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z深层组织缝合法及Minz深层组织缝合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Minz深层组织缝合法及Minz深层组织缝合器结构组成、适用方法。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深层组织或暴露条件差的组织部位的缝合方法及相应器械。通过本发明,使得深层组织缝合简便易行,大大提高了深层组织的缝合成功率,由于减少了对缝合空间及可视条件的要求,避免了为增加操作空间及可视条件而扩大切口,甚至可以缩小手术切口及暴露区域,有效降低了医源性损伤,并且规避了因缝针折断等情况的引起的并发症。
【专利说明】M i nz深层组织缝合法及M i nz深层组织缝合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卫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层组织缝合方法及相应器械。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应用于手术中的缝合方法、缝合针类型、缝合线种类多样,但均需将缝线固定在缝合针的末端,用持针器夹持缝合针后部,将缝合针刺入所需缝合的组织,在组织另一侧刺出,由此将缝线引入所需缝合的组织,所以缝合线缝合组织必须是缝合针所能完全贯穿的组织,并且术者必须在缝合针贯穿组织后在出针侧用持针器或牙镊夹持针尖,拔出缝合针及缝合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结扎。上述方法必须在较好的可视条件下完成,而且在缝合针入针、出针侧,必须存在一定的操作空间以完成入、出针动作,对于相对表浅或暴露条件良好的缝合部位,上述方法简单实用,但在较为深层的组织或暴露条件差及操作空间狭小的缝合部位,上述方法较难完成操作,之前的解决方法为扩大手术切口或暴露范围,但这样会增加组织的医源性损伤,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加重术后瘢痕,影响术区血运,联合移植者可能会影响移植体的成活。扩大切口或暴露范围,也可能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手术失败和/或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在某些特殊部位,即使扩大切口或暴露范围,也无法完成操作,最终不得不放弃缝合导致手术失败和/或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缝合方法及相应器械,用于深层组织或暴露条件差的组织部位的缝合,通过本发明实施例避免扩大甚至可缩小手术切口或暴露区域,减少对缝合空间及可视条件的要求,使得深层组织缝合简单方便。
[0004]一种缝合方法(Minz深层组织缝合方法)包括:将一次性无菌注射针(根据组织厚度及缝线直径选择无菌针头型号·)由表浅组织刺入,由所需缝合部位的深层刺出,暴露出针尖,并将针孔侧朝向切口方向,将医用金属丝如304钢丝或316钢丝或钛合金丝或其他金属丝(直径可选0.05-0.5mm,—般可选择0.15mm、0.18mm、0.2mm,可根据注射针的粗细进行搭配,也可具体情况选择更粗或更细的钢丝),将一定长度的医用金属丝对折(对折后长度约为40-500mm,一般选择50-200mm,或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长度),对折端前段一定长度(约5-15mm,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长度范围)范围可弯折成一定弧度(约为30-80度,一般为60度,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弧度范围),可保证导丝有效夹持缝线,并在导丝出针尖时确保导丝向切口方向移动。将导丝的对折端,由注射针尾部插入,并由针尖处穿出,由切口处将导丝对折端部分导出,将所需缝线穿入导丝中,将导丝由注射针尾部撤出并带出缝线,将缝线与导丝分离[如缝合线具有一定硬度(如尼龙线),可将缝线无针端直接插入注射针中,并从注射针尾部引出],将注射针回撤至所需缝合部位的浅层,再次进针,暴露针尖,将针孔中的缝线导出,即完成所需部位的缝合,可进一步完成结扎,如需将缝合部位与其他部位或移植体缝合,可视缝合深度、暴露范围及难易程度选择缝合针或再次使用上述方法。上述方法中所述的两次进针路线,可以是不同深度,也可以是同一深度不同水平位置,两次进针位置只要将所需缝合部位包围即可。
[0005]Minz深层组织缝合器包括,缝合器体、定位器、注射针、导丝
缝合器体部前、后面均具有一定弧度,以便于用手指握持。缝合器体上端具有定位器连接孔,可连接定位器,定位器可以连接孔为轴,自由旋转。缝合器体部前、后面均具有一定弧度,以便于用手指握持,缝合器体下部前端具有注射针头结合锥头,可紧密连接标准无菌一次性注射针头,锥头与缝合器体纵轴具有一定夹角,与缝合器体后面弧度相延续,以便手持缝合时更好地操控进针角度及针的走形。缝合器体下部及锥头内含导丝通道,其后端开口于缝合器体下部后面的导丝导入孔,其前端开口于锥头前端的锥头孔,导丝可从此通道内导入注射针头内,缝线也可从此通道内被导出。定位器为具有一定硬度及韧性的钢丝制成,紧密连接于缝合器体部上端定位器连接孔内,并可以连接孔为轴,自由旋转,定位器上端宽度可贴合缝合器体两侧面为宜,下端宽度应较注射器结合锥头略宽,其长度应略长于连接孔至注射针头针尖的直线距离,定位器与缝合器体构成闭合回路,当将定位器向缝合器体旋转时,注射针头应可从定位器下端中央穿入。在进行缝合时,可利用定位器判断注射针头在组织内的大致位置,并可利用定位器选择出针位置,定位器还可压迫切口处的软组织,提高切口深层暴露程度并可帮助出针。在进针时,定位器可旋转至缝合器体后部,以免影响操作,待欲出针时,可将定位器前旋至切口内,选择好出针位置后,用手握紧缝合器体和定位器,注射针头便可从定位器下端中央穿出,以完成出针动作。注射针一般选用标准规格的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以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及确保注射器锋利程度,一般根据组织厚度、导丝及缝线直径选择10g-40g, —般选择19g-30g,注射针包括针尖、针梗、针栓,针尖应锋利,无倒刺,针梗应有一定硬度及韧性,不易变形或折断,并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可根据进针需要弯折成一定弧度及角度,但在完成缝合时,不应轻易变形,更不能发生折断。针栓应能紧密结合锥头,在缝合过程中不发生针头脱落。导丝可选用医用金属丝如304钢丝或316钢丝或钛合金丝或其他金属丝(直径可选0.05-0.5mm, 一般可选择0.15mm、0.18mm、0.2mm,可根据注射针的粗细进行搭配,也可具体情况选择更粗或更细的钢丝),并将其对折(对折后长度约为40-500mm,一般选 择50-200mm或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长度),对折端前段一定长度(约5-15_,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长度范围)范围可弯折成一定弧度(约为30-80度,一般为60度,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弧度范围),可保证导丝有效夹持缝线,并在导丝出针尖时确保导丝向切口方向移动。导丝的作用为将较为柔软无法直接导入注射针内的缝线牵引入注射针内。有时也可将具有一定硬度及韧性的缝线对折,以替代金属导丝。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 Minz深层组织缝合器结构示意图。
[0007]图2-图8为Minz深层组织缝合法示意图,此处省略切口对侧组织。
[0008]图2注射器从待缝合组织表层刺入达所需深度后从手术切口侧出针。
[0009]图3将导丝从注射针尾端穿入,并从针尖处穿出,将缝线穿入导丝中(如缝线具有一定硬度,可直接从针尖处穿入,无需导丝牵引)。
[0010]图4回撤导丝,将缝线带入注射针内,并将缝线一端从针栓尾部引出。
[0011]图5将注射针回撤至所需缝合深度图6将注射针改变一定角度,再次刺入,并从切口面刺出,针管内的缝线也随之而出,将缝线从注射针内导出,两次进针路径所成夹角内的组织即为所需缝合的组织。
[0012]图7将缝线从注射针内导出后,回撤注射针,并拔离组织,两次进针路径所成夹角内的组织即为所需缝合的组织。
[0013]图8缝线两端均在切口面,可进行缝合或结扎操作。
[0014]图中:1是Minz缝合器体I (I)是定位器连接孔I (2)是导丝通道 1(3)是注射针头结合锥头 I (4)是锥头孔 I (5)是导丝导入孔I (6)是缝合器体前面I (7)是缝合器体后面2是定位器 3是注射针头 3 (I)是针栓3 (2)是针梗3 (3)是针尖3 (4)是针孔4是导丝4(1)是导丝前端,4 (2)是导丝末端,5是待缝合组织表层6是待缝合组织手术切口面7是缝合路径所在组织剖面8是缝线9是进针路径I 10是进针路径2 11是所需缝合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包括Minz深层组织缝合方法及Minz深层组织缝合器。如图1所示=Minz深层组织缝合器包括,缝合器体[I]、 定位器[2]、注射针[3]、导丝[4],缝合器体[I]上端通过定位器连接孔[I Cl)]与定位器[2]紧密连接,定位器[2]可以连接孔[I (I)]为轴自由旋转。缝合器体[I]主体前面[I (6)]、后面[I (7)]均具有一定弧度及宽度,以便于手指的握持及发力,拇指及其余四指分明握持于主体两面。缝合器体[I]下部前端为注射针头结合锥头[I (3)],可紧密连接标准无菌一次性注射针头[3],锥头[I (3)]与缝合器体[I]纵轴具有一定夹角,与缝合器体后面[I (7)]弧度相延续,以便手持缝合时更好地操控进针角度及针的走形。缝合器体[I]下部及锥头[I (3)]内含导丝通道[I (2)],其后端开口于缝合器体下部后面的导丝导入孔[I (5)],其前端开口于锥头[I (3)]前端的锥头孔[I
(4)],导丝[4]可从此通道内导入注射针头[3]内,缝线[8]也可从此通道内被导出。定位器[2]为具有一定硬度及韧性的钢丝制成,紧密连接于缝合器体[I]上端定位器连接孔[I
(1)]内,并可以连接孔[ICl)]为轴,自由旋转,定位器上端宽度可贴合缝合器体[I]两侧面为宜,下端宽度应较注射器结合锥头[I (3)]略宽,其长度应略长于连接孔[I (I)]至注射针头针尖[3 (I)]的直线距离,定位器[2]与缝合器体[I]构成闭合回路,当将定位器[2]向缝合器体[I]旋转时,注射针头[3]应可从定位器[2]下端中央穿入。在进行缝合时,可利用定位器[2]判断注射针头[3]在组织内的大致位置,并可利用定位器[2]选择出针位置,定位器[2]还可压迫切口处的软组织,提高切口深层暴露程度并可帮助出针。在进针时,定位器可旋转至缝合器体后面[I (7)],以免影响操作,待欲出针时,可将定位器前旋至切口内[6],选择好出针位置后,用手握紧缝合器体[I]和定位器[2],注射针头[3]便可从定位器[2]下端中央穿出,以完成出针动作。注射针[3],其特征为标准规格的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以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及确保注射器锋利程度,一般根据组织厚度、导丝[4]及缝线[8]直径选择10g-40g,一般选择19g-30g,注射针[3]包括针尖[3 (3)]、针梗[3
(2)]、针栓[3(1)],针尖[3 (3)]应锋利,无倒刺,针梗[3 (2)]应有一定硬度及韧性,不易变形或折断,并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可根据进针需要弯折成一定弧度及角度,但在完成缝合时,不应轻易变形,更不能发生折断。针栓[3 (I)]应能紧密结合锥头[I (3)],在缝合过程中不发生针头[3]脱落。导丝[4]为304或316钢丝(直径可选0.05-0.5mm, 一般可选择0.15mm、0.18mm、0.2mm,可根据注射针的粗细进行搭配,也可具体情况选择更粗或更细的钢丝),并将其对折(对折后长度约为40-500mm,—般选择50-200mm),对折端前段约5_15mm范围可弯折成一定弧度,约为30-80度,一般为60度,可保证导丝有效夹持缝线[8],并在导丝出针尖[3(3)]时确保导丝[4]向切口方向移动。导丝的作用为将较为柔软无法直接导入注射针内的缝线牵引入注射针内。有时也可将具有一定硬度及韧性的缝线对折,以替代金属导丝。
[0015]图2-图8为Minz深层组织缝合法示意图,图中省略切口对侧组织。
[0016]如图2所示:注射针头[3](可根据缝合位置及角度,将针梗弯折成一定弧度或角度,以便于操作)从待缝合组织表层[5]刺入达所需深度后从手术切口侧[6]出针,此为进针路径1[9]。如图3所示:将导丝前端[4(1)]从注射针针栓[3 (I)]后端穿入,(如链接有缝合器体[1],应先预置导丝[4],方法见下),并将导丝前端[4(1)]从针孔[3 (4)]处导出,导丝末端[4 (2)]仍留置于针栓[3 (I)]后将缝线[8]穿入导丝前端[4(1)]中(如缝线具有一定硬度,可直接从针尖[3(3)]处穿入,无需导丝[4]牵引)。如图4所示:回撤导丝[4],将缝线[8]带入注射针[3]内,并将缝线[8] —端从针栓[3 (I)]后或导丝导入孔[I (5)]引出。图5将注射针回撤至所需缝合深度即所需缝合组织[11]的底部,如图6所示将注射针[3]改变一定角度,再次刺入,并从切口面[6]刺出,此为进针路径2[10],注射针[3]内的缝线[8]也随之而出,将缝线[8]从注射针[3]内导出,两次进针路径所成夹角内的组织即为所需缝合的组织[11],可继续完成缝合、结扎等操作。如有移植体(如游离皮片等)需要与所需缝合的组织[11]进行进一步缝合,则可在第一次进针时将注射针头直接刺入移植体,穿透移植 体后出针,即在进针路线I [9]时需穿透移植体所需缝合的位置后出针,再如上法完成缝线引入,注射针回撤,再进针时,注射针同时需要穿过移植体所需缝合的位置后出针,即在进针路线2[10],导出缝线,拔出注射针,将缝线两端进行结扎,SP可完成缝合。
[0017]Minz深层组织缝合器是利用Minz深层缝合原理发明的缝合器,它可使Minz深层组织缝合更简单易行且更精确,使用时,将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3](可根据缝合位置及角度,将针梗弯折成一定弧度或角度,以便于操作)与缝合器体[I]连接,针孔[3 (4)]应朝向缝合器体[I]上端,并预置导丝,方法为将导丝末端[4 (2)]导入针尖[3 (3)],并通过锥头孔[I (4)]及导丝通道[I (2)],并将导丝末端[4(2)]从导丝导入孔[I (5)]导出,至导丝前端[4(1)]恰好完全隐没入针尖[3 (3)]内为止,导丝预制完毕,用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持握缝合器体[I]的前面[I (6)]、后面[I (7)](如缝合方向朝向自己,则拇指握持缝合器体的前面[I (6)],其余四指握持缝合器体的后面[I (7)],如缝合方向背向自己,则拇指握持缝合器体的后面I (7)],其余四指握持缝合器体的前面[I (6)]。也可根据个人习惯,自由选择握持方法。)将定位器[2]旋转至缝合器体的后面[I (7)],注射针头
[3](可根据缝合位置及角度,将针梗弯折成一定弧度或角度,以便于操作)从待缝合组织表层[5]刺入达所需深度后,将定位器[2]前旋至缝合器体的前面[I (6)],原本握持缝合器体前面[I (6)]的手指改握定位器[2],并将其下端伸入切口内,轻握定位器,使其压迫缝合组织手术切口面[6],以增加术野的暴露程度,移动定位器[2]下端至出针位置,收紧定位器[2]使之固定于缝合组织手术切口面相应位置,此时用力握紧缝合器体[I]及定位器
[2],完成出针动作,出针时针孔方向朝向缝合器体[I]上端,此进针路线为进针路径I [9],在定位器的帮助下,可以提高手术野的暴露程度,且可准确定位出针位置,并可帮助完成出针动作。出针后将固定器[2]再次旋转至缝合器体的后面[I (7)],将导丝前端[4 (I)]从针孔[3 (3)]中穿出,将缝线[8]穿入导丝中(如缝线具有一定硬度,可直接从针孔[3
(4)]处穿入,无需导丝[4]牵引)。回撤导丝[4],将缝线[8]带入注射针[3]内,并将缝线
[8]—端导丝导入孔[I (5)]引出。将注射针回撤至所需缝合深度即所需缝合组织[11]的底部,将注射针[3]改变一定角度,再次刺入,并将定位器再次前旋定位,并帮助针尖[3
(3)]从切口面[6]刺出,此为进针路径2 [10],注射针[3]内的缝线[8]也随之而出,将缝线[8]从注射针[3]内导出,拔出注射针头[3],两次进针路径所成夹角内的组织即为所需缝合的组织[11],可继续完成缝合、结扎等操作。如有移植体(如游离皮片等)需要与所需缝合的组织[11]进行进一步缝合,则可在第一次进针时将注射针头直接刺入移植体,穿透移植体后出针,即在进针路线I [9]时需穿透移植体所需缝合的位置后出针,再如上法完成缝线引入,注射针回撤,再进针时,注射针同时需要穿过移植体所需缝合的位置后出针,即在进针路线2 [10],导出缝线·,拔出注射针,将缝线两端进行结扎,即可完成缝合。
【权利要求】
1.一种缝合方法,用于深层组织缝合,其特征为将注射针(20g-27g)由表浅组织刺入,由所需缝合部位的深层刺出,暴露出针尖,并将针孔侧朝向切口方向,将304或316钢丝(直径可选0.15,0.18、0.2,可根据注射针的粗细进行搭配)对折后所制成的特殊导丝(对折后长度约为50-200mm)的对折端,由注射针尾部插入,并由针尖处穿出,由切口处将导丝对折端部分导出,将所需缝线穿入导丝中,将导丝由注射针尾部撤出并带出缝线,将缝线与导丝分离[如缝合线具有一定硬度(如尼龙线),可将缝线无针端直接插入注射针中,并从注射针尾部引出],将注射针回撤至所需缝合部位的“底部”,调整进针角度,再次进针,暴露针尖,将针孔中的缝线导出,即完成所需部位的缝合,可进一步完成结扎,如需将缝合部位与其他部位或移植体缝合,可视缝合深度、暴露范围及难易程度选择缝合针或再次使用上述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缝合方法,其中所述注射针,其特征为标准规格的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以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及确保注射器锋利程度,一般根据组织厚度、导丝及缝线直径选择20g-27g,注射针包括针尖、针梗、针栓,针尖应锋利,无倒刺,针梗应有一定硬度及韧性,不易变形或折断,并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可根据进针需要弯折成一定弧度及角度,但在完成缝合时,不应轻易变形,更不能发生折断。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缝合方法,其中所述进针位置及首次出针位置,其特征为:如以手术切口为界,注射针入针位置,应在所需缝合组织侧,由表层组织刺入,进针路径为入针点指向所需缝合组织深部或下部,首次出针位于所需缝合组织的深部或下部,出针时针口方向应朝向手术切口浅层,术者可于直视条件下观察到针孔。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缝合方法,其中所述缝线穿入导丝中,其特征为导丝将医用金属丝如304钢丝或316钢丝或钛合金丝或其他金属丝(直径可根据注射针管径及锋线直径选择0.15mm、0.18mm、0.2mm,也可具体情况选择更粗或更细的钢丝),将一定长度的钢丝或钛合金丝对折(对折后长度约为40-500mm,一般选择50-200mm,或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长度),将对折端前段一定长度弯折成一定弧度,可保证导丝有效夹持缝线,并在导丝出针尖时确保导丝向切口方向移动,导丝的作用为将较为柔软无法直接导入注射针内的缝线牵引入注射针内,将缝线穿过对折端所形成的圈套中,并将缝线拉至近对折端点处,利用导丝前端自然弧度或角度所形成的回收弹力有效夹持缝线,穿入导丝中缝线端为无针端,导丝夹持住缝线一端后,同时捏紧导丝尾部的两端,并将其从注射针尾部拔出,缝线也从针尾部被导出,并将同时导出的缝线从导丝中卸下,如具有一定硬度的缝线,其特征为质地较硬,可直接导入注射针内,并从注射针尾部导出,无需导丝辅助,例如尼龙线或ros线,有时也可将具有一定硬度及韧性的缝线对折,以替代金属导丝。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缝合方法,其中所诉将注射针回撤至所需缝合部位的“底部”,调整角度,再次进针,暴露针尖,将注射针中的缝线导出,其特征为按原进针径路回撤注射针至一定位置,该位置应为所需缝合组织的“底部”,即常规缝合方法中缝合部位的最深处,回撤动作相当于常规缝合方法中的进针动作,缝线已导入注射针中,当注射针回撤时,缝线会随之进入组织并达到所需深度,即完成进针动作,再次进针径路需与首次进针路线成一定夹角,角度大小由所需缝合组织的跨度及缝合深度所决定,等同于常规缝合中,出、入针位置及所需缝合组织的底部所形成的夹角,改变角度后,再次进针,实质为缝合中的出针动作,缝线在注射针头的引导下再次穿出所需缝合组织,暴露针尖即为出针动作,上述方法中所述的两次进针路线,可以是不同深度,也可以是同一深度不同水平位置,两次进针位置只要将所需缝合部位包围即可。
6.一种深层组织缝合器,其特征为:包括缝合器体、定位器、注射针、导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缝合器,其特征为缝合器体部前、后面均具有一定弧度,以便于用手指握持,缝合器体上端具有定位器连接孔,可连接定位器,定位器可以连接孔为轴,自由旋转,缝合器体部前、后面均具有一定弧度,以便于用手指握持,缝合器体下部前端具有注射针头结合锥头,可紧密连接标准无菌一次性注射针头,锥头与缝合器体纵轴具有一定夹角,与缝合器体后面弧度相延续,以便手持缝合时更好地操控进针角度及针的走形,缝合器体下部及锥头内含导丝通道,其后端开口于缝合器体下部后面的导丝导入孔,其前端开口于锥头前端的锥头孔,导丝可从此通道内导入注射针头内,缝线也可从此通道内被导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缝合器,其特征为定位器是具有一定硬度及韧性的钢丝制成,紧密连接于缝合器体部上端定位器连接孔内,并可以连接孔为轴,自由旋转,定位器上端宽度可贴合缝合器体两侧面为宜,下端宽度应较注射器结合锥头略宽,其长度应略长于连接孔至注射针头针尖的直线距离,定位器与缝合器体构成闭合回路,当将定位器向缝合器体旋转时,注射针头应可从定位器下端中央穿入,在进行缝合时,可利用定位器判断注射针头在组织内的大致位置,并可利用定位器选择出针位置,定位器还可压迫切口处的软组织,提高切口深层暴露程度并可帮助出针,在进针时,定位器可旋转至缝合器体后部,以免影响操作,待欲出针时,可将定位器前旋至切口内,选择好出针位置后,用手握紧缝合器体和定位器,注射针头便可从定位器下端中央穿出,以完成出针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缝合器,其特征为注射针是标准规格的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以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及确保注射器锋利程度,一般根据组织厚度、导丝及缝线直径选择10g-40g (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直径范围),一般选择19g-30g,注射针包括针尖、针梗、针栓,针尖应锋利,无倒刺,针梗应有一定硬度及韧性,不易变形或折断,并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可根据进针需要弯折成一定弧度及角度,但在完成缝合时,不应轻易变形,更不能发生折断,针栓应能紧密结合锥头,在缝合过程中不发生针头脱落。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缝合器,其特征为导丝由医用金属丝如304钢丝或316钢丝或钛合金丝或其他金属丝制成(直径可根据注射针管径及锋线直径选择0.15mm、0.18mm、0.2mm,也可具体情况选择更粗或更细的钢丝),将一定长度的钢丝或钛合金丝对折(对折后长度约为40-500mm,一般选择50-200mm,或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长度),将对折端前段一定长度弯折成一定弧度,可保证导丝有效夹持缝线,并在导丝出针尖时确保导丝向切口方向移动,导丝的作用为将较为柔软无法直接导入注射针内的缝线牵引入注射针内,将缝线穿过对折端所形成的圈套中,并将缝线拉至近对折端点处,利用导丝前端自然弧度或角度所形成的回收弹力有效夹持缝线,穿入导丝中缝线端为无针端,导丝夹持住缝线一端后,同时捏紧导丝尾部的两端,并将其从注射针尾部拔出,缝线也从针尾部被导出,并将同时导出的缝线从导丝中卸下,如具有一定硬度的缝线,其特征为质地较硬,可直接导入注射针内,并从注射针尾部导出,无需导丝辅助,例如尼龙线或PDS线等,有时也可将具有一定硬度及韧性的缝线对折,以替代金属导丝。
【文档编号】A61B17/04GK103565484SQ201310372412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4日
【发明者】郑科 申请人: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