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排气的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1156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排气的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气泡的输液器。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一直是临床抢救病人和医治各类病痛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是直接将药液注入血液里,所以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药效,然而在输液过程中保证不使气泡和超过标准的微粒进入病人血液中一直是困扰医护人员和输液器生产者的难题,特别是如何有效防止气泡进入病人血液内及阻塞输液管道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但这些解决方案均存在操作繁琐、排气不彻底的问题,使血液回流,造成病人恐慌和注射针血栓栓塞的现象,并给医护人员带来不便和增加其劳动强度,特别是对于换药后或因有输液故障而重新进行操作时所出现的二次排气问题,在业界中目前尚未有完善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具有自动排气和自动止液功能的输液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排气的输液器,包括滴斗、装置于滴斗上部的具有滴管的进液通道装置、装置于滴斗下部的排液通道装置,其特点是所述滴斗下部与排液通道装置之间设有一整体式的自动排气机构,该自动排气机构包括依序连接为一体的进液管、精密过滤盘、出液管,其中所述进液管伸入滴斗内腔,该进液管伸入滴斗内腔后其顶部位于滴斗内腔高度的 处的位置,且所述进液管中的伸入滴斗内腔的一段的侧壁上开有至少二条竖向槽道,进液管的顶部开 口上盖置有一具有中空管体的盖体,且该中空管体的底部开口处A低于各竖向槽道的底部B,所述精密过滤盘包括面盖和与面盖相扣合后能形成密封空腔的底盖及设置于面盖与底盖之间的可将上述密封空腔分隔成进液腔和出液腔的药液过滤膜,其中精密过滤盘的外侧壁与滴斗的底部密封连接,所述的进液管固定于精密过滤盘的面盖上并与进液腔连通,所述的出液管连接于精密过滤盘的底盖并与出液腔连通,且出液管的出口与排液通道装置连通。其中,上述底盖上设有若干个支撑药液过滤膜的支撑凸点。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在输液器中增加一整体式的自动排气机构的结构,在滴管中的药液开始首次下滴时,一方面通过滴斗进液管、精密过滤盘、出液管及排液通道形成的排气通道进行自动排气并使药液顺利下流到针孔处,同时利用进液管侧壁的窄槽和下伸的中空细管的外侧壁与进液管内侧壁之间形成的窄槽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一方面防止气泡进入进液管,另一方面使滴斗中的液面逐渐升高并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上,达到首次自动排气的目的。而当第一瓶药液打完而需换瓶进行第二次排气时,首先利用精密过滤盘中的药液过滤膜形成自动止液,避免排液通道装置中的药液继续排出,再利用位于滴斗内的进液管侧壁的窄槽和顶部盖体上的小孔及下伸的中空细管的外侧壁与进液管内侧壁之间形成的窄槽对滴管中的气泡形成第一次阻止,避免气泡进入到进液管中,达到第二次自动排气的目的,特别地,在进液管中设置的中空细管结构,既可以使滴斗底部的残液产生虹吸现象而尽可能地从进液管的窄槽中回流到进液管中而进入到精密过滤盘中,有效提高药液的利用率,避免贵重药液的浪费,并有效延长其残液的滴注时间,而且存在于中空管体底部开口上的残滴在最后的输液过程中所形成的药落时间差可更进一步地延长其滴注时间,从而有效延长出液管道中的正压状态时间,既避免病人血液的回流,避免病人的恐慌情绪和防止血液的血栓栓塞现象的发生,又使医护人员可以及时进行处理。同时,上述的自动排气机构,能够有效解决二次排气及多次排气的问题,充分保证在输液过程中可以实现二次自动排气和多次的自动排气,使整个输液过程都可以做到自动排气,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提高输液的效率,又使整个输液过程更安全可靠,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输液器结构简单可靠、紧凑、装配容易。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气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排气的输液器,包括滴斗1、装置于滴斗I上部的具有滴管的进液通道装置2、装置于滴斗I下部的排液通道装置3,所述滴斗I下部与排液通道装置3之间设有一整体式的自动排气机构4,该自动排气机构4包括依序连接为一体的进液管41、精密过滤盘42、出液管43,其中所述进液管41伸入滴斗I内腔,该进液管41伸入滴斗I内腔后其顶部位于滴斗I内腔高度的 处的位置,且所述进液管41中的伸入滴斗I内腔的一段的侧壁上开有至少二条竖向槽道411,进液管41的顶部开口上盖置有一具有中空管体441的盖体44,且该中空管体441的底部开口处A低于各竖向槽道411的底部B,所述精密过滤盘42包括面盖421和与面盖421相扣合后能形成密封空腔的底盖422及设置于面盖421与底盖422之间的可将上述密封空腔分隔成进液腔424和出液腔425的药液过滤膜423,其中精密过滤盘42的外侧壁与滴斗I的底部密封连接,所述的进液管41固定于精密过滤盘42的面盖421上并与进液腔424连通,所述的出液管43连接于精密过滤盘42的底盖422并与出液腔425连通,且出液管43的出口与排液通道装置3连通。其中,上述底盖422上设有若干个支撑药液过滤膜423的支撑凸点426。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在输液器中增加一整体式的自动排气机构4的结构,在滴管中的药液开始首次下滴时,一方面通过滴斗进液管、精密过滤盘、出液管及排液通道形成的排气通道进行自动排气并使药液顺利下流到针孔处,同时利用进液管侧壁的窄槽和下伸的中空细管的外侧壁与进液管内侧壁之间形成的窄槽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一方面防止气泡进入进液管,另一方面使滴斗中的液面逐渐升高并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上,达到首次自动排气的目的。而当第一瓶药液打完而需换瓶进行第二次排气时,首先利用精密过滤盘中的药液过滤膜形成自动止液,避免排液通道装置中的药液继续排出,再利用位于滴斗内的进液管侧壁的窄槽和顶部盖体上的小孔及下伸的中空细管的外侧壁与进液管内侧壁之间形成的窄槽对滴管中的气泡形成第一次阻止,避免气泡进入到进液管中,达到第二次自动排气的目的,特别地,在进液管中设置的中空细管结构,既可以使滴斗底部的残液产生虹吸现象而尽可能地从进液管的窄槽中回流到进液管中而进入到精密过滤盘中,有效提高药液的利用率,避免贵重药液的浪费,并有效延长其残液的滴注时间,而且存在于中空管体底部开口上的残滴在最后的输液过程中所形成的药落时间差可更进一步地延长其滴注时间,从而有效延长出液管道中的正压状态时间,既避免病人血液的回流,避免病人的恐慌情绪和防止血液的血栓栓塞现象的发生,又使医护人员可以及时进行处理。同时,上述的自动排气结构,能够有效解决二次排气及多次排气的问题,充分保证在输液过程中可以实现二次自动排气和多次的自动排气,使整个输液过程都可以做到自动排气,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提高输液的效率,又使整个输液过程更安全可靠,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输液器结构简单可靠、紧凑、装配容易。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实施例来描述的,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制,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 化,如对于本领域的专业人士是容易想到的,这样的变化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排气的输液器,包括滴斗(I)、装置于滴斗(I)上部的具有滴管的进液通道装置(2)、装置于滴斗(I)下部的排液通道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斗(I)下部与排液通道装置(3)之间设有一整体式的自动排气机构(4),该自动排气机构(4)包括依序连接为一体的进液管(41)、精密过滤盘(42)、出液管(43),其中所述进液管(41)伸入滴斗(I)内腔,该进液管(41)伸入滴斗(I)内腔后其顶部位于滴斗(I)内腔高度的I I处的位置,且所述进液管(41)中的伸入滴斗(I)内腔的一段的侧壁上开有至少二 条竖向槽道(411),进液管(41)的顶部开口上盖置有一具有中空管体(441)的盖体(44),且该中空管体(441)的底部开口处A低于各竖向槽道(411)的底部B,所述精密过滤盘(42)包括面盖(421)和与面盖(421)相扣合后能形成密封空腔的底盖(422)及设置于面盖(421) 与底盖(422)之间的可将上述密封空腔分隔成进液腔(424)和出液腔(425)的药液过滤膜 (423),其中精密过滤盘(42)的外侧壁与滴斗(I)的底部密封连接,所述的进液管(41)固定于精密过滤盘(42)的面盖(421)上并与进液腔(424)连通,所述的出液管(43)连接于精密过滤盘(42 )的底盖(422 )并与出液腔(425 )连通,且出液管(43 )的出口与排液通道装置 (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排气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底盖(422)上设有若干个支撑药液过滤膜(423)的支撑凸点(426)。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排气的输液器,包括滴斗、装置于滴斗上部的具有滴管的进液通道装置、装置于滴斗下部的排液通道装置,滴斗下部与排液通道装置之间设有一整体式的自动排气机构,该自动排气机构包括依序连接为一体的进液管、精密过滤盘、出液管,其中进液管伸入滴斗内腔,进液管中的伸入滴斗内腔的一段的侧壁上开有至少二条竖向槽道,进液管的顶部开口上盖置有一具有中空管体的盖体。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在输液器中增加一整体式的自动排气机构的结构,利用进液管侧壁的窄槽和下伸的中空细管的外侧壁与进液管内侧壁之间形成的窄槽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既防止气泡进入进液管,又使滴斗中的液面逐渐升高并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上,达到首次自动排气的目的。
文档编号A61M5/14GK202875941SQ20122055505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7日
发明者陈伟权 申请人:陈伟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