次才能将头皮针插入小儿血管中,在此过程中,小儿哭闹,挣扎等也为医务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同时也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通透作用强,药效显著,无毒副作 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小儿痢疾治疗肚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该小儿痢疾治疗肚兜,由肚兜、电热膜和中药包构成,肚兜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两根颈部固定带和腹部固定带,用来固定肚兜,电热膜上设有导线,导线与控制器相连接,用来调节电热膜的温度高低,控制器上设有插头,用来连接电源,中药包由卫生透气的无纺棉布制作而成,内有黄芩、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白芍、炙甘草、广木香、海螵蛸、马齿苋、椿根皮、陈皮各等份,充分搅拌混匀,研为细末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热通透作用强,药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利用电热膜的热理疗作用加强了小儿肠道功能的恢复,是一种理想的小儿痢疾治疗肚兜。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参照附图1,I、肚兜,2、电热膜,3、中药包,4、颈部固定带,5、腹部固定带,6、导线,
7、控制器,8、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肚兜I、电热膜2和中药包3构成,肚兜I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两根颈部固定带4和腹部固定带5,电热膜2上设有导线6,导线6与控制器7相连接,控制器7上设有插头8,中药包3由卫生透气的无纺棉布制作而成,中药包3内的中药为黄芩、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白芍、炙甘草、广木香、海螵蛸、马齿苋、椿根皮、陈皮各等份,充分搅拌混匀,研为细末状。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用颈部固定带4和腹部固定带5将肚兜I固定在小儿腹部,将中药包3滴入清水I 2滴,放在小儿脐部,然后用插头8接通电源,通过控制器7设置适宜的温度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小儿痢疾治疗肚兜,其特征在于该小儿痢疾治疗肚兜,由肚兜(I)、电热膜(2)和中药包(3)构成,肚兜(I)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两根颈部固定带(4)和腹部固定带(5),电热膜(2)上设有导线(6),导线(6)与控制器(7)相连接,控制器(7)上设有插头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小儿痢疾治疗肚兜,其特征在于中药包(3)由卫生透气的无纺棉布制作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儿痢疾治疗肚兜,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由肚兜1、电热膜2和中药包3构成。其特征是肚兜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两根颈部固定带4和腹部固定带5,用来固定肚兜,电热膜2上设有导线6,导线6与控制器7相连接,用来调节电热膜2的温度高低,控制器7上设有插头8,用来连接电源,中药包3由卫生透气的无纺棉布制作而成,内有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白芍、甘草等研成细末的中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热通透作用强,药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利用电热膜的热理疗作用加强了小儿肠道功能的恢复,是一种理想的小儿痢疾治疗肚兜。
文档编号A61M37/00GK202505977SQ20122003782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20日
发明者周萍, 马丽菡 申请人:马丽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