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6926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磁刺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对大脑深层区域产生刺激的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
背景技术
经颅磁刺激(TMS)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技术的医疗设备,它通过在放置于头部上方的线圈中通入短暂强大的脉冲电流,脉冲电流在线圈周围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可以透过高阻抗的介质(皮肤与颅骨)在颅内产生感应电流,当感应电流强度超过神经组织的兴奋阀值时,将引起细胞膜局部去极化,从而对大脑产生刺激。自1985年,英国的Barker成功研制出第一台经颅磁刺激仪以来,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经颅磁刺激技术因其无痛、无创的优越特性,已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与调制,中枢性疲劳恢复,促进骨愈合,神经系统功能检测,神经通路完整性检查,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语言、记忆、注意、视觉等大脑高级认知功能的研究等各个方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研究表明,TMS可以治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强迫症、躁狂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精神疾病,其中对抑郁症的治疗在美国已经通过FDA的认可。对于大脑神经的磁场刺激,刺激部位的聚焦性与刺激深度,电磁转换的效率特别重要,其核心问题为线圈形态与结构的设计。为了能准确高效的刺激特定的刺激部位,对线圈产生的磁场强度、刺激深度以及聚焦度都有很高的设计要求。其中,磁刺激的聚焦度决定了磁刺激仪的刺激选择,高聚焦度可以缩小刺激范围,增加刺激针对性,减少对无关组织的刺激;刺激深度决定了磁刺激仪能够达到的最大的作用距离,刺激深度还决定了对大脑深部神经组织的有效刺激。目前的刺激线圈的结构均为空心线圈,线圈形状有圆形、8字形以及双锥形线圈。圆形线圈刺激面积大,利用率高,但聚焦性差;8字形线圈聚焦性好,但刺激强度较小;双锥形线圈有较好的聚焦性和刺激深度,但改善不明显。现有的空心线圈有其共同的缺点是:线圈电磁转换的利用率不高,只有与刺激部位最接近的线圈的磁场穿透神经组织才有刺激作用,其余大部分远离刺激部位的磁场能量白白浪费。正因为线圈结构与形态的不足,存在聚焦度差,刺激范围大,需要数千安培的线圈电流才能达到刺激效果,刺激线圈消耗功率大,容易发热,不能长期使用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更高效率、更高聚焦、更好节能的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以提高经颅磁刺激的效果,解决传统线圈聚焦度不足、耗能发热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包括一倒U型磁芯,以及由导线绕制而成的的两个圆形或近似圆形的线圈,两线圈相互靠近呈8字型排列;两线圈具有中心孔,所述磁芯的两端分别插入两线圈的中心孔内;每一线圈向外延伸出到连接头的引出线。[0009]优选地,所述两线圈均为近似圆形,线圈内的每一圈绕制导线相互平行,两线圈均 具有球形凹面,该球形凹面半径为45cm±5cm。[0010]优选地,所述两线圈的通电电流方向相反。[0011]优选地,所述两线圈之间通过绝缘粘胶介质粘接;两线圈的连接处的导线电流方 向相同;电感量在10-30UH之间。[0012]优选地,所述两线圈串联或并联。[0013]优选地,所述两线圈向下呈适合人体颅骨的夹角排列放置,该预定夹角小于180度。[0014]优选地,所述磁芯为硅钢片或其他高导磁铁磁性合金材料的铁芯,包括平直部分 和放入所述线圈的中心孔内的弯曲部分。[0015]优选地,所述磁芯与所述引出线之间通过绝缘介质隔离。[0016]优选地,所述两线圈的球形凹面的磁场聚焦于该球形凹面中心点的垂直线上,两 线圈的磁场聚焦点在所述垂直线上相交。[0017]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将两个近似圆形线圈的绕制导线平 行排列,并在线圈的中心加入倒U型的磁芯,与现有的线圈结构相比,铁芯的加入使得线圈 的聚焦度大大提高,使经颅磁刺激范围集中,针对性更强,无关神经受到刺激的可能性减 小,而且线圈球形凹面的设计更接近人体头部颅骨的形状,这样在操作时,能增加线圈与头 部接触的面积,使刺激更方便准确;此外,由于磁芯使用高导磁率材料,线圈产生的磁场能 集中在两个磁极之间的刺激部位,使刺激部位磁场强度更高,在相同的输出电流时,刺激部 位的磁场强度增加,刺激部位更深,刺激范围更大;磁芯线圈在输出相同的磁场强度时,所 需的脉冲电流更小,只有空心线圈的60%。因此采用了磁芯的刺激线圈除了刺激聚焦效果好 以外,还有闻效节能、减少线圈发热、提闻刺激频率、延长刺激时间等多种功效。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0019]图2是图1所示的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20]图3是图1所示的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放置在人体头部的一种位置示意图;[0021]图4是图1所示的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放置在人体头部的另一种位置示意图;[0022]图5是图1所示的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放置在人体头部的又一种位置示意图。[00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请参照图1及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25]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20,包括一倒U型磁 芯10,以及由导线绕制而成的的两个圆形或近似圆形的线圈4,两线圈4相互靠近近似呈8 字型排列;两线圈4具有中心孔5,所述磁芯10的两端分别插入两线圈4的中心孔5内;每 一线圈4向外延伸出到连接头的引出线3,其中,绕制线圈4的导线可以采用纯铜(多股)导 线,也可以采用镀银(多股)铜导线。[0026]具体地,两线圈4均近似为圆形,一左一右排列,两线圈4可以串联工作或者并联工作。线圈4内的每一圈绕制导线相互平行,两线圈4之间通过强力绝缘胶等粘胶介质粘接,形成两线圈4的连接处6 ;两个线圈4通电电流方向相反,在中间平行交界处即连接处6的线圈4电流方向相同,电感量在10-30uH之间。本实施例中,两线圈4均具有向下的球形凹面,该球形凹面半径优选为45cm±5cm。采用球形凹面结构,使得整个线圈4的凹形如同帽子顶部,符合人体头部解剖学颅骨的形状结构。此外,两线圈4不在同一平面上,两者向下呈适合人体颅骨的夹角排列放置,该夹角小于180度,以更符合人体头部解剖学颅骨的弯曲形状结构。上述磁芯10为高导磁率材料,具体可以采用硅钢片铁芯或者其他高导磁率材料,该磁芯10包括平直部分I和作为磁芯10两端的弯曲部分2,弯曲部分2放入线圈4的中心孔5内的,磁芯10中间两个线圈4导线电流方向始终一致。采用弯曲部分2是为了适配两线圈4呈一角度放置的结构,使得磁芯10两端可以垂直放入两线圈4的中心孔5内。上述线圈4到连接头的引出线3与磁芯10之间通过绝缘介质隔离,使之不导电。本实施例上述结构的特点是采用了符合人体头部颅骨球面弯曲特征,与头颅广泛接触的凹面圆形刺激线圈,凹面线圈4的磁场会聚焦于凹面中心点的垂直线上,两个线圈4的的聚焦点可以在垂直线上相交。U字形磁芯10的开口处也汇聚密集的磁力线,在U字形磁芯10的两个磁极端布满弧形磁力线,铁心的磁力线与线圈的磁力线又可以交叉聚焦,使聚焦点处的磁力线更密集,磁场更强。本实施例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在人体头部的放置如图3、图4及图5所示,其中,图3是本实施例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20放置在人体头部的一种位置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20放置在人体头部的另一种位置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20放置在人体头部的又一种位置示意图。综上,本实用新型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20,将两个近似圆形线圈中间直线部分平行排列,并在线圈4的中心加入倒U型的磁芯10,与现有的线圈结构相比,由于磁芯10的加入使得线圈4的聚焦度大大提高,使经颅磁刺激范围集中,针对性更强,无关神经受到刺激的可能性减小;而线圈4平面的设计更接近人体头部颅骨的形状,这样在操作的时候能增加与头部接触的面积,使刺激更方便准确。此外,由于磁芯10使用高导磁率材料,线圈4能产生的磁场能集中在两个磁极之间的刺激部位,使刺激部位磁场强度更高。在相同的输出电流时,刺激部位的磁场强度增力口,刺激部位更深,刺激范围更大。以铁芯线圈为例,铁芯线圈在输出相同的磁场强度时,所需的脉冲电流更小,只有空心线圈的60%。因此采用了铁芯的刺激线圈除了刺激聚焦效果好以外,还有闻效节能、减少线圈发热、提闻刺激频率、延长刺激时间等多种功效。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倒U型磁芯,以及由导线绕制而成的 的两个圆形或近似圆形的线圈,两线圈相互靠近呈8字型排列;两线圈具有中心孔,所述磁 芯的两端分别插入两线圈的中心孔内;每一线圈向外延伸出到连接头的引出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线圈均为近似 圆形,线圈内的每一圈绕制导线相互平行,两线圈均具有球形凹面,该球形凹面半径为 45cm±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线圈的通电电流 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线圈之间通过绝 缘粘胶介质粘接;两线圈的连接处的导线电流方向相同;电感量在10-30uH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线圈串联或并联。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线圈 向下呈适合人体颅骨的夹角排列放置,该预定夹角小于180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为硅钢片或高 导磁铁磁性合金材料的铁芯,包括平直部分和放入所述线圈的中心孔内的弯曲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与所述引出线 之间通过绝缘介质隔离。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线圈的球形凹面 的磁场聚焦于该球形凹面中心点的垂直线上,两线圈的磁场聚焦点在所述垂直线上相交。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包括一倒U型磁芯及两个圆形或近似圆形的线圈,两线圈相互靠近呈8字型排列;两线圈具有中心孔,磁芯的两端分别插入两线圈的中心孔内;每一线圈向外延伸出到连接头的引出线。本实用新型将两个近似圆形线圈的绕制导线平行排列,并在线圈的中心加入倒U型的磁芯,使线圈的聚焦度大大提高,刺激范围集中,针对性更强,无关神经受到刺激的可能性减小,且线圈球形凹面的设计更接近人体头型,增加线圈与头部接触的面积,使刺激更方便准确;磁芯使线圈产生的磁场能集中在两磁极之间的刺激部位,在相同输出电流下刺激部位的磁场强度增加,刺激部位更深,范围更大;在输出相同磁场强度时所需脉冲电流更小。
文档编号A61N2/04GK202961527SQ20122070400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8日
发明者杨亦铮 申请人:深圳英智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