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杨醛缩牛磺酸和咪唑为配体的双配体铜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其用途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水杨醛缩牛磺酸和咪唑为配体的双配体铜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其用途,本发明铜配合物的化学式为C24H26Cu2N6O8S2。本发明以水杨醛缩牛磺酸和咪唑为配体与金属铜盐合成了该双配体铜(Ⅱ)金属配合物,并通过实验所得该配合物对肿瘤细胞体外活性则普遍较好,特别是人胃癌细胞MGC-803,人肝癌细胞BEL-7404,效果显著;并且对正常细胞HL-7702细胞毒性较顺铂低,适用于制备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
【专利说明】以水杨醛缩牛磺酸和咪唑为配体的双配体铜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其用途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金属配位化学,特别是以水杨醛缩牛磺酸和咪唑为配体的铜金属配合物,以及这种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0002]钼抗肿瘤制剂如顺钼,卡钼,奥沙利钼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它具有固有的局限性,如阻力,严重的毒性和其它副作用。这些缺点使无机化学家试图寻找更有效的,毒性较低的,特定靶向的,非共价键的抗癌药物。最近,因钌和铜的配合物的重要生理活性和氧化性质引起了广大研究人员兴趣,有望成为替代顺钼成为新一代的抗癌药物。对于以铜为金属配位中心,并与协调配体配位的铜希夫碱而言,铜希夫碱表现出抗菌活性和抗恶性细胞增生活性。众所周知,一些抗肿瘤药物通过绑定、修改和裂开DNA发挥他们的作用,基本上以三种作用模式:1、静电作用2、沟面键合作用3、插入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铜配合物与DNA结合方式已经被广泛研究。铜配合物的作用机制也被广泛研究,铜配合物的细胞毒性可能是其与DNA键合或者切断DNA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或者生成活性氧作用使细胞死亡。
[0003]牛磺酸作为膳食补充剂和功能性食品和饮料中的配料,引起化学家的重视。然而,一些牛磺酸希夫碱配合物已经被报道,有抗病毒、抗癌和抗菌活性。据报道,基于牛磺酸的希夫碱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配位方式。而芳环堆积的相互作用可以稳定希夫碱金属配合物的稳定性,这种芳环堆积也能够使药物与DNA稳定作用。单一配体的铜金属配合物抗癌活性一般不如双配体或多配体协同作用的铜金属配合物抗癌活性;因此,我们选择了水杨醛缩牛磺酸和咪唑两种配体合成了以水杨醛缩牛磺酸和咪唑为配体的双配体铜金属配合物,而以水杨醛缩牛磺酸和咪唑为配体的双配体铜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药理活性尚未有公开的报道。
[0004]目前,对于已知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和改造,合成高效,低毒的抗肿瘤有效试剂是当今研究和开发新药的热点,特别是生物无机化学,配位化学之间的学科交叉应用,许多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金属配合物如顺钼,二烃基锡衍生物已经被合成并且一些已经用于临床。在这种情况下,有望把具有显著抗癌活性的以水杨醛缩牛磺酸和咪唑为配体双配体的铜(II)金属配合物用于临床试验,这是极有意义的工作。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以水杨醛缩牛磺酸和咪唑为配体的双配体铜金属配合物,以及这种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其用途。
[0006]一种以水杨醛缩牛磺酸和咪唑为配体的铜金属配合物,所述金属离子为铜(II )离子,作为第一配体的水杨醛缩牛磺酸的化学式为C9H9NO4SK2,结构式为:
【权利要求】
1.一种以水杨醛缩牛磺酸和咪唑为配体的双配体铜配合物,其特征是:化学式为C24H26Cu2N6O8S2 结构式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水杨醛缩牛磺酸和咪唑为配体的双配体铜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离子为铜(II)离子,作为第一配体的水杨醛缩牛磺酸的化学式为C9H9NO4SK2,结构式为:
3.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以水杨醛缩牛磺酸和咪唑为配体的双配体铜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步骤如下: 1)将20mmol(2442.4mg)牛横酸和20mmol (1122.0mg)氢氧化钾溶解于20ml的乙醇中,搅拌15min,制得溶液; 2)将上述溶液逐滴滴入20ml加有20mmol水杨醛的乙醇溶液中,于45_50°C回流搅拌反应2-3h得黄色沉淀物; 3)将上述所得黄色沉淀过滤后用乙醇和乙醚各洗2-3次,干燥后,得配体水杨醛缩牛磺酸; 4)取Cu (OAc) 2.H2O (lmmol, 199.65mg)溶于 IOml 乙醇,滴加到含有 Immol 水杨醒缩牛磺酸配体的15ml水溶液中,于55-65°C回流搅拌4_5h,再加入固体配体咪唑(lmmol,68.07mg)于 55-65°C 回流搅拌 7_8h ; 5)将反应后溶液过滤,滤液加入水:乙醇体积比为3:2的混合溶剂25ml; 6)混匀后,取IOml于25ml小烧杯中,保鲜膜封口,针扎15-20个孔于5_6°C挥发数日,得到以水杨醛缩牛磺酸和咪唑为配体的双配体铜(II)金属配合物深绿色晶体。
4.权利要求1或3中所述的以水杨醛缩牛磺酸和咪唑为配体的双配体铜配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运用。
【文档编号】A61P35/00GK103467497SQ201310395131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日
【发明者】杨峰, 梁宏, 孔林林, 李梅, 张耀 申请人:广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