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三腔两囊管的牵引固定夹及其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627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三腔两囊管的牵引固定夹及其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三腔两囊管的牵引固定夹及其固定结构,包括弹性堵头和紧固装置;弹性堵头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上部和中部均呈圆柱状,下部呈圆台状,下部的大头连接中部;中部的直径大于上部的直径和下部大头的直径;弹性堵头上沿其轴线开设有通孔,弹性堵头的一侧设有连通通孔且贯穿弹性堵头的开口狭缝;紧固装置,用于将弹性堵头与三腔两囊管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牵引固定夹固定效果好,不会脱位,保证了三腔两囊管的止血效果,而且病人可以翻身;弹性堵头对病人鼻腔的受力均匀,对鼻翼的损伤比较小,而且可以反复使用,也可以与任意型号的三腔两囊管相配合使用。
【专利说明】—种用于三腔两囊管的牵引固定夹及其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三腔两囊管的牵引固定夹。
【背景技术】
[0002]参考图1,传统的三腔两囊管在对肝硬化病人胃底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进行止血时,将三腔两囊管的胃囊及食管囊充气后分别卡到病人的胃贲门及食管中下段,然后将三腔两囊管的另一端通过重物悬吊起来,从而达到牵拉压迫止血作用。在治疗过程中,由于重物悬吊牵拉,病人会感到胸骨后疼痛及胸闷不适,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常会不自觉的松动三腔两囊管牵拉,从而不能有效的进行止血。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用于三腔两囊管的牵引固定夹及其固定结构,该牵引固定夹可以提高三腔两囊管的压迫止血效果,减轻病人的痛苦。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三腔两囊管的牵引固定夹,包括弹性堵头和紧固装置;弹性堵头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上部和中部均呈圆柱状,下部呈圆台状,下部的大头连接中部;中部的直径大于上部的直径和下部大头的直径;弹性堵头上沿其轴线开设有通孔,弹性堵头的一侧设有连通通孔且贯穿弹性堵头的开口狭缝;紧固装置,用于将弹性堵头与三腔两囊管进行固定。
[000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上部的外周设有固定槽;紧固装置固定在固定槽中。
[000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通孔内设有若干间隔排布的凸肋。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紧固装置为弹簧夹或紧固圈。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弹性堵头的通孔的直径与三腔两囊管的直径相吻

口 ο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上部的直径为10mm,高度为6mm ;中部的直径为16mm,高度为5mm ;下部的大头直径为IOmm,小头直径为7mm ;通孔的直径为4.6mm。
[00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下部的外周设有若干凹槽。
[0012]一种用于三腔两囊管的牵引固定夹的固定结构,包括三腔两囊管和用于三腔两囊管的牵引固定夹;弹性堵头扣合在三腔两囊管上,且位于三腔两囊管的食管囊与体外端的入口之间;紧固装置安装在弹性堵头上将弹性堵头与三腔两囊管固定。
[00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三腔两囊管的牵引固定夹,包括弹性堵头及弹簧夹;在使用过程中,先将三腔两囊管置入在病人的体内,然后将弹性堵头扣合在三腔两囊管上,胃囊及食管囊充气后,牵拉三腔两囊管至合适位置,调整弹性堵头的位置,将弹性堵头的下部插入于病人的鼻子内,同时弹性堵头上的中部卡在病人鼻子的外侧,起到牵引固定三腔两囊管的作用,最后通过弹簧夹将弹性堵头固定在三腔两囊管上,这样就可以避免使用重物对三腔两囊管牵拉固定的过程中,病人不自觉的松动三腔两囊管而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牵引固定夹结构简单、操作性强,固定效果好,不会脱位,保证了三腔两囊管的止血效果,而且病人可以翻身;弹性堵头对病人鼻腔的受力均匀,对鼻翼的损伤比较小,而且可以反复使用,也可以与任意型号的三腔两囊管相配合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传统的三腔两囊管的牵引固定结构示意图;
[0016]图2a为本实用新型中弹性堵头的半剖示意图;图2b为图2a所示弹性堵头的左视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弹簧夹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三腔两囊管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弹性堵头连接处的局部半剖放大图;
[0019]图5a为采用为本实用新型的三腔两囊管安装在病人体内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图5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参阅图2a至图5b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三腔两囊管的牵引固定夹,包括弹性堵头I和紧固装置;紧固装置用于固定连接弹性堵头I及三腔两囊管3。
[0021]弹性堵头I为弹性材料制作的旋转对称体,其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上部10、中部11和下部12 ;上部10和中部11均呈圆柱状,下部12呈与人体鼻腔相配合的圆台状,下部12的大头连接中部11 ;中部11的直径大于上部10的直径和下部12大头的直径。弹性堵头I上沿其轴线开设有通孔13,弹性堵头I的一侧设有连通通孔13且贯穿弹性堵头I的开口狭缝1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上部10的直径为10mm,高度为6mm冲部11的直径为16mm,高度为5mm ;下部12的大头直径为10mm,小头直径为7mm ;通孔13的直径为
4.6mm。上部10外周设有固定槽100,下部12的外周设有若干凹槽120 ;通孔13内设有若干间隔排布的凸肋以增加弹性堵头I与三腔两囊管之间的摩擦力。
[0022]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紧固装置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弹簧夹2,也可以采用能够调节松紧程度的紧固圈。紧固装置固定在固定槽100中,以将弹性堵头I和三腔两囊管紧固。
[0023]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过程为:
[0024]在使用过程中,先将三腔两囊管安装在病人的体内,然后掰开弹性堵头I,使开口狭缝14张开,通过张开的开口狭缝14将三腔两囊管塞入通孔13并调整弹性堵头I的位置使下部12插入于病人的鼻子内,中部11卡于病人鼻子的外侧,然后松开弹性堵头I,使开口狭缝14闭合;弹性堵头I的通孔直径13与三腔两囊管的直径相吻合,使得三腔两囊管被弹性堵头I夹紧;本实用新型在弹性堵头I的固定槽100中设置紧固装置,以进一步保证弹性堵头I和三腔两囊管之前的固定效果,从而防止弹性堵头I在三腔两囊管上移动。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三腔两囊管的牵引固定夹,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堵头(I)和紧固装置; 弹性堵头(I)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上部(10)、中部(11)和下部(12);上部(10)和中部(11)均呈圆柱状,下部(12)呈圆台状,下部(12)的大头连接中部(11);中部(11)的直径大于上部(10)的直径和下部(12)大头的直径;弹性堵头(I)上沿其轴线开设有通孔(13),弹性堵头(I)的一侧设有连通通孔(13)且贯穿弹性堵头(I)的开口狭缝(14); 紧固装置,用于将弹性堵头(I)与三腔两囊管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腔两囊管的牵引固定夹,其特征在于,上部(10)的外周设有固定槽(100);紧固装置固定在固定槽(100)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腔两囊管的牵引固定夹,其特征在于,通孔(13)内设有若干间隔排布的凸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腔两囊管的牵引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装置为弹簧夹(2)或紧固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腔两囊管的牵引固定夹,其特征在于,弹性堵头(O的通孔(13)的直径与三腔两囊管的直径相吻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腔两囊管的牵引固定夹,其特征在于,下部(12)的外周设有若干凹槽(120)。
7.一种用于三腔两囊管的牵引固定夹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三腔两囊管和权利要求I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三腔两囊管的牵引固定夹;弹性堵头(I)扣合在三腔两囊管上,且位于三腔两囊管的食管囊与体外端的入口之间;紧固装置安装在弹性堵头(I)上将弹性堵头(I)与三腔两囊管固定。
【文档编号】A61B17/12GK203693673SQ201320884607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刘欣, 王深皓, 程研, 周子涵, 刘亚萍, 于力, 王双妮, 宋亚华, 赵红莉, 杨会 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