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87087阅读:1726来源:国知局
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坐垫,坐垫底部设置支腿,坐垫一侧通过转轴与靠背铰接,支腿之间设置支撑轴,支撑轴两端安装绞盘,绞盘上缠有钢丝绳,钢丝绳端头穿过设置在靠背顶部的安装孔,且钢丝绳端部设置定位块,靠背上部设有第一定位滑轮,第一定位滑轮通过支架固定在靠背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适用性能广泛,更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结构稳定,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专利说明】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由于各种疾病、交通事故造成下肢损伤的人数不断增加,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发现,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因而为老人和残疾人提供性能优越的代步工具已成为整个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他们腿脚不方便,因而会选择轮椅作为代步工具出行,现在市面上的轮椅虽然给残疾人带来了很大程度的方便,但是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同样的摆在了他们的面前,尤其是当身边没有人陪伴时,会产生很多的操作困难。另外,在忙碌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许多人们需要保持长久的坐姿,比如汽车司机、办公室机关人员、科研工作者等。长时间保持同一坐姿,不仅使人疲劳,产生腰肌劳损、脊椎骨变形,而且久而久之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因而,轮椅的自动化设计应运而生,许多智能轮椅相继问世。
[0003]座椅靠背的自动化调节是由于提高汽车驾驶时的舒适性提出的,所以90%以上关于轮椅的自动化设计对象为汽车、飞机等工具,智能化汽车、飞机座椅的机械结构主要由蜗轮蜗杆、齿轮齿条、导轨滑块等机构组成,可实现座椅的上下前后、转动靠背的多种调节模式,功能丰富。但这种电动座椅结构复杂,制造精密,体积庞大,价格昂贵,难以移植到轮椅或代步车上。
[0004]而目前针对轮椅座椅的自动化设计,机械结构方面着重考虑的是齿轮齿条、液压系统,这种机械结构虽然能够实现腿部靠垫的转动调节、座椅的升降转向方面的自动功能,但其座椅靠背角度的调节方式操作繁琐、复杂或者无法调节,这样会使轮椅使用者,尤其是老人极易产生疲劳与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便于调节,节省成本,且结构稳定的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坐垫,坐垫底部设置支腿,坐垫一侧通过转轴与靠背铰接,支腿之间设置支撑轴,支撑轴两端安装绞盘,绞盘上缠有钢丝绳,钢丝绳端头穿过设置在靠背顶部的安装孔,且钢丝绳端部设置定位块,靠背上部设有第一定位滑轮,第一定位滑轮通过支架固定在靠背上。
[0007]绞盘可为电动绞盘,使用时操作方便;绞盘上的钢丝上与靠背连接,靠背可沿坐垫转动,绞盘转动,可实现钢丝绳的伸缩,从而带动靠背与坐垫之间不同角度的调节;第一定位滑轮的设置可方便将放平后的靠背拉起的施力;定位块用于对钢丝绳的定位。
[0008]所述的支腿顶部设置第二定位滑轮。当靠背被拉起,钢丝绳与绞盘之间呈直线,会不利于椅子空间的使用,设置第二定位滑轮,可对钢丝绳的位置起到定位及张紧的作用。
[0009]所述的转轴两端分别设置凸起,对应凸起在转轴安装孔内设置转动槽。凸起与转动槽的设置,可防止靠背倒翻,起到安全作用。
[0010]所述的坐垫的宽度大于支腿之间的宽度。长出的坐垫部分对靠背可起到支撑作用,使结构稳固。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适用性能广泛,更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结构稳定,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的右视图。
[0015]图3是图1中靠背平放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绞盘2、支腿3、坐垫4、钢丝绳5、第一定位滑轮6、定位块7、靠背8、第二定位滑轮9、支撑轴10、转轴11、凸起12、转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19]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坐垫3,坐垫3底部设置支腿2,坐垫3 —侧通过转轴10与靠背7铰接,支腿2之间设置支撑轴9,支撑轴9两端安装绞盘1,绞盘I上缠有钢丝绳4,钢丝绳4端头穿过设置在靠背7顶部的安装孔,且钢丝绳4端部设置定位块6,靠背7上部设有第一定位滑轮5,第一定位滑轮5通过支架固定在靠背7上。支腿2顶部设置第二定位滑轮8。转轴10两端分别设置凸起11,对应凸起11在转轴安装孔内设置转动槽12。坐垫3的宽度大于支腿2之间的宽度。
[0020]使用时,当需要将靠背7方平时,转动绞盘1,使钢丝绳4展开伸长,靠背7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当靠背7处于水平位置时,停止转动绞盘1,靠背7在钢丝绳4、转动槽12及坐垫3的共同作用下支撑靠背7稳定;当需要将靠背7拉起时,反向转动绞盘1,钢丝绳4带动靠背7向上运动,当达到所需角度时,停止转动绞盘I,将钢丝绳4放置在第二定位滑轮8的后面,以节省使用空间。
【权利要求】
1.一种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坐垫(3),坐垫(3)底部设置支腿(2),坐垫(3) —侧通过转轴(10)与靠背(7)铰接,其特征在于:支腿(2)之间设置支撑轴(9),支撑轴(9)两端安装绞盘(1),绞盘(I)上缠有钢丝绳(4),钢丝绳(4)端头穿过设置在靠背(7)顶部的安装孔,且钢丝绳(4)端部设置定位块(6),靠背(7)上部设有第一定位滑轮(5),第一定位滑轮(5)通过支架固定在靠背(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支腿(2)顶部设置第二定位滑轮(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转轴(10)两端分别设置凸起(11),对应凸起(11)在转轴(10)安装孔内设置转动槽(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坐垫(3)的宽度大于支腿(2)之间的宽度。
【文档编号】A61G5/00GK203564438SQ201320744306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1日
【发明者】张沛森 申请人:张沛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