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5756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特别涉及多功能助行器。
背景技术
助行器,就是可以让通过器械的支撑,让腿脚不方便的老人、病人等腿脚不灵活甚至失去行走能力的人能够自理,能够和正常人一样外出散步。目前市场上的助行器多为如图I所示的简单的扶手组装形式,如图I所示,该助行器包括前架I和两组侧架2,前架I包括第一撑杆3和第二撑杆4,两组侧架2的其中一组包括第一撑杆3和第四撑杆6,另一组包括第二撑杆4和第三撑杆5,两组侧架2对称设于前架I的两端并与前架I固定连接。然而,对于正在输液的、身上有多个引流袋的病人或者携带物品的人来说,正在输入的输液或被携带物品无疑对使用者使用该助行器产生影响,不利于行走。为解决这个问题,势必会需要另一人从旁辅助。 由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利于行走且能节约劳动力的助行器仍是目前亟待被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多功能助行器,包括前架和两组侧架,前架包括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两组侧架的其中一组包括第一撑杆和第四撑杆,另一组侧架包括第二撑杆和第三撑杆,两组侧架对称设于前架的两侧并与前架固定连接,第一撑杆向上延伸设有支杆,支杆顶端设有第一横杆,第一横杆中部与支杆固定连接,第一横杆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弧形弯钩。由此,使用者在使用该多功能助行器时,可将随身携带物挂在第一弧形弯钩上,避免了因随身携带物而影响使用者行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撑杆和第四撑杆之间设有第二横杆,第二撑杆和第三撑杆之间设有第三横杆,第二横杆和第三横杆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一挂钩。由此,使用者还可将随身携带物挂在第一挂钩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杆为上下端卡合模式,支杆的上端接口处设有内螺纹,下端接口处设有与内螺纹对应的外螺纹,内螺纹和外螺纹螺接为整体。由此,使用者可根据自身身高或需求调整支杆的高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前架和两组侧架高度相同,前架中部设有第四横杆,第二横杆下方设有第五横杆,第三横杆下方设有第六横杆,第五横杆和第六横杆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二挂钩。由此,可通过第二横杆、第三横杆、第四横杆、第五横杆和第六横杆使得该多功能助行器结构更为牢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方垫,方垫一端通过第一金属杆与第五横杆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第六横杆上设有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弧形弯钩,第一通孔边缘设有第一包边。由此,使用者在使用该多功能助行器长时间行走后,可将方垫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弧形弯钩挂扣后坐在方垫上休息。[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护带,护带一端通过第二金属杆与第三撑杆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多个第二通孔,第四撑杆上设有与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三弧形弯钩,第二通孔边缘设有第二包边。由此,使用者坐在方垫上休息时,将护带上的第二通孔和第三弧形弯钩挂扣可保护使用者,避免摔倒。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撑杆、第二撑杆、第三撑杆和第四撑杆底端分别固定有万向轮。由此,可使使用者在使用该多功能助行器行走时,更为轻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万向轮外设有可活动刹车片。由此,在不需要行走时,使用者可利用可活动刹车片将该多功能助行器固定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前架和两组所述侧架的顶端分别设有握持部,所述两组所述侧架的顶端与所述第三撑杆、所述第四撑杆的连接部为弧形。由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 使用者利用该多功能助行器行走时抓不牢而滑倒。

图I为现有技术中助行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助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多功能助行器的结构示意。如图所示,该多功能助行器,包括前架I和两组侧架2,前架I包括第一撑杆3和第二撑杆4,两组侧架2的其中一组包括第一撑杆3和第四撑杆6,另一组侧架2包括第二撑杆4和第三撑杆5,两组侧架2对称设于前架I的两侧并与前架I固定连接,第一撑杆3向上延伸设有支杆7,支杆7顶端设有第一横杆8,第一横杆8中部与支杆7固定连接,第一横杆8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弧形弯钩9。除此之外,第一撑杆3和第四撑杆6之间设有第二横杆10,第二撑杆4和第三撑杆5之间设有第三横杆11,第二横杆10和第三横杆11上分别设有五个第一挂钩12。由此,使用者在使用该多功能助行器时,可将随身携带物挂在第一弧形弯钩9或第一挂钩12上,避免了因随身携带物而影响使用者行走。为了使该多功能助行器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支杆7为上下端卡合模式,支杆7的上端接口处设有内螺纹1302,下端接口处设有与内螺纹1302对应的外螺纹1301,内螺纹1302和外螺纹1301螺接为整体。由此,使用者可根据自身身高或需求调整支杆7的高度。前架I和两组侧架2高度相同,前架I中部设有第四横杆14,第二横杆10下方设有第五横杆15,第三横杆11下方设有第六横杆16。由此,第二横杆10、第三横杆11、第四横杆14、第五横杆15和第六横杆16可使该多功能助行器结构更为牢固。此外,为方便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处理随身携带物,第五横杆和第六横杆上分别设有三个第二挂钩17。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方垫18,方垫18 —端通过第一金属杆19与第五横杆15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五个第一通孔20,第六横杆16上设有与第一通孔20对应的第二弧形弯钩21,第一通孔20边缘设有第一包边22。由此,使用者在使用该多功能助行器长时间行走后,可将方垫18上的第一通孔20和第二弧形弯钩21挂扣后坐在方垫18上休息。此夕卜,在使用者坐在方垫18上休息时,为保护使用者,避免摔倒,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助行器还包括护带23,护带23 —端通过第二金属杆24与第三撑杆5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三个第二通孔25,第四撑杆6上设有与 第二通孔25对应的第三弧形弯钩26,第二通孔25边缘设有第二包边27。由此,将护带23上的第二通孔25和第三弧形弯钩26挂扣即可达到保护使用者的目的。第一包边22和第二包边27的应用可分别起到保护第一通孔20和第二通孔25且延伸寿命的目的。为使使用者在使用该多功能助行器行走时,更为轻松,第一撑杆3、第二撑杆4、第三撑杆5和第四撑杆6底端分别固定有万向轮28。万向轮28外设有可活动刹车片29。由此,在不需要行走时,使用者可利用可活动刹车片29将该多功能助行器固定位。前架I和两组所述侧架2的顶端分别设有握持部30,所述两组所述侧架2的顶端与所述第三撑杆5、所述第四撑杆6的连接部为弧形。由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使用者利用该多功能助行器行走时抓不牢而滑倒。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助行器具有操作简单、利于行走且能节约劳动力的效果。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多功能助行器,包括前架和两组侧架,前架包括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两组侧架的其中一组包括第一撑杆和第四撑杆,另一组侧架包括第二撑杆和第三撑杆,两组所述侧架对称设于所述前架的两侧并与所述前架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杆向上延伸设有支杆,所述支杆顶端设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中部与所述支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弧形弯钩。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杆和第四撑杆之间设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撑杆和第三撑杆之间设有第三横杆,所述第二横杆和第三横杆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一挂钩。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为上下端卡合模式,所述支杆的上端接口处设有内螺纹,下端接口处设有与所述内螺纹对应的外螺纹,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螺接为整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架和两组所述侧架高度相同,所述前架中部设有第四横杆,所述第二横杆下方设有第五横杆,所述第三横杆下方设有第六横杆,所述第五横杆和第六横杆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二挂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助行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方垫,所述方垫一端通过第一金属杆与所述第五横杆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六横杆上设有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弧形弯钩,所述第一通孔边缘设有第一包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助行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护带,所述护带一端通过第二金属杆与所述第三撑杆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四撑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三弧形弯钩,所述第二通孔边缘设有第二包边。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杆、第二撑杆、第三撑杆和第四撑杆底端分别固定有万向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外设有可活动刹车片。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架和两组所述侧架的顶端分别设有握持部,所述两组所述侧架的顶端与所述第三撑杆、所述第四撑杆的连接部为弧形。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多功能助行器。该多功能助行器包括前架和两组侧架,前架包括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两组侧架的其中一组包括第一撑杆和第四撑杆,另一组侧架包括第二撑杆和第三撑杆,两组侧架对称设于前架的两侧并与前架固定连接,第一撑杆向上延伸设有支杆,支杆顶端设有第一横杆,第一横杆中部与支杆固定连接,第一横杆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弧形弯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助行器具有操作简单、利于行走且能节约劳动力的效果。
文档编号A61H3/04GK202605224SQ201220227288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1日
发明者赵建琴, 章露霞 申请人:赵建琴, 章露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