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次数记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5718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呼吸次数记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呼吸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吸次数记录器。
背景技术
在医院对病人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常常需要监视病人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尤其是对重病人或者有生命危险的病人来说,监视更为重要。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是温度敏感元件作为传感器,通过呼气和吸气时气体温度的不同进行判断,但是该技术的缺点在于当外界温度较高,例如夏季时,呼出和吸进的气体的温差变得很小,温度敏感元件不能有效工作,授权公告号CN2163612U公开的一种呼吸次 数检测器,利用装有有色液体的U形管在呼吸时发生的液位变化判断,但是该结构使病人呼吸的气体一部分流入U形管,导致病人呼吸不畅,并有可能导致病人吸入U形管的液体,并且U形管的摆放也需要固定不变,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呼吸次数记录器,使用时不受外界温度影响,并且不降低病人呼吸空气的流量。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呼吸次数记录器,包括罩体,所述的罩体与呼吸管相连接,所述的呼吸管的管壁有一长方形的通孔,所述的通孔处的呼吸管外管壁安装有一风轮组件,所述的风轮组件包括风轮,和判断风轮主轴旋转方向的检测器,当检测到风轮主轴为顺时针旋转时,则可判断是外界空气流入罩体,是一次吸气过程;当检测到风轮主轴为逆时针旋转时,则可判断是罩体内空气流向外部,是一次呼气过程。作为优选,所述的风轮的外圈距离风轮圆心为1/4至1/3直径长度的叶片穿过所述的通孔,这样设置能够呼吸管中流动的气体更好的带动风轮旋转。作为优选,所述的风轮的叶片的宽度比通孔的宽度小5 10mm。这样设置能减少呼吸管中气体从通孔中流失,并使风轮的叶片的有最大的受风面。作为优选,检测器可外接显示呼吸次数的显示屏。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I、通过在呼吸管处开设通孔,并安装风轮组件,通过判断风轮在呼吸管中受气体流向产生旋转方向的改变情况,能更简单快速的记录呼吸次数。2、风轮组件安装在呼吸管开设的通孔处,结构小巧,并且自身不受外界温度和移动的干扰,使检测器测得的呼吸次数更加可靠,检测器可以外接显示呼吸次数的显示屏,也可以将呼吸次数的信号传输给其他仪器。

图I为本实用新型呼吸次数记录器结构示意图;图中,I、罩体,2、呼吸管,3、通孔,4、风轮组件,5、风轮,6、检测器,7,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一种呼吸次数记录器,包括罩体1,所述的罩体I与呼吸管2相连接,呼吸管2的管壁有一长方形的通孔3,所述的通孔3处的呼吸管2外管壁安装有一风轮组件4,所述的风轮组件4包括风轮5,和判断风轮主轴旋转方向的检测器6,当检测到风轮主轴为顺时针旋转时,则可判断是外界空气流入罩体1,是一次吸气过程;当检测到风轮主轴为逆时针旋转时,则可判断是罩体I内空气流向外部,是一次呼气过程,吸气和呼吸为一个周期,检测器6输出一次数值增加信号到外部设备或是显示部件,图中检测器6外接显示呼吸次数的显示屏7,该显示屏7可以实现对呼吸次数记录器的计数复位和计数显示。为了能够使呼吸管2中流动的气体更好的带动风轮5旋转,风轮5的外圈距离风轮5圆心为1/4至1/3直径长度的叶片穿过所述的通孔3。风轮5的叶片的宽度比通孔3的宽度小5 10mm。这样设置能减少呼吸管2中气体从通孔3中流失,并使风轮5的叶片的有最大的受风面。
权利要求1.一种呼吸次数记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罩体,所述的罩体与呼吸管相连接,所述的呼吸管的管壁有一长方形的通孔,所述的通孔处的呼吸管外管壁安装有一风轮组件,所述的风轮组件包括风轮,和判断风轮主轴旋转方向的检测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呼吸次数记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轮的外圈距离风轮圆心为1/4至1/3直径长度的叶片穿过所述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呼吸次数记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轮的叶片的宽度比通孔的宽度小5 10mm。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呼吸次数记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器外接显示呼吸次数的显示屏。
专利摘要一种呼吸次数记录器,包括罩体,所述的罩体与呼吸管相连接,呼吸管的管壁有一长方形的通孔,所述的通孔处的呼吸管外管壁安装有一风轮组件,所述的风轮组件包括风轮,和判断风轮主轴旋转方向的检测器。风轮受呼吸管中空气的流动驱动旋转,风轮主轴每改变一次旋转方向,则检测器测得的呼吸次数增加一次。该记录器结构简单小巧,不受温度和运动的影响,记录更加准确,且不影响呼吸气流量,更适宜于危重病人的临床监护。
文档编号A61B5/08GK202553937SQ201220226210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日
发明者唐晓宁 申请人:唐晓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