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女用卧床小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卧床病人用小便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女用卧床小便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医学的发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服务贯穿于护理过程中,尤其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病人,其大小便的清洁利落处理对减轻病痛、防止综合感染,维护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加速康复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对女性术后卧床不能自理入厕的病人和臀部不便移动患者等,大小便只能在床上,在一般情况下,使用的都是大口朝上的便盆,大小便时,首先由陪护人员将女性病人的臀部抬起,再将大口朝上的便盆置入臀部,来完成患者的大小便,这样,给陪护人员增加了很大难度,也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特别是在尿频的情况下,更增加了陪护人员劳动量。到现在为止,尚未发现在临床有应用的一种实用方便、适合女性术后卧床不能自理入厕的病人和臀部不便移动患者使用的女用卧床小便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女性生理特点、舒适无洒漏的女用卧床小便器,尤其适合因骨折或术后不易搬动卧床的女病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女用卧床小便器,包括容器体、在容器体侧壁设置的缩颈口、在缩颈口外侧设置的小便接收口和小便接收口底端边缘连有的臀部垫板,所述小便接收口上端比下端向前凸出,且由上端至下端的外沿呈一定凹形弧度,该凹形弧度与女性外阴弧度相吻合,所述臀部垫板为与人体臀部弧度相吻合的弧形垫板,且臀部垫板与容器体底面呈一定的倾斜角度。进一步,所述容器 体的上部还设有把手,容器体上还带有刻度尺。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小便器既带有与女性外阴弧度相吻合的小便接收口,又带有与臀部弧度相吻合的臀部垫板,这就可以实现无洒漏接尿,避免污染床单,使环境卫生舒适,防止感染,促进病人康复,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符合女性生理特点,干净卫生,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担等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女用卧床小便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女用卧床小便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容器体2、缩颈口3、小便接收口4、臀部垫板 5、凹形弧度 6、把手7、刻度尺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女用卧床小便器,包括容器体1、在容器体I侧壁设置的缩颈口 2、在缩颈口 2外侧设置的小便接收口 3和小便接收口 3底端边缘连有的臀部垫板4,所述小便接收口 3上端比下端向前凸出,且由上端至下端的外沿呈一定凹形弧度5,该凹形弧度5与女性外阴弧度相吻合,所述臀部垫板4为与人体臀部弧度相吻合的弧形垫板,且臀部垫板4与容器体I底面呈一定的倾斜角度,所述容器体I的上部还设有把手6,容器体I上还带有刻度尺7。本实例的工作过程使用时,使用者平卧,卧床者自己或护理人员将两侧裤腿下至膝关节以上,两腿分开,把本实用新型放在排尿者两腿之间,小便接收口 3紧贴外阴部,使用者即可将尿液排入小便器中。它能准确及时地留取小便标本和记录尿量,为医疗提供依据。它消除了因放置便盆摩擦而产生的并发症和插尿管所导致的泌尿系感染,消除了塞尿布所致的尿布症等。对瘫痪病人使用时,不需要搬动病人,也不需要病人配合,有利于康复。操作方法简单,无任何痛苦,卧床者或护理人员一人即可完成操作,减轻协理人员的负担。且还有使用方便、可靠,不漏尿,不必铺油布和垫布等特点,它适于手术后或骨折卧床患者、产妇、瘫痪及其它危重患者和年老体衰或不愿下床排尿的妇女卧床时排尿用。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 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女用卧床小便器,包括容器体、在容器体侧壁设置的缩颈口、在缩颈口外侧设置的小便接收口和小便接收口底端边缘连有的臀部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小便接收口上端比下端向前凸出,且由上端至下端的外沿呈一定凹形弧度,该凹形弧度与女性外阴弧度相吻合,所述臀部垫板为与人体臀部弧度相吻合的弧形垫板,且臀部垫板与容器体底面呈一定的倾斜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女用卧床小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体的上部还设有把手,容器体上还带有刻度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女用卧床小便器,包括容器体、在容器体侧壁设置的缩颈口、在缩颈口外侧设置的小便接收口和小便接收口底端边缘连有的臀部垫板,所述小便接收口上端比下端向前凸出,且由上端至下端的外沿呈一定凹形弧度,该凹形弧度与女性外阴弧度相吻合,所述臀部垫板为与人体臀部弧度相吻合的弧形垫板,且臀部垫板与容器体底面呈一定的倾斜角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符合女性生理特点,干净卫生,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担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G9/00GK202892311SQ20122062786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6日
发明者黄永珍 申请人:黄永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