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376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生物医学工程学领域,涉及一种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及其制备方法;该圆窗振子包括振子头部和振子尾部,振子头部契合内支撑支架,内支撑支架上设有鱼鳞状弹性片。使用结果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弹性鱼鳞状结构,能减小振子放入圆窗龛时的阻力,且可自动弹开,有支撑和固定作用,有效减少振子滑脱;该鱼鳞状结构主要集中在振子头部的下部3/4±1/12的范围内,产生的支撑力向上,使振子在圆窗膜上产生微压,有利于振子与圆窗膜紧密接触,有效改善振动传导;所述圆窗振子通过鱼鳞状弹性金属片与圆窗龛相接触,明显减少接触面积,降低振动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有利于提高振动效率。
【专利说明】—种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生物医学工程学领域,涉及一种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具体涉及一种设有内支撑支架的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
【背景技术】
[0002]耳聋是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工作的常见疾病之一,佩戴助听器是耳聋患者的常见选择,而传统的助听器存在很多局限性,主要有佩戴不适(耳道阻塞、皮肤刺激、过敏)、传音效果不佳(频响范围有限、传音失真、声反馈)。更有患者因炎症、外伤或外耳道及中耳畸形而无法佩戴助听器。据统计,耳聋患者中只有23%佩戴助听器,其中12%患者从未使用,而在那些经常使用的患者中只有58%的人表示完全满意。人工中耳是能将振动直接传递并驱动耳内或内耳上的振动元件,但又不影响鼓膜及外耳道声音传导的一种装置,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助听器的不足。然而,有关研究显示,在部分外耳道、听骨链或鼓室异常(如先天性中外耳畸形、镫骨固定等)的中重度传导性或混合性聋病患者中,由于手术失败或难以手术、助听器使用困难等原因,导致人工中耳装置难以经卵圆窗传音途径有效地将声能传递入内耳。因此,自2006年起就有不少学者开始将圆窗途径人工中耳运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0003]现有技术的圆窗途径人工中耳,其振子的放置过程中,由于人类颞骨的解剖特点,需磨去圆窗龛前壁和上壁的部分骨质,以充分暴露圆窗膜,振子放置后需在其后端覆盖软组织加以固定。由于其放置固定过程比较复杂,容易发生内耳损伤等术中并发症,且术后效果不确定性较大,因此,非一般耳鼻喉科医生能够掌握。另一方面,目前虽然国内已有零散的病案报道,但是市场方面主要由进口产品垄断,价格昂贵;其复杂的操作和昂贵的价格限制了圆窗途径人工中耳在国内市场的推广和运用。
[0004]专利号:201320072867.9 ;公开了一种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其结构为:由参照人体颞骨圆窗龛内部结构特殊设计的钛合金头部和内含电磁感应振动元件的尾部,通过医用弹性材料包裹而成,上述专利提供了一种新的人工中耳圆窗振子固定方式,简化了手术,能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但上述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尚存在如,接触面积较大、振动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颇高、振动效率较低的缺陷。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或不足,提供一种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具体涉及一种设有内支撑支架的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圆窗振子,在现有技术的圆窗振子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本实用新型中,去除圆窗振子其外部的医用弹性材料,按照振子的外形特点及其实际放置要求,设置一个新的内支撑支架;该圆窗振子的优点为,现有技术的圆窗振子中,振子头部通过医用弹性材料与圆窗龛骨壁接触并借以固定,而本实用新型所述圆窗振子的头部通过特殊的内支撑支架与圆窗龛骨壁接触并借以固定,明显减少了接触面积,降低了振动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有利于提闻振动效率。
[0007]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包括振子头部I和振子尾部2,振子头部I与振子尾部2相连,振子尾部2内设有电磁感应振动兀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头部I契合内支撑支架5,该内支撑支架5上设有鱼鳞状弹性片6 ;
[000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环状固定槽4设于振子头部I上,与内支撑支架5相互契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振子头部I的相应位置采用激光雕刻技术,雕刻一个与内支撑支架5形状相似的环状固定槽4,该环状固定槽4的深度为0.1mm ;
[000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支撑支架5采用钛铝钒合金制备,可根据振子头部的形状制成不同规格;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内支撑支架5由一块厚0.1-0.2mm,宽0.8±0.2mm长条状钛合金板头尾焊接制成,该环状钛合金内支撑支架上端的宽度为0.6±0.2mm、下端的宽度为0.8±0.2mm,其上设有5_21个鱼鳞状弹性片6 ;该鱼鳞状弹性片6为同向鱼鳞状弹性钛合金片;
[001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鱼鳞状弹性片6的形状为半封闭型,如U型或V型,沿所述内支撑支架5的短轴方向同向排列;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鱼鳞状弹性片6的翻起高度为0.4±0.2_,可排列成I排或多排;所述内支撑支架5与振子头部I耦合后,鱼鳞状弹性片6位于振子头部I下部3/4± 1/12的范围内。
[00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所述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0012](I)在一块厚0.1-0.2mm,宽0.8±0.2mm的长条状钛铝钒合金板上使用激光切割技术,于短轴方向上切割5-21个同向“U”型(或其他半封闭形状)切口(分成I排或多排),切开后将U型金属片向外翻起,翻起高度为0.4±0.2mm,然后切割适当长度(保持U型切口在整个长条状钛合金金属板的中央)将整个钛合金板头尾焊接,形成圆环状;切割时适当调整长条状钛合金板的形状,使得其两端焊接后形成圆锥环型,制得内支撑支架5 ;该内支撑支架5的上端宽度为0.6±0.2mm、下端宽度为0.8±0.2mm,可与振子头部I的外形相契合;
[0013](2)在振子头部I相应位置使用激光雕刻技术,雕刻一个与内支撑支架5形状相似的环状固定槽4,深度为0.1mm;该环状固定槽4可使内支撑支架5和振子头部I牢固结合;所述内支撑支架5与振子头部I耦合后,鱼鳞状弹性片6位于振子头部I下部3/4±1/12的范围内。
[0014]经使用,结果显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0015](I)所述弹性鱼鳞状结构,使得振子在放入圆窗龛时阻力较小,而待进入圆窗龛后,鱼鳞状金属片自动弹开,起到支撑和固定的作用,有效减少了振子滑脱的可能性;
[0016](2)内支撑支架上的鱼鳞状结构主要集中在振子头部的下部3/4±1/12的范围内,整体产生的支撑力向上,能使得振子在圆窗膜上产生一个微压,有利于振子与圆窗膜紧密接触,能有效的改善振子与圆窗膜之间的振动传导;
[0017](3)圆窗振子通过鱼鳞状弹性金属片与圆窗龛相接触,与现有技术的圆窗振子,大大减少了接触面积,降低了振动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有利于提高振动效率。
[0018]为了便于理解,以下将通过具体的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进行详细地描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具体实例和附图仅是为了说明,显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文说明,可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各样的修正和改变。另外,为了配合使用不同型号的圆窗振子,具体产品之间在尺寸上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这些修正和改变也纳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分为左右两款,两款分别适用于左耳和右耳,以下图示均为左耳款。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振子头部环状固定槽结构示意图;
[0022]图]Λ图2中,I为振子头部、2为振子尾部、3为电磁感应振动兀件、4为环状固定槽、5为内支撑支架、6为鱼鳞状弹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f图2所示,本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包括振子头部I和振子尾部2,振子头部I与振子尾部2相连,振子尾部2内设有电磁感应振动元件3,所述振子头部I契合内支撑支架5,该内支撑支架5上设有鱼鳞状弹性片6 ;
[0025]所述环状固定槽4设于振子头部I上,与内支撑支架5相互契合;该环状固定槽4的深度为0.1mm ;
[0026]所述内支撑支架5采用钛铝钒合金制备,可根据振子头部的形状制成不同规格;内支撑支架5由一块厚0.1-0.2mm,宽0.8±0.2mm长条状钛合金板头尾焊接制成,该环状钛合金内支撑支架上端的宽度为0.6±0.2mm、下端的宽度为0.8±0.2mm,其上设有5_21个鱼鳞状弹性片6 ;该鱼鳞状弹性片6为同向鱼鳞状弹性钛合金片;
[0027]所述的鱼鳞状弹性片6的形状为半封闭型(如U型、V型),沿所述内支撑支架5的短轴方向同向排列;该鱼鳞状弹性片6的翻起高度为0.4±0.2_,可排列成I排或多排;所述内支撑支架5与振子头部I耦合后,鱼鳞状弹性片6位于振子头部I下部3/4±1/12的范围内。
[0028]实施例2
[0029]如图f图2所示,在一块厚0.2mm、宽0.8mm的长条状钛铝钒合金板上使用激光切割技术,于短轴方向上切割5-21个同向“U”型切口,切开后将U型金属片向外翻起,翻起高度为0.4mm,然后切割适当长度(保持U型切口在整个长条状钛合金金属板的中央)将整个钛合金板头尾焊接,形成圆环状;切割时适当调整长条状钛合金板的形状,使得其两端焊接后形成圆锥环型,制得内支撑支架5 ;该内支撑支架5的上端宽度为0.6mm、下端宽度为
0.8_,可与振子头部I的外形相契合;
[0030]在振子头部I相应位置使用激光雕刻技术,雕刻一个与内支撑支架5形状相似的环状固定槽4,深度为0.1mm;该环状固定槽4可使内支撑支架5和振子头部I牢固结合;所述内支撑支架5与振子头部I耦合后,鱼鳞状弹性片6位于振子头部I下部3/4的范围内。
[0031]实施例3
[0032]如图f图2所示,在一块厚0.2mm、宽0.8mm的长条状钛铝钒合金板上使用激光切割技术,于短轴方向上切割I排21个同向“U”型切口,切开后将U型金属片向外翻起,翻起高度为0.4mm,然后切割适当长度(保持U型切口在整个长条状钛合金金属板的中央)将整个钛合金板头尾焊接,形成圆环状;切割时适当调整长条状钛合金板的形状,使得其两端焊接后形成圆锥环型,制得内支撑支架5 ;该内支撑支架5的上端宽度为0.6_、下端宽度为
0.8_,可与振子头部I的外形相契合;
[0033]在振子头部I相应位置使用激光雕刻技术,雕刻一个与内支撑支架5形状相似的环状固定槽4,深度为0.1mm;该环状固定槽4可使内支撑支架5和振子头部I牢固结合;所述内支撑支架5与振子头部I耦合后,鱼鳞状弹性片6位于振子头部I下部3/4的范围内。
[0034]实施例4
[0035]如图f图2所示,在一块厚0.2mm、宽0.8mm的长条状钛铝钒合金板上使用激光切割技术,于短轴方向上切割I排5个同向“U”型切口,切开后将U型金属片向外翻起,翻起高度为0.6mm,然后切割适当长度(保持U型切口在整个长条状钛合金金属板的中央)将整个钛合金板头尾焊接,形成圆环状;切割时适当调整长条状钛合金板的形状,使得其两端焊接后形成圆锥环型,制得内支撑支架5 ;该内支撑支架5的上端宽度为0.6_、下端宽度为
0.8_,可与振子头部I的外形相契合;
[0036]在振子头部I相应位置使用激光雕刻技术,雕刻一个与内支撑支架5形状相似的环状固定槽4,深度为0.1mm;该环状固定槽4可使内支撑支架5和振子头部I牢固结合;所述内支撑支架5与振子头部I耦合后,鱼鳞状弹性片6位于振子头部I下部3/4的范围内。
[0037]实施例5
[0038]如图f图2所示,在一块厚0.2mm、宽1.0mm的长条状钛铝钒合金板上使用激光切割技术,于短轴方向上切割I排5个同向“U”型切口,切开后将U型金属片向外翻起,翻起高度为0.4mm,然后切割适当长度(保持U型切口在整个长条状钛合金金属板的中央)将整个钛合金板头尾焊接,形成圆环状;切割时适当调整长条状钛合金板的形状,使得其两端焊接后形成圆锥环型,制得内支撑支架5 ;该内支撑支架5的上端宽度为0.4_、下端宽度为
1.0_,可与振子头部I的外形相契合;
[0039]在振子头部I相应位置使用激光雕刻技术,雕刻一个与内支撑支架5形状相似的环状固定槽4,深度为0.1mm;该环状固定槽4可使内支撑支架5和振子头部I牢固结合;所述内支撑支架5与振子头部I耦合后,鱼鳞状弹性片6位于振子头部I下部3/4的范围内。
[0040]实施例6
[0041]如图f图2所示,在一块厚0.2mm、宽0.8mm的长条状钛铝钒合金板上使用激光切割技术,于短轴方向上切割I排5个同向“U”型切口,切开后将U型金属片向外翻起,翻起高度为0.4mm,然后切割适当长度(保持U型切口在整个长条状钛合金金属板的中央)将整个钛合金板头尾焊接,形成圆环状;切割时适当调整长条状钛合金板的形状,使得其两端焊接后形成圆锥环型,制得内支撑支架5 ;该内支撑支架5的上端宽度为0.6_、下端宽度为
0.8_,可与振子头部I的外形相契合;
[0042]在振子头部I相应位置使用激光雕刻技术,雕刻一个与内支撑支架5形状相似的环状固定槽4,深度为0.1mm;该环状固定槽4可使内支撑支架5和振子头部I牢固结合;所述内支撑支架5与振子头部I耦合后,鱼鳞状弹性片6位于振子头部I下部5/6的范围内。
[0043]实施例7
[0044]如图f图2所示,在一块厚0.1mm、宽0.8mm的长条状钛铝钒合金板上使用激光切割技术,于短轴方向上切割I排5个同向“U”型切口,切开后将U型金属片向外翻起,翻起高度为0.4mm,然后切割适当长度(保持U型切口在整个长条状钛合金金属板的中央)将整个钛合金板头尾焊接,形成圆环状;切割时适当调整长条状钛合金板的形状,使得其两端焊接后形成圆锥环型,制得内支撑支架5 ;该内支撑支架5的上端宽度为0.6_、下端宽度为
0.8_,可与振子头部I的外形相契合;
[0045]在振子头部I相应位置使用激光雕刻技术,雕刻一个与内支撑支架5形状相似的环状固定槽4,深度为0.1mm;该环状固定槽4可使内支撑支架5和振子头部I牢固结合;所述内支撑支架5与振子头部I耦合后,鱼鳞状弹性片6位于振子头部I下部3/4的范围内。
[0046]实施例8
[0047]如图f图2所示,在一块厚0.2mm、宽0.8mm的长条状钛铝钒合金板上使用激光切割技术,于短轴方向上切割I排5个同向“V”型切口,切开后将V型金属片向外翻起,翻起高度为0.4mm,然后切割适当长度(保持V型切口在整个长条状钛合金金属板的中央)将整个钛合金板头尾焊接,形成圆环状;切割时适当调整长条状钛合金板的形状,使得其两端焊接后形成圆锥环型,制得内支撑支架5 ;该内支撑支架5的上端宽度为0.6_、下端宽度为
0.8_,可与振子头部I的外形相契合;
[0048]在振子头部I相应位置使用激光雕刻技术,雕刻一个与内支撑支架5形状相似的环状固定槽4,深度为0.1mm;该环状固定槽4可使内支撑支架5和振子头部I牢固结合;所述内支撑支架5与振子头部I耦合后,鱼鳞状弹性片6位于振子头部I下部3/4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包括振子头部(I)和振子尾部(2),振子头部(I)与振子尾部(2 )相连,振子尾部(2 )内设有电磁感应振动元件(3 ),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头部(I)契合内支撑支架(5 ),该内支撑支架(5 )上设有鱼鳞状弹性片(6 )。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窗振子分为左、右两款,所述左、右两款分别适用于左耳和右耳。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头部(I)上设有环状固定槽(4),与内支撑支架(5)相互契合。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固定槽(4)的深度为0.1_。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支架(5)采用钛招钥;合金制备;该内支撑支架(5)上端的宽度为0.6±0.2mm、下端的宽度为0.8±0.2mm。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支架(5)上设有5-21个鱼鳞状弹性片(6)。
7.按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鱼鳞状弹性片(6)为同向鱼鳞状弹性钛合金片,沿所述内支撑支架(5)的短轴方向同向排列。
8.按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鳞状弹性片(6)的翻起高度为0.4±0.2mm,排列成I排或多排;所述内支撑支架(5)与振子头部(I)耦合后,鱼鳞状弹性片(6)位于振子头部I下部3/4±1/12的范围内。
【文档编号】A61F2/18GK203677315SQ201320608634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0日
【发明者】张天宇, 陈永正, 戴培东 申请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