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46941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轮椅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轮椅固定装置(10)具备:分别配置于车辆的地板前后且挂在轮椅上的挂钩(30);对挂在轮椅上的挂钩(30)施加张力来固定轮椅的拉伸元件;在将挂钩(30)挂在轮椅上时使用且具备能够分别与挂钩(30)连结及解除连结的连结构造的操作杆(40)。轮椅固定装置(10)还具备:用于收纳挂钩(30)及操作杆(40)的、形成于地板上的收纳凹部(22);设置于收纳凹部(22)和操作杆(40)的一方或双方,将操作杆(40)保持于收纳凹部(22)内的保持装置。另外,连结构造能从收纳于收纳凹部(22)的操作杆(40)解除挂钩(30)的连结。
【专利说明】轮椅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轮椅固定于车辆地板上的轮椅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日本专利特开2005-312629号公报所记载的车辆的轮椅固定装置100中,如图16所示,前后一对挂钩102连结于操作杆103的前端部和后端部附近。前后一对挂钩102及操作杆103分别收纳于与车辆的地板面连续形成的挂钩的收纳凹部106及操作杆的收纳凹部105。
[0003]要使用轮椅固定装置100将轮椅C固定于车辆地板上时,首先,操作人员要如图17所示将轮椅c配置于地板上。操作人员接着握住操作杆103的手柄部103h将操作杆103从收纳凹部105中取出,并使用该操作杆103将前后的挂钩102挂到轮椅C的框架上。操作人员接着驱动轮椅固定装置100来卷绕线材109,以对前后左右的挂钩102施加张力,从而将轮椅C固定于车辆地板上。

【发明内容】

[0004]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但是,有时轮椅在落座部下方具备某些结构件。例如,电动轮椅CE如图18所示,在落座部的下侧具备蓄电池等的收纳部Cb。这种轮椅的情况中,在将轮椅配置于车辆地板上时,收纳部Cb等结构件就会成为麻烦,造成操作杆103无法从收纳凹部105中取出。因此,在固定轮椅时,需要操作人员从操作杆103上拆下前后的挂钩102后,将各挂钩102挂到轮椅的框架上。
[0006]但是,在所述公报公开的轮椅固定装置100中,在从操作杆103上拆下挂钩102时,如图19所示,需要操作人员首先使挂钩102从与操作杆103平行的朝向旋转约90°,接着,使该挂钩102沿操作杆103的长度方向滑动到解除连结位置。因此,在操作杆103收纳于收纳凹部105的状态下,不能将挂钩102从操作杆103上拆下。因此,需要预先将挂钩102从操作杆103上拆下,然后将轮椅搭载于车辆上,将各挂钩102挂到轮椅的框架上。
[0007]这样,在电动轮椅CE等于落座部下方具备某些结构件的轮椅的情况下,有时轮椅固定装置的操作显得很繁琐。因此,需要避免因轮椅的种类不同使得轮椅固定装置的适用性降低。
[0008]解决技术问 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9]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具备:分别配置于车辆的地板前后、挂在轮椅上的挂钩;对挂在轮椅上的挂钩施加张力以将轮椅固定于地板上的拉伸元件;以及在将挂钩挂在轮椅上时使用,且具有能够分别与挂钩连结及解除连结的连结构造的操作杆。轮椅固定装置还具备:用于收纳挂钩及操作杆的、形成于地板上的收纳凹部;以及设置于收纳凹部和操作杆中一方或双方,将操作杆保持于收纳凹部内的保持机构。另外,连结构造可从收纳于收纳凹部的操作杆上解除挂钩的连结。[0010]由此,在将通常的轮椅配置于车辆地板上,从收纳凹部中取出操作杆的情况下,能够将操作杆从收纳凹部中取出,利用该操作杆将前后的挂钩挂到轮椅上。另外,例如,即使由于将在落座部下方具备某些结构件的轮椅配置于车辆地板上,操作杆不能从收纳凹部取出的情况下,也能够解除操作杆和挂钩的连结,将前后的挂钩分别挂到电动轮椅等的框架上。因此,抑制了因轮椅种类不同引起的轮椅固定装置的适用性的降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1]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轮椅固定装置的、收纳起来的操作杆和挂钩的俯视图。[0012]图2是表示将挂钩从操作杆上拆下后分别挂到轮椅的框架上的形态的立体图。[0013]图3是如图2所示被固定的轮椅的侧视图。[0014]图4是表示使用操作杆将挂钩挂到轮椅的框架上的形态的立体图。[0015]图5是操作杆和挂钩的连结构造的俯视图。[0016]图6是图5的连结构造的、挂钩移动到连结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0017]图7是图6的连结构造的VI1-VII线的剖视图。[0018]图8是图6的连结构造的VII1-VIII线的剖视图。[0019]图9是将操作杆保持于收纳凹部的操作杆保持机构的、图1的IX-1X线的剖视图。[0020]图10是图9的操作杆保持机构的、将操作杆从收纳凹部取出后的状态下的剖视图。[0021]图11是变形例的操作杆和挂钩的连结构造的侧视图。[0022]图12是解除挂钩与操作杆的连结的动作中、图11的连结构造的侧视图。[0023]图13是连结挂钩和操作杆的动作中、图11的连结构造的侧视图。[0024]图14是变形例1的操作杆的保持机构的剖视图。[0025]图15是变形例2的操作杆的保持机构的侧视图。[0026]图16是现有的轮椅固定装置中、收纳起来的操作杆和挂钩的俯视图。[0027]图17是被图16的轮椅固定装置固定的轮椅的侧视图。[0028]图18是被图16的轮椅固定装置固定的电动轮椅的侧视图。[0029]图19是图16的轮椅固定装置的操作杆和挂钩的连结构造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0030]下面,参照图1~图15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轮椅固定装置。在此,附图中的前后左右表示具备轮椅固定装置的车辆的前后左右。[0031]轮椅固定装置10是用于将搭载于车辆上的轮椅固定在车辆地板上的装置。如图2及图3所7^,轮椅固定装置10具备:构成车辆地板的一部分的上面板20 ;设置于被上面板20封闭的地板下的空间S内的固定装置主体(省略图示);以及左右一对操作杆40(参照图1)。[0032]固定装置主体(拉伸元件)以可卷绕四根线材15的方式构成。如图1~图3所示,在线材15的开卷端连结有挂到轮椅CE的框架上的挂钩30。各线材15可以利用螺旋弹簧等的弹力进行卷绕。在固定装置主体的锁定解除状态下,操作人员能够克服弹力自由地抽出各线材15。若固定装置主体在挂钩30挂到轮椅CE的状态下工作,则固定装置主体对线材15施加上述弹力产生的规定张力并成为锁定状态,限制线材15的开卷。此时,各线材15在朝卷绕方向被施加张力的状态下限制了开卷。由此,轮椅CE被向地板方向拉拽,固定于地板上。另外,该固定装置主体的结构在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05-312629号公报中明确地公开了。
[0033]上面板20形成长方形。如图1等所示,上面板20在四角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开口21。在上面板20上,在开口 21的位置分别旋转自由地安装有带轮18。在带轮18上分别挂设有固定装置主体的线材15。
[0034]在上面板20的表面,如图1所示,在从各开口 21到上面板20的靠近中央的位置,以与各挂钩30大致相同的形状左右对称地形成有收纳各挂钩30的挂钩收纳凹部24。另外,在上面板20的表面,以连接前后的挂钩收纳凹部24的方式左右对称地形成有收纳左右一对操作杆40的一对操作杆收纳凹部22。
[0035]操作杆40是用于将挂钩30挂到轮椅上的棒状部件。在操作杆40的前端部和后端部附近,分别连结有前后的挂钩30。左右的操作杆40相互对称地形成。如图1所示,操作杆40具有直线状的杆主体部42、从杆主体部42的后端部沿倾斜方向延伸的手柄部43。杆主体部42形成大致棱柱形。
[0036]在杆主体部42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如图1所示,分别设有以能够与挂钩30的凸起部38卡合的方式构成的长孔45。以在操作杆40收纳于操作杆收纳凹部22的状态下,长孔45分别配置于前后的挂钩收纳凹部24的位置的方式设定长孔45的位置。由此,能够在前后的挂钩30与操作杆40连结的状态下,将操作杆40和前后的挂钩30分别收纳于操作杆收纳凹部22和前后的挂钩收纳凹部24。
[0037]如图5~图8所示,长孔45以沿左右方向贯穿杆主体部42且沿杆主体部4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长 孔45中、贯穿方向上靠近挂钩30 —侧的大约一半成为较窄的窄幅部45s,远离挂钩30 —侧(里侧)的大致一半成为较宽的宽幅部45w。长孔45的窄幅部45s和宽幅部45w使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大致一致而形成。挂钩30的凸起部38的轴部38j穿过长孔45的窄幅部45s,挂钩30的凸起部38的头部38h穿过宽幅部45w。而且,如图7所示,长孔45的窄幅部45s和宽幅部45w的边界部分45d与挂钩30的凸起部38的轴部38j和头部38h的边界台阶部38d的形状吻合地成形为台阶状。因此,在挂钩30的凸起部38被插入杆主体部42的长孔45的状态下,能防止挂钩30的凸起部38脱出(轴向移动),允许挂钩30相对于杆主体部42在前后方向上移动长孔45的长度的量。
[0038]在杆主体部42的各长孔45的位置形成有长方形的缺口部45h。缺口部45h以挂钩30的凸起部38可横向通过的方式构成。具体而言,缺口部45h如图1所示形成于杆主体部42的长孔45的上壁,操作杆40收纳于操作杆收纳凹部22时,在露出到上面板20上的空间的杆主体部42的上表面开口。缺口部45h还在杆主体部的靠挂钩收纳凹部24侧的面上开口。
[0039]杆主体部42的前端侧的缺口部45h如图1所示,形成于长孔45的后端位置。由此,通过将前侧的挂钩30的凸起部38插入缺口部45h,并使其沿长孔45移动到前端位置,就能使挂钩30的凸起部38远离缺口部45h,可将挂钩30与杆主体部42的前端部连结。此时,前侧的挂钩30被固定装置主体的弹力产生的线材15的张力向前方拉伸,因此,挂钩30的凸起部38利用张力保持于长孔45的前端位置(连结位置)。[0040]另外,通过克服张力向后方拉拽挂钩30,使挂钩30的凸起部38经过杆主体部42的缺口部45h到达长孔外,便可解除挂钩30和杆主体部42的连结。
[0041]杆主体部42的后端部侧的缺口部45h形成于长孔45的前端位置。由此,通过将后侧的挂钩30的凸起部38插入缺口部45h,并使其沿长孔45移动到后端位置,就可以将挂钩30同样地与杆主体部42的后端部连结。此时,后侧的挂钩30被线材15的张力向后方拉伸,因此,挂钩30的凸起部38利用该张力保持于长孔45的后端位置(连结位置)。另外,通过克服张力使挂钩30向前方移动,便可解除挂钩30和杆主体部42的连结。
[0042]若前后的挂钩30与杆主体部42连结,则通过凸起部38和长孔45的相互作用,限制了向轴向的位移(不会从长孔中脱出),但允许绕轴心旋转。
[0043]在操作杆收纳凹部22中,如图9、图10所示设有保持操作杆40的保持装置50。保持装置50例如在从收纳于操作杆收纳凹部22的操作杆40拆下挂钩30时,将操作杆40保持于操作杆收纳凹部22内以避免操作杆40提升。保持装置50如图9所示具有:在操作杆40的杆主体部42(树脂制)的两侧面,以沿杆主体部4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浅的凹陷部52 ;以及形成于操作杆收纳凹部22的两侧壁,能够与杆主体部42的凹陷部52嵌合的低的凸条部54。通过将操作杆40收纳于操作杆收纳凹部22,使杆主体部42两侧的凹陷部52 —边发生弹性变形一边与操作杆收纳凹部22两侧的凸条部54嵌合,就能够将操作杆40牢固地保持于操作杆收纳凹部22。在该状态下,从操作杆40上拆下挂钩30时,即使对操作杆40施加提升方向的力,操作杆40也不会提升,能够有效地进行挂钩30的拆卸作业。
[0044]若握住操作杆40的手柄部43 (参照图1),以大于保持装置50的保持力的力提升操作杆40,则凹陷部52与凸条部54的嵌合解除。由此,能够将操作杆40从操作杆收纳凹部22中取出。
[0045]保持装置50也可以形成如图10所示进行变形的形态。在该形态中,在操作杆收纳凹部22的两侧形成有狭缝状的开口 22s。此外,设置具有通过开口 22s且以弹力突出的凸条部56t的板簧56。
[0046]接着,说明车辆的轮椅固定装置10的操作。在未使用轮椅固定装置10的状态下,如图1所示,操作杆40以与挂钩30连结的状态收纳于上面板20的操作杆收纳凹部22,挂钩30同样地被收纳于上面板20的挂钩收纳凹部24。从该状态开始,操作人员能够按照以下流程通过轮椅固定装置10将轮椅固定于地板上。
[0047]首先,使轮椅CE移动到轮椅固定装置10的上面板20上。如上所述,某种电动轮椅在落座部下侧具备蓄电池等的收纳部Cb(参照图18)。在图2及图3的电动轮椅CE中,考虑到容易观察,省略了收纳部Cb。在轮椅CE于落座部下方具备收纳部Cb的情况下,若使轮椅CE移动到上面板20的位置,收纳部Cb就会成为麻烦,不能将操作杆40从上面板20的操作杆收纳凹部22取出。因此,接着,在操作杆40收纳于操作杆收纳凹部22的状态下,从操作杆40上拆下前后的挂钩30。
[0048]例如,在拆下位于上面板的左后方的挂钩30时,如图5、图6所示,克服线材15的张力使挂钩30向水平前方移动。由此,挂钩30的凸起部38沿操作杆40 (杆主体部42)的长孔45移动到长孔45的前 端位置(缺口部45h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将挂钩30的凸起部38通过操作杆40的缺口部45h从长孔45中取出,从而解除挂钩30和操作杆40的连结。此时,操作杆40在保持装置50的作用下紧紧地收纳保持于操作杆收纳凹部22。因此,即使对操作杆40施加提升方向的力,操作杆40也不会不稳定地提升,能有效地进行挂钩30的拆卸作业。
[0049]另外,在将位于前方的挂钩30从操作杆40上拆下时,克服线材15的张力使挂钩30朝水平后方移动。由此,能够与上述位于后方的挂钩的情况同样地,使挂钩30的凸起部38移动到长孔45的后端位置,并通过缺口部45h从长孔45取出。
[0050]这样,在将前后的挂钩30从操作杆40上拆下的状态下,利用挂钩30克服弹力抽出线材15,如图2及图3所示,将各个挂钩30挂到轮椅CE的框架上。
[0051]前后左右的挂钩30挂到轮椅CE的框架后,利用固定装置主体具备的螺旋弹簧等的弹力卷绕线材15。而且,在利用固定装置主体对线材15施加了张力后,锁定线材15的开卷,藉此轮椅CE被固定于地板上。
[0052]另外,在将轮椅CE从车辆上卸下时,能够通过解除固定装置主体的锁定并克服弹力抽出线材15,来将挂钩30从轮椅CE的框架上拆下。
[0053]另外,通过朝收纳于操作杆收纳凹部22的操作杆40的缺口部45h插入挂钩30的凸起部38,能够利用对挂钩30施加的张力使挂钩30的凸起部38水平移动,从而与操作杆40的长孔45连结。
[0054]操作人员按照以下流程也能够通过轮椅固定装置10将轮椅固定于地板上。普通的轮椅C在落座部下方不具备收纳部Cb等麻烦的结构件。这种情况下,如图4所示,即使轮椅C处于上面板20上,也能够将操作杆40从上面板20的操作杆收纳凹部22中取出。因此,能在操作杆40与挂钩30连结的状态下,将操作杆40和挂钩30 —体地从上面板20的操作杆收纳凹部22、挂钩收纳凹部24中取出。如上所述,操作杆40在保持装置50的作用下被一定的保持力收纳于操作杆收纳凹部22。通过握住操作杆40的手柄部43并以保持装置50的保持力以上的力提升操作杆40,就能够将操作杆40从操作杆收纳凹部22中取出。
[0055]接着,如图4所示,利用操作杆40克服弹力抽出线材15,同时将挂钩30挂到轮椅C上。而且,如上所述,在利用固定装置主体对线材15施加张力的基础上,锁定线材的开卷,由此,能够将轮椅C固定于车辆地板上。
[0056]如以上说明所述,轮椅固定装置10具备:分别配置于车辆地板前后的、挂在轮椅上的挂钩30 ;对挂在轮椅上的挂钩30施加张力而固定轮椅的拉伸元件;以及在将挂钩30挂在轮椅上时使用的、具备能够与挂钩30分别连结及解除连结的连结构造的操作杆40。轮椅固定装置10还具备:用于收纳挂钩30及操作杆40的、形成于地板上的收纳凹部22 ;以及设置于收纳凹部22和操作杆40的一方或双方,将操作杆40保持于收纳凹部22内的保持装置。另外,连结构造以可解除收纳于收纳凹部22的操作杆40与挂钩30的连结的方式构成。因此,例如,即使在解除操作杆40与挂钩30的连结时对操作杆40施加了使其提升的力,操作杆40也不会脱离收纳凹部22,能够有效地进行操作杆40和挂钩30的连结解除作业。
[0057]由此,在能够将操作杆40从收纳凹部22中取出的情况下,可以将操作杆40从收纳凹部22中取出,利用操作杆40将前后的挂钩30挂到轮椅C上。另外,即使在因轮椅的种类不同而不能将操作杆40从收纳凹部22中取出的情况下,也能够解除操作杆40和挂钩30的连结,将前后的挂钩30分别挂到轮椅C的框架上。因此,抑制了因轮椅种类不同可能引起的轮椅固定装置10的适用性的降低。
[0058]另外,优选利用拉伸元件的张力将通过连结构造与操作杆40连结的挂钩30保持于连结位置。由此,在使用操作杆40将挂钩30挂到轮椅上的情况下,挂钩30不容易脱离操作杆40。
[0059]上述保持装置的结构可以是,例如利用弹力将操作杆40保持于收纳凹部22内,通过施加弹力以上的力能将操作杆40从收纳凹部22中取出。 [0060]保持装置的结构还可以是,具备设置于操作杆40的卡合部和设置于收纳凹部22且卡合部可卡合的被卡合部,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卡合状态能通过将操作杆40的一端相对于收纳凹部22提升的动作来解除。
[0061]保持装置的结构还可以是,利用磁力将操作杆40保持于收纳凹部22内,通过施加磁力以上的力能将操作杆40从收纳凹部22中取出。
[0062]上述连结构造优选具备能够相互嵌合的凸起部38和长孔45 (孔部),挂钩30和操作杆40通过该凸起部38与该长孔45的嵌合而连结,由拉伸元件对挂钩30施加的张力在凸起部38与长孔45嵌合的方向上起作用。另外,以挂钩30 —边克服张力一边相对于操作杆40进行移动,并使凸起部38沿其径向移动到可通过长孔45的侧面开口的位置,从而可解除凸起部38与长孔45的嵌合的方式构成凸起部38和长孔45。由此,能利用拉伸元件的张力连结挂钩30,并能通过克服张力使挂钩30移动以解除连结。
[0063]另外,构成为,设定长孔45的侧面开口的宽度小于凸起部38的宽度,长孔45的侧面开口的周缘被凸起部38的外周面按压而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凸起部38可通过长孔45的侧面开口。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实现连结构造。
[0064]参照上述构造说明了本发明的形态,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进行多种替换、改进、变形。因此,本发明的形态可以包括不脱离权利要求的精神和目的的所有的替换、改进、变形。例如,本发明的形态不限于上述特殊的构造,能够如下进行变形。
[0065]连结构造不限于如本实施方式所述,使用长孔45 (参照图5~图8)进行操作杆40与挂钩30的连结的方式。例如,连结构造也可以如下构成:如图11~图13所示,在操作杆40 (杆主体部42)的上表面设置具有挠性开口 47h的通孔部47。挠性开口 47h具有比挂钩30的凸起部38的直径尺寸小的宽度尺寸,挠性开口 47h的开口周缘47e由具有挠性的树脂等形成。如图11所示与通孔部47嵌合的挂钩30的凸起部38通过如图12所示向上方提升,能够利用该提升力使开口周缘47e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可通过通孔部47的挠性开口47h。这样,解除了挂钩30与操作杆40的连结。另外,通过将挂钩30的凸起部38如图13所示从上方压入通孔部47的挠性开口 47h,能使挠性开口 47h的开口周缘47e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能通过挠性开口 47h。这样,挂钩30与操作杆40实现了连结。如上所述,利用图11~图13所示的凸起部38和通孔部47,也能够在操作杆40收纳于操作杆收纳凹部22中的状态下,进行操作杆40与挂钩30的连结及解除连结。
[0066]另外,保持装置50不限于如本实施方式所述,具备形成于杆主体部42的凹陷部52和形成于操作杆收纳凹部22的凸条部54。作为一例,保持装置还可以如下构成,即,如图14所示,具备固定于操作杆收纳凹部22的背面侧的永磁体57、嵌入操作杆40的杆主体部42内的铁板58,利用磁力将操作杆40保持于操作杆收纳凹部22内。[0067] 作为另一例,保持装置的结构也可以是,如图15所示,具备形成于操作杆收纳凹部22的前端的卡合孔59f、以轴向突出的方式形成于操作杆40的杆主体部42的前端的销部59,销部59插入卡合孔59f。此时,优选杆主体部42的后端部弹性保持于操作杆收纳凹部22的后端部。由此,如图4所示,除了握住手柄部43提升操作杆40的情况以外,难以将操作杆40从操作杆收纳凹部22中取出。
【权利要求】
1.一种轮椅固定装置,用于将轮椅固定于车辆地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挂钩,该挂钩分别配置于地板的前后,且挂在轮椅上;拉伸元件,该拉伸元件对挂在轮椅上的所述挂钩施加张力来固定所述轮椅;操作杆,该操作杆在将所述挂钩挂在轮椅上时使用,且具备能够分别与所述挂钩连结及解除连结的连结构造;收纳凹部,该收纳凹部用于收纳所述挂钩及所述操作杆,且形成于所述地板上;以及保持装置,该保持装置设置于所述收纳凹部和所述操作杆中的一方或双方,将所述操作杆保持于所述收纳凹部内,所述连结构造以能够从收纳于所述收纳凹部的所述操作杆解除所述挂钩的连结的方式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连结构造与所述操作杆连结的所述挂钩利用所述拉伸元件的张力而保持于连结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装置构成为,能利用弹力将操作杆保持于所述收纳凹部内,且通过施加所述弹力以上的力能将所述操作杆从所述收纳凹部中取出。
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操作杆的卡合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收纳凹部且所述卡合部能卡合的被卡合部,所述卡合部与被卡合部的卡合状态能通过将所述操作杆的一端相对于所述收纳凹部提升的动作来解除。
5.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装置构成为,能利用磁力将所述操作杆保持于所述收纳凹部内,且通过施加所述磁力以上的力能将所述操作杆从所述收纳凹部中取出。
6.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构造具备能相互嵌合的凸起部和孔部,所述挂钩和所述操作杆通过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孔部的嵌合来连结,由所述拉伸元件对挂钩施加的张力在所述凸起部与孔部嵌合的方向上起作用,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孔部构成为,所述挂钩一边克服所述张力一边相对于所述操作杆进行移动,且所述凸起部沿其径向移动到能通过孔部的侧面开口的位置,由此,能解除所述凸起部与孔部的嵌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定所述孔部的侧面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凸起部的宽度,所述孔部的侧面开口的周缘被所述凸起部的外周面按压而发生弹性变形,从而所述凸起部能通过所述孔部的侧面开口。
【文档编号】A61G3/08GK103635172SQ201280022217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9日
【发明者】吴竹弘行 申请人: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